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公式与生产一般的有机统一:有机构成
【作者按】何谓阶级构境法?唯物史观的艺术化的主体构境也,即历史构境法—艺术构境法。资本不是双面的,资本是一面。资本本质是由阶级恶、统治恶带来的剥削,无论生产目的、生产关系抑或生产方法层面,资本恶均贯穿其中。《资本论》中,资本恶是对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体构境。恶则是主体构境的具象形式。所谓文明性和野蛮性并存,不过是说恶的历史具体表现。资本没有双面性,并不意味着范畴不具有两面性:所谓“道、象、识”言主体范畴,“事、理、知”言经济范畴。资本范畴是资本恶与资本形式的有机统一。简洁而论,阶级构境法刻画的是资本范畴的主体性——怎一个“异”字了得(本身遵循由个别规定上升到总体一般的行动路线),而科学抽象法(历史的经济的系统抽象法)只管辖经济形式和经济运动链条,突出资本范畴的经济性——怎一个“算”字了得。构境与抽象的两面形成对统一范畴的立体把握,具象于“有机构成”(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工作概念。构境是“灵”,抽象是“魂”。构境总是历史的、主体的,这是形成范畴的决定性方面。正如魂在本质上也是属灵的,抽象是构境的逻辑形式化。说到底,范畴(本身作为“有机织物”)是主副两面:主面是主体构境,副面是科学抽象。
《资本论》是具象之作
历史学家通常满足于历史解释,逻辑学家则毫不例外地屈从于哲学的逻辑的解释;“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
所谓科学解释,如果不是“第二性”的性质,则必归于对象思维学。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说明物质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现实基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的唯物史观构造,是和《导言》第四节的“有机构成样态”相契合的。在那里,马克思谈及关系的五个层级:1.生产。所谓摆在面前的首先是物质生产的对象,不过,怎样进行物质生产以及物质资料本身的生产方式、技术方式乃是工艺学的研究对象。2.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普遍支配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物质生产和它所包含的关系是社会生活的基础,这种社会生活只有当它一旦表现为自由结合、自觉活动并且控制自己的社会运动的人们的产物时,它才会把神秘的纱幕揭掉。”
【注: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59-61.】
3.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交往(系统)—生产—交往(系统):启动流通领域,而后有流通—生产—流通,当经济形式从流通领域重新返回生产领域时,遂有循环过程—再生产系统—循环过程的运动,如《经济表》所显示的那样。4.国家形式和意识形式同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关系。“例如,只要对罗马共和国的历史稍微有点了解,就会知道,地产的历史构成罗马共和国的秘史。”“中世纪不能靠天主教生活,古代世界不能靠政治生活。相反,当时的经济条件表明,为什么在中世纪天主教起着主要作用,而在古代世界政治起着主要作用。”
【注: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61.】
并且关于这一点,恩格斯强调:“生产和交换是两种不同的职能……两种社会职能的每一种都处于多半是特殊的外界作用的影响之下,所以都有多半是各自的特殊的规律……两种职能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并且互相影响,以致它们可以叫作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89.】
5.法的关系、家庭关系。通过改造旧的法的关系、塑造新的法的关系,结果是,资本逐渐使家庭关系瓦解:“机器最初使儿童、青少年像工人妻子一样在以机器为基础的工厂内直接受资本的剥削,后来使他们在所有其他工业部门内间接受资本的剥削,而使他们的身体受到摧残。”一句话,“机器的资本主义的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契约……机器引起的劳动力买者和卖者之间的法的关系的变革,甚至使全部交易失去了自由人之间的契约的外表,这就为后来英国议会提供了国家干涉工厂制度的法律上的根据”。
【注:克思.资本论(法文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398-400.】
有机构成当然是指它们的全体。有机构成最初只作为总公式和生产一般的直接统一,而一旦上升为“具象法”,就构成它们的统一形式乃至统一体本身。总公式(有机构成)→生产一般(有机构成)→总公式(有机构成):有机构成是出发点的规定和关系前提,同时,也是过程变量,它和运动的每一环节结合,保证了“有机统一体”的时时存在性(如表3所示)。
表3有机构成:生、长、化、收、藏与元、亨、利、贞的结合
然则,表3必须说明拜物教的剥削关系实体的“由化而成”以及外表上的形态状况和运动变化。毛泽东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同时又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两点论),如化合物就是这样不同性质的东西的矛盾的有机统一。抽象(有)和具体(无)是变动不居的,且是互看和互换位置的,这样有了历史具体(抽象)—理论抽象(理论具体)—思维具体的有机链条。
【注:许光伟.抽象和具体的辩证法意蕴——再论《资本论》的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及其时代意义[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6-17.】
从历史本位出发(结合历史具体),则可看到理论具体,是为“本位—定位”;而从逻辑本体出发,经由历史中介,直接遇见的是事的本相(思维具体),可见,“本体—本相”是对历史具体运动回归的实现。
【注:实在具体仅仅是历史具体的物质载体,历史具体是实践形式本身。现象包括本相和假象,表象具体是指假象。关系具体意义的总公式是历史具体和抽象的统一,即从范畴生产的角度来看的历史抽象。】 有机构成归根结底要作为原理来看
表3显示的“生、长、化、收、藏与元、亨、利、贞的结合”乃是真正意义的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相统一。有机构成作为原理要义是建立“通史道路的理解域”,从历史观和世界观两方面提供辩证法武器,清晰化辩证法的义理和象数问题;其原理的通史道路规定由此能够执行“断代史意义的批判”,工作重心是揭示阶级与拜物教经济学原理,强化系统批判力,进一步落实范畴生产。对于历史商品生产而言,有机构成一方面是劳动过程,一方面是价值形成过程(或可表达为:价值形成过程/劳动过程);一方面是劳动过程,一方面是价值增殖过程(或可表达为:价值增殖过程/劳动过程)。
一言以蔽之,有机构成乃是理解本质和走向历史世界的“伟大工具”。
表4“P”如何“化成”:历史商品生产具象之路
表4是对以劳动时间为剥削手段的资本生产的道路形态具象和系统生活具象的展示。资本剥削的历史手段是对剩余劳动时间的无偿占有,道路设施是价值形式的发展,而这正是马克思以此为根据“布置总线”的理由。
由此,《资本论》是从一个历史总结果开始写起,法文版给出一个很长的标题:“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或价值本身(价值实体;价值量)”,又将商品章第二节标题改译成“由商品所体现的劳动的二重性”,第三节标题简化成“价值形式”。这样的结果是突出了总公式I事的形态(规定):
首先,商品实现自身同产品形态的区别开来,是所谓个别价值形式(y: x)——价值形式理论本身之起;
其次,商品生产劳动实现自身的特征形式,并和共同体劳动本身区别开来,是所谓扩大价值形式理论之起;
【注: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362.】
再次,价值实体获得社会内容和形式,是所谓价值理论或一般价值形式理论之起;
最后,经济拜物教从商品生产地基上的蓬勃兴起,则是所谓货币或货币形式理论之起。
于是其完成历史本位和理论定位的统一,财产本体(逻辑本体)具象于历史商品生产的本相之事(亦即实践本相)。然则在表4中,“总公式”与“生产一般”的匹配严格的是取象—比类、分析—综合、抽象—具体、归纳—演绎,是思维形式的一种自我展开史!
与具象的历史——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契合的是历史商品生产具象的矛盾、具象的规律和具象的范畴。所谓“劳动过程和经济形式的相互联系和矛盾作为了内在于自然历史过程的基础性规定”,指示的是具象的矛盾或矛盾的历史具象;“从潜在的矛盾规定到社会外化和完全显露的矛盾规定,表明对立统一规律并非一种理念的预设,而是矛盾之规律性成长关系……在阴阳互根和对立统一的规律之间,是‘联系的观点’向‘发展的观点’的转化,量变的原则主要体现在相对价值形式发展规定之上,而等价形式则执行‘历史质变’。”
【注:许光伟.劳动过程与商品拜物教批判——兼析恩格斯对《资本论》方法贡献的性质[J].当代经济研究,2020(04):11-23+113.】
发生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是总具象形式,表明矛盾是发生在特殊规定之中的扩展形态:从产生于工场手工业的内部分工与社会分工的矛盾,到固定资本形式和流动资本形式的流通矛盾,再到竞争和垄断的经济形式矛盾,它的主要形式始终是有机构成矛盾——这其实就是资本发展的“现代化矛盾”。所谓现代化,指示的是生产方式的变革。“工场手工业中的劳动力和机器生产中的劳动资料是工业革命的起点。”
【注: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373.】
这表明:以实现工业化为基础支撑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究其实质,不过就是在它的生产体系内普遍地实现“Pm: A”,从而,它的主要矛盾类型是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矛盾,是作为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基本矛盾的发生基础。
【注: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644-645.】
这个矛盾规定使得商品生产劳动的二重性有可能统一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即沿着“总公式矛盾”之解决,产生一个具象的规律转化运动: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这一规律的规定性成功之处在于将经济内容的实现形式置身交换理性,使得阶级剥削内容具有“1=1”的形式理性,满足了精确的系统数字化管理的要求。这样才有“货殖”向“资本积累”理性范畴的转化,使得“G-G′”形式成为社会普遍的认知理性。
各种关系是化合物,需要考察它们历史具象的生长运动,揭示关系的构造形态。因此,有机构成首先是各种历史关系的“以太”,其次是社会关系的阶级比重,最后才是阶级比重的关系形式,包括技术的形式、社会的形式、经济的形式、政治的形式、法的形式、意识形态的形式等。
在各种形式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统治形式,即统治之于被统治的关系或联系。然则考察关系的联系形式必由劳动过程的有机关系始,经由种种中间运动,直到揭示阶级生产方式的有机关系为止,最后是寻求二者在母子路径上的历史和社会的照面,以至于它们在体用结构中的社会的经济的映射形式,通过这些关系形式的谋求,生产方式被说明是社会形式而非自然形式,是社会历史的经济变动形式而非工艺学的固定形式。既是结果的、也是发生的,既是发生的、也是结果的,这就是暂时的历史范畴的规定性,其作为有机构成的内在性质由资本的运动规定所凸显。
“劳动过程(A:Pm)‖价值形成过程(W)”~“异化意义的劳动过程(Pm: A)‖价值增殖过程(c: v)”:这是历史商品生产“有机构成”的一般表达式。从中可以看出,劳动过程一方面是发生、另一方面又是结果,而价值过程一方面是结果、另一方面又是发生。如从A出发发展为“A:Pm”分工协作形式的工场手工业,如从Pm出发发展为“Pm: A”技术分工形式的机器大工业;在所列举例子的情形中,“生产方式的变革,在工场手工业中以劳动力为起点,在大工业中以劳动资料为起点。”
【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27.】
“工场手工业分工以资本家对人的绝对权威为前提,人变成了属于资本家的一个机构的单纯肢体。”
【注: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359.】
“在工场手工业和手工业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工厂中,是工人服侍机器。在前一种场合,劳动资料的运动从工人出发,在后一种场合,则是工人跟随劳动资料的运动。在工场手工业中,工人是一个活机构的肢体。在工厂中,死机构独立于工人而存在,工人被当作活的附属物并入死机构。”“由于劳动资料转化为自动机,它就在劳动过程本身中作为资本,作为支配和吮吸活劳动力的死劳动而同工人相对立。”
【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86-487.】
归根结底,价值和剩余价值具象于经济的历史转化运动中,锚定于形式的社会转换中,生成于物质内容和它的社会形式的结合中,又作为社会内容的结果形态产生于经济形式对它的经济内容的具体呈现。从价值形成过程作为“结果”看,它是价值,从“发生”看,则是使用价值。同样,价值增殖过程以c为“结果”,而以v为“发生”。这样就产生了矛盾运动的指向性、规律运动的指向性,揭示作为结果的矛盾同样是发生的矛盾,以及揭示作为结果的规律同样是发生意涵的规律。Pm同A的矛盾同时就是c和v的矛盾,只是一者的结果就是另一者的发生,并且,一者的发生联结着另一者的结果。资本将商品生产的所有权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权所倚靠的正是这一点。从而按照自己内在的规律,“商品生产越是变成资本主义生产,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就越是必然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注: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616.】
这样能够最终具象出反映社会总资本的运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阶级式:W=Pm(生产资料)+Px(消费资料);W=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m(剩余价值)。从发生与结果统一的意义上看,这是资本主义的一般阶级式,因为它说明了:作为结果的历史同样是发生的历史以及作为结果的范畴同样是发生意涵的范畴。这是有机构成的历史与有机构成的范畴的有机统一。
【跋】范畴是主、副的阴阳两面:主面是主体构境,副面是科学抽象。这不是庸俗的两面性哦。历史科学尤其理论的史书,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具象法,其必然也是范畴表现自身的方法。分为主体范畴(道·象·识)和经济范畴(事·理·知)两个方面。道之象、象之识,事之理、理之知;作为艺术的构境和系统的抽象,具象法造型并定格了资本有机构成范畴,使之成为“主体识”和“经济知”的工作合成。《资本论》说到底是具象之作。一方面,有机构成归根结底要作为思维工具的原理来看;另一方面,构境总是历史的、主体的,这是形成范畴的决定性方面。正如“魂”本质上是属“灵”的,抽象乃是构境的逻辑形式化。这表明,范畴不同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乃是“构境—抽象”。继而,“构境——抽象——内涵——外延”是对唯物史观知识命题整全化的解读。所谓构境:从主体构境到阶级构境;《资本论》具体运用的是阶级构境法,以商品“异化兽”与货币兽相化合,打造逻辑版的资本“食人兽”即大写字母C(c + v)。所谓抽象:从历史抽象到系统抽象;价值形式是经济总范畴,由其制订W = c + v + m公式。所谓内涵:从商品价值到生产价格,社会计算标准从劳动时间位移到货币形式本身。最后,所谓外延:从生产价格到市场价格,生成价格的现象运动和数量的波动性。为此,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科学抽象法,应还原为“马克思的抽象力”理论。其致力于解决范畴如何领导概念的技术程序问题。概念是无机的,与之相反,范畴是有机织物。由于概念是天然“陶知行”,而范畴立足“陶行知”,范畴与概念的“冰火两重天”关系唯有在主体识和经济知的对决中方能妥善解决。历史构境法是第一性的,科学抽象法居于第二性地位。坚持范畴既是科学的,亦是艺术的,最终是历史的,才能真正把握历史范畴所蕴涵的对象性规定。
基金:吉林财经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科研项目“《资本论》工资与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Z022WZD010)
关键词:《资本论》; 具象法; 有机构成; 总公式; 生产一般; 资本; 机器
《资本论》具象法——有机构成与理论体系形成探究[J].《资本论》研究,2022,18卷:8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