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美援朝65周年消息汇总

2015-10-26 21:29:41 来源: 乌有之乡作者:综合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按:1950年10月19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分别从丹东、长甸河口、集安等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前线,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被确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在抗美援朝65周年之际,社会各界纷纷举办纪念活动,本网将相关信息进行了汇总以飨读者。

慰问抗美援朝老战士

东莞常平边检站重阳节慰问驻地抗美援朝老军人

  2015-10-21 19:41:00 来源:央广军事

  央广网10月21日消息(聂子松)10月21日,重阳佳节之际,东莞边防检查站常平分站官兵看望驻地经历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革命老军人——黄龙发老人。这也是今年分站官兵第三次来到老人家中慰问。

  官兵们刚一进门,老人就认出了大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早已把官兵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认真聆听了老人讲述战争英雄的感人故事。年逾八旬的老军人虽然口齿已不再伶俐,精神却依然矍铄,对那些战争情景记忆犹新,甚至连数字都如数家珍。大家纷纷向老人表态:作为新时代军人,我们会以革命老前辈为榜样,牢记党的宗旨,发扬战争年代迎英雄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拼搏精神,立足本职工作,做合格的革命军人。

  据了解,黄龙发,1933年出生,东莞常平人,1949年入伍,加入刘邓指挥二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隶属15军45师。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黄龙发身经百战,经过无数的炮火洗礼,尤其是曾亲历上甘岭战役,多次立功受奖,是黄继光生前战友。黄继光烈士牺牲后,在朝鲜期间,他承担了照顾烈士母亲的重任。

南京师大研支团慰问抗美援朝老兵表达敬意

  发稿时间:2015-10-22 14:3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南京师范大学研支团到绵竹市滨河社区民生公寓看望抗美援朝老兵沈刚云。图为志愿者为老人整理床铺。

  南京师范大学研支团到绵竹市滨河社区民生公寓看望抗美援朝老兵沈刚云。图为志愿者为老人整理床铺。徐妍婕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22日(记者李彦龙 通讯员马艳戎)10月21日下午,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南京师范大学研支团四名志愿者来到绵竹市滨河社区民生公寓,看望抗美援朝老兵沈刚云,为老人送去节日的慰问并为老人家打扫卫生。

南京师范大学研支团绵竹队成员与抗美援朝老兵沈刚云(左二)合影。徐妍婕 摄

  南京师范大学研支团绵竹队成员与抗美援朝老兵沈刚云(左二)合影。徐妍婕 摄

  今年88岁的沈刚云老人身体依旧硬朗,沈老表示除了身上有几处战争中留下的小伤疤,耳不聋眼不花,身体棒棒的。在老人家中,沈老向志愿者们讲述了他当年参军战斗的经历,并带领志愿者们参观了门前自耕自种的小菜园。在交谈中,沈老表达了对社区和志愿者们关心帮助的感激之情。随后志愿者们帮沈老打扫了房间的卫生,并且一起为沈老做了简单的晚餐。

  本次活动激发了志愿者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使命感,表达他们对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老兵的敬意之情。

重阳节前夕武警上饶官兵看望抗美援朝老兵

2015-10-20 22:34:00人民网

  彭元桂老人带领官兵重温入党誓词

  人民网南昌10月20日电 在“九九”重阳节前夕,武警上饶支队组织官兵看望慰问了驻地抗美援朝老兵彭元桂老人。在党旗前,彭元桂老人带领官兵重温入党誓词,武警官兵们还听老人讲述抗美援朝的事迹。在老人的家中,官兵们为老人的房屋大扫除,亲自下厨为老人做了顿可口的饭菜,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老兵的深深敬意。(时雨、潘政)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关爱抗美援朝老兵活动圆满完成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革命精神,10月18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赴商城花园文明使者河南志愿服务站,参与关爱抗美援朝老兵活动,学院有20余名志愿者参加。

  志愿者们在爱心大使李志平的带领下参观了抗美援朝史料展,并拜访了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老兵。老兵们胸前满满的勋章诉说着他们的丰功伟绩。他们动情地讲述了自己自幼进入军队,克服种种不利条件,坚决打击敌人的故事,再现了他们即使是面对敌人血腥的刺刀,也绝不低头的顽强毅力!虽然他们大多都处于耄耋之年,但是当他们谈及那段光辉岁月时却依然精神抖擞,动情之时还几度潸然泪下,在场的志愿者也深受鼓舞,由衷地向老英雄们敬佩。最后,老兵们还为志愿者们合唱了抗战歌曲,再现了当年的辉煌。

  本次活动让同学们在回顾历史的同时,深知当前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让同学们明确了当代大学生的身上肩负的历史责任,传承红色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讯员:郭媛园 曲育莹)

  中国高校之窗

湖北武汉武昌区审计局慰问抗美援朝老战士

  【时间:2015年10月15日】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审计局】

  重阳节前夕,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审计局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成果,落实党员干部定期联系群众制度,深入社区走访慰问抗美援朝老战士,送去了米、油、牛奶等生活物资,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老人身边。走访中,审计人员听取老战士的英雄事迹,从他们身上了解历史,激发了爱国热情,为完成审计工作任务增添了精神动力。图为老战士向审计人员展示《革命军人证明书》。(郑箐、刘文瑞)

回顾与解密抗美援朝历史

抗美援朝老战士:那年,他送英雄黄继光"回家"

  2015-10-14 08:21:00 来源:解放军报网

  10月14日,是上甘岭战役爆发63周年。当大家在缅怀先烈的时候,一封来自湖南的信件,向我们诉说了一名老兵纯洁高尚的信仰与追求,同时也揭开了抗美援朝胜利后一段尘封的历史。  尹华钦,今年85岁,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退休后经常心系老部队,怀念像黄继光一样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尹华钦说:“当年的战友们都是好样的,就算是死,也绝不放弃每一个阵地。”   在他的记忆里,许多战斗的时间、战友的名字,都已慢慢变得模糊,但是“597.9高地”这个代号却一直被他深深铭记,因为英雄黄继光就牺牲在这个高地上。

  老人展示抗美援朝时期的大衣和棉帽

怀揣理想毅然从军

  尹华钦的家乡洞口县山门镇,地处湖南省中部地区,是著名将领蔡锷的故乡。尹华钦从小就想做一名像蔡锷一样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因为地理环境特殊,家乡鲜有战争荼毒,但生活却依旧清苦,经常吃不饱饭。在尹华钦的记忆中,小时候姐姐总会带他到地里刨红薯,刨到最大的都给了自己,“是姐姐一口一口把我养大的。”尹华钦感恩地这样说道。

  1950年,尹华钦的姐姐决定送他去参军,报效国家。姐姐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是在他入伍的时候,走了二十多里山路,去镇上帮他买了新布,缝了好几件贴身穿的衣物,还特意将家里老母鸡下的蛋煮成茶叶蛋,让他带在路上吃。尹华钦深深地知道,那篮子鸡蛋可是姐姐一家半个月的生活费来源。

  来到原步兵十五军四十五师后,踏实能干的尹华钦很快得到领导的赏识,被调到师部警卫连,负责保护首长安全。也就是在那一年,他认识了一三五团的黄继光。在他的记忆里,黄继光是条敢作敢为、勇武果断的汉子,在工作训练之余,性格相似的两人在生活上也常有来往。

  老人信件原貌

入朝作战历经蜕变

  1952年,尹华钦随部队入朝作战。当时部队一边开进一边训练,直到鸭绿江边才简单做了休整。跨入朝鲜境内后,部队立即转入战斗状态,尹华钦跟随师部行军。随着战争进入白热化,师部也前移到了战场腹地,目光所及,到处是累累弹坑,片片焦土,空气中散发着浓浓的火药味。身边熟悉的战友一个个地倒下,尹华钦的脸上早已没有当初的青涩懵懂,布满了刚毅沧桑。有几次,他和战友向领导请战,要求到前线和敌人战斗,但是因为当时战争态势胶着,警卫人员任务也比较重,领导没有同意。

  老人信件原貌

  上甘岭战役爆发后,敌人的飞机大炮对我方阵地进行了狂轰滥炸。战役打到最激烈的时候,指挥所动员所有后勤保障部队上前线作战,而师部警卫连也就地集结,增援前线部队。尹华钦所在单位的支援目标正好是黄继光所在的597.9高地。“终于有机会上阵杀敌了!”尹华钦内心十分激动,他把枪擦得锃亮,身上挂满了子弹,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战斗中。战役结束后,尹华钦因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

  在跟进支援过程中,尹华钦目睹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经过:“当时六连打得就剩下几个人了,黄继光和战友们为了掩护我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就冲上去了,子弹打完了,他就拿身体扑向了敌人的枪眼。”回想起当时的一幕幕,老人眼里布满了泪水。

  老人的转业证

几经辗转送烈士“回家”

  战役间隙,军、师首长决定派人找回烈士们的遗体并护送回国。由于当时志愿军四十五师一些连队打得就剩下几个人了,而师部警卫连的人手相对比较充裕,于是就选派了几个年轻精壮的战士去完成这项光荣任务,尹华钦就是其中一员。

  当时的朝鲜战场态势胶着,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重返中线阵地,找齐所有烈士遗体后,几经辗转送烈士们踏上了回家的路。尹华钦和其他几名战友负责将黄继光烈士的遗体送回四川仪陇,后来因为路途遥远和天气原因,担心黄继光遗体受损,又改道将烈士遗体送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老人的转业证

  完成这项光荣任务后,尹华钦和战友重返朝鲜战场,直到1954年才和大部队一起回国。当讲述这段历史的时候,老人脸上布满自豪。他说,每次做梦都会梦到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们,他们是英雄,没能和他们一起马革裹尸是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回国后,尹华钦被推荐至甘肃省天水军校学习,毕业后分到兰州军区预九师任排长,后来由于在朝鲜战场上的旧伤复发,1958年转业到甘肃省天水市天水县任县武装部部长,直到退休。

  虽然战争已过去六十多年,作为一名曾经的志愿军战士,能为国家和人民做一点事情,尹华钦依然感到骄傲与自豪。

  老人下地干活

  老人现存的纪念章

抗美援朝二十个惊人真相:解放军胜之不武吗

  2015-10-15 10:23:15 来源:战略论坛

  刚刚建国一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曾在朝鲜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千千万万的大好青年,永远埋葬在了异国的大地上。为了保卫朝鲜,为了保卫中国,志愿军们无怨无悔地同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整整战斗了三年,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他们的付出,他们的牺牲,是我们今日乃至未来都永不能忘的。然而,就是在现在,却有人跳出来质疑当年抗美援朝的正当性,甚至认为当年的志愿军帮助朝鲜作战,是为了窥伺朝鲜领土;更有甚者觉得,毛主席送儿子毛岸英上战场是为了镀金,好回国后谋得一些高位......

  今天,在这里,我们要给这些人上一堂课:

一、三八线是条什么线?它是“国际公认”的朝鲜半岛南北政权的政治分治线吗?

  答:非也!叁八线是1945年8月由美国提出,以朝鲜国土北纬叁十八度线作为美、苏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临时分界线,三八线以北为苏军接受日军投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

  叁八线是一条受降临时分界线,仅此而已。说这条线是“国际公认”的朝鲜南北的政治分治线,没有任何国际法依据,而且不为朝鲜半岛南北双方政权所承认。换言之,叁八线具有约束苏美军队的意义,却没有约束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意义。战略网 www.chinaiiss.com 专业军事评论网站  中国领导人决策出兵参战的前提是“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而不是“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这是原因之一。而美国军队率先越过三八线,是打破这个约束的始作俑者。

二、朝鲜战争是北方侵略了南方吗?

  答:朝鲜战争是一场以民族统一为目的的内 战,没有“侵略”不“侵略”之分。正如中国国共内 战既不能说国民党侵略了共产党,也不能说共产党侵略了国民党,美国内战既不能说南方侵略了北方,也不能说北方侵略了南方一样。只有美国军队的行动,称为侵略才是名符其实。

三、联合国是否有权利干预朝鲜内战?

  答:没有权利。联合国是一个国际组织,与一个国家的政府有本质的区别,它没有干预一个国家内部事务权利和依据。实际上,《联合国宪章》就明确规定:“不得干涉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部管辖之事件”。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武装干预朝鲜的决议是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缺席,而美国军队已经先斩后奏率先介入的情况下作出的,开了一个毫无道理的先例,是一个非法决议。

  所以从朝鲜战争以后,再也没有“联合国军”名义的军事行动,就是这种方式已为历史进程所否定的反证。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朝鲜南北方政权都没有加入联合国, 都不是联合国成员国,联合国出兵干预,不伦不类,无根无基,没有任何法理依据,本身就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践踏。

四、在今天这个和平发展的新时代应该多讲如何避免战争,而不应津津乐道于过去的战争。

  答:同意!所以说好战必亡的道理应该多讲给战争能力极其强大而自身受战争戗害极少的国家听。忘战必倾的道理应该多讲给战争能力不够强大且自身受战争戗害极多的国家听。

  具体地说,军事机器最强大而自身受战争戗害极少的美利坚合众国不应津津乐道过去的战争,而要多听听好战必亡的道理;军事机器不够强大且自身受战争戗害太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需要多多回顾过去的战争,且须多念念忘战必倾的道理。这样才有可能避免战争再起。

五、美国政府只有解决朝鲜问题而没有染指中国的意图吗?

  事实上,当年的美军和韩国军队已经抵达中朝边境线,并炮击中国一侧的领土

  答:中国有句老话:察其言,观其行。美国军队事实上已经侵犯了中国领土(台湾),介入了中国内 战(出兵台湾即介入中国内 战),而且其武装力量已经越过叁八线直趋中国国门,“联合国军”总司令已经发出“鸭绿江不是分开中朝两国的天然界线”的叫嚣。这已经不是意图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这在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美利坚合众国自己,都绝不会视为一种友好表示而只能认为是不怀好意的侵略行动。

六、中国军队出兵援朝的决策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是在中国领土主权受到侵犯,“联合国军”打到鸭绿江边,战火已烧到中国边境城市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侵略凶焰已经直 接威胁到我们的国家安全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是在中国政府再叁警告言之有预有理有节先礼后兵而侵略者仍然置若罔闻肆无忌惮得寸进尺一意孤行的情况下发生 的。

  严肃一点的美国学者或军人——既或是与中国军队交过手的美国军人,都不否认中国军队出兵援朝的合理性。

七、中国军队出兵援朝延缓了解放台湾吗?

  答:这种说法颠到了因果关系,中国军队出兵援朝在美国军队进占台湾之后,阻碍中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是美国军队。这个因果关系应该不难分清。说朝鲜战争延缓了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尚能说得过去,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耽误了解放台湾则是因果颠倒。

八、朝鲜民 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经济状况不佳,战后发展远不如大韩民国,是否证实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是错误的?

  答:没有道理。打个比方,你向银行货款购房,银行是否因此就要对你终生的行为和经济状况负责?你购了房,银行得了利,你后来又把房卖了,银行是否必须为你的卖房行为负责?或者再打个比方,你见义勇为救了一个人,是否意味着你必须对此人此后所有行为负责?如果此人后来成为罪犯,你也必须承担责任?

九、有人说:“中国军队出兵援朝有合理性,但打过叁八线就是侵略。”

  这种说法有无道理?答:没有道理。第一、来而不往非礼也,寇能往,我亦能往!第二、除恶务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美英军队直捣柏林为中国军队作出了极好的榜样。至于没有达到这个目的,那是中国军队本事不够,家伙也不行,与该不该打过去没有关系!第叁、叁八线的本质涵义是只有约束美苏的意义,而无约束其它人的意义。

十、抗美援朝延缓了中国的国际交往,延缓了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

  答:此问与第七问一样,属因果颠倒。再者,战争胜利鼓舞了人民斗志,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将军费降到了国家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下,同时还完成了清匪反霸,消灭百万国民党残余部队,进军西 藏完成祖国大陆统一的壮举。

  应该说抗美援朝促进了新中国的建设。至于对外开放交流,抗美援朝战争为叁十年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安全环境。

  没有志愿军将士用枪炮与霸权实现的交流,就没有后来在平等基础上的和平对话。新中国的联合国席位,也是在与美国对抗最严重的时期奉还新中国的。没有“打”开路,就没有“和”临头!

十一、有人将德国分治与朝鲜半岛分裂相提并论,有无法理依据?

  答:没有!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不光要享受盟国分区占领的待遇,还要接受盟国的强行管制。

  1945年6月5日,苏美英法在柏林签署了击败德国、对德分区占领和管制德国的叁个宣言,决定了德国彻底的非武装化和非军事化的问题,明确了盟国有权在德国任何部分或全部驻扎军队及设置民事机构,行使最高权力。同是也明确了盟国可以采取他们认为对于和平与安全所需要的步骤。

十二、有人称,朝鲜战争中苏联占了大便宜,因而中国出兵参战是错误的,此话似乎有理?

  答:发此问者智商低,与当今商品经济时代格格不入——这与做生意的道理一样,大本钱挣大钱,小本钱挣小钱,不能因为有大本钱的挣了大钱,我只有小本钱的连 小钱也不挣了。

  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出了大力,占的便宜不大,甚至还被人出卖权益,而美国人却占了大便宜,那么是否可以认为中国抗战也是错误的?。

十三、美国即然出兵占领了中国台湾,为什么中国不出兵台湾而出兵朝鲜?

  答:又是一个低智商问题。谁规定了别人打我头我也只能打他头的道理?德国轰炸英国的脑袋伦敦,邱吉尔却在打量人家“柔软的下腹部”。

  同理,美国人卡中国人脖子,中国人就朝踢美国人的裤裆狠命一脚!而相对于美军举世强大海空军相比,美国陆军却是相对“柔软的下腹部”,而当时中国海空军极为薄弱,只有陆军可与美国陆军一较高低,为何我们要用短处去碰美国人的长处?  所以从军事的角度讲,出兵朝鲜是上上上策,强攻台湾才是下下策!

十四、有人占了中国的外 蒙古,中国为什么不出兵?

  答:中 共接过的是蒋先生的破产家业,同时也承担了蒋先生留下的债务,当然是能清理多少算多少。发此问者用心险恶,决心要把中国置于美苏两强双股叉的夹击之中,与他们宣称的爱国宗旨背道而驰,九分无知,十分混蛋!出此计者,当斩!

十五、中国军队在韩战中伤亡大于美军,所以美军是胜利者!

  答:不胜其理!即或此说前提成立,推论仍属荒谬。苏德战争德军伤亡低于苏军,是否可以认为德军是胜利者?

  越南战争越南军民伤亡200~300万,美军伤亡30余万,美国人是否敢说自己是胜利者?

  评价战争胜负的首要前提是战争的目的达到与否及达到的程度。另外,中朝军队面对的是整个“联合国军”和韩军,做算术题时决不能忽略这些被加数。

十六、毛主席送儿子上前线是镀金。

  答:很好!既然这是个天大的好事儿,将来再有战争或抗洪救灾之类的好事情时,建议首先安排出此语者自己或其儿女到炮火下或洪水中去镀它一金,或烈火焚身,或洪水没顶,我一定为你再塑金身。

  有此意者先到留言簿处报名,我将吐血向有关部门推荐,且一定在媒体上对你大肆炒作,你绝不至于象毛岸英那样长时间默默无闻无人知晓!

十七、为什么要用志愿军名义,是因为中国人胆小不敢向美国宣战!

  答:幼儿智力问题且有睁眼瞎之嫌!美利坚合众国正规军劈头盖脑挨了一顶臭揍,明知出招者乃货真价实训练有素的中国正规八路,却仍然忍气吞声不敢堂而皇之宣战接招,不光是胆小,且已气短。

  至于中国人为何使用志愿军名义,那是中国人高兴。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谁也无权说叁道四——关键是说叁道四也不管用。

十八、中国军队有苏联撑腰,胜之不武!

  答:中国军队将美国军队从鸭绿江赶回叁八线,基本上凭的是手中的“万国牌武器”。苏式武器是运动战后期四五次战役才开始陆续装备部队,苏联空军只掩护清川江以北部分交通线,且大规模参战是在五一年夏季以后,而此时战场大格局已经奠定。

  苏联真正开始援助志愿军的时间很晚,前期的胜利完全是靠中国取得的。

  另外,我不明白:蒋先生的军队有美国家伙撑腰,为什么打不赢共军?

  顺便说一句,美国有联合国壮胆,却被迫与人议和,和之无脸!

十九、中国军队打人海战术,胜之不武!

  答:战争是一种资源较量。各打各的资源,穷人的资源是人,富人的资源是钱——钱能买来“火海战术”。中国军队在“火海战术”下还能集中和机动优势兵力打歼 灭战,是战争指导艺术高超的体现。

  中国军队战略上是“人海战术”,战术上是“小兵群战术”,对此,前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对中国军队有 极高评价。

二十、“联合国军”是一支维持和平部队吗?

  答:不是!维持和平部队有其特定涵义和规范。

  联合国成立之时,就有设有军事观察员,并逐步形成了维和部队,在1956年建立第一支联合国维和部队时,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曾经提出了着名的维和叁原则:第一,维和行动不得妨碍有关当事国之权利、要求和立场,需保持中立,不得偏袒冲突中的任何一方;第二,维 和行动必须征得有关各方的一致同意才能实施;第叁,维和部队只携带轻武器,只有自卫时方可使用武力。

  人们把这叁项原则概括为中立的原则、同意的原则和自卫 的原则,并称之为哈马舍尔德叁原则。朝鲜战场上的“联合国军”的决策和行动不符合其中任何一条。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美军,携二战胜利余威,却在朝鲜战场上收获了巨大的失败,这种挫败感直到今天也还折磨着美国人。

解密:毛泽东为什么一定要送毛岸英抗美援朝?

  2015年10月24日06:42 来源:人民网

1950年11月25日 (农历十月十六),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湘潭人,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安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生平事迹

曲折的童年

  毛岸英,1922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市,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出生后,他随父母到过上海、广州、武汉,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随母亲及两个弟弟回长沙县东乡板仓隐蔽。1930年,杨开慧被湖南军阀何键逮捕时,8岁的毛岸英也被一同抓进监狱,目睹了母亲与敌斗争和牺牲前的惨烈。随后,他被保释出狱,翌年被外祖母、舅妈带到上海交给毛泽民。

  毛岸英兄弟三人被送到地下党主办的大同幼稚园后不久,小弟毛岸龙去世(还有突然失踪一说)。党组织因顾顺章叛变等事件一再遭到破坏,幼稚园的孩子们被迫疏散。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称为“红色牧师”的董健吾领回家中,因1933年中共中央迁往江西瑞金,党的经济资助中断。董的原配妻子在生活困难时,对两兄弟的态度变坏。据毛岸英讲,兄弟俩曾一度过着流浪生活。后来,董健吾将他们找回,与地下党接上关系,于1936年托东北军将领李杜将两兄弟送往欧洲,随后到莫斯科入国际儿童院。

在苏联的生活

  在国际儿童院,毛岸英学习认真,不久便担任了少先队大队长,1939年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支部书记。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尽管中苏两党有过不让中国孩子服兵役的约定,毛岸英仍坚决要求参战。不久,他找到苏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被批准去军校学习。1943年毕业时,他获中尉军衔,并加入联共(布),后来回国转为中共党员。不久,他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在校期间曾到红军中担任过坦克连的党代表,参加过进军白俄罗斯、波兰和捷克的战斗。1946年1月,他随苏共派往延安的医生一同乘飞机回国。临行前,斯大林专门接见了他,并赠送了一支手枪,他直至牺牲时,身边还带着这支枪。

毛泽东为什么一定要送毛岸英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刚刚八个月,朝鲜战争突然爆发。为了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跨过鸭绿江,与全世界最强大的敌人美国军队作战。10月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前夕,新婚不久的毛岸英主动请求缨入朝参战。当许多人都出来劝毛泽东出面阻止时,毛泽东的回答却是:“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10月19日,毛岸英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入朝。入朝后,担任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开始。位于朝鲜平安北道大榆洞的志愿军司令部发报频繁,美军据此认为这里有志愿军的重要机关,遂派飞机前往轰炸。4架野马式战斗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8岁。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毛泽东得知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痛定思痛,许多善良的人也许要问,抗美援朝毛泽东为啥一定要让自己的儿子上前线?中国那么多热血儿女,何差毛岸英一个人,可毛泽东不是这样想。

  1951年3月,毛泽东的老友周世钊向他问及此事,毛泽东说:“当然你说如果我不派他去朝鲜战场上,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你想一想,我是极主张派兵出国的,因为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我的这个动议,在中央政治局的会上,最后得到了党中央的赞同,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要作战,我要有人,派谁去呢?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上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

  抗美援朝毛泽东为啥一定要让儿子上前线?这是由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决定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深刻指出:“共产党员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应该成为英勇作战的模范,执行命令的模范,遵守纪律的模范,政治工作的模范和内部团结统一的模范。”“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毋庸置疑,毛泽东就是这样的模范。“其身正,不令而行”。他的表率作用,如同无声命令,变成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不断把党的事业从胜利推向更大的胜利。

  然而,在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却不是这样,他们以权谋私,营私舞弊,在就业、任用、提拔、晋职、出国、经商等方面为亲朋好友谋取特权和不正当利益,夫贵妻荣,父功子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导致权力家族腐败。有的官员大搞特权,别说家属子女得好处,甚至秘书、司机、情妇、二奶也狐假虎威,跟着沾光。一些人的腐败堕落,与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形成巨大反差。

  据坊间流传,更有甚者,个别文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胡说毛岸英上朝鲜战场是为了“镀金”,引起群众和干部的极大愤慨。毛泽东为了中国革命献出六位亲人的生命。他弟兄三人,牺牲了两个。他一生共有十个儿女,其中六人夭折或丢失。最后剩下毛岸英、毛岸青、李敏、李纳四人,毛岸英还牺牲在朝鲜战场。为了党的事业,毛泽东一家人几乎所剩无几。如果要镀金,毛岸英何必非要到真枪实弹的战场上?

  邓小平同志是毛泽东历史地位的捍卫者,他曾经深刻告诫:“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评价不恰当,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通不过,同他们相联系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过。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

  诚如小平同志所言:“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我们能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中着手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不能不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毛泽东――一个改写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人,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一个战争来临之际从容送子参军的人,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周恩来看完彭德怀写来的信,沉思良久,认为老将军说得有道理,毛岸英的尸骨不宜运回国内安葬,更不宜在北京安葬,应该和牺牲了的所有志愿军烈士埋在一起,这也是主席的意思,这样做政治意义更大。于是,他将彭德怀的信批转给毛泽东阅示。“主席!”毛泽东的秘书拿着文件夹走进菊香书屋,轻声说,“总干部部给彭总发来一个电报,说岸英是主席的儿子,要求将岸英的遗骨运回祖国,破格安葬在北京。彭总从大局考虑,认为这样做不妥。这是彭总写给总理的报告,总理批给您阅示。”

  秘书把文件夹递给毛泽东,接着又说:“金日成首相来电,向主席表示慰问,他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他们希望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老彭说得对,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人生父母养的,不能因为我是党和国家的主席,就给儿子搞特殊啊!”毛泽东从笔筒里抽出一支铅笔,在文件上慨然批示:“同意德怀同志的意见,把岸英的遗骨和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掩埋在朝鲜的土地上,也不要为他举行特殊的葬礼。”

  这就是一代伟人的胸怀!

  于是周恩来当日在彭德怀的信上作了“尊重你的意见和朝鲜同志的要求,请(传珠)重拟复电”的批示。刘少奇、邓小平圈阅后也都表示同意。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唯物主义者,主张烈士与青山同在。他早年走出韶山冲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学堂读书时,为表示自己满怀豪情闯天下、不达目的誓不休的决心和信心,曾将改写的一首诗夹在他父亲的账簿里,题目叫《呈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在会见苏联驻华大使、毛岸英生前好友尤金时说:“共产党人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我的儿子毛岸英死在朝鲜了,有人说把他的尸体运回来。我说,不必,死哪埋哪吧!”

  志愿军总部就安葬毛岸英烈士一事给中央军委发来一份请示,军委总干部部起草了复电,要求志愿军总部将毛岸英的尸骨运回北京安葬。按理说,在国内安葬毛岸英无可厚非,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等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以及在朝鲜牺牲的团以上干部遗体,均已运回国内安葬,因此这样做并无特殊。彭德怀是一个原则性很强和光明磊落的人。他看完电报后,觉得把毛岸英的尸骨运回国内安葬不太妥当……

  后来,刘思齐、邵华再次提出“迎岸英回家”的请求,毛泽东沉默良久,引用东汉初期著名老将军马援的话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也应该埋在朝鲜。”毛泽东没有同意她们的要求。

  就这样,毛岸英与千千万万牺牲在朝鲜的志愿军烈士一样,长眠于他战斗过的并用鲜血浸染过的朝鲜大地上。他们与青山同在,“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文学全景式描述抗美援朝:“三八线”交火后两小时

  时间:2015-10-24 10:31 来源:凤凰读书

  世界上每一根政治神经都是敏感的。毛泽东最早感应到了“三八线”上那根神经的律动。田家英秘书已经奉命找来了一幅《朝鲜半岛全图》,挂在了颐年堂里。毛泽东走近地图,神情专注地看着。

  周恩来进来,毛泽东并未听见脚步声。他也过来看地图。

  毛泽东转过身来。两人四目相对,都没有说什么。

  毛泽东坐在沙发上,点烟,慢慢摇了摇火柴,火柴扔到了烟缸外,这种“失误”在毛泽东来说并不多见。周恩来拾起火柴杆,吹灭,放进烟缸。过了许久,毛泽东像自言自语地说:“我们不想看到的事情到底发生了。”

  周恩来目视着他未表态。

  “是祸是福呢?”毛泽东像在自问自答。

  周恩来说:“如果美国干涉,就会出现很棘手的事情。南北朝鲜的统一,是人家自己的事嘛。”

  毛泽东仍按他的思路说下去:“‘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既来了,就正视它吧。”

  周恩来说:“让外交部同金日成联系一下吧,情况尚不明了。”他给毛泽东带来了一份美国出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上面有一幅远东地图,图上有几个红色箭头,分别由朝鲜、日本两国和中国台湾指向中国大陆。他认为这是他们蓄谋已久的,不然不会连飞行距离都标识得清清楚楚。

  毛泽东看了看,说:“艾奇逊之流,对于中国的认识水平,不如我们的一个普通战士。”

  周恩来懂得,毛泽东认为艾奇逊、杜鲁门低估了新中国。

  毛泽东用自嘲的口气说:“我们倒是想铸剑为犁呀,其奈烽火又起何?”

  周恩来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就在两天前,毛泽东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闭幕会上还说,中国人民将经受两种艰巨考验:战争和土地改革。他说,战争这一关,已经过去了,话音没落,战争的阴云又刮到头上来了。周恩来说:“这就叫树欲静而风不止呀。”

  毛泽东说:“‘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尽而牛不可行,逆也。’这是《吕氏春秋》上的话。这个叫乌获的人是大力士,扯着牛尾巴想使牛倒着走,结果牛尾巴拽断了也没用。我看杜鲁门就是这个异想天开的乌获。”

  周恩来说:“我们也得看到,国内外好多人都被这个拽牛尾巴的大力士吓住了,迷信他呢。”

  毛泽东说:“‘兵不可玩,玩则无威;兵不可废,废则召寇。’”他引用的是汉代刘向的话。

  周恩来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我们还是要以不变应万变。”

  毛泽东在屋子里沉思着踱了几步,像是自言自语地说:“为谋于未然,方能免灾。也许,我们不得不修正全力以赴恢复经济的计划了。”此前,毛泽东已着手精简、复员部队。以攻打万心群岛和木船解放海南岛的战例来看,尽管我们的海军尚在襁褓中,但最终把蒋介石赶下大海,当不是什么大事。如果朝鲜半岛局势恶化,那就另当别论了。他并没有把朝鲜战事当成一般的外事对待,他急于想知道苏联的态度。

  斯大林也不平静。“三八线”交火后两小时,苏联驻韩国大使史蒂科夫就发来了急电。他也是从梦中惊醒的,他来到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天还没亮透。他沉静地在宽大得如同教堂的办公室里走来走去,烟斗一丝烟也不冒。

  莫洛托夫走了进来。

  斯大林看也不看他:“证实了吗?”

  莫洛托夫说:“是的,斯大林同志。金日成打得很顺利,已经越过了‘三八线’,北南双方都指责是对方先开的第一枪。”

  斯大林轻轻摇着烟斗:“这并不重要。也许,战后刚刚获得的和平,会因为局部战争而被破坏,你想过后果吗?”

  莫洛托夫说:“高兴的是美国,他们在欧洲占不到便宜,就想在亚洲放把火。”

  斯大林说:“密切注意事态发展,指示使馆要每天报告。”

  莫洛托夫说:“我会安排。”

  斯大林问:“马立克那边怎么样?”

  “尚无消息!”莫洛托夫说,“美国方面还没有做出反应。我们九个月前爆炸了第一个核装置,我想,无论如何对他们都是一个要皱眉头的事,山姆大叔不是独家经营了。”

  斯大林持重地淡淡一笑。过了一会儿,他说:“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啊。”

  莫洛托夫没有回答,这是不言而喻的。但他明白,这并不等于说杜鲁门不会在远东冒险。

  斯大林并不担心金日成的实力,相信他会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李承晚打个落花流水,但前提是美国袖手旁观。倘若杜鲁门发了疯呢?那问题可就复杂、严重了。他知道那后果是什么,不过他现在还不想过早地说什么,只想静观其变。

  本文摘自 张笑天 著《抗美援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0出版。

原24军副军长张宏献口述:亲历抗美援朝 防御作战上甘岭

作者:张宏献口述 来源:原载《社会观察》,昆仑策研究院重新编发 发布时间:2015-10-25

原题:原24军副军长口述:亲历抗美援朝

青年时期的张宏献

1927年生,抗美援朝期间任24军侦察科参谋,离休前任解放军24军副军长

部队的收拢集结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我正担任24军军部侦察参谋。当时24军驻扎在福建地区,下属的部队2个师在剿匪,1个师在修筑江西到福州的战备公路,为解放台湾做准备。中央做出派出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决定后,我军就接到命令,开始进行入朝作战的准备。

  最初24军是计划中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之一。但是由于入朝前部队需要收拢集结,而我军有2个师已经分散为小规模部队在山区进行剿匪作战,收拢的过程非常缓慢。当时的军队基本没有机械化装备,连军属炮兵团的火炮都是骡马牵引。全军只在军、师机关有几辆供首长用的小汽车,步兵部队都只有靠徒步集结。

  为此,我受命前往华东军区后勤部,调动一个300辆汽车的汽车团,将分散在山区各处的部队全部收拢集结起来。虽然有汽车团的帮助,部队的集结速度还是赶不上第一批入朝作战的要求,最后,我军被改为第二批入朝作战部队,由27军接替我军第一批进入朝鲜。

  在确定第二批入朝后,24军前往上海南部及嘉兴地区,接替27军承担上海和杭州湾的防御任务。其中24军的军部设在松江县,下属72师的师部则设在嘉兴。从这一时期到1952年8月,24军一直在上海、杭州湾一带,在担负警备任务的同时,进行入朝前的准备和训练。

【历史背景】1950 年6月25 日,朝鲜战争爆发,9月15 日,联合国军发起仁川登陆,10 月5日,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朝鲜。入朝部队统计如下:

151025csn012.jpg

朝鲜战争中国入朝部队统计

整编和训练

  24军在这一时期,在编制上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首先是71师的师团两级部队全部调离,组建新的人民空军部队。原71师各团以下基层部队则被分散充实到70师和72师中。经过这一轮调整,70师和72师的兵力得到了加强,两个师的员额由解放战争时期的8000-9000人增强到12000-13000人左右。

  部队的装备上,这一时期我军将解放战争时的杂式轻武器统一换装为苏式武器装备,但炮兵等重武器仍然维持原状。师炮兵营最大的火炮是美制107毫米迫击炮,军属炮兵团则有更加大型的山、野炮。所有火炮都采用骡马牵引。

  我在解放战争时使用的是一支驳壳枪,入朝之前换成了国产51式手枪。总体来说,驳壳枪枪管比较长,射击的精度和射程都更加好一些,51式手枪则相对小巧一些,方便携带。

  这时部队的电台和无线电设备也得到了加强,这些设备大多是苏联提供的。它们为我们随后在朝鲜的作战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作为侦察参谋,我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为入朝作战准备各类侦察器材。其中最主要的是军用望远镜、照相机、计程仪以及其他一些测绘器材。这些东西都没有制式装备,全凭我们参谋自行解决。虽然侦察科有特殊经费,但是为了采购到足够多的望远镜和照相机,我们几乎跑遍了上海的各大商店。

  当时买到的望远镜都没有统一的制式和型号,基本是有什么买什么,只要是能用的就行。我们买到的设备中,许多都是使用多年的旧货,品牌也参差不齐,从高级的德国蔡司到说不上名字的牌子都有。尽管如此,我们总算是做到了每个参谋人员人手一个望远镜,每科一部照相机的水平。

  为了保障这些设备能正常使用,我们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我们事先购买了大量的胶卷以及各种药剂。我在这段时间里学会了冲洗底片和配制显影液、定影液等各种药水。也经常给人照相。不过我拍自己的照片少,拍别人的时候多。

  与抗战时期要翻译缴获的敌方地图相比,这时的地图已经全部是上级下发的朝鲜地图。我们在这一方面的准备就相对比较少。

  这一时期部队也进行正常的军事训练,包括作战、行军、夜间行军、灯火管制等等。这些训练都没有放松,不过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训练没有什么大的不同。

  为了更好地了解朝鲜战争的具体情况,24军组织了部分团以上干部代表,与第一批志愿军一起入朝参战,我们称之为“实习”。他们从朝鲜回来后组成了一个部队报告团,在各作战部队的部队代表中作报告。

【历史背景】24军前身为华中野战军6师、华东野战军6纵队,1949年2月编为24军,下辖70师、71师、72师和直属部队。据24军战史:“本军于1951年2月起,开始我军有史以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决心最强、要求最严、以贯彻条令为主的军事训练。1952年6月上旬,由军参谋长李继开同志率领袁捷、周衣冰、孙伯威参谋长各团团长或副团长于6月10日,乘专车去朝鲜开城65军,参观和实习抗美援朝战争,参加实习的同志于8月5日去9兵团受领我军入朝参战,接替27军在元山港的防务任务。7月,开始全军整编工作。陆军25军74师于1952年7月编入我军序列。本军71师师团两级机关,全部上调组建空军,营以下分队全部编入70、72师。各步兵团仍辖3个营,每步兵团员额增至三千多名,所有连队数量、质量都有显著增加和提高。在整编的同时,部队装备也进行更换和补充,杂式武器一律改装为国产武器、自动火器、反坦克火器、高射火器、通信器材大大增加。整编后,齐装满员。全军近5万人(各师均为13500余名)。达到建国以来空前的水平。与此同时,还对全军连以上干部和骨干分子做了朝鲜一般情况、美军作战特点、我军作战经验的介绍,将部队思想逐渐引向出国作战。”

入朝前的生活

  总体来说,入朝以前,我的生活整体比较轻松。当时部队对军官结婚的标准也有所松动,从原来的“二五八团”(即只有25周岁以上,军龄超过8年,团职以上军人才可以结婚)放松到了营级军官也能结婚。

  部队对军人子女的待遇也相当好。根据规定,每生一个孩子,部队会每月给予17元以补助孩子的生活费,同时补助17元用于雇用保姆,而在当时,每个战士每月的津贴只有1元多,我作为营级待遇的参谋也只有2-3元。因此,这一补助十分丰厚,如果谁家生了两个孩子,每月补助68元,那他简直就是个富翁了。部队在1951-52年驻训期间,我们有一大批孩子出生,后来当24军入朝时,这些孩子与他们的母亲组成了一个家属团,跟随部队北上,直到山东曲阜。

  部队伙食这一时期依然延续解放战争后期的“两干一稀”标准,即每天早饭一顿稀饭,午饭晚饭两顿米饭。除了一般伙食外,每人每月还有一斤肉的配额,只有师长以上首长才有特权开小灶。

  这一时期,我还参加了电影《南征北战》的拍摄。1951年,电影《南征北战》由上海电影厂摄制。包括粟裕将军在内的一些首长十分关心电影的摄制,要求当年曾参加华东战场作战的24军派出军事顾问组协助拍摄。我们军就组织了部分参谋人员和军官,在70师师长的带领下前往剧组担任军事顾问。不过由于70师师长忙于准备入朝作战准备事宜,最后顾问组实际是由我领头参加的。

  和现在的影视作品不同,当时的电影追求的不是“像打仗”,而是完完全全“就是打仗”。摄制组动用了一个团的解放军参加拍摄,所有的阵地设置都有顾问组的帮助。如何排队形进攻、以什么样的姿势发起冲锋,这些都是我们教导的。张瑞芳的冲锋什么的各种动作还是我们教的。

  顾问组的工作大概持续了2到3个月。拍完外景,剩下的工作由济南军区负责,我就返回上海,继续准备入朝作战。

【历史背景】1950年10月至1952年8月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共进行了两阶段的作战。其中1950 年10月至1951年6月为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志愿军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将战线由鸭绿江边推进至北纬38°线附近。1951年7月开始朝鲜战争第二阶段,战争出现边打边谈的局面。1951年8月中旬-10月下旬,“联合国军”采取“逐段进攻,逐步推进”的战法,并从8月开始,实施了长达10个月的以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后方供应为目的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即“绞杀战”。 对此,中朝军队在反“绞杀战”中进行了战术反击作战。

入朝与防御朝鲜东海岸

  1952年8月,24军全军进入朝鲜。我当时作为参谋,是最后一批入朝的24军部队。当时鸭绿江上美军的轰炸十分频繁,志愿军的工兵部队也一直在维修过江的各种桥梁。我是从吉安的一座浮桥上入朝的。

  入朝之后我军的第一个任务是接替先期入朝的27军防守朝鲜东海岸。我们在徒步行军抵达预定地点后,接管了27军的防区。27军在撤走前,将其下属的炮兵部队和高炮部队移交给我们。这些火炮都是苏联装备,性能和数量都要比我们原本的好。

  防御东海岸时期没有什么战斗,主要是应对美军的空袭和防空作战。这一带属于朝鲜的后方,居住着相当多的朝鲜人,但是在连日的空袭下,朝鲜境内已经鲜有完整的房屋。我没有见过朝鲜人民慰问志愿军的情况,他们连饭都吃不上怎么可能来慰问?很多时候反倒是我们的部队要拿我们自己的补给救济这些朝鲜人。

  不过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态度总体上是友好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对志愿军的到来表示欢迎。

  说到后勤,我们当时的全部给养都是由国内供应的,朝鲜方面没有给我们提供任何物资。我们在这一时期也没有遇到朝鲜人民军的协同,他们在受到毁灭性打击之后战斗力尚未恢复,承担作战任务不多。

  守卫东海岸的任务持续了四个月,随后24军奉命前往朝鲜中线,接替15军在上甘岭一带的防御。

【历史背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联合国军发起上甘岭战役,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争夺朝鲜中部金化郡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志愿军参战部队依托坑道与敌反复争夺,最终只失去了537.7 高地前沿的两个班阵地。据2 4军军史:9月11 日,本军入朝前卫团,跨过鸭绿江。至13 日,第一梯队第72师,已全部进入朝鲜境内,随后,本军率第70、74师,跨过鸭绿江。全军指战员,昼夜兼程向元山港开进,每个战士均背负全部冬装、弹药、主副食品等20余种行装。经过20余天的艰苦行军,10月5日第72 师已顺利到达东海岸元山港鱼隐里一线地区,10 月上旬,本军各部队先后到达指定地域,接替第27军的防御任务,该军原81师炮兵团和各师高射炮兵、担架兵分别调入我军序列。本军以81师炮兵团组建第74师第352兵团。各师均建立独立高炮营,使我军各师属炮兵建制齐全。

上甘岭地区的防御作战

  24军在1953年初进入上甘岭地区阵地,接替15军进行防御。当时我军共承担东西43.5公里宽的阵地防御任务。为此,还为我军配属了相关的炮兵部队和一个坦克团。

  由于我军是第二批入朝的部队,不再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后勤补给情况比第一批有了很大的改善,基本已经是依靠卡车供应给养了。部队没有像宣传中的那样延续“一把炒面一把雪”的伙食,我在朝鲜就没有吃过炒面,都是自己部队做饭吃。

  部队接防后,首要工作就是摸清当面之敌的部署、番号等相关情况。作为军部侦察参谋,我们普通的侦察手段主要包括正面侦察和纵深侦察。正面侦察就是通过作战部队在一线阵地对当面之敌进行观察了解。纵深侦察则主要通过望远镜等观测器材进行侦察。

  在换防之后,出于保密需要,志愿军司令部命令24军在一个月内不准出动执行任务,这给前线情报获取带来很大麻烦。我军当面有三个师,由西向东分别是美军7师,南朝鲜伪9师和首都师。不久以后美军3师接替美军7师,我们在阵地上观察到了这一换防情报,就向上级报告。志愿军司令部对此的回答是要求有确凿的证据,但我军不许出动,证据从何而来?

  针对这一情况,我向24军军首长提交报告,建议组织小部队活动,通过捕俘和缴获的方式获取情报消息。

  军里也同意了这一行动。

  刚开始,我军的小部队活动以巡逻为主。我军第一次与美军遭遇后,双方发生了交火。我军在这次战斗中没有俘获敌人,只缴获了敌人的一顶钢盔。凭借钢盔上涂着的美军3师的标志,我军证实了当面美军换防的事实,也成为之后我军一系列小部队行动的开始。

  小部队活动的形式非常多样化,包括组织部队巡逻、伏击敌军巡逻队、对敌人据点实施突袭等。通常行动的规模都在一个排或者一个连的级别,参战部队会得到后方炮火的预先准备,并且在行动前配发无线电步话机保障通讯畅通。所有的行动都在夜间进行,以便我军发扬夜战优势。

  之所以选择小部队活动,除了控制战斗规模,主要原因在于美军和南朝鲜伪军的炮火都十分强大,在大规模战斗中我军占不到太多便宜。当时美军的战斗力很强,一个排阵地可以召唤全师的炮火进行支援,我们在进攻美军阵地时,派出的部队经常无法原路后撤,要从其他部队的防区撤回。南朝鲜军虽然战斗力比较差,但全部美械的炮兵火力还是比较强。

  在小部队活动中,战前的侦察与对敌人规模的判断十分重要。某次我军74师准备在前沿袭击一个敌方占据的无名高地,我和74师侦察科一起在战斗前估计敌方力量。当时我看山包也不大,估计敌方最多也就只有一个加强排的兵力。我们就按照这一结论,准备了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和相应的炮兵,于当天夜间发起进攻。

  当夜,炮兵按照计划进行了突然炮击,随后我军加强连发起冲锋,在将敌军消灭击溃后打扫战场并收缩阵地。但在进攻发起时出现了我们意料之外的情况:这个山包上的敌军不是一个加强排而是一个加强连!我军进攻部队与敌人相比没有任何数量优势。这件事至今想起来还有所后怕,因为没有数量优势,进攻很可能会遭遇失败。

  好在我军还是顺利地歼灭了敌人,尽管没有抓获俘虏,但缴获了相当的武器和其他资料。战斗后志愿军司令部以“我军一个连成功歼灭一个连”的名义对我们进行了通报表扬,这个令人后怕的错误也就不再深究。

  这一时期,小部队活动不仅成为我军的主要战术,还成为我军杀伤敌人的主要手段。相反,美军很少采用类似的战术对付我们。这主要是因为美军夜战能力不如我们,而且他的卡宾枪也不能在近距离上有效压制我们的苏制冲锋枪。

  我作为侦察参谋,审问了部队抓捕的几十个俘虏。这些俘虏来自8个国家,不仅有美国人和南朝鲜人,还有比利时、南美一些国家以及越南的战俘。我们当时只有英语翻译和朝鲜语翻译,对大多数国家的俘虏只能用英语和手势勉强交流。那个越南俘虏就比较麻烦,完全听不懂,不得不全军动员寻找越南语人才,最后找到一个粗通越南语的战士才勉强解决问题。

  不同的战俘审问的难度也不一样。有的战俘无所顾忌,把他知道的全部告诉你;有的则口风很严,我们曾经俘获一名美军飞行员,大概因为军阶较高的缘故,他什么都不肯讲,除了重复自己的姓名军阶和驾驶的飞机型号之外就一言不发。我们因为有政策,也不可以打骂战俘,只好将他送进战俘营去。

  我们也有战士在这一过程中被敌人俘虏的,不过其中一个战士被俘后的经过颇为有趣。他清晨离开阵地去搜寻修筑工事的木料,结果却误入了南朝鲜伪9师的阵地,在核对番号之后他被伪军俘虏并解送师部。由于志愿军俘虏对于南朝鲜部队而言非常少见,正在吃早饭的南朝鲜师长主动将自己的饭菜让给我们的战士吃。不料小战士非但不吃,还嘲笑起南朝鲜军的伙食标准来:你们师长也就吃这么点,我们阵地的坑道里大米白糖都多到吃不完!后来这名战士被送到战俘营,在停战后交换战俘时回国。

  不过他的这段经历,我倒不是听他本人说的,而是从我们俘虏的伪9师情报队队长和文书口中得知的。伪9师有一个四五十人的情报队,由于我们多次捕俘以及他们行动失败,这个情报队的成员几乎被我们抓光了。南朝鲜伪军的情报队水平很差,不懂中文还来装中国人。

  在整个中线防御作战期间,只有上甘岭地区的战斗相对激烈,双方部队围绕阵地反复争夺,这是有其特殊的原因的。上甘岭一带两军阵地交叉,敌我距离较近,因此经常爆发激烈的战斗,经常出现敌人白天攻占我表面阵地,夜间我军又依托坑道反击夺回阵地的情况。由于作战的规模也是连排级别,这一地区的作战成了我军消耗敌人兵力的一个手段。除了小部队行动,冷枪冷炮运动也是这一时期我军重要的作战手段。

  冷枪就是使用狙击手射击敌阵地表面的敌军,冷炮则是组织单炮或者炮兵连,对敌人某个阵地或者目标进行突然炮击。这两种战法除了杀伤敌军以外,还使敌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志愿军最著名的狙击手张桃芳就是我们军214团的。实际上在214团换防后撤休整时,张桃芳只取得了毙敌213人的战绩,于是他主动留在阵地上,直到击毙214名敌人之后才撤下阵地。

  24军军指挥所当时开设在一个山洞中,洞外有茅草和木材搭建的简易房屋。美军当时对我们的阵地一直盯得很紧,也经常发动空袭。有一次,在我们西边山沟的一个电台的驻守人员在夜间打开了手电筒一小会儿,不久就引来了美军飞机的轰炸,导致电台受损。不过在大多数时候,得益于从抗日战争时期就接受的夜间行军、宿营和灯火管制训练,我们的损失总体上比较小。

  在防御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志愿军司令部派来的其他支援,包括炮兵部队和一个坦克团。这个坦克团装备了中型坦克,部署在我军与友邻23军的接合部附近的平原地区,以防美军机械化部队在这个方向上突破。不过直到我们撤出中线阵地,这个坦克团也没有投入战斗。

  【历史背景】1952年1月29日,志愿军司令部为大量杀伤、消耗“联合国军”有生力量,向第一线部队发出战术指示,要求普遍组织特等射手,对敌单个目标进行狙击活动。

  从5月起,志愿军一线部队全面开展群众性的“冷枪冷炮战”。至1953年7月,步兵狙击作战,共歼“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5.26万余人。据24军军史:1952年12月23日,本军奉志司命令,开赴中线,接替第15军在上甘岭、金化和平康地区防御任务,本军在严寒条件下,负重行军400里,于1953年1月上旬,进入了上甘岭,平康地区..本军当面之敌为美3师、美独立第5团、比利时营、希腊营、卢森堡排及伪9师、伪首都师一部,共5个国家军队。敌我双方均构筑有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工事体系,依托阵地长期对峙,缓冲区一般相距为1至2米,近者仅15米,多数在200米左右,本军运用多种不同的战术手段和不同的作战形式在5个多月的阵地防御中,小分队出击达150余次,歼灭敌人1500余人,捉回俘虏45人,我军在5个月的冷枪冷炮狙击杀敌运动中,获得毙敌14000余人(含冷炮毙敌4000余人)的重大胜利。全军涌现出“百名狙击手”13名……

  在朝鲜战争停战前夕,24军配合志愿军其他部队,又进行了金城反击战等一系列针对伪军的作战行动。尽管当时停战协定即将签署,但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在是否继续作战上存在着分歧:联合国军希望尽快结束战争,签订协议;南朝鲜军则认为目前占据的土地不够,因此希望继续持续战争。

  我军因此在这一阶段主要重点打击南朝鲜伪军部队,在金城反击战中,我们军在进攻部队的西部侧翼,并未参加大规模正面进攻。不过考虑到停战协定签署后,两军要各自后撤2公里。为了保住现有的主阵地,我军各部队都接到命令要向前至少推进2公里。

  停战协定签订后,我们军原本计划第一批秘密撤出朝鲜。但彭德怀一句“先来先走,后来后走”,于是我们部队继续留在朝鲜。24军在向21军移交了上甘岭地区阵地和炮兵、高射炮等装备后,全军转移至朝鲜西海岸执行防御任务。

  因为停战的关系,在西海岸的防御工作比较轻松,唯一的作战行动就是一些规模不大的剿匪。这一时期,作为情报科长,我成了24军与朝鲜人民军打交道最多的人。

  这时剿匪主要的对手是南朝鲜派遣而来的特务和小规模武装。他们大多是当地人,在本地有很多同情、合作者为它们通风报信。我们主要派出侦察部队进行剿匪作战。一次,一支包括5名匪徒的小部队在山上休息。我们的部队接近他们的时候,放哨的女匪徒因为担心被发现而没有报信。当我们的部队接近他们的时候,他们虽然在睡觉,但是每个人都紧握着自己的枪。我们的战士一脚踢开枪,在战斗中击毙了3人,生俘了剩余2人。

  我们随后向外宣传了剿匪的消息,但对具体的俘虏和击毙情况严格保密。许多本地帮助过他们的人因为害怕被供出所以纷纷前来自首,最后自首的人多达四五十个。

  我在1955年9月,随24军回到国内。在此之间,我只在休假期间回国两次。

【历史背景】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在第24军配合下,对金城以南地区南朝鲜军4个师防守的坚固阵地实施进攻作战,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24军军史: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也称金城反击战役),历时49天,本军经历了大小战斗40余次,歼敌13000余人,其中美3师第7团、第15团、伪军“王牌”首都师第26团,伪9师第28团、第29团、第30团均遭我歼灭性打击。美3师第65团、独立第5团和比利时营、希腊营、卢森堡排亦遭到我严重打击。我军阵地向南扩展33平方公里。这次战役,是我军入朝以来,最大的一次作战。

  朝鲜停战前后,志愿军大部分部队先后凯旋回国。第1军、第16军、第21军、第23军、第54军暂驻朝鲜执行维护停战协定实施任务,并参加朝鲜经济恢复和建设,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1958年3月至10月,上述5个军胜利完成任务后,分三批全部撤离朝鲜回国。

1.png

  朝鲜战争参战国伤亡情况官方统计表

  注1:中国人民志愿军牺牲数字为抗美援朝纪念馆最新统计,包括战斗中牺牲、伤重不治死亡21679人,生病死亡13214人,事故死亡、失踪人员死亡以及约2.13万支前民工死亡。负伤数字为各级医院收治伤员人次数,由于存在多次受伤收治的重复统计,实际负伤人数应在20万-25万之间。

  注2:苏联在朝鲜战争期间,出动多个歼击航空兵师和部分高炮师、探照灯团协助志愿军作战。主要任务是从中国境内起飞歼击机参与朝鲜上空空战。苏军损失飞机345架,202名飞行员在战斗中阵亡。

  注3:韩国军队伤亡数据中,前者为战争结束后美联社报道、并获美国国防部认可的伤亡数字。后者为1976年韩国国防部战史编写委员会出版的《韩国战争史》中数据。近年来,韩国在朝鲜战争中的伤亡数据正被人为不断缩减。

  注4:美国国防部公布的阵亡数字包括战斗直接伤亡、伤重不治死亡、失踪人员死亡和被俘死亡,不包括因为疾病和其他原因的死亡。“其他原因死亡”数字原为20617人。1989年美国国防部称当时数据包含了美军全球死亡数字,实际在朝鲜死亡人数为2830人。但这一数字不包括美军在日本的其他原因死亡人数。

部分参战国武器情况对比

联合国军

美式武器,海陆空齐备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陆海空齐备,在朝鲜战争中主要装备的是美式武器,其性能和数量基本代表了当时世界的一流水平。轻武器上,全面装备半自动步枪;轻机枪和重机枪的配发也十分普遍;迫击炮从排一直配发到营、团;每个团都配有一个反坦克炮兵连;每个师都有专门的炮兵团,装备数十门105毫米或155毫米的大口径榴弹炮;各师还有独立的装甲部队,装备数十辆坦克。后勤补给则基本畅通无阻,弹药充足,保障及时。空中力量上,美国空军拥有当时最大的战略轰炸力量和战斗机群;海上则有多个航母战斗群担当掩护和对岸支援。

中国人民志愿军

151025csn020.jpg

入朝初期:“万国牌”武器,海空军只能交“白卷”

  志愿军最初的武器装备都是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缴获的“万国牌”武器装备。这些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苏俄、捷克甚至西班牙的枪械性能不同、弹药不一。

  为保证入朝作战的武器性能和稳定的后勤供应,志愿军对入朝部队进行了加强:一方面将武器按照生产国集中到一支部队,形成日械营、美械营等,简化后勤补给;另一方面,集中将美械装备配备给首批入朝部队,既利用美械优秀的性能增强战斗力,也期望部队通过缴获美军弹药减轻后勤压力。

  同时,考虑到朝鲜战争可能较大的弹药消耗,我军特地将参战部队的弹药基数由每人80发提高到超过200发,为此几乎搬空了国内美械部队的弹药库存,并将国内美械部队的弹药基数削减到仅3-5发。即使如此,后来的战斗中我军依然出现了严重的弹药短缺。许多部队在战斗中耗尽弹药,只得端起刺刀与敌军展开白刃战。

  至于重武器,志愿军的短缺程度更加严重。美军营、团一级普遍装备的迫击炮,在志愿军中属于师级装备的武器,榴弹炮、山炮则只在军属炮兵团才有,坦克则根本没有。这导致了后来广泛流传的“一个军火力不如一个师”的窘境。1950年进行的长津湖战斗中,9兵团对美陆战一师发起炮火准备时依靠的竟然只有中小口径迫击炮,累计发射的炮弹不足1万发。新中国当时全国仅有不足20个高炮团,大部分要保卫北京、上海、福建沿海的重要城市,入朝高炮团也优先用于掩护鸭绿江边的渡口和电站,而战场上空对于联合国军则是完全敞开的。

  至于空军、海军,志愿军此时还只能交出一张白卷。

入朝中后期:苏制武器来援,依然落后美军枪械

  1951年1-2月,苏联向我国提供了36个师的轻武器和弹药,计步枪14万支,子弹5800万发;冲锋枪2.6万支,子弹8000万发;轻机枪7000挺,子弹3700万发;重机枪2000挺,子弹2000万发,手枪1000支,子弹10万发;另有TNT炸药1000吨。这些武器换装了34个在朝鲜作战的志愿军师。尽管它们大部分仍然落后于美军的同类枪械,但第一次完全统一了志愿军的武器制式,便利了后勤补给与供应。

  这一时期,在苏联的援助和培训下,装备米格-15战斗机的人民空军也在苏联红军的支援下投入朝鲜战场。米格-15是当时世界一流的歼击机,在空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与联合国军相比,志愿军空军只具备有限的防空能力,基本不参与对地攻击作战。

  在抗美援朝运动战基本结束的1951年10月,中苏达成协议,苏联向中国提供60个步兵师的全套装备。与之前不同,这次的武器装备中包括了师属榴弹炮、火箭炮、反坦克炮、大口径迫击炮、坦克和自行火炮、高射炮等重装备。与此同时,中国接收了苏联10个坦克自行火炮团,第一次组建了性能上堪比美军的装甲力量。不过由于朝鲜的山地环境,装甲部队入朝的数量有限,也没有大规模参加战斗,而60个步兵师的武器因为到货较晚,只有3个师投入了朝鲜战场。

  到朝鲜战争末期的金城反击战时,通过集中炮兵和技术兵器,志愿军已经能在突破地带实现对南朝鲜军的装备和火力优势。通过发扬火力减少部队伤亡。但即使这一时期,志愿军的装备,尤其是重装备仍然十分缺乏。以24军为例,该军1952年才入朝,此时的志愿军装备已经大大改善,但其炮兵和高射炮兵部队直到入朝接收了原27军的高炮团和炮兵团后才得以组建。而在上甘岭阵地与21军换防时,这些炮兵和高射炮又被移交给了21军。通过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志愿军勉强保证了主要作战方向上重点部队的齐装满员。

  (作者:张宏献口述,施洋整理;来源:原载《社会观察》,昆仑策研究院重新编发)

西点军校教官:朝鲜战争败给毛泽东不丢人

点击:38 作者:记者 来源: 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5-10-25

【西点教官: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因为在这方面他们永远赶不上我们。怕的是中国军队的毛泽东化,或按中国术语叫革命化。中国军队离毛泽东越远,美军的胜算也就越大。】

  西点军校是美国军人心目中最神圣的殿堂,它为美国培育了众多青史留名的军事将才,是美国的第一军校。

  在西点校门外的游客接待中心,有一个简介军校今昔的展览。担任讲解的主要是中心的工作人员,偶尔也会有军校的师生前来做义工服务客串讲解的。

  那天为中国军事记者做讲解的,恰恰正是一位现职的军校教员。这次巧遇给军事记者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心中疑问的好机会。开始明显是出于职业习惯和礼貌,后来则越谈兴致越浓,相当痛快地回答了我们中国人想知道的问题。提的问题主要是围绕着1950年代那场朝鲜战争的。

  问:美国人为何不愿提朝鲜战争?与闹的纷纷扬扬的越南战争相比,真好象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其中有什麽特别的原因吗?

  答:对我们美国军人来说,这两场战争的意义和意味都是完全不同的。

  越南战争是政治上的失败,并不是军事上的失败。美国军队是在被束缚手脚的情况下打仗。由于惧怕中国参战,不准许美军越过北纬17度线对北越的目标和基地进行有效的军事攻击。终于打成了一场烂仗。最终只能撤出了事。

  而朝鲜战争则是完完全全的军事失败。一个世界公认最强大的国家的陆海空三军联合立体作战,却没能打过一个贫穷国家装备原始的陆军。尤其是在对我们有利的大兵团野外攻防战而不是游击战的状况下失利,而且输的很惨。这是我们美国军队和美国国家永远的耻辱和疮疤。不堪回首,不谈也罢。是不难理解的。

  问:你为何要直言是失败呢?很多说法都是“始于三八线,终于三八线”,算是个平局嘛。

  答:那是自欺欺人。美国军方从没说过是平局这样的话。南北韩之战的情况可以不谈。我们着重看的是中美两军交手的这一部分。

  当时的实际情况是,美八军的一支先头分队已经抵达鸭绿江边。中美两军的战斗接触是在中朝边境地区展开的,单从地理上讲,始于鸭绿江而终于三八线,胜负之势是不言自明的。没有必要歪曲和掩盖。

  问:美军失利的原因究竟是什麽?是指挥失误?还是部队战斗力有问题?

  答:两个原因都有。先说部队战斗力。参加韩战的美军部队均非等闲之旅。美八军、陆战一师、骑一师都是美军中响当当的王牌军、常胜军。官兵又刚打过二次大战,富有实战经验。装备有世界最新型的坦克、火炮和各种轻重武器。并且拥有绝对的制空、制海权。

  除了第一次战役有措手不及的原因外,实在没有什麽其它的借口可找。美军在韩战中一再失利,不但在战役初期遭受突袭时失利,在中后期的两军对垒攻防中也胜少败多。就只能得出一个令人很不舒服的结论:装备占优的美军在战场上的作战表现不如中国军队。

  问:战争后期,尤其是第四、五次战役呈现了互有进退的拉锯,或说是趋于平衡的状态。是两军战斗力各有消长的原因吗?

  答:与部队战斗力没有直接关系,更多地反映的是部队的后勤能力问题。李奇微将军接任总司令后,改以攻势防御,使得战役的被动态势有所好转。

  中国军队越过三八线后,拉长的运输线和恶劣的交通条件,加上美国空军的“扼杀战”狂轰烂炸,是延缓中国军队攻势,从而稳定态势的关键。在中国军队备足粮弹发起攻击时,美军挡不住他们的前进。只是在对方粮弹耗尽时,美军才有机会向前做有限的突进。

  换句话讲,假如中国军队并不是只有仅能维持一线部队作战一周(即李奇微将军所说的星期攻势)的粮弹,而是有足够一月之用的后勤供应,战争应该早就结束了。

  问:再谈谈战役指挥上的得失好吗?

  答:这涉及我们的老校友麦克阿瑟将军。麦将军戎马一生,战功无数,是西点军校最杰出的校友之一,也堪称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可惜一世英名毁于朝鲜战争。

  单从战役指挥的角度看,麦将军犯下了轻敌冒进的兵家大忌。有一点我要说明,当时对中国军队的无知和轻视是美军上下的通病,并非一人之过。中国军队在二战中的拙劣表现给人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比如:五十万中国军队不加抵抗,就让两万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河北、山西一线的三十万中国军队被区区三千日军象赶鸭子一样赶的到处逃跑。

  在美军官兵的心目之中,中国军队是“鸭子”,是不堪一击的弱旅。否则,麦将军也不至于说那样狂妄自大的话。

  问:此国军非彼国军也。三年内战中,毛泽东挥师横扫敌军八百万。你们难道一点都没注意和研究?

  答:问的极是。当时美国沉湎于二战胜利后的喜悦,对当时的中国军队完全没有意识到,蒋介石统领下的一群“鸭子”,在毛泽东的统帅之下竟成了一群“狮子”。

  对中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战胜困难的勇气、视死如归的气概和精明有效的战术,我是非常钦佩的。

  作为一名军人,我自然是希望己方能获得胜利。但是作为一个客观论证的学者,我以为无论从战役指挥和战场表现来评判,中国军队获胜都是合理的。

  我不认为美军败于有毛泽东这样卓越的统帅和彭德怀这样杰出的司令官的中国军队是什麽丢脸的事。

  问:韩战对于以后美军以至美国的对华方针究竟有何影响和启示?

  答:美国人从朝鲜战争的失利得知,中国已不是过去的中国,中国军队也不再是过去的中国军队了。我们必须以极其审慎的态度来重新研究中国,重视中国。尤其是毛泽东的中国,绝不能再犯轻敌冒进的错误。在金门炮战,以及越南战争中,美国都表现出了这种审慎。这就是接受了韩战教训的直接结果。

  以我个人的愿望,中美之间不要再打仗;否则将会是两败俱伤,后果不堪设想。假如有一天不得不打的话,我只能祈望那时的中国军队不再有太多的毛泽东色彩。

  问:此话怎讲?

  答:美军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因为在这方面他们永远赶不上我们。怕的是中国军队的毛泽东化,或按中国术语叫革命化。中国军队离毛泽东越远,美军的胜算也就越大。

  毛泽东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善于以弱击强,以弱胜强的军事家。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体系及实战应用是非常的精妙独特,至今还没有好的应对破解办法。虽然我们是在把他当做对手来研究,但是我对中国的毛泽东始终怀有最深的敬意。

  (来源: 新华网)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发布时间: 2015-10-23 10:36:57 来源: 环球时报 作者: 冯钺

  2015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65周年纪念日。抗美援朝对于奠定中国国际地位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而这也是美国第一场没有打赢的战争。按道理说,它对中国的意义要远大于对美国的意义,但我们对于这场战争的纪念却比不上美国。

  美国有两场没有打赢的战争,一场是朝鲜战争,一场是越南战争。但这两场战争在华盛顿市中心都设有专门纪念地。那里过往行人和车辆众多,方便人们瞻仰和纪念。但在我国,纪念馆或纪念地大多位置偏远,通常只能组织人们前往参观。虽然我们强调不照搬美国的政治制度,但在纪念先辈方面,倒是不妨借鉴一下他们的做法:对国家先辈的纪念不应只体现在固定的节庆或典礼中,更应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人们漫步在华盛顿市中心时,可以很方便地看到那些美国先烈的事迹,知道这个国家曾经经历什么以及是谁为国做出了贡献。反观我们,对于抗美援朝这般重大的历史事件,好像只在军事博物馆中有些介绍,在东北丹东建有一座抗美援朝纪念馆。难道抗美援朝只是延边的事?我们的抗美援越纪念地又在哪里?

  除了抗美援朝、抗美援越,还有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以及对越自卫反击战等与中国国家利益密切相关的战争,因为它们都发生在边境,而中国之大又让生活在内地的人离它们很远,所以时间一久不知还有多少人能够记起那些曾在战争中为国奉献的人们。可是看看美国,他们的民众依旧牢记为其国家捐躯的英雄,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不仅纪念不够,近些年来,国内还出现历史虚无主义泛滥之势,有人动辄质疑中国近现代史的可靠性,包括质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消灭109万美军和“联合国军”的史实,声称这一数字出自杜撰,是中国人给自己脸上贴金。但事实是,位于华盛顿市中心的朝鲜战争纪念地明确列明了当时美军和“联合国军”死亡和失踪人数,加起来共109万。美方伤亡记录证明我们的记录是严谨的,我们对于历史的记载经得住检验和推敲。

  1985年笔者上初中时,正值中越边境战事不断。我所在中学的前几届毕业生中有些参军上了战场,当时就有人牺牲在中越边境。那些年轻人当时只有十八九岁,若是活到现在也快五十了。那时我们这些初中生对烈士的勇敢备感敬佩,但也并无太深感触。如今人到中年,我们对于牺牲有了更深的理解,再想起当年那些那么年轻的烈士,感动之情难抑。

  对于那些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人们,我们绝对不能忘记。忘记历史就是最大的背叛。忘记历史,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就会渐渐销蚀。近些年来,社会上出现那么多曲解和淡忘历史的现象,如果这么近的历史人们都不记得了,何谈更久远的历史呢。中华民族好不容易才凝聚起来的精神不能销蚀,它应该永远延续下去,成为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富民强前进、奋斗的动力。(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信息资料室主任冯钺)

影视作品

BTV纪录片《伟大的抗美援朝》(高清全收录)

  时间:2015-10-24 08:56:29 来源:北京电视台

编者按:今年是伟大的抗美援朝胜利65周年,重发这部纪录片《伟大的抗美援朝》,纪念毛主席等革命先辈和志愿军英雄们!

\

  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2014年推出的六集系列节目《伟大的抗美援朝》,充分挖掘利用珍贵的文献档案史料和影视资料,真实还原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把观众带回到60多年前那个史诗般如火如荼的英雄年代,看了之后让人荡气回肠、血脉偾张,深深感受到当年抉择的艰难与伟大、较量的惨烈与顽强、英雄的无畏与慷慨、后盾的坚强与坚实、复兴的自信与蓬勃、和平的珍贵与浑雄。这部片子之所以能产生这样强烈的震撼力,获得观众广泛认同,很重要一个原因,是抓住并回答了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三个核心问题。

  一、从最高统帅部决策的高度,比较好地回答了新中国为什么要出兵保家卫国、抗美援朝这个重大问题。

  二、聚焦于广大志愿军将士,比较好地回答了在敌我力量对比极为悬殊、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志愿军为什么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三、挖掘了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比较好地再现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完全是正义之战,而且十分必要和十分迫切。片子也充分地表现了这场战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片子中引用了毛泽东上述相关论述。60多年过去了,从片子中认真聆听上述这段谈话,我们更加认识到:正因当年打得“抗美援朝”这一拳开,才有免得冲着新中国60多年来和平建设与和平生活这百拳来;毛泽东不仅考虑着中华民族当时的处境,同时谋划着中华民族的长远与未来。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得不佩服毛泽东这一无比宏伟、深邃的战略眼光和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超人胆略。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留血的战争。”对于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人们,或许会觉的战争离我们很遥远,但面对今天日益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环境,重温那场战争,我们不能只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

  视频网址://m.iverstown.com/Article/cdjc/gushi/2014-04-24/50228.html

  伟大的抗美援朝(一)——抉择

  伟大的抗美援朝(二)——较量

  伟大的抗美援朝(三)——英雄

  伟大的抗美援朝(四)——后盾

  伟大的抗美援朝(五)——复兴

  伟大的抗美援朝(六)——和平

相关阅读:

抗美援朝战争与中国的威慑信用

欢迎访问乌有之乡网站——

网址:http://www.wyzxwk.com/

乌有之乡微信公众号:wyzxwk0856

乌有之乡小编微信号:wyzxwk101

微博: @乌有日刊

QQ号:951172898

QQ群:73275245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