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在同他的保健医生谈话时,批评卫生部只给占全国15%的城市人口服务,而且主要是为干部服务,广大农民得不到医药,“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服务,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中国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口在农村,不为农村服务,还叫什么为人民服务”,要求“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这段谈话经整理后被称为《六二六指示》。
由毛泽东的保健医生传达到卫生部后,刘少奇、周恩来等先后组织卫生部门的同志座谈,进一步了解情况,要求落实好“六·二六”指示,加强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卫生部党委极为重视,于1965年9月3日上报中共中央《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中央9月21日批转。
自此,“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成为卫生工作方针中一条重要内容。以此为指导,卫生部加大了对农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病床的分布为例,1965年农村只占40%,1975年这个比重已提高到60%,全国卫生经费的65%以上用于农村。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开花、巡回医疗广泛开展、“赤脚医生”队伍迅速壮大。到1976年7月,全国有110多万人次城市和人民解放军的医务工作者到农村巡回医疗,有十几万名城市医务工作者在农村安家落户,70%以上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分配到农村工作。全国5万多个农村人民公社基本建立起了卫生院,“赤脚医生”达到150万人。
1970年6月26日,周恩来将谈话整理稿委托汪东兴报送毛泽东,毛泽东批示:“暂不发表,将来再说。退东兴同志存。”谈话的记录文稿,毛泽东未审阅、亲笔批示,不是正式文件,也从未完整刊登于官方报刊。
中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独特方法和显著成就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1976年,被誉为“合作医疗之父”的覃祥官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副团长,出席了世界卫生组织太平洋委员会第27届会议和世界卫生组织太平洋基层卫生保健工作会议,并做了题为《中国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报告,回答了与会各国卫生部部长和记者们的提问。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情况令各国代表印象深刻,认为“中国农村人口这么多,居然能够做到看病吃药不花钱,真是人间奇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国家的代表团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拍摄“赤脚医生”工作的专题纪录片,还将《赤脚医生手册》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1978年,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的经验被写进《阿拉木图宣言》,世界卫生组织把它们作为解决初级卫生保健问题的成功范例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并据此提出了全球“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