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4日,中共中央致信朱德、毛主席,向他们通报了全国的政治局势,特别介绍了湘、鄂、粤、赣四省进行暴动和实行武装割据的情况,并对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今后的任务和工作作出指示:要以第四军的军事实力发动广大的工农群众,实行土地革命,造成割据的局面向四周发展而推进湘鄂赣粤四省暴动局面的发展。第四年“可以正式改成红军”,并要求对军队进行改造和整顿。要求在割据区域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和建立苏维埃的工作。
1935年6月4日,长征中的红军在成功夺取泸定桥后,沿大渡河顺水而下,毛主席率中央军委纵队从花岭坪出发去水子地时,遇到三架敌机俯冲轰炸,其中一颗炸弹就落在毛主席身边五六米的地方,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警卫班长胡昌保眼疾手快,大叫一声:“主席……”猛地扑过来,将毛主席用力推向一边,随即“轰隆!”一声巨响,爆炸掀起了数米高的泥土,瞬间硝烟弥漫,周围什么也看不见了。毛主席幸免于难,而胡昌保却壮烈牺牲。毛主席泪流满面。他叫警卫陈昌奉拿来一床被子,盖在胡昌保身上,嘱咐陈昌奉:“好好的安葬胡昌保同志,将来革命胜利了,要通知他的父母。”按照毛主席的吩咐,战友们把胡昌保的遗体抬到茶合岗的一处山坡上掩埋,出于安全考虑,没有竖墓碑。
1943年6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发表由毛主席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这个《决定》集中了整风运动的经验,同时也集中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工作的长期经验,对于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作了说明。这个决定深刻阐述了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领导方法。决定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
1947年6月4日,毛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致各中共中央局、战略区领导人电。电报指出:现在我军作战业已全部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反攻,过去需要破坏的铁路,现在一般地已无此种需要,相反,如果现在还不停止破坏铁路,我们就将做出错误。因此,从现在起,除作战时因为战术上的某些需要,我军所到之处,对于铁路员工及铁路上的铁轨、枕木、路基、桥梁、涵洞、车站设备等项,一律加以保护,并劝告人民一律保护。此外,对于一切普通公私建筑物、道路、桥梁、矿山、工厂、机器、军用或民用物资,均照上项原则,除战术上必要者外,一律重申禁令,不得破坏,即使暂时可被敌利用,亦不要破坏。
1950年6月4日,毛主席审阅、修改刘少奇准备向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并致信刘少奇,对土地改革和划分阶级中涉及的生产关系和使用关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区别与联系作了阐述。信中指出:所谓生产力,是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部分。所谓生产资料,在农村中,首先是土地,其次是农具、牲畜等。粮食是农民利用生产资料生产出来的生活资料。我们将从地主手里没收的粮食和其他被没收的东西列在一起称为生产资料也是可以的,因为这种粮食具有资金的性质。所谓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即财产的所有权关系。生产资料的使用,例如农民使用(租用)地主的土地,只是地主对于土地的所有关系的结果,这种所有关系表现为佃农对地主的隶属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即是生产关系。过去许多同志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二元论(甚至是多元论)的错误,将生产关系和使用关系并列,又将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并列,作为划分阶级的标准,把问题弄得很糊涂,划错了许多人的阶级成分。这封信和毛主席修改的两段文字,
1956年6月4日下午6时,毛主席离开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