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主席一生着重悼念哪些人,看当今左翼应该纪念什么人

2022-04-05 16:43:10 来源: 旗帜时评作者:雷 川
点击:评论:(查看) 字体://

从毛主席一生着重悼念哪些人,看当今左翼应该纪念什么人

旗帜中流网特约评论员雷川

  毛主席作为革命领袖,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都曾为一些去世的人写挽联,或者写纪念文章。其中有些,属于统一战线工作的需要,例如抗日战争时期,他写过诗歌《挽戴安澜将军》,悼念抗日殉国的国民党将领戴安澜;他为民主战士邹韬奋先生的逝世写过悼念题词;国民党上层人物蔡元培去世时,毛主席也曾送挽联。

  在革命队伍内部,毛主席很少写文章或者挽联悼念去世的同志,因为革命就是奋斗,而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仅仅为革命烈士刘胡兰题过词,还有就是为普通警卫战士张思德致悼词。当然,他也曾为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写过纪念文章。

  在战火纷飞的年月,往往是“古来征战几人回”,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为什么毛主席要重点纪念一个普通的警卫战士张思德?

  张思德牺牲于阴雨天在炭窑里烧炭时窑顶突然塌方,按现在说法属“生产事故”。毛主席专门提出要给张思德开追悼会,是因为张思德生前短暂的人生中,工作、为人特别好,领导喜欢、战友认可、老百姓夸奖。张思德精神实质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形象点说是“三个不忽悠”:不忽悠工作、不忽悠他人、不忽悠自己,尤其不忽悠自己的人品。

  毛主席夸他最大优点是只做事、不吭声,嘴巴都长到别人身上去了。毛主席正是看好了小人物、大作为、大意义、大价值,他用小人物说大事,用小人物、平凡事论大理。这样一来,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就不仅仅具备打仗不怕死的精神,而且还能使得广大党员、干部和全军指战员都学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同时把这个大道理与自己的具体工作、具体生活结合起来,不是空讲“为人民服务”。所谓“自己的生活”,就是在革命队伍中怎样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集体中怎样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毛主席为白求恩写纪念文章,绝不仅仅是出于统战需要而对国际友人表示悼念。从《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我们就清楚地看到,毛主席是在表彰白求恩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这种精神表现在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

  毛主席把白求恩树立为典型,恐怕不只是因为白求恩学历高、医术高,在八路军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而主要是弘扬白求恩的精神。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明确指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当然,毛主席也曾为刘胡兰题词。在严酷的革命斗争年代,在战场上打仗不怕死,对于一个革命战士来说,那是最起码的。在敌人的监狱里、酷刑之下,临危不惧,对于党的地下工作者来说,也是最起码的。但是,刘胡兰才13岁,面对敌人的屠刀面不改色,集中体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因此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到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主席认为,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因此,毛主席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更重视文化斗争。

  建国初期,他就敏锐地抓住了关于《红楼梦》批判问题的争论、关于电影《武训传》的争论,等等。针对国际上苏联修正主义大泛滥,毛主席领导中央写作班子先后写出了“两论”、“九评”,为总结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提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奠定了基础。到了1960年代,毛主席紧紧抓住我国文化界、教育界的修正主义苗头,将它作为开展文化大革命的切入点。

  但是,毛主席在这一时期树立的典型,不是哪一位能写文章的“笔杆子”,而是一位文化水平不高的普通战士雷锋。雷锋与张思德一样,不仅爱憎分明,而且对工作有一种火一样的热情,对同志有一种春天般的温暖。

而对于能写文章的人,毛主席历来是热心培养、积极鼓励,但是他从来不认为这有什么了不起。这不仅是因为毛主席自己是一位会写文章的“大家”,而且因为毛主席从来认为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光能把文章写好,还只是一半。

  正因为如此,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尽管毛主席大力倡导工农兵上大学,提倡各地成立工人理论组,要求报纸、媒体多刊登工农兵写的文章,但是毛主席绝不是希望大家都变成写文章的“秀才”,而是号召大家“向雷锋同志学习”。向雷锋学什么?就是学他公而忘私的品德,学他脚踏实地的作风,学他“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的火热”。

  毛主席树立张思德、雷锋为典型,并不嫌弃他们文化水平低,也不嫌弃他们级别低、地位低,也不管他们年纪轻轻。到此,我们就可以感悟到,毛主席一生着重悼念哪些人。那就是像张思德、白求恩、雷锋那样的人,弘扬他们高尚无私的品德和对工作的“一团火”精神。

  那么,我们今天的“左翼”,平时在重点纪念哪些人?恐怕我们是在重点纪念一些能写出“大块文章”的人、能拿出滔滔不绝的理论的人。这种选择,是否符合毛主席的路子?让我们好好思考一下吧。

  当今的“左翼”队伍里,我们不必像刘胡兰那样面对敌人的铡刀,但我们是否需要一大批像张思德、白求恩、雷锋那样的人?

  其实,毛主席着重树立品德高尚的人,不仅仅体现在他着重悼念哪些死去的人,也体现在他1937年1月给徐特立的一封祝寿信。信中赞扬徐特立是“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的人,是“心里想的就是口里说的与手里做的”,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也就是说,徐特立是一个谦虚的人、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一个忘我的人。

  对于老同志,毛主席1940年1月为吴玉章祝寿时指出:

  “人总是要老的,老人为什么可贵呢?如果老就可贵,那末可贵的人太多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标准。”

  毛主席在这里指出,这个标准就是,他必须是一辈子做好事,几十年如一日。毛主席说:

  “如果开头做点好事,后来又做坏事,这就叫做没有坚持性。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其实也指出了革命队伍中存在的一些与白求恩精神相对立的现象。例如在表扬了白求恩“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之后,紧接着指出:“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在1937年1月给徐特立的祝寿信中,也是这样。在称赞徐特立“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之后,紧接着说:“而在有些人,本来只有‘半桶水’,却偏要‘淌得很’”;在称赞徐特立表里如一、“心里想的就是口里说的与手里做的”之后,紧接着说:“而在有些人,他们心之某一角落,却不免藏着一些腌腌臜臜的东西”;在称赞徐特立“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也不躲避责任”之后,紧接着说:“而在有些人则只愿意拣轻松事做,遇到担当责任的关头就躲避了”。

  在我们今天的左翼队伍里,是不是也有诸如此类的不良现象呢?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SZHGH.COM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