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军博,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这篇文章,我们继续交流学习毛泽东在秋收起义中的军事思想,主题词:与妻子生离死别。
军事斗争,意味着枪林弹雨,意味着血雨腥风,意味着生死存亡的搏斗。从拿起枪杆子那一天起,从走向战场的那一刻起,就是生离死别,就要视死如归。伟人毛泽东也不例外。
1927年8月底,确定毛泽东以中共湖南省委前敌书记的身份去领导秋收起义。在第一时间,他把杨开慧和3个孩子从长沙送回板仓。
杨开慧、毛岸英、毛岸青母子合影。图源央视国际
那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据保姆陈玉英回忆:“当时我正在生病,睡在床上起不来。后来听说,是毛主席送他们回来的,毛主席从屋后竹山翻过来,脚都冇歇,又翻过后山走了。”
或许,当时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离别并没有那么沉重。因为按照预定计划,半个月后,毛泽东将会带领起义部队来占领长沙。如果顺利的话,他们很快就会在胜利的旗帜下重逢。但谁能想到,这一去竟是永别。
油画《清水塘畔》作者李自健。清水塘纪念馆馆藏
先是毛泽东度过了一个生死劫。
他从长沙乘火车赶到安源,在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暴动,计划从修水、铜鼓和安源三地同时发起,分三路向长沙攻击前进,三路中以驻在铜鼓的中路为主力。
会后,他徒步赶往铜鼓。没料想,还没有到达目的地,走到浏阳县的张家坊时,就被地主武装团防军抓住,陷入极度危险之中。当时,国民党正在进行大规模恐怖屠杀,无数共产党嫌疑分子被抓住枪毙。
在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毛泽东用几十块钱贿赂押送人员,然后想办法逃走。
敌人到山上搜捕,毛主席后来回忆说,有五六次,他已放弃任何希望了。但最终,敌人竟然没有发现他,使他脱险赶到了起义部队,开始了他辉煌伟大的革命军事生涯。是泽东的幸运,也是中国革命的幸运、中国人民的幸运。
但留在板仓的杨开慧,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开始,毛泽东还能通过党的秘密交通与她取得联系,但很快,湖南省委和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同志被捕,惨遭屠杀,联系中断了。毛泽东几次派人下山打听,带回来的消息,是杨开慧已经牺牲了。而实际上,当时杨开慧正带着3个年幼的孩子,东躲西藏逃避追杀。最后,又是因为叛徒出卖,敌人把她和8岁的儿子毛岸英,还有保姆陈玉英一起抓捕入狱。
图源网络
在狱中,杨开慧受尽酷刑宁死不屈。湖南的反动军阀何键,在社会各方压力下提出一个条件,可以不要她告密交共产党员的名单,但要在报上发个声明,跟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并派了中共湖南原省委书记、叛徒任卓宣劝降。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对他们说: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想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要我背叛毛泽东、背叛革命,你们是白日做梦、痴心妄想。
在最后的日子,杨开慧对前来探监的舅妈说,有一段白布放在板仓,做一件衣服送来,并让她告诉亲人们:我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临刑前,小毛岸英抱着妈妈嚎啕大哭。她对儿子说:如果将来见到你爸爸,就说我没有做对不起党的事,说我非常想念他,我不能帮助他了。
军博馆藏雕塑《杨开慧烈士》。作者程允贤
1930年11月,就在毛主席指挥红军与国民党白匪浴血奋战,进行第一次反“围剿”时,杨开慧英勇就义,那年她才29岁。当时,敌人向她开了3枪,先把她打伤,让她慢慢地流血,再一枪一枪地让她死去。她痛苦地把手深深地抠进泥土里,牺牲时,身上穿着那件新做的白衣,外面罩着与毛泽东分手时穿的那件蓝旗袍。
杨开慧留下的3个幼子,后来送到党在上海办的幼儿园,最小的毛岸龙不幸因病夭折。不久,上海党组织也被破坏,那时毛岸英才十来岁,毛岸青不到十岁,就成了常年流落街头的孩子,靠卖报纸、拾破烂、捡烟头,帮助推人力车来维持生活。几年后,他们哥俩才被党组织在街头找到。新中国建立之初,那个在艰难困苦中长大的毛岸英,又告别新婚妻子,走上抗美援朝的战场,在战场上光荣牺牲。
毛岸英。图源共青团中央
当年,毛泽东的父母去世后,他带着两个弟弟毛泽民、毛泽覃,一个妹妹毛泽建,弃家革命。到新中国建立时,他们都牺牲了,牺牲的还有毛泽覃唯一的儿子毛楚雄。看到这些会更明白,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是靠无数先烈用牺牲换来的。也会更明白,毛主席1959年回韶山时写的那首诗词: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因为有那么多的亲人、同志、战友牺牲了,才让我们更加义无反顾、更加视死如归,一定要推翻那个黑暗的旧世界,建立一个属于人民的新中国、新世界。
对自己亲爱的妻子,毛主席曾用那首脍炙人口的《蝶恋花》悼念逝去的亡灵。在他的诗中,牺牲了的妻子,受到天上神仙的热情款待,因为听到人民革命胜利的喜讯,禁不住流下了激动而又喜悦的泪水,那泪水化作倾盆大雨自天而降。
《蝶恋花·答李淑一》。图源湖南日报
杨开慧以年轻美丽的生命,献给了爱人领导的人民革命事业,革命终于胜利了,怎能不泪飞顿作倾盆雨呢?
很多人不知道,毛主席还有一道诗,也是建国后写杨开慧的。
油画《人间知己》作者杨克起。图源长沙晚报
1961年,老同学周士钊,写诗赞美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毛泽东和诗一道《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有的解读说,这首诗歌颂了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建设和变化。但毛主席明确地说,这不符合我的思想。
他说,人对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乡,过去的伴侣,感情总是很深的,很难忘的,到老年就更容易回忆和怀念。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就是怀念杨开慧的,杨开慧就是霞姑嘛!
油画《红色记忆一一毛泽东、杨开慧故居》。作者张清
杨开慧字云锦,号霞。初恋时毛泽东给她写信,使用的称呼,就是那个至亲至爱的“霞”。直到在她牺牲几十年后诗篇中,仍在字里行间镶嵌着那初恋时的“云”和“霞”。
多么深沉的人间至爱,杨开慧要是能活到新中国该多好。但那失去的永不再来,今生今世只能梦中相见了。相见在那太阳初升的美妙时刻,那红霞灿烂、花开如锦的芙蓉国里。
油画《毛泽东和杨开慧》。图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