张宝贵“三农”专著《现代农业宏观思路探索》连载(3)
第二章
明确现代农业解决面临主要矛盾的“两个基本途径”
明确现代农业解决面临主要矛盾的“两个基本途径”:
一是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二是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农业“大包干”40 多年的历史证明:“大包干”后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小生产方式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基本途径,一是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二是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为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供服务保障;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
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至今的中央涉农文件,都强调“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30 多年过去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在“健全”!农民种田还要找 10 多家农业服务部门!可见“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艰难!
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的探索
张宝贵亲身经历了“大包干”,对“大包干”后农民一家一户必须干、干不了、干不好的问题刻骨铭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实行“大包干”就开始研究“三农”问题,把农业服务体系作为“三农”宣传研究的重点。
1988 年 11 月,《西安晚报》发表了陕西《长安报》聘用记者张宝贵采写的调研报告《陷入金钱与乡情的困惑之中——长安农村有偿服务考察》。提出了“农机有偿服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偿服务需要保护和引导”。获得了《西安晚报》“社会经济新闻竞赛一等奖”。
1990 年 10 月,《陕西日报》发表了张宝贵采写的消息《长安田头出现“招手停”》。报道了秋播中农机服务风靡长安田间地头的新闻。提出了“发展普及农机服务,促进农业发展”。获得了陕西新闻一等奖和全国现场短新闻二等奖。
1991 年 1 月,陕西《长安报》发表了张宝贵采写《我县乡间唱红“三对面”》。报道了长安国营、集体、个体收购推销玉米,解决农民卖粮难的新闻。提出了“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建立国营、集体、个体多途径粮食购销流通服务体系,解决农民卖粮难”。
1991 年 6 月至 1997 年 6 月,《西安晚报》、《陕西日报》、《长安报》等媒体发表了《长安报》聘用记者、长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宝贵采写的 13 篇《女“麦客王”》系列报道,报道了长安妇女何俊英带领数十台联合收割机转战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机收小麦的创举。研究提出了“我国农业机械化,要走农业机械集团化、跨区域作业的路子”。
这项成果 1992 年被陕西省政府采纳,连续多年在关中地区“开展千台收割机机收小麦大会战”。
这项成果 1996 年 5 月被国家农业部、公安部采纳发文全国推广,“农机跨区域作业服务”风靡全国。短短几年时间,就结束了我国千百年来镰刀割麦的历史,开辟了机收小麦的新纪元,把数亿农民从繁重的镰刀割麦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
1993 年 10 月,《陕西日报》发表了陕西省长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宝贵和《陕西日报》记者王洪阁采写的消息《农业服务体系喜添一行 长安农民争抢“时传祥”》。报道了长安农民赶着粪车,走村串户收集人粪尿的新闻。提出了“建立收集拉运农家肥服务。”
1999 年,陕西《长安报》发表了《长安报》社长张宝贵等采写的《高庙村干花销省外》的新闻。研究提出了“建立农产品购销服务体系,促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多种经营。”
2008 年秋开始,张宝贵毛遂自荐当陕西长丰现代农业托管公司义务宣传顾问,同步宣传研究“土地托管”10 多年。在《陕西日报》、《陕西农村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农村网》、《西部都市网》、《长安学刊》《经济观察》等媒体发表土地托管新闻和研究稿件 50 多篇件。研究提出了“推广土地托管,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和保障国家食品战略安全”。
张宝贵研究“土地托管”获得了两项主要成果:第一项成果,土地托管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项成果,土地托管是农业规模生产经营的一种新方式。
2014 年至今,土地托管连年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全国推广,“土地托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但“土地托管是农业规模生产经营的一种新方式”却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个问题值得引起决策层的关注。
农历 2016 年大年三十晚,在央视播出的“全国十佳农民颁奖晚会”上,给土地托管创造者薛拓的颁奖词是:“集约经营效益显,联合有百益;大胆探索路途新,托管第一人。横批:拓荒之子”。长安农民创造的“土地托管”,被央视赞誉为“就像当年小岗村的大包干一样”。
张宝贵呼吁决策层不但要重视“土地托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应该重视“土地托管是农业规模生产经营的一种新方式”。建议加大扶持发展推广“土地托管”的力度,让“土地托管”在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2015 年 10 月和 2018 年 6 月,退休干部张宝贵两次呈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设立国家社科奖的建议》和《关于改善“社科个体户”研究条件的建议》。研究提出“重视农业社科研究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充分发挥所有社科研究人员积极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30多年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促进农业发展迈步现代农业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建立了历史的功勋。
同时,农业服务体系“小”“少”“高”“差”状况普遍存在。
农业服务体系中的“小”,是农业服务实体规模小实力小。
“大包干”后,农民一家一户必须干、干不了、干不好的事连连,农业社会化服务应运而生。一些精明有胆识的农户投资农业服务行业,在搞好自家农业生产经营的同时,给本村和邻村的乡亲服务。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经销户和耕种收农机户遍及全国乡村。这些以农户为单位的农业服务实体,构成了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规模小、
实力小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色。
农业服务体系中的“少”,是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少、服务环节少。
由于生产资料经销户、耕种收农机户为主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实体规模小、实力小,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经销户大都是“单打一”经销;耕种收农机户大都是耕而不种或种而不耕,耕种收“单打一”作业相互脱节。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经销户各自为战,造成了农业生产资
料服务项目少、服务环节少相互脱节;农机户耕种收各自为战单项作业,造成了农机服务耕种收机械作业服务项目少、服务环节少相互脱节;造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项目少、服务环节少的状况。
农业服务体系中的“高”,是农业服务成本高、价格高。
由于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经销季节性强,周转环节多,造成了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成本高、销售价格居高不下;由于耕种收机械小面积作业空耗严重,造成了农机作业成本高、农机作业服务价格居高不下;由于生产资料销售价格高、农机作业服务价格高,造成了农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农业服务体系中的“差”,是农业服务质量差、效益差。
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户和农机户素质良莠差别大,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户和农机户遍布乡间难以监管,农业服务质量差、效益差问题长期存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曾经风靡全国,农民叫苦不迭,政府狠抓多年方见成效。
长期以来,农业服务价格混乱。播种时节农业生产资料争相提价相当普遍,耕种收时节机械作业起哄涨价习以为常。
长期以来,农业服务质量良莠不一无人监管或监管不力,耕地的深浅度、播种的均匀度、收获的抛洒度是本良心账糊涂账。农业服务质量差、效益差问题难以解决。
农业服务体系“小”“少”“高”“差”状况,与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很不适应。
张宝贵在宣传研究“三农”中发现,几十年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种子营销户、化肥营销户、农药营销户、农机户、农机合作社等,解决的大多是农业生产服务中的问题。农业经营服务、农产品运输加工贮存流通销售服务和农业科学研究服务亟待解决。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亟待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现代(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的内容
现代(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包括四个服务体系:
现代(新型)农业生产全程服务体系、现代(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现代(新型)农业运输加工贮存流通营销服务体系、现代(新型)农业科学研究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生产全程服务体系。就是政府主导,整合现有农业生产服务体系资源,扶持现代(新型)农业生产服务实体,建立健全农业生产资料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农机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农业技术防病防疫综合服务。
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就是政府主导,整合现有农业经营服务体系资源,扶持现代(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实体,为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体搞好服务促其发展壮大。
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运输加工贮存流通营销服务体系,就是政府主导,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农产品生产服务,建立健全政府农产品信息平台服务 ,建立健全农产品运输加工贮存服务,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销售服务,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建设服务。
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科学研究服务体系。就是政府主导,建立健全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社会科学研究服务体系,充分调动所有农业科技人员和所有农业社科人员的积极性。
提出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有三个创新。
现代(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拓展丰富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容。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农业生产服务领域拓展到农业经营服务、农业运输加工运贮存流通销售服务和农业科学研究服务,涵盖了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流通销售、科学研究四个领域。
现代(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提出了深化农业改革一个重要理论:在实行土地所有权与承包权、经营权分立的同时,实行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体主导权与经营权的分立。
鼓励扶持现代(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实体接受委托,经营村组集体农场等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体的生产经营,解决村组集体农场等部分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体缺少资金、缺少经营团队、缺少经营人才等难题。促进特色家庭农场、合作农场、村组集体农场、土地托管农场、企业股份农场等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主体的发展。
现代(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将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农业社会科学研究列入现代(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政府重视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和农业社会科学研究对发展农业的重大作用,建立健全调动所有农业科技研究者和所有农业社科研究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机制,激励所有农业社科研究者和所有农业科技研究者多出成果,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搞好服务做贡献。
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是对 30 多年“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总结,是对“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度广度的拓展,是对“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完善,是深化农业改革的一个理论和实践创新。
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对促进现代(新型)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的发展,对促进现代(新型)农业运输加工运贮存流通销售服务体系的发展,对促进现代(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的发展,对促进现代(新型)农业科学研究服务体系的发展,对促进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对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对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必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值得引起决策层和经济界、经济理论界、省区部市区县领导干部的重视。
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农村出现了土地出租、土地转让、土地置换、土地入股、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多种农业规模生产经营方式。
党的十八大后,全国推广土地流转,家庭农场、合作社、土地托管、农业园区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遍地开花。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40 年过去了,农业规模生产经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农户小生产依然在全国相当普遍。可见发展农业规模生产经营的艰难!
展望世界百年,没有一个国家靠小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规模生产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基,规模生产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那种“不改变小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观点,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令人忧虑的是,有些省市县乡的领导干部对农业规模生产经营缺少使命感责任感,怕担责嫌麻烦,对农业规模生产经营没兴趣不给力,“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有些农民群众对农业规模生产经营有误解,以为农业规模生产经营就是“收回承包地‘合大堆’”;有些专家学者幻想“小生产可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严重地影响着农业规模生产经营的发展,严重地影响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严重地影响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进入新时代,我国农业亟待解决农业投入高与效益低问题、农业耗能高与效率低问题、农产品污染高与食品安全系数低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和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等问题。
农业规模生产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不改变“大包干”制度的情况下,政府主导,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和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广多种方式的农业规模生产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惟有农业规模经营,才能解决农业投入高效益低问题。
农户小生产高投入低效益人所共知,高到啥程度,低到啥水平行外人未必清楚。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农业局 2016 年做过调查,在不计算人工成本的前提下,农户种粮常年亩均纯收入约为 500 元。如果按市场最低价计算人工,则是农民种粮常年保本,丰年微利,灾年亏本。如果加上水电设施折旧,农民种粮不算人工常年也难保本!
水电设施折旧费有多大?水电设施折旧费大的惊人!
2009 年,张宝贵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道中丰店西村调查,全村 1000 多亩耕地,“大包干”后全村农户自购 150 台水泵,3.3 万米龙带,总投资约 20 万元,按平均 10 年更新计算,每亩地年均水泵龙带折旧费 200 元!
农户小生产投入高效益低,农民种粮获利极少或无利可图或倒贴亏本,农民种粮与种经济作物和进城打工收入反差大,这就是很多农民不重视粮食生产的根本所在!这就是有些地区一些粮田撂荒的根本所在!
与农户小生产种粮截然不同,全国众多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实践证明,农业规模生产经营可以解决农业投入高效益低问题。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推广土地托管 13 年,数万亩“土地托管”的麦田亩产都比相邻田块增产 100 公斤左右,增收 200 多元,比相邻田块减少成本 100 多元,亩均纯收入比相邻田块多 300 多元增长 1 倍,还比相邻田块减少人工 3 个!
长安区斗门街道中丰店西村实行“土地托管”统一灌溉,全村灌溉仅动用 20 多台水泵,仅为农户小生产时的七分之一,动用龙带 2000 至3000 米,仅为农户小生产时的十分之一,水电设施利用率提高七八倍!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引镇街道胡家庙村,2018 年秋建成千亩村组集体粮食农场,连续6年粮食亩产都比相邻田块增产 2 成以上,农民在不投资、不参加生产管理的情况下,亩均年纯收入达到七八百元,比相邻田块增加 2 倍以上;现代(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实体生产经营,亩均成本比相邻田块低将近 200 元;现代(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实体规模生产经营,每年获得利润 二三十万元。
农户小生产与规模生产经营投入和效益的强烈反差告诉我们:农户小生产引发的农业高投入与效益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惟有农业规模生产经营,才能解决农业投入高与效益低问题!
惟有农业规模生产经营,才能解决农业耗能高与效率低问题。
农户小生产高耗能低效率人所共知,高到啥程度,低到啥水平业外人未必清楚。
农户买种子,因为担心防止断行缺苗就要多买种子;使用化肥,剩余十斤半袋化肥不好存放干脆全部上地了事;灌溉大水漫灌,“溜溜田”大平小不平伤水多耗电;张家搭水泵灌溉完抽水泵、王家又搭水泵李家赵家家家排队等候搭水泵灌溉,浇一次水搭抽水泵数十台次还浪费了灌溉的黄金时间;耕种收农机地头空耗多有效作业时间少,农机作业效率
低成本高服务价格高,农机户和农户都不满意。
与农户小生产种粮截然不同,全国众多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实践证明,农业规模生产经营可以解决农业高耗能低效率问题。
根据张宝贵多年来的调查,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土地托管和农业企业规模生产经营种粮,比农户小生产种粮每亩可以节约种子5 %左右,节约化肥 10% 左右,节约水泵半数以上,节约水资源 10% 以上,耕种收农机作业节约油料成本三分之一左右,农机作业效率提高三分之一以上,农机户收益提高三分之一上下。
农户小生产与农业规模生产经营耗能和效率的强烈反差告诉我们:农户小生产引发的农业耗能高与效益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惟有农业规模生产经营,才能解决农业耗能高与效率低问题!
惟有农业规模生产经营,才能解决农产品污染高与食品安全系数低问题。
农户小生产农产品污染高食品安全系数低人所共知,高到啥程度,低到啥水平局外人未必清楚。
“大包干”以来,农户普遍长期单一过量使用化肥,致使一些土地化肥污染严重;有的农户随意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禽粪便,致使一些土地病菌污染严重;有的农户随意使用未经处理的生活建筑垃圾,致使一些土地有害物质污染严重;有的农户违规频繁过量使用农药,致使有的土地和农产品农药污染严重;有的农户随意丢弃掩埋薄膜地膜,致使有的土地白色污染严重;有的农户对相邻或上游的厂矿企业排出的有毒气体、有毒废水、有毒废物举报制止无果,致使有的土地有毒物质污染严重;有的农户随意用存有有害物资的盛器车船装运农产品,致使农产品污染严重;有的农户在不洁有害物质场地晾晒加工农产品,致使农产品二次污染严重;有的农户滥用催熟剂、膨大剂、保鲜剂、增色剂生产包装农产品,致使农产品污染严重。
如此等等,造成了有的土地农药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造成了有的农产品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超标,有的甚至造成了农产品中毒事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严重损害了农民的信誉,严重损害了国产农产品的信誉。让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和消费者陷入“互害循环的怪圈”。 农产品污染高与食品安全系数低的矛盾日趋尖锐。
与农户小生产截然不同,全国众多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实践证明,农业规模生产经营可以解决农产品污染高和食品安全系数低问题。
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依据土地要素成分和作物品种生长需要使用肥料,从而避免了土地化肥污染;不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禽粪便,从而避免了土地病菌污染;不使用未经处理的生活建筑垃圾,从而避免了土地有害物质污染;尊规守章按量使用农药,从而避免了土地和农产品农药污染;及时收集处理薄膜地膜,从而避免了土地白色污染;关注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从而避免了土地有毒物质污染;使用卫生合格盛器车船装运农产品,从而避免了农产品污染;使用专用场地或烘干塔晾晒烘干农产品,从而避免了农产品二次污染;将禁用催熟剂、膨大剂、保鲜剂、增色剂生产包装农产品落到实处,从而避免了农产品激素添加剂污染。
农户小生产与农业规模生产经营农产品污染和食品安全系数的强烈反差告诉我们:农户小生产引发的农产品污染高与食品安全系数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惟有农业规模生产经营,才能解决农产品污染高食品安全系数低问题!
惟有农业规模生产经营,才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包干”后我国农业产业改革经历了两个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党的十八大前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革阶段,党的十八大后进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全国农村推行“大包干”,困扰国人几十年的温饱难题迎刃而解,粮食价格下跌“卖粮难”问题显见。部分农民在利益导向下,自发由单一种植粮食转向种植油果菜糖茶棉花菌药等经济作物。各级政府因势利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成了遍及全国的粮油果菜糖茶棉花菌药等生产基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后全国农业产业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这个阶段农业改革的中心和重点是调整农业产业和农产品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吃饱吃好吃的安全吃得健康的需求。
生产中端和高端农产品,需要适应生产中端和高端农产品的优生生态区域、需要适应生产中端和高端农产品的优越生态环境、需要适应生产中端和高端农产品的优良技术、更需要适应生产中端和高端农产品的优秀专业人才队伍。
以上四个生产中端和高端农产品的条件,是农户小生产根本无法解决的难题。
几十年来,农户小生产张家种粮王家种菜李家种果造成了田间“百花园”;农户小生产化肥污染、人粪尿污染、农药污染、白色污染、有害物质有害气体污染,造成了田间环境污染;农户小生产造成了多种科学种田技术落地难;农户小生产造成了农业生产队伍“老化”“女化”“低化””差化”。 农户小生产根本不适应生产中端高端农产品的需求,农业小生产很难生产出中端高端农产品!
与农户小生产截然不同,全国众多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实践证明,农业规模生产经营可以解决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
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可以依据不同农产品的优生区,选择最佳农产品优良品种布局;可以通过系列配套措施,营造生产中端高端农产品的生态环境;可以实施推广精准施肥、精量播种、节水灌溉、生物防虫、天敌除草等农业先进技术;可以培养造就优秀农业技术人员队伍。从而生产出适销对路有效供给的农产品,生产出中端高端
绿色环保无污染的农产品;从而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从而增强农产品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农户小生产有效供给不足和中端高端农产品短缺的强烈反差告诉我们: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与中端高端农产品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惟有农业规模生产经营,才能解决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
惟有农业规模生产经营才能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智能化、农业发展可持续化 5 个方面的内容。
“大包干”后农户三五亩土地的小生产,致使大型农业机械不能下田作业望“田”兴叹,致使农业机械作业空耗严重效率降低,致使农业机械化大打折扣;致使现代农业技术难以实施,致使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难以落地;致使农业产业效益低下,致使农业产业化难以如愿;致使大部分农民凭经验靠感觉跟风转种田,致使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牛头不对
马嘴;致使土地污染严重地力下降生产条件恶化,致使农业从业队伍青黄不接可持续发展能力欠佳!农户小生产不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
与农户小生产然不同,全国众多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的实践证明,农业规模生产经营可以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
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实现了农业数十亩、上百亩、数百亩、过千亩、数千亩、上万亩、数万亩的规模生产经营,大型拖拉机、大型播种机、大型肥料抛洒机、大型喷药机、喷药无人机、大型收割机、装载机、烘干塔等大型农业机械装备设施派上用场大显身手,效率高效益高耗能低成本低,展示出农业机械化的魅力!
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规模生产经营,优选良种、精准施肥配方施肥、精耕细作精量播种、喷灌滴灌、设施农业、绿色环保无污染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展示出农业生产技术科学化的魅力!
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规模生产经营,农业企业家和职业农民依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采用现代农业新技术、新设施、新设备、新理念搞好农业生产管理经营,生产销售产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追求农业产业的高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向广度和深度进军。展示出农业产业化化的魅力!
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规模生产经营,农业企业家和职业农民靠大数据预测农产品市场,靠大数据布局农产品生产,靠大数据收获贮存销售农产品,靠智能化减少风险减少成本,求得农产品优质高效益。展示出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的魅力!
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规模生产经营,农业企业家和职业农民改善提高农业生产条件,规范标准使用化肥农药薄膜地膜,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结构,采用生物防虫除草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天然环保无公害有机农业,实行轮作间作休耕等保护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农业生态、保护土地产出能力,保护土地产出潜力。展示出农业发展可持续化的魅力!
“大包干”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证明:惟有农业规模生产经营,才能解决农业投入高效益低问题 , 才能解决农业耗能高效率低问题 , 才能解决农产品污染高食品安全系数低问题 , 才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才能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
因此,推广多种方式的农业规模生产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必须引导鼓励农户小生产走向多种方式的农业规模生产经营。
新世纪以来,随着农业改革的深入发展,种养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土地托管、家庭农场、各种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体在全国农村遍地开花结果。这些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体,是农业规模生产经营的实体,是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实体,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实体。
因此,拙作提出 “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现在,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仅有不到 15 年的时间,离“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立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有不到 30 年的时间,实现农业现代化任重道短时不我待!建立发展普及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时不我待!
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实体和主体
多年来,政府扶持推广发展种养加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土地托管等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实体,对促进发展现代农业起了很好的作用。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时代,建议政府在扶持推广发展种养加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土地托管等众所周知的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体的同时,注重扶持推广发展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主体:特色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土地托管农场、村组集体农场、企业股份农场“五个农场”。
发展特色家庭农场。
多年来,各地政府扶持家庭农场都有规模标准。拙作提出发展特色家庭农场,还应有产品标准。建议将没有达到家庭农场规模标准,但生产名优独特新产品的家庭生产经营实体列入政府扶持的家庭农场范围。发展特色家庭农场对促进种养加专业户的发展升级、对促进农产品的升级换代、对促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对促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展合作农场。
多年来,各地农村涌现出了数十万个各种产业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对发展现代农业起了很好的作用。拙作提出发展合作农场,建议政府扶持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为合作农场。合作农场比合作社规模生产经营的程度更高,生产的农产品质量更好,生产效率效益更高,合作社社员收入更多。发展合作农场对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升级、对促进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对促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展村组集体农场。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三权分立”制度改革,部分农民自发自愿将承包土地交村组集体经营,村组集体农场发展的历史契机已经到来。拙作提出发展村组集体农场,建议政府顺应农民意愿和时代潮流,发挥村组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发展村组集体农场。村组集体农场实现了农业村组集体规模生产经营,比农户小生产经营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效益高,农户收入多。发展村组集体农场对发挥村组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对促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展土地托管农场。
2020 年 5 月,农村农业部等六部委发文在全国推广土地托管。土地托管已经成为新时代农业规模生产经营的一种新方式。拙作提出发展土地托管农场,建议政府扶持引导全程土地托管发展为土地托管农场。土地托管农场,比全程土地托管规模生产经营的程度更高,生产的农产品质量更好,生产效率效益更高,参与土地托管农场的农户收入更多。对促进农业规模生产经营、对促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展企业股份农场。
近年来,遍布全国各地的规模以上的农业企业,实际上都是企业农场。遍布全国的现代农业开发园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际上都是股份园区农场。
拙作提出发展企业股份农场,建议政府扶持企业投资兴建、农民土地入股、科技人员技术入股,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体或现代(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实体生产经营的企业股份农场。
企业股份农场企业化管理,专业化经营,同种养专业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生产经营的实体相比,规模生产经营的范围更广,生产的农产品质量更好,生产效率效益更高,参与企业股份农场的农户和员工收入更多。对促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企业股份农场和东北等地的国有农场和新疆建设兵团农场,都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旗帜和标杆。特色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土地托管农场、村组集体农场、企业股份农场“五个农场”,是构成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主体。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农业改革的一个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深化农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农业战线的一个重要任务。值得引起决策层和省市县乡政府和领导的重视。
农业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证明,规模生产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幻想小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不切实际的,容忍小生产方式长期普遍存在是会贻误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体,尤其是发展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主体是可行必须的。
明确现代农业解决面临主要矛盾的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二是建立健全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解决面临主要矛盾基本途径的理论探索,是农业改革的一个方向定位,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立足点!
2021 年6月初稿
2025年2月定稿
作者张宝贵简介
张宝贵,陕西省西安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社区文化发展促进会顾问、长安区政协原秘书长。运用毛主席哲学思想干新闻搞“三农”研究40年,100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等全国、省市新闻奖、社科奖,200项宣传研究建言成果写入中央文件。
曾被聘为西北大学新闻系兼职讲师、陕西师大新闻传媒学院兼职教授、陕西农村网青年记者导师。新闻专著《田园报春花——张宝贵获奖新闻作品选》,多篇稿件入选大学教材;理论专著《领导与新闻谋略》(张宝贵 李正善著)被陕西出版集团推荐参评“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宣部优秀理论读物,得到中宣部景俊海副部长的肯定赞扬;“三农”专著《现代农业宏观思路探索》被农业农村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金文成主任赞誉为“您在《现代农业宏观思路探索》中的建言,非常系统、深入、中肯,为我们国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政策支持体系提供了很好的探索和思考。”
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新闻出版报》等国内20多家媒体和日本放送电视网百余次报道。被誉为“新闻奇才”、“三农专家”、“研究领导新闻学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