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造成世界粮食供应紧张,因为俄乌两国共为欧洲粮仓、也是世界粮仓。作为全球粮食供应市场的大商,没有俄乌两国的粮食,欧盟的肚子就会饿得咕咕响,世界其他一些国家也会减少饭量——中国也是俄乌粮食大买家——而有的国家甚至会因为没有俄罗斯或乌克兰的粮食而闹粮荒。
好在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跟普京电话长谈80分钟,虽未取得重要进展,但普京也给了马克龙和朔尔茨极大的面子——毕竟法德都是俄罗斯能源的大买家(德国甚至私下遵从俄罗斯霸气要求用卢布结算):普京同意让滞留在黑海的粮食,包括俄罗斯跟乌克兰的粮食一起运出去,缓解世界的粮食问题。
俄乌滞留黑海港口的粮食(主要是小麦)终于可以放行、添加到世界各国人民饭碗里了。
但是,西边日出东边雨,道是有晴却无晴。那边厢小麦出口尘埃落定,这边厢小麦地头无人收!
中国夏粮小麦遭遇收割困境!
就在5月25日的全国稳定经济大盘会议上,据说总理李克强说过这样一段话:这里我特别强调,今年夏粮要丰收了,就给全年稳定物价吃了一个定心丸。
可是,由于疫情,各地出台了严格的隔离政策,尤其是层层加码。之前,连农民春耕下地耕种都要持有春耕证才能到地里播种粮食作物等等,有的地方全村一两千人,而每天居然只发放20个春耕证,如此一来,不把地给荒了吗?
进入5月份正好是冬小麦成熟时期,往年的这个季节,都会有大批的农民工朋友“回乡收麦”,络绎不绝的联合收割机都会蜂拥而至,从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等小麦主产区依次收割。
但今年却不同以往,很多农村发现情况异常——往年小麦成熟前一个月,高速路口,各村路口,都会停靠大量大型收割机,今年一台也没看到。
没了收割机队,只能用镰刀割麦子了。但眼下农村缺人手,亲人朋友都在外地隔离、无法及时返乡。即便回来,还要核酸报告。如果是重点地区回来的,或经过了重点地区,又要居家隔离或集中隔离少则7天多则14天等等,同时还要缴纳三五千元不等。
万般无奈之下,有的人只有放弃。所以,目前没有出现大量农民工返乡收麦,这样一来,小麦就毁在地里了!
农业机械化好梦曾圆
过去小麦收割时节,再没有成规模的联合收割机队之前,连学校都要放假帮忙收割。可现在收割队来不了,家人朋友不能回家,当地村民从哪里找人帮忙收割小麦?
小麦收割耽搁不得。成熟后不收割,小麦籽粒的养分将会流回秸秆,导致籽粒重量减少;籽粒会脱落到地里,遇阴雨天易长霉;或在穗上的麦粒发芽,这都会造成减产。耽误了收割还会耽误接下来种玉米,可谓一环接一环。
以前,在中国北方,在收割季,有以收割麦子为职业的人,被称为麦客。他们像候鸟一样,辗转各地,由北向南,一路收一路走,用汗水换取微薄的收入谋生,也缓解了农村小麦夏收人力不足,避免了因收割不及时而造成的减产减质。麦客中的一部分人,是早熟区的农民,在自家收割完后便前往相对晚熟区收割。
农业机械化逐渐普及,收割方式,也从原来的镰刀割麦子,牛拉打场,人力扬场收获小麦,变为小型收割机收割晾晒,再用脱粒机脱掉麦子晾晒。最后,发展到近年的大型收割机快速收割。小麦收获季节也从原来的十多天,缩短到现在的不到一周时间。
收割机队的工作,除了开收割机,还有购机、找活、规划、议价、收割。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调配下,这一行已经高度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
由于农作物收获具有季节性,再加上自身大量投资,收割机队必需不断投入工作才能赚回投资与工资,所以,他们辗转全国,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职业收割机队,跨越的范围也更广了。每年都有大量收割机走南闯北收割小麦,跨区收割机手成为了现代意义上的“麦客”。
与此同时,由于大型收割机队具有更到的效率,成本更低,农民也逐渐卖掉了自己的收割机,对外地跨区作业的收割机依赖性极大。
根据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发布的《2020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估计2021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会超过72%,这当中,小麦的机械化是最高的。
小麦高度依赖机械化收割。
据悉,国务院下发过《关于不误农时进一步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过《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导则》。
都要求不得简单化、不得“一刀切”和层层加码,严禁以疫情防控为由擅自设卡拦截、随意断路封村、不让农民下地,耽误农时,影响春季农业生产。
大型联合收割机队无法跨区作业
但小麦烂在地里怪收割队不到位,也怪新冠病毒肆意破坏,总之不是基层干部的责任!
但层层加码皆大欢喜、甚至立功受奖。可如果出现一例阳性感染可能就会因为破防丢乌纱帽。何去何从?最“佳”选择!
曾经,邢台市清河县葛仙庄镇西高庄村实行办春耕证,分时下地。
该村有355户、1510名村民、2126亩耕地。每天限量20张“春耕证”,平均100多亩土地上一个人在春耕,每天17户才能分到一个“春耕证”。也就是说,哪家要春耕,至少等待17天。
农民耕种,都在本村,矛盾就在当地,就在田里,问题更突出。而大型联合收割机,都在路上卡着,这是一个更难破解的问题。
农民渴盼、村里欢迎大型联合收割机到来,但一路关卡“围追堵截”,农民望眼穿透秋水,真似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不相见。只能眼睁睁看着小麦黄在地里……
呜呜呜呜呜呜呜,当农民难,疫情之下的农民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