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这是几代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言,是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的一个经典,也是毛泽东高度重视战略战术的一个体现。
众所周知,没有正确的战略,不会赢;没有高明的战术,很难赢。各行各业皆如此,要成就一番大业,需要有出色的战略战术造诣。
在这方面,毛泽东是举世公认的大师。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回忆录《领袖们》里面有言:“作为中国的马克思、列宁和斯大林,毛泽东以其高超的战略洞察力、灵活的战术和令人望而生畏的强劲手段,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二战时期著名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赞誉,“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战略家是毛主席。”
他们的见解不虚,毛泽东在战略战术上的造诣无与伦比。高屋建瓴的战略思维,旗开得胜的攻防战术,随处可见。
其中,经典之作《论持久战》,堪称毛泽东战略智慧的代表。
但是,毛泽东杰出的战略战术智慧不是天生的,尽管这与天赋有关。更重要的是,他明白战略战术事关成败,一直高度重视,并将此事作为自己的日常工作重心。他曾经有言,“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还强调,“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轨,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
所谓策略,就是战略战术,可见他把战略战术视为党的生命、胜利的基石,因而高度重视。在战略战术方面不马虎、不含糊,不断地谋划。并给团队提出督促和指导。
1928年10月,毛泽东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写了一个决议,一部分概括成战略战术性的经典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红军大学发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主题演讲,其后形成战略战术名篇。其中,毛泽东指出要重视普遍性规律,还要重视特殊性。“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重视战争的规律,我们应该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也应该研究革命战争的规律;最后,我们还应该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
为让军事指挥员们有清醒的认识,他还强调重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说战略胜利取决于战术胜利的这种意见是错误的,因为这种意见没有看见战争的胜败的主要和首先的问题,是对于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如果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有了重要的缺点或错误,那个战争是一定要失败的。”
1938年11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报告,部分形成《战争和战略问题》。其中。他指导干部们要注意研究军事问题。“两军敌对的一切问题依靠战争去解决,中国的存亡系于战争的胜负。因此,研究军事的理论,研究战略和战术,研究军队政治工作,不可或缓。”
他强调,“为了全党和全国的需要,军事知识的通俗化,成为迫切的任务。所有这些,今后都应该注意,而战争和战略的理论则是一切的骨干。从军事理论的研究,引起兴趣,唤起全党注意于军事问题的研究,我认为是必要的。”
还有,国民经济的“十大关系”理论、国际社会关系的“三个世界”理论、布局大三线建设,等等,都是毛泽东在和平建设时期的战略战术思想。
事实上,毛泽东不仅很早就重视战略战术,而且这个重视一直延续到生命的最后时期。到了老年,毛泽东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更是放在高端。1965年1月24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说:“搞经济工作也要先搞战略。我从来不研究兵器、战术、筑城、四大教程之类的东西,那些让他们去搞,我只研究战略、战役。”
可见,在各个时期、转型阶段,毛泽东都会认真思考相关的战略战术问题,继而梳理出相应的理论,督促指导下属学习和执行。
在毛泽东持续不断的教导和督促下,各级领导人的脑海里时不时会崩出“战略战术”的字眼,并认真地思考和实施。其中,林彪为首的东北野战军领导班子制定的“六项战术原则”——“一点两面”、“四快一慢”、“三猛战术”、“四组一队”、“三三制”、“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就是典型。
这就是毛泽东成为伟大战略家的根基,也是他带领队伍以弱胜强的一个关键。
注:配图来自网络之无版权标志图像,如有侵权请反馈,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