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件遗物,都是毛泽东人生经历的见证和定格,真实地描绘出伟人一生的足迹;每一件遗物,都积淀了丰富的内涵和信息,折射出毛泽东的思想、品格和精神风貌,具有无穷的魅力。
在毛泽东遗物中,有一双一缝再缝、一补再补,最后连鞋匠都不愿再修的皮拖鞋。据考证,这双皮拖鞋是1949年毛泽东第一次去莫斯科时,专列上的工作人员为他准备的。1949年冬,毛泽东首次访苏,要乘坐10来天的火车,为减轻毛泽东旅途的疲劳,专列工作人员为毛泽东准备了一双皮拖鞋。毛泽东对这双皮拖鞋很满意。从此,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外出视察,他都把皮拖鞋带在身边。后来由于穿得太久,皮拖鞋的样子看上去实在很破旧,鞋面也开始褪色,变得灰头灰脑,十分难看,但毛泽东怎么也舍不得丢,工作人员想为他换双新的,毛泽东坚决不同意。
20世纪60年代初,有一次毛泽东视察杭州,下榻于浙江省委招待所。服务员见这双皮拖鞋实在太旧了,就用招待所的新拖鞋换了下来,而且准备把皮拖鞋留下来作纪念。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发现了赶快制止,因为他们知道不经主席同意,不能换任何东西,不然是要挨批评的。
又一年,毛泽东来到武汉视察。皮拖鞋鞋面突然断裂了,工作人员送到鞋店,修鞋师傅非常惊讶:“这么破了还补什么?”怎么恳求他也不肯补。工作人员只好自己找了一块擦汽车的麂皮补了一下。后来来到长沙,毛泽东住在蓉园九号。执勤战士在毛泽东居所走廊里见到了这双破旧的皮拖鞋,不知道是毛泽东的,便当作垃圾随手丢了。毛泽东外出归来,准备换皮拖鞋。工作人员苦苦找了半天也未找到,一问执勤哨兵,才知原委,狠狠地批评了他。哨兵也颇感委屈,嘟哝着:“哪个晓得一双这样的鞋也舍不得丢。”他怏怏地从垃圾堆里把破旧的皮拖鞋捡了回来。
(图为:毛泽东穿过多年、缝补过多次的皮拖鞋)
1966年6月,毛泽东回到韶山,住在滴水洞,又发生了同样的情况——他的鞋子又被人当作垃圾丢掉了。也难怪别人,因为他的皮拖鞋实在太破旧了。也是在滴水洞,这双皮拖鞋坏了。毛泽东不愿穿房间里的新拖鞋,工作人员只好找人帮他修理,尽管修鞋师傅一千个不愿意,但还是勉强修好了。从此,这双皮拖鞋再也不敢拿出去修了,只好由工作人员自己动手修补,而皮拖鞋上面那些颜色、大小不一的补丁就是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的“杰作”。
为探寻毛泽东奋斗的足迹,感悟艰苦奋斗精神,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开发了同款文创产品——主席皮拖鞋(仿),皮拖鞋的鞋面及鞋垫选用上等头层牛皮,内里采用柔软的头层猪皮,鞋底为橡胶耐磨发泡底,透气舒适,经久耐用。
(图为:我馆开发的同款文创产品——主席皮拖鞋(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为此,我们深挖毛主席皮拖鞋的丰富内涵,结合当下文化消费趋势,将艰苦奋斗精神融入红色文创中,拉近与当代受众的距离,让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永葆本色。
正值祖国七十二周年华诞之际,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祝愿中华民族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