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很多餐厅都推出了“无接触服务”,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完成排队、点餐、结账等多项服务,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节省了人工营运成本,提升了营运效率。然而,有些商家因此取消了人工点餐服务,这让一部分消费者感到烦恼。(2月1日《人民日报》)
“扫码点餐”确实很方便快捷,此前在电子支付推广时期,就已经实现了全面普及,如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环境下,基于防范病毒传播扩散,“无现金支付”“无接触服务”受到热捧,“扫码点餐”亦在餐饮业内大行其道,为疫情防控做出贡献。不过,“扫码点餐”应是可选项,不应该成为唯一选项,应当由消费者自主决定,是否选择“扫码点餐”,而不是由商家“一刀切”,强迫所有消费者都只能使用“扫码点餐”。
按照传统点餐模式,一般都是服务员根据消费者的聚餐人数、口味,为其介绍和推荐相关菜品、酒水饮料等,这中间有很多互动交流,比如询问菜品味道、价格、份量等,服务员还会酌情在菜单上进行一些标注,满足消费者的特殊需求。而“扫码点餐”属于自助式服务,消费者要自己在电子菜单上点餐,如果对餐厅、菜品信息缺乏了解,又没有服务员做详细介绍,就不容易点到满意的餐食。
由此可见,传统点餐与扫码点餐各有优劣,适合不同的消费群体,商家应因人而宜,提供多元化的点餐模式,不可搞单一选项。从现实来看,“扫码点餐”更适合年轻人,以及追逐时尚潮流的消费群体,他们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快,愿意自主点餐服务。而一些老年人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悉、眼神不好,畏惧扫码点餐流程,担心点错菜,更倾向于传统点餐,餐厅应该为其提供人工服务。
另外,还有些消费者不愿意使用扫码点餐,是担心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确实如此,现在网络信息泄露事件频频发生,给用户带来很大的麻烦,造成经济损失。部分商家推出的“扫码点餐”程序存在过度索取权限、收集用户敏感信息、强制关注、注册账号等行为,结果点餐过后,就引来广告推送、推销信息骚扰等,令不少人感到厌烦和不安,亦涉嫌违反网络安全法规,不符合“适老化”标准,商家应尽快纠错,监管部门亦该有所行动。
新冠疫情爆发来,电子支付、扫码检测等无接触服务实现全面普及,这是技术进步的体现,也保障了社会经济的复苏发展,值得肯定和支持。但是,部分商家和服务部门,在推进无接触服务的过程中,存在“一刀切”的现象,给部分老人、儿童等群体造成阻碍,属于歧视性行为,也侵犯了用户的选择权,则是不可取的。因此,各方在推动落实无接触服务时,要重视技术与权利的平衡,尊重消费者和用户的自主权益,可以引导但不能强迫,依法保护隐私权,既要提供便利服务,也要尊重选择项的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