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有个“八一”,每逢“八一”必定怀念毛主席。
毛主席不仅亲手缔造了人民军队,而且率领人民军队推翻了旧中国,建立了新中国。回顾毛主席统帅千军万马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过往,也总是激奋不已,心潮难平。毛主席在腥风血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指挥人民军队创立下惊天地泣鬼神的丰功伟绩,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军事思想。
毛主席军事思想是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是毛主席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在长期指挥人民军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战争、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也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毛主席军事思想形成过程简单概括可归纳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孕育奠基时期(1927年9月秋收起义至1935年1月遵义会议前)。
大革命失败(1927年7月)后,毛主席提出了“上山”以“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的主张。随后,在“八七会议”上,毛主席又进一步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进入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9月,毛主席组织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尔后,在井冈山斗争中,提出了“十六字诀”的游击战争的基本作战原则。1928年至1930年初,毛主席在他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中,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古田会议又明确了建设新型的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在1930年至1931年的反"围剿"作战中,红军取得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毛主席提出了诱敌深入的方针,形成了红军的全部作战原则。这表明,毛主席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已经孕育产生,为其后来科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成熟完整时期(遵义会议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重新肯定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是毛主席军事思想发展的一个起点。1936年12月毛主席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研究战争和指导战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地论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指导问题。抗日战争爆发后,毛主席相继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等军事著作,系统地论述了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理论和原则,以及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一时期,毛主席军事思想已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并经受了战争实践的考验。
第三阶段:丰富发展时期。(1945年解放战争至1976年毛主席逝世)
全国的解放战争、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是毛主席军事思想继续得到全面丰富和充分发展的时期。在全国解放战争中,毛主席的战争指导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毛主席军事思想更是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以自卫的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关于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等著作和电抗中得到充分体现。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现代化战争。指导这场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为毛主席军事思想增添了适应现代化战争需要的新内容。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又提出了国防建设理论、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毛主席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①兵民是胜利之本是克敌制胜的重中之重。
毛主席关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重要思想,揭示了人民群众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在军事领域里的运用,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军事领域的反映,对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军事斗争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934年1月,毛主席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39页)1938年5月,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09页)这一思想主要包括:
1、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进行革命战争的主体以及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战争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只有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战争,才能越战越强,取得最后胜利。 战争的实践表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发展的正义战争,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拥护和全力以赴的支持。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中国革命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够广泛地动员人民群众,使他们为自己的切身利益而战,进行最彻底的人民战争,并获得最终的胜利。 2、军队和人民的团结与进步是战胜强敌的根本条件。 首先,必须善于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制胜日本的主要条件是全国的团结和各方面较之过去有十百倍的进步,特别是军队和人民的团结与进步。为了充分发挥兵民在战争中的作用,必须进行深入广泛的政治动员,通过政治工作把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兵民之中,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使几万万人民齐心一致,贡献一切给战争,激发兵民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发扬兵民在战争中的自觉能动性。把数万万民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抗日战争就有了胜利的基础。 其次,必须在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的基础上改善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军队是进行战争的骨干力量,军队的基础在士兵,广大士兵群众就是穿军装拿武器的人民群众。军队和民众打成一片,使民众把军队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个把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够打的。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形成了鱼水之情,最终不但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而且军队也得以发展壮大。 毛主席关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重要思想,揭示了人民群众对于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在军事领域里的运用,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军事领域的反映,对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军事斗争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②党指挥枪是克敌制胜的根本保证。
1927年9月,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时,毛主席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在军队的各级建立党的组织,为实现党对军队的领导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 1929年12月,毛主席主持制定《古田会议决议》,从理论上阐明了党对军队领导的原则,并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确立了党领导军队的一些基本制度和措施。 1938年11月,毛主席针对张国焘同党争兵权的历史教训,指出:共产党员不争个人兵权,不要学张国焘,但要争党的兵权,争人民的兵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47页)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再次强调:“我全军将士必须时刻牢记,我们是伟大的人民解放军,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只要我们时刻遵守党的指示,我们就一定胜利。”(《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39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毛主席多次重申党指挥枪的原则。坚持党指挥枪,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全面领导。主要包括: 1、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统一全军的思想,指挥全军的行动,把军队建设各项工作同实现党在各个时期的总任务、总目标联系起来,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 2、用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教育全体指战员,提高官兵的政治思想觉悟,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自觉抵制和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保持军队思想上的纯洁性。 3、把军队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最高指挥权集中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挥。同时建立中央军委统一领导下的军队各级党组织,设立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实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毛主席关于坚持党指挥枪的思想,对于保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③三八作风是克敌制胜的生动体现。
三八作风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养成的优良作风。毛主席把它概括为三句话八个字: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通称“三八作风”。
三句话是毛主席于1939年5月26日为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即抗大)成立3周年所发表的文章中归纳的,加上之前为抗大确定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字,合成为“三八作风”。 毛主席在题为《抗大三周年纪念》的文章中提出,“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三者是造成一个抗日的革命的军人所不可缺一的。抗大的职员、教员、学生,都是根据这三者去进行教育与从事学习的。”毛主席早在红军大学第一期开学典礼上讲话时就提出,创办“红大”的方针是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以后,这三句话八个字就形成为完整的抗大校训,三八作风后来更成为解放军全军学校的校风。
三八作风是毛主席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人民军队本质的集中表现,是解放军军事训练、作战和一切行动的准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
毛主席军事思想的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毛主席军事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它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后又继续指导了中国的国防建设、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指针。它不仅在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毛主席军事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主要体现在:
①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②解决了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人民军队问题。
③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人民战争思想。
④制定了一整套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⑤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⑥建立了一整套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
毛主席军事思想,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在毛主席军事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毛主席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光辉记录,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充分肯定了毛主席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建国以后,它又指引中国人民取得了国防现代化建设、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伟大胜利。毛主席军事思想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正确的军事理论。它的基本理论,特别是那些反映了事物本质规律的原理、原则,具有长时期的普遍的指导意义。它对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反侵略战争将继续发挥指导作用。
毛主席军事思想从它形成之日起,就受到国外的注意。在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后,毛主席军事思想更是受到世界各方面人士的重视。许多人对它进行研究和学习,它已经越出国界,成为世界军事理论研究的重要对象。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主席军事思想在第三世界广泛传播,成为许多国家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毛主席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当代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