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开元:毛泽东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

2023-05-23 10:06:09 来源: 国士之风作者:田开元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古老的中国,在殖民主义的浪潮席卷下,作为最后一块未被征服的净土,正在从“半殖民地”沦陷为“殖民地”,濒临亡国灭种的境地。此时,幸亏有人登上了历史舞台,遏止了这个殖民化的进程。这个人,名叫毛泽东(1893-1976)。

  1913春到1922年冬,毛泽东在第一师范学习、工作、革命,历时八年,探索救国救民的“大本大源”,实现了由爱国学生、教员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1161年四川大儒张栻在湖南长沙的妙高峰下创建城南书院,1903年改制为湖南师范馆,1914年更名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2008年升为本科院校并改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一师范旧址,现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建有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

01

不为饭碗而读书

  1913春到1918年夏,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五年半。1913年,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第二年,第四师范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毛泽东被编入本科第八班。1918年6月,毛泽东从第一师范毕业,时年25岁。

  在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主张通过德智体“三育并重”实现“身心并完”。他经常去学校后山的君子亭看书,间或故意到喧闹的南门口看书。午后或空闲时间,常到图书馆借阅书刊或者报纸。晚餐后,召集同学外出散步,交流心得。一到晚上,他便集中精力,钻研社会问题。夜深人静,同学们已入梦乡,他往往还在走廊或者茶炉室的灯光下看书。每天清晨,学校还没敲起床铃,他就提前起床,洗冷水浴、做“六段操”,然后快步走入自修室朗读。他一年四季冷水浴,还喜欢在学校附近位于湘江的南湖港和橘子洲游泳。同时,他注重社会考察,几度远赴湖南各县长途游学。

  当时,毛泽东偏科,社会科学门门优秀,自然科学以及美术、音乐则很不理想。为此,老师们展开了争论。当学监批评毛泽东坏了学校规矩,担心他以后在社会上将因为某些科目没学好而丢了饭碗时,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1871-1920)则反驳说:“我想,您不了解毛泽东,他读书绝不是为了饭碗。”

  张栻创建城南书院,也是岳麓书院第三任山长,是湖湘学派(湘学)的创立者,后来弃笔抗金,感召众多学子。曾国藩看到太平军即将殃及他的家乡,愤然拉起一支湘军,既保家,也卫国。后来,抬棺西征、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就是他的部下。1917年,毛泽东在给老师黎锦熙的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1920年,毛泽东在《湖南改造促成会复曾国藩书》中,把曾国藩、左宗棠与黄兴、蔡锷并列为近代楷模,他说:“呜呼湖南!鬻熊开国,稍启其封。曾、左,吾之先民;黄、蔡,邦之模范。”

  毛泽东的外婆家在湖南湘乡,他8岁以前常住外婆家,16岁时在湘乡东山高小读过半年书。曾国藩也是湘乡人,以一介书生成为“同治中兴”的名将,谥号“文正”。1911年,名将蔡锷编选《曾胡治兵语录》,毛泽东很喜欢此书。曾国藩写有《爱民歌》:“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第一扎营不贪懒,莫走人家取门板。莫拆民房搬砖头,莫踹禾苗坏田产。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后来,毛泽东为红军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建国后制定《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作为第一师范的在读生,毛泽东做了一件颇具张栻、曾国藩、左宗棠等湘学前辈之风采的大事:1917年11月18日,指挥400多学生自愿军把徘徊在猴子石的3000多北洋军阀溃兵全部缴枪。这是他第一次用兵,拯救的不止是一个学校——第一师范。

  原来,1917年11月,护法战争波及三湘大地,长沙城里一时间没有了任何驻军,而第一师范是北洋军阀溃兵的必经之地。身为第一师范学友会总务的毛泽东,向校领导提出,让正在接受军训的400多个学生自愿军负责守卫学校。18日,一支3000多人的北洋军阀溃兵到来了,因不知长沙的虚实,在第一师范以南的猴子石一带徘徊。毛泽东把学生自愿军分成三队,手持木枪,分布在猴子石周围的几个山头上;同时,与当地的警察分所达成默契,由他们鸣枪并呐喊,学生自愿军大放鞭炮,在声势上让北洋军阀溃军陷入包围。随后,毛泽东去和溃军交涉,把溃军全部缴械。次日,毛泽东又与湖南商会协商,由商会出钱,遣散溃军。至此,长沙古城,免遭兵燹。

  当时,毛泽东24岁,第二年才从第一师范毕业。毛泽东从第一师范毕业后,教过他的很多老师发自肺腑地说,他们的职业生涯至此已经达到最高峰,以后再也无法超越。为此,第一师范校长孔昭绶弃文从军。

02

把散沙攥成拳

  1917年,毛泽东担任第一师范学友会总务兼任教育研究部部长,主办了工人夜学,并担任历史课的教员。1919年,到长沙修业小学任历史教员,直至年底。1920年秋至1921年冬,担任第一师范一附小主事。1921年下学期,兼任师范部第二十二班国文教员,被推举为校友会会长。1922年冬,毛泽东辞去第一师范附小教职,成为职业革命家。从此,他再也没有回过第一师范。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与他在第一师范的同学在岳麓山下成立新民学会。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最有影响力的进步团体之一,学会先后有74位成员,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约30位。新民学会会员,平均年龄20岁左右,正是这些忧国忧民、志存高远的年轻人,用他们的使命感预示了中国的未来。

  1918年6月30日,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曾说到他们的老师杨昌济希望毛泽东能入北京大学学习。当时,杨昌济在北京大学任教。毛泽东回复说,我们走遍各州,读书读报,实地考察就够了,不需要进学校。1918年8月15日,毛泽东为新民学会赴法勤工俭学的事,由长沙乘火车到北京,这是他第一次走出湖南。但是,他没有去法国,而选择留在中国。后来,毛泽东在斯诺的《西行漫记》中回忆此事:“就在这个时候,我的思想还是混乱的,我觉得我对自己的国家还了解得不够,我把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益处。”

  1918年10月,经恩师杨昌济的介绍,他被安排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次年3月,辞职归湘。当时,很多阔学生看不起他,因为他平时总是穿一身破旧的衫裤,说着一口韶山味很重的湖南话。这时候,他主动疏离五四运动中那些西装革履、学历很高、职称很高、职位很高的明星,他不想偏执于新旧文化、标点符号、横排竖排、戏曲脸谱、世界语、民主与科学、清明节是否封建等等之类的无休止争论,他想做的,是走向神州大地,与劳苦大众同呼吸共命运,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良策。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7月至8月连载政论长文《民众的大联合》。

  1919年 12月,毛泽东在《湖南教育月刊》撰文,计划分四步走在岳麓山建设一个新村:第一步,创办一所半工半读的新学校;第二步,由新学生创造新家庭,若干家庭组成一个新社会;第三步,在新社会中设公共育儿院、公共图书馆、公共银行、公共医院;最后一步,把一个个新村连成一片,成为一个理想的国家。

  1920年 6月,谭延闿宣称“湘省自治”,毛泽东起草《湖南改造促成会发起宣言》。毛泽东发表文章,提出“湖南的事,应由全体湖南人民自决之”,并声言:“不论是湖南人或非湖南人,凡是立意妨害湖南全体人民自决的,自然都是湖南的仇敌。”毛泽东领导的湖南自治运动因为军阀的阻挠而走向失败,让他在经历了“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失败之后,清醒地认识到:“虎口里讨碎肉是不能够的。”

  但是,残酷的现实很快让他清醒,岳麓新村只是梦,湖南自治很难办,毕竟当时的中国是整体性的问题,而不是一时一地的局部问题,岳麓山也罢,湖南省也罢,都不可能在乱世之中逍遥而浪漫地独存于世。他的余生,致力于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攥成一个拳头。

  1921年新年的大雪天,毛泽东与新民学会会员在长沙潮宗街文化书社开了三天大会,到会的18人围炉畅谈,谈话中没有个人前途、职业规划,关心的只有“中国”和“世界”。最终,18人中有14人赞成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宗旨,有12人赞成用布尔什维克的方法来实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目的。会后,毛泽东对蔡和森“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回信道:“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毛泽东、何叔衡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8月,毛泽东回到长沙,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

03

培养干部干革命

  王船山、曾国藩,都是湘学领袖。1875年建立曾国藩祠,1914年在祠堂创办船山学社,以研究和发扬王船山的思想。1921年8月16日,为了培养党的干部和掩护革命活动,毛泽东等人利用船山学社的社址和经费,创办湖南自修大学,毛泽东任教务长。

  为满足一般知识青年和青年工人的要求,湖南自修大学1922年9月附设补习学校,何叔衡任主事,毛泽东任指导主任。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成立,首先在湖南自修大学、第一师范等学校发展了一批党员。湖南自修大学,被誉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培养干部的学校。

  1922年5月,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辖今湖南全境及江西萍乡)成立,毛泽东任书记,领导工人运动。毛泽东成功组织了1922年9月14日的安源17000多工人大罢工、1922年10月6日的长沙泥木工人罢工,开创了湖南革命新局面。

  经过第一师范的熬炼,毛泽东得以脱胎换骨,具备了一代伟人的知识、格局与能力,使第一师范成为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地。离开第一师范的毛泽东,更朴素、更不在乎吃穿,不再为一个小小的岳麓山而絮絮叨叨。他文风大变,不再之乎者也,而是用普罗大众听得懂的大白话写文章,让很多文盲能够背诵他的一些句子甚至全文。他吃穿大变,除了重要场合,很少讲吃讲穿,甚至穿着补巴裤站在延安窑洞前给来自全国的高级干部做报告,面对美国记者斯诺也是这身打扮。

  在第一师范的良师之中,以杨昌济老师对毛泽东的影响最大。当年,开学伊始,第一师范的杨昌济老师在课堂上叫新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志向。轮到毛泽东时,他说他当过兵,报考过警察学堂、肥皂制造学校、法政学堂、商业学堂、公立高等商业学校,都不满意,最后考入第一师范,但仍然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杨老师凝视着这个山里娃,说他相信毛泽东会在毕业的时候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当时,毛泽东礼貌地请教杨老师的志向是什么,杨老师回答:“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

  1919年底,杨昌济病逝前不久,专门致信章士钊,极力举荐毛泽东、蔡和森:“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得良师者,教育兴;得人才者,国运旺。第一师范对中国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教出了以毛泽东、蔡和森为代表的一大批爱国学生,从这里走出了毛泽东、何叔衡、李达三位中共一大代表,联合其他中华儿女在几十年后托起了一个新中国。

  1950年,毛泽东回忆:“我没有正式上过大学,也没有到外国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的基础。一师是所好学校。”他还说:“我在这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经历了不少事情。我的政治思想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的,我最初的社会经验也是在这里取得的。”1950年,毛泽东亲笔题写了“第一师范”校名,并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作为第一师范校训。

  毛泽东在第一师范登上了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他的命运跟中国革命紧密相连,他的大手指引着中国的未来。在他的身上,彰显了以湘学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伟大力量,勃发了民众大联合的伟大力量,解放了中国人探索本国道路的伟大力量。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