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这个从1931年中华苏维埃成立,主席被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主席开始,毛主席这个称谓就逐渐地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传开,且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特指的称呼。
毛主席的称谓能够成为人民的一种特殊称呼,这是这三个字饱含着人民对主席的深沉的爱,人民对遭受苦难的反抗,人民对带领自己翻身做主人的感恩,人民对第一次做站着的人,有尊严的人的感恩,更是人民对毛主席深沉久远的思念。
现实中,我们随处可以听到很多人,不论年长还是小青年,不论是敌人还是自己人,在称呼毛主席时,显得很随意,张口就是“老毛”、“毛泽东”、“毛伢子”等等。这些称谓当然历史上也有过,只是我觉得今天的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叫毛主席“老毛”等。这样的称呼显得极不尊重,因为我们并不比毛主席高明和伟大。
个人觉得还是称呼毛主席更加从感情上过得去,更加有感情。
这让我想起一段历史,1981年,黄克诚的秘书准备在《解放军报》上发表黄克诚的文章,发表前,胡乔木对文章进行了最后的修改,黄克诚看到后,立马公开提出了反对意见。
“我认为不应该修改对毛主席的称谓,我从感情上过不去,人民从感情上也过不去!”
这篇文章写在主席去世不久,当时人们的思想陷入混乱,人民的信仰变得迷茫,不少人开始对未来新中国的方向产生了质疑。
也就是在这时黄克诚站出来发表了一篇关于毛主席伟大功绩的文章,肯定了毛主席的伟大。
当时文章要发表时,在整体上,胡乔木都没改动什么,只是加了几个标题,又在结尾加上一段文字,然后将文章中的“毛主席”都改成了“毛泽东同志”。
黄克诚看完后,立马提出了反对意见:“我认为不应该修改对毛主席的称谓,我从感情上过不去,人民从感情上也过不去!”
最终,这篇文章还是以“毛主席”的称谓刊登在了《解放军报》上,激励了无数迷茫中的中国人民!
因此,对于毛主席这个称谓的修改,实际上历史早就出现,今天更加盛行、迷乱也就不为怪,可以说这也是我们长期放松对毛泽东思想育人的必然结果,也是长期以来去毛、非毛化的必然结果。
人民的情感轻易不要破坏,顺势而为,最大的势就是人民的情感、人民的心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