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国际主义战士
一、前 言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长沙,是毛泽东与妻子杨开慧的长子。
他从小历尽坎坷。8岁生日那天,毛岸英和妈妈杨开慧一同被敌人关进了监狱。母亲牺牲后,他被保释出狱,和弟弟岸青、岸龙由地下党秘密转移到上海,安排到大同幼稚园。后来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兄弟三人流落上海街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饱尝了人间苦难和辛酸。
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在苏联期间,毛岸英上过军政学校,学习军事知识,1943年1月,被批准加入联共(布)党(1946年回国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参加了苏联反法西斯卫国战争。回国前,斯大林接见了他,并送给他一支手枪以作纪念。
1946年1月,23岁的毛岸英回到了阔别十年的祖国,回到了分别18年的父亲身边。父子俩仅一起生活了两天,毛泽东便要岸英到机关食堂吃大灶,并让他到当时著名的劳动模范吴满有家学种地,上“劳动大学”。
虽然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从不以此自居,却时刻以“毛泽东的儿子”自省,处处严格要求、模范带头遵守。他先后参加了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任过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当收到舅父托人找他“希望在长沙有厅长方面的位置”信时,他表示“我本人是一部伟大的机器中的一个极普通极平凡的小螺丝钉,同时也没有‘权力’、没有‘本钱’,更没有‘志向’做这些扶助亲戚‘高升’的事”,“外祖母也许现在骂我‘不孝’……但我得忍受这种骂,我决不能也决不愿违背原则做事”。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毛岸英第一个报名,主动请缨入朝参战。
1950年11月25日,志愿军总部大榆洞因频繁发报而被美军侦测,遭敌机轰炸,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壮烈牺牲。安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为了中朝人民的友谊,他把自己永远定格在28岁,英勇战死在卫国的异乡疆场!
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毛泽东的父亲和母亲】
【毛泽东的恩师、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
【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
【毛岸英的父亲毛泽东】
【毛岸英的母亲杨开慧】
二、“儿子就叫他岸英吧!”
毛泽东与杨开慧1913年相识。恩师杨昌济看中了毛泽东,他是学子毛泽东和爱女杨开慧的媒人。1921年,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了,他们的婚姻可谓水到渠成。
1922年10月24日,伴着母亲激动的泪水和父亲殷殷的期盼,岸英在长沙湘雅医院呱呱落地,他是毛泽东与妻子杨开慧的第一个儿子,是父母爱的结晶,情感的花朵。伟大的父亲和英雄的母亲给予岸英的言传身教影响了他的一生。
1922年,毛泽东亲自组织湖南手工业中心六千多泥木工人大罢工,他就在罢工胜利的鞭炮声和欢呼声中诞生了。毛泽东用他有力的双手将儿子托起来,又有力地将臂膀推举出去,他激动地说:“我们的儿子就叫他岸英吧!”意为伟岸、英俊。
【1924年,杨开慧和儿子岸英(站立者)、岸青在长沙合影】
【1926年,母亲杨开慧与父亲毛泽东在长沙清水塘的故居曾是中共湘南支部、中共湘区委员会从事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的地方】
【毛泽东一家雕塑】
三、动荡的童年中的深深父母之爱
小岸英是幸运的,在摇篮中母亲给予了他深厚的母爱,一次次地唱起《摇篮曲》,这使他终生难忘。1923年9月,父亲参加完党的“三大”,回到清水塘的家中,岸英张开小手扑过来,第一次喊出了“爸爸”......
在那个国内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毛岸英一出生就注定与革命运动分不开。在毛岸英童年的记忆里,他随着父母四处奔波,辗转于上海、广州、武汉,回韶山、返长沙……到处搬家,小岸英曾天真地对爸爸说:“咱家的房子是长腿的!”
就在随父母辗转各地的旅途中,毛岸英度过了他的童年生活。
【1930年,毛岸英与母亲杨开慧被捕,左下角为《大公报》1930年10月29日的报道】
【毛岸英与母亲被关押在长沙陆军监狱(旧址)】
四、诀别英雄的母亲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逮捕和屠杀大批共产党员和群众。大革命失败后,杨开慧带着儿子在长沙县板仓一带坚持地下斗争。
1930年8月,湖南省国民党政府发动了“铲共”、“清乡”活动,10月中旬,杨开慧不幸暴露被逮捕,毛岸英和保姆陈玉英也一同入狱,被关押在长沙陆军监狱。
在狱中,杨开慧遭受各种严刑拷打,但她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当监狱署及报社采访员质问杨开慧是否悔罪、是否愿与毛泽东脱离干系、是否愿脱离革命......均被杨当面果断否决。
杨开慧在狱中还编写了《革命课本》,向毛岸英传输革命知识。在妈妈即将被敌人杀害时,岸英抓住妈妈的手发下誓言:“妈妈,我记住了!我要告诉爸爸,我们一定要报仇!”
11月14日,杨开慧被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时年29岁。年仅6岁的毛岸英永远失去了母亲。
【1931年,毛岸英的二叔毛泽民安排三兄弟到上海大同幼稚园生活。图为毛泽民】
【杨开慧牺牲后,三兄弟化名杨永福、杨永寿、杨永泰,于1931年初由叔叔毛泽民安排进入上海大同幼稚园。图为毛岸英(二排左一)与毛岸青(二排右一)、毛岸龙(二排右二)在大同幼稚园】
五、短暂的温暖
杨开慧牺牲后,1931年初,经地下党多方努力,在叔叔毛泽民的安排下,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毛岸龙三兄弟被秘密转移到上海,化名杨永福、杨永寿、杨永泰进入上海大同幼稚园。大同幼稚园是我党早期创建于上海的一所红色摇篮。
在大同幼儿园中,毛岸英被选为班长,并且主动担任起照顾弟弟的责任,帮助其他小朋友。
经过革命的洗礼和生离死别的教育,年幼的岸英迅速成长成熟。他在大同幼稚园里给二叔毛泽民的信里这样写道:“二叔,我现在对革命有新认识了,那就是像爸爸妈妈和你们那样,将来为穷苦大众干革命,才是人生的目标!”革命的种子在毛岸英的心中深深扎根,在血与泪的灌溉下发芽生长。
【毛岸英、毛岸青流落街头,靠拾烟蒂、卖报纸、帮人推车等维持生活】
【在困苦中,毛岸英仍不忘学习知识,他拼命做工挣钱,终于买回了渴望已久的《学生字典》。在寄居的破庙里,毛岸英每天除了自己学习,还教毛岸青认字】
六、流浪上海滩
1931年4月,上海中共党组织被破坏,抚养他们的董健吾也遭到通缉。一年后,大同幼稚园,毛岸英领着弟弟流浪上海街头:捡烟头、打零工、推板车、卖报纸、睡破庙,饱受饥寒交迫、颠沛流离之苦。动荡艰辛的童年生活,也磨炼了他刚强的毅力,毛岸英变得愈发坚强。
在困苦中,毛岸英仍不忘学习知识,他拼命做工挣钱,终于买回了渴望已久的《学生字典》,他没忘了妈妈教的《革命课本》,《学生字典》也一直带在身边。他不仅自己努力学习,他还每天教岸青认字。
国民党特务和日本特务,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毛泽东的儿子的搜捕。有一天,岸青看到地上有一小节粉笔,就捡起来在电杆上写下:“打倒帝国主义!”恰巧被一特务碰见,这个狠心的家伙竟然拿起路边小贩的铁钳向岸青的头部猛击。小岸青遭此毒手,当即头破血流,昏倒在地,导致两耳被打聋,大脑严重受伤,从此落下终身不治之症。其间,4岁的小岸龙因病不幸夭折。
岸英和弟弟经历了五年的风雨,顽强地生存下来。1949年8月17日,毛岸英在给舅父杨开智的信中回忆了他在上海的流浪生活。
【1936年,党组织找到毛岸英兄弟,决定委托李杜将军护送他们出国,图为毛岸英、毛岸青随李杜将军出国的护照】
七、辗转苏联
1936年6月,党组织想尽办法,从一座破庙的一帮流浪儿中找到毛岸英兄弟。决定委托李杜将军护送他们趁东北义勇军去欧考察实业的机会,送岸英兄弟出国。
6月底,毛岸英、毛岸青及董健吾之子董寿琪随张学良东北军的部下、抗联总司令李杜乘法国邮船斯芬克司号从上海启程,在海上航行了约1个月,途经香港、西贡、孟买、苏伊士、地中海,于7月底8月初抵达法国马赛港,改乘火车到达巴黎,在那里停留了半年。1937年初,他们进入苏联。
在离开中国的一刹那,岸英用洪亮的声音喊道:“再见!中国!我的母亲!”并跟随李杜将军朝着祖国的方向磕头祈祷。
【1937年,毛岸英、毛岸青在苏联合影】
八、立志苏联,成为儿童院里的小领袖
1937年初,毛岸英与弟弟毛岸青被送往莫斯科莫尼诺第二国际儿童院。在苏联国际儿童院的5年里,由于毛岸英聪明、好学、勇敢、坚韧并爱好“军事、政治和时事”,逐渐成了儿童院里的“小领袖”。他先后担任了少先队大队长、儿童院团支部书记和伊万诺沃市列宁团区委员,经常应邀到各处去作报告。
在莫斯科,毛岸英兄弟也同样感受到了贺子珍妈妈给予的母爱,他说:“贺妈妈身上至今还带有弹片,贺子珍妈妈就像杨开慧妈妈一样”。至今,在俄罗斯国家档案馆还保留着毛岸英当年填写的档案:“父亲,中国革命的领袖;母亲,烈士。”在他个人的简历中,是这样填写的:“母亲生前,与她一起在狱中生活;母亲死后,在上海扫地、端茶。”
九、“两地书”、“父子情”
在苏联宝贵的学习时光里,毛岸英除了刻苦学习课堂上的知识,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和父亲寄给他的哲学著作。
分别了十年之久的父子也开始有了书信来往。从1938年3月4日毛泽东给儿子写的第一封家书开始,父子间数度互传家书,令毛泽东喜不自胜。毛泽东给儿子的一封封家书,充满了父爱和革命情怀。毛泽东总是循循善诱地与子女谈读书学习,谈为人处世,谈立志励志。这些书信,大到理想、前途、事业、婚姻,小到身体状况、日常生活、人际关系,处处是父亲给予孩子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指导。青年毛岸英也在父亲毛泽东革命精神的引导下,迅速成长,并投身革命实践。
1941年1月31日毛泽东给毛岸英、毛岸青的亲笔信。信中建议他们“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
十、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特地看望儿童院的孩子们
1939年7月10日,周恩来从重庆回到延安后,在赴中央党校作报告的途中因马受惊,不幸摔伤,造成右臂粉碎性骨折。当时延安的医疗条件很差,治疗了一个多月效果仍不佳。由于右肘始终处于半弯曲状态,无法伸直,右臂肌肉开始出现萎缩,如不及时治疗,有成终生残疾之虞。于是,中共中央决定送周恩来赴苏联医治。1940年1月,在苏联的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特地看望了毛岸英、毛岸青兄弟和苏联国际儿童院里的中国孩子们,并与他们合影留念。
【1940年,周恩来夫妇到国际儿童院看望毛岸英(右一)、毛岸青(右三)】
在苏联国际儿童院,年仅16岁的毛岸英便写就了一篇长达3000多字的文章《中国儿童在苏联》,文笔流畅优美,被当时正在莫斯科治疗臂伤的周恩来带回国,后刊登在1940年4月12日延安的《新中华报》上,报社还配发了“编者按”。
1941年冬末,根据联共(布)中央的建议,毛岸英的老师劝他加入苏联国籍。毛岸英坚决地说:“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只要祖国一声令下,我就要回到祖国去。如果我加入了苏联国籍,就不方便了。”
十一、一封写给斯大林的信
1942年5月,在苏联卫国战争最艰苦的时刻,毛岸英用俄文直接给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写了一封信,陈述自己坚决上前线的要求。信中这样写道:“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国青年,我在您领导下的苏联学习了5年,我爱苏联就像爱中国一样。我不能看着德国法西斯的铁蹄蹂躏您的国土,我要替千千万万被杀害的爱好和平的人们报仇。我坚决要求上战场,请您一定批准我的请求!”信后署上了自己的俄文名字“谢廖沙”,同时又注明“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
【1942年5月,毛岸英(谢廖沙)给斯大林写了一封坚决要求上战场的信。他在信中写道:“敬爱的斯大林同志: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国青年,我在您领导下的苏联学习了五年,我爱苏联就像爱中国一样。我不能眼看德国法西斯的铁蹄蹂躏您的国土,我要替千千万万被杀害的苏联人民报仇。我坚决要求上战场,请您一定批准我的请求!”】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毛岸英坚决要求参战,1942年5月,他被批准进入苏雅士官学校学习,1943年毕业时获中尉军衔,不久,他又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图为毛岸英(左一)在士官学校的留影】
十二、毛岸英,一个普通的战士
1942年5月,在毛岸英的强烈要求下,苏联红军总政治部的曼努伊尔斯基将军他转入附近的苏雅士官学校快速班学习军事。1943年1月,毛岸英从快速班毕业,又进入莫斯科列宁军政学校,并且被授予中尉军衔。
【1943年1月毛岸英进入列宁军政学校深造,被授予苏军中尉军衔,参加苏联共产党,成为预备党员。1944年,毛岸英参加苏联红军,任坦克连指导员。图为参加苏联红军的毛岸英】
与此同时,21岁的毛岸英加入了联共(布),也就是苏联共产党。他的老师娜佳所作的入党鉴定是:“政治觉悟高,学习好,劳动好,革命精神饱满,树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志向,可以入党。”
后来,毛岸英又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在学期间,被派往卫国战争的白俄罗斯战线,担任坦克连党代表,后随部队开往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参加战斗。
【1945年,毛岸英在苏联列宁军政学校时的留影】
十三、受到斯大林的接见
1945年4月30日,当苏联红军战士在柏林国会大厦屋顶插上红旗的时候,毛岸英就在攻克柏林的坦克部队里。直到这时候,他的战友们甚至还不知道,这个“扁鼻子指导员”。是中国反法西斯战场的领导人毛泽东的儿子。
攻克柏林后,毛岸英随部队凯旋,在莫斯科受到斯大林的亲切接见。斯大林高兴地说:“谢廖沙,你这位毛泽东的儿子很勇敢。”毛岸英回答说,“报告斯大林同志,我和英雄红军一起作战,只不过是普通一兵。”谈话结束之后,斯大林亲手赠给毛岸英一把小手枪。俄罗斯授予毛岸英的“二战反法西斯勋章”。
【1945年5月,苏联卫国战争取得胜利,毛岸英随部队凯旋,在莫斯科受到斯大林的亲切接见。斯大林高兴地说:“谢廖沙,你这位毛泽东的儿子很勇敢。”并赠送给他一把手枪作为纪念。《斯大林接见毛岸英》 陈玉先绘】
【俄罗斯授予毛岸英的“二战反法西斯勋章”】
此后,毛岸英被分配到苏联的外国语学院,学习政治经济学。已经23岁的他十分思念祖国,无法抑制要投身祖国解放事业中去的愿望。
十四、回到祖国
1945年底,一架苏制伊尔-18新型客机在延安降落。经中共中央及毛泽东的批准,在苏联经过长达九年的学习和磨炼的毛岸英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阔别十年的祖国,回到了分别整整19年父亲毛泽东的身边。
毛泽东听说儿子回到了延安,带病来到机场迎接。毛岸英身穿苏联陆军上尉军服走下飞机,毛泽东走上前去,和快步走过来的儿子紧紧地握住了双手。毛泽东看着儿子,带着慈父的感情说道:“你长这么高了!”
【1946年,毛泽东同从莫斯科回到延安的毛岸英合影】
当夜,父子俩坐在王家坪院子的槐树下促膝谈心,亲热异常,仿佛要把19年来隔绝的话一下子倒出来。毛岸英的归来也使久病的毛泽东,心情和身体似乎一下子好了许多,精神倍爽,病除大半。
当父子两人谈到母亲杨开慧时,毛泽东问岸英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妈妈走前都说了些什么?”毛岸英回答说:“妈妈要我告诉你,她没有做一件背叛党和背叛爸爸的事情,她永远都爱爸爸。”话音未落,毛泽东已是泪流满面。随后,毛泽东再次写下这样的感慨:“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1947年10月8日,毛泽东在给毛岸英的信中谆谆教导他:“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作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
十五、在“劳动大学”深造
毛泽东对自己的儿子要求非常严格。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父子俩在一起只吃了两天饭,毛泽东便要毛岸英到机关食堂吃大灶。
不久,父亲让他脱掉大皮靴,顺手递给他一双黑布鞋,说:“这才是毛家人的高度。”“你在苏联长大,对国内生活不熟悉。在苏联大学读书,住的是洋学堂,我们中国还有个学堂,这就是农业大学、劳动大学。”并把岸英介绍给当时著名的劳动模范吴满有,让他到吴家枣园学种地,上“劳动大学”。
【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不久,就遵照父亲的教导,到吴家枣园学种地,上“劳动大学”。从“洋学生”变成了“土八路”】
毛岸英遵照父亲的教导,在父亲毛泽东从“洋学生”变成“土八路”的要求下,毛岸英主动要求去农村、下基层,同农民、工人兄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
1946年夏,毛岸英从枣园回到延安。父亲看着岸英一身灰土布褂子,头上扎着白羊肚毛巾的英雄结,英俊的脸庞闪着黧黑的光芒。他又摸了摸儿子结着一层厚厚茧子的手,满意地说:“不错,这就是你的毕业证书!”
十六、参加土改,并参加了中宣部、中央机关保卫训练班的工作
1947年到1949年春,毛岸英又参加中央土改工作团工作。在西柏坡,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编辑助理兼俄语翻译。他还参加了中宣部、中央机关保卫训练班的工作。
毛岸英先后到山西临县的郝家坡、山东阳信张家集参加土改运动,进一步了解农民和农村。1947年8月,毛岸英在西柏坡参加全国土地工作会议时,以杨永福的名字在《晋察冀日报》上发表了《鞋下一层土》的顺口溜,表达自己下乡参加土改的思想感情变化:斯大林把人民比作土,离土必死近土生。这句话早已响如鼓,却只到今天才搞清!郝家坡土改两个月,人问我最贵何所得?是不是金,是不是银,是不是地位和美名?我说一样也不是,却是那鞋下一层土!
【毛岸英的诗】
这是毛岸英参加土改工作的最大收获。朴实无华却蕴涵真理,文字直白却诗情满怀。
期间,他还经常出门去拜访老革命、老同志,虚心地向他们讨教。他参加土改工作队,还抽时间翻译出版了恩格斯的《法德农民问题》等论著。
十七、与刘思齐在中南海举行了朴素的婚礼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毛泽东也在考虑着儿子的终生大事,他已经替岸英物色了一位满意的“媳妇”,就是他的干女儿刘思齐,又名刘松林。
刘松林的父母都是中国共产党员,父亲刘谦初,曾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母亲张文秋,15岁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在老师陈潭秋、董必武的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婚后三天,刘谦初就随军开赴前线,夫妻俩为了革命天各一方。1929年8月,刘谦初在济南英勇就义。
1946年7月,刘思齐从新疆盛世才的监狱里回到延安去看望主席,在毛泽东的窑洞里初次相识毛岸英,两个年轻人相互诉说着以往的经历和对生活的看法,渐渐萌生了爱慕之情。1948年5月,在平山县西柏坡,刘思齐去看主席,第二次碰到了毛岸英。岸英和思齐很谈得来。每次两人一起聊天,岸英就像个讲得很起劲的老师,思齐呢?则像个老老实实的学生,安安静静地听着岸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1949年10月15日,岸英和刘思齐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举行了朴素的婚礼。毛泽东自己掏钱,置办了三桌酒席。周恩来夫妇、朱德夫妇、刘少奇夫妇、李富春夫妇、谢觉哉夫妇、梁淑华夫妇等参加了他们的婚礼。酒席算不上丰盛,但大家济济一堂,笑语连珠,一派喜庆。
【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刘思齐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举行了简朴的婚礼】
婚礼结束后,岸英和思齐临行时,毛泽东从卧室里拿出自己在1945年9月去重庆谈判时穿的一件呢子大衣,风趣地笑着说:“你们结婚,我没有什么别的东西送你们,就这么一件大衣。白天让岸英穿,晚上当毯子两个人盖,思齐也有份。”
多么平凡的喜宴,多么不平凡的场面;
多么普通的大衣,多么不普通的礼物。
十八、在亲情与理智的天平上,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
作为开国领袖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既没有半点优越感,更没有搞什么特权,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
1948年12月在西柏坡,毛岸英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编辑助理兼俄语翻译,1949年2月,调到中央社会部,担任李克农的秘书。他参加了中宣部、中央机关保卫训练班的工作,为党中央、毛泽东安全进入北平作准备。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第二天,毛岸英就陪同两个扫雷专家,带领华北军区的一个工兵排,作为中央机关的先遣队,首批进入北平。3月24日这天毛岸英接到通知,说中央领导和毛主席第二天下午就要进驻北平。毛岸英他们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胳膊挽着胳膊,顺着颐和园大大小小里里外外的所有道路走一遍,消除了不安全隐患,保证了党中央、毛主席的安全。
【1949年4月毛泽东和毛岸英在香山双清别墅,父子俩相谈甚欢,其乐融融。多年以后,我们甚至能从照片中听到开心的笑声】
新中国刚刚成立,湖南不少亲友来信或上门,请求帮助解决生活和工作困难。对此,毛岸英给予了同情和理解,并向有关组织进行报告,请组织出面给予合理解决,并没有用自己的所谓身份去谋私情私利。他在给表舅向三立和保姆孙嫂等人的信中拒绝了亲友要求介绍工作的请托,体现了共产党人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怀。
1949年8月19日,毛岸英写给表舅向三立的信中写道:“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以外,正在于此,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949年10月24日,毛岸英给表舅向三立的信。信中拒绝了亲友要求介绍工作的请托,体现了共产党人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怀】
1949年10月24日,毛岸英在写给孙嫂的信中说:“我们是劳动人民,我们以此而光荣,但因此我们永远应当是世界上最忠实、最纯洁、最勤劳、最朴素、最刚强而又善良的人们,望你永远不失这种伟大工人阶级的优良品质!宝贵这种工人伟大的优良品质!去掉一切不好的非工人阶级的品质!”
十九、任李克农秘书兼翻译工作,出访苏联
早在1949年2月,毛岸英就从中宣部调到中央社会部,担任李克农的秘书。参加了中宣部、中央机关保卫训练班的工作,为党中央、毛泽东安全进入北平作准备。
1950年春,跟随李克农访苏并担任翻译工作。建国初期毛主席出访苏联时,他担任安全警卫工作。
【1950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向苏联青年代表团献旗。前排左起:廖承志、毛岸英、米哈依洛夫、阔日杜布、冯文彬】
【解放初期,毛岸英(后排中)和苏联朋友合影】
二十、受父毛泽东委托回湘探亲,向他们介绍党的土地改革政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天安门隆重举行了开国大典。中南海菊香书屋毛泽东的办公室里,来自湖南亲友的书信像雪片似的飞来,他多么想回家乡看看啊!但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国务繁忙的毛泽东实在难以回去。
1950年5月下旬,岸英受父亲委托回湘看望阔别近20年的乡亲。临行前,父亲叮嘱他:“见了乡亲们要有礼貌,要随乡入俗,不要有任何特殊。”岸英心领神会。
【1950年5月25日,毛岸英(右一)回湖南老家探亲,与外婆向振熙(坐者)等亲属合影】
毛岸英这次回韶山,拜望了外婆、舅舅和父亲毛泽东的外婆,祭拜了母亲杨开慧,他沿着父亲曾经走过的乡间小路,看望了湘潭、韶山的父老乡亲。向他们介绍党的土地改革政策。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戴着军便帽,穿一双大头皮鞋,乍一看,就像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几个胡须花白的老阿公更是激动得话都说不清了:“到底是毛泽东的儿子,没有架子,好有礼性的,竟走了20多里山路进村,有马都不骑。”
【1950年5月,毛岸英代表父亲回韶山看望乡亲。图为毛岸英(中)与乡亲们在一起】
他在毛泽东旧居的上屋场和闻讯赶来的乡亲们热情问好,高兴地对大家说:“爸爸工作忙,不能亲自回韶山看一看,要我回来看望乡亲们,并要我代他问乡亲们好!”临行前,毛岸英将毛泽东平时省下的津贴再加上稿费以及他和刘思齐攒的一些钱都分给了比较贫困的乡亲们。岸英笑着对亲人们说:“小辈唯有用‘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父老乡亲的深情厚意。”
6天后,岸英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韶山冲,带着乡村的所见所闻和父老们的深厚情意回到了北京。
二十一、任北京机器总厂党总支副书记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1950年夏,毛岸英从湖南探亲回京后,多次要求到基层工作。经毛主席、周恩来批准,毛岸英在北京机器总厂任党总支副书记。
【1950年,在北京机器总厂任党支部副书记的毛岸英】
【1950年夏,毛岸英离开中央机关到北京机器总厂任党支部副书记。图为毛岸英与机器总厂的工人子女在一起】
二十二、彭德怀说毛岸英是“我们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
1950年10月,美帝国主义把朝鲜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党中央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毛岸英抱定了去朝鲜参战的信心,主动请缨,坚决要求入朝参战。“知子莫若父”,毛泽东表示支持。在父亲毛泽东设家宴为彭德怀饯行时,他为儿子求情,给彭总斟满酒说:“毛岸英是我的儿子,这个头我是应该带的……毛泽东的儿子怕危险,志愿军战士怎么办,哪个人没有父母哇!”彭总说:“岸英,我收下你了。你就是我们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
临行前,父亲对毛岸英说:“你是共产党员,又是毛泽东的儿子,到了朝鲜战场上,就更要吃苦在先,牺牲在前!”在后来的朝鲜战场上,毛岸英也牢牢记住了父亲说的这句话!
【1950年,毛岸英与新婚的妻子刘思齐】
毛岸英又去医院看望了正在生病住院的妻子刘思齐,几次说:“思齐,我要去出差,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他突然转过身,向思齐深深地鞠了一躬。
二十三、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1950年10月23日,毛岸英随志愿军从宽甸河口的浮桥跨过鸭绿江,任司令部俄文翻译兼机要秘书、党支部书记。在跨过鸭绿江前毛岸英与战友们在丹东锦江山公园辽东解放纪念塔前留下了最后的合影。
【1950年10月中旬,毛岸英(后排左二)在赴朝作战跨过鸭绿江前与战友们在辽宁省安东(今丹东)锦江山公园辽东解放纪念塔前合影】
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后,战争迅速打响。10月25日和11月25日,志愿军迅速发起了两次大规模战役,由于美军对中国的出兵措手不及,志愿军初步收复了平壤和“三八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在志愿军司令部除了彭德怀等几个领导了解他的身世,其他人都只知道这是一个活泼、朴实、能干的年轻人。毛岸英平易近人,在志愿军司令部工作很认真,机关人员和他相处得都很融洽。在志愿军大榆洞指挥部里,他每天工作十分繁忙,经常熬夜整理各种会议纪要。他为彭德怀会见金日成和苏联驻朝大使担任翻译,他帮阿玛尼捞水井里的石头,在大火中救出了阿玛尼和小龙女。为了当好彭总的参谋,他主动留在高射炮部队深入了解情况。他抱着定时炸弹的尾巴拼命向前跑;他同炮团的官兵一起,将一门门大炮拉上山;在包连长拆除定时炸弹的瞬间,他将棉大衣披在了包连长的身上......置生死于度外。
二十四、血洒疆场
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后,战争迅速打响。10月25日和11月25日,志愿军迅速发起了两次大规模战役,由于美军对中国的出兵措手不及,志愿军初步收复了平壤和“三八线”以北的广大地区。
1950年11月25日,敌人侦测到总部所在的大榆树附近电报信号频出,派飞机前来轰炸。当时,毛岸英等四人在木板房中。燃烧弹落下瞬间,形成上千度高温。毛岸英与作战参谋高瑞欣正在专心地收拾作战地图和文件,未能及时逃脱,不幸葬身火海,时年28岁。从此,毛泽东失去了一个好儿子,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好战士。
站在岸英的遗体前,彭德怀惊呆了,许久没有说出话来。他们不知如何向毛泽东报告。过了很久,彭德怀从通信参谋那里要来一张电报纸,他要亲自给毛泽东起草电报。只有百来字的电文,彭德怀写了1个多小时,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向毛泽东交代啊!
【彭德怀发给军委的电报】
彭德怀打电报告诉了周恩来。彭德怀虽然难过得一天没吃饭,还是决定就地安葬,立碑纪念。
【朝鲜群众为毛岸英烈士扫墓】
因为毛泽东正患感冒,又在指挥第二次战役,周恩来在与刘少奇等同志商量后,暂时压下了电报,没有告诉毛泽东。直至1951年1月2日,当赴朝第三次战役取得胜利、毛泽东感冒也已好了的时候,毛泽东的卫士长叶子龙才奉命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报告了主席。
据在场的卫士回忆,毛泽东听后怔住了,一声不响,身边的人都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不知道该怎么办,没人敢说一句话。只见毛泽东的眼圈湿了,却没有流泪,过了许久,他才发出一声叹息:“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这时,大家都禁不住泪流满面。
【烈士塔内存放的志愿者阵亡将士名单,毛岸英位列其中】
二十五、“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951年初的冬天,大雪下的北京城,银装素裹,天地皆白,彭德怀在中南海向毛泽东汇报了朝鲜战况,并详细汇报了毛岸英牺牲的经过。彭德怀心情沉重地对毛泽东说:“主席,你把岸英托付给我,我没有保护好他。我有责任,我请求处分!”
毛泽东听了彭德怀的话,沉思了很久没有说话。最后,他缓缓抬起头说道:“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毛岸英,是毛泽东为革命事业牺牲的第六位亲人。
由于志愿军的顽强作战,朝鲜战场进入到僵持阶段。近一年里,在经历了五次大规模战役和第一次谈判无果而终后,1951年10月25日,双方同意再次停火,坐到了谈判桌前。
此时,在中南海丰泽园的庭院里,面对落英缤纷的古树,“老年丧子”的毛泽东反复吟诵南朝庾信的《枯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黯然落泪。
【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接见志愿军归国代表团】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和战后,毛泽东曾多次接见回国的志愿军官兵和慰问烈属。在毛岸英烈士的遗骨是否送回国的问题上,父亲毛泽东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了回应。他用无言的行动教育了人民,带了个好头。这也正是新中国强大起来的重要精神力量!
在平壤以东约100公里的山区,毛岸英和他的战友们长眠在平安南道桧仓郡的青山绿水间,那里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的驻地。他和他深爱的革命解放事业,永远永远联在一起。
【1958年周恩来访问朝鲜拜谒桧仓志愿军陵园(资料图)】
【志愿军官兵向位于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的毛岸英烈士墓告别】
【志愿军归国前在毛岸英烈士墓前留影】
二十六、简朴的一生
毛岸英壮烈牺牲后,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只发现一个帆布包,里面有几件换洗的衣服、一把剪刀,还有《达尔文传》等一批他心爱的书籍。遗物中还有一件袖子可以拆下来的衬衣,这件衬衣毛岸英一年四季都穿在身上,夏天时把袖子剪掉当短袖衣穿,冬天再把它缝起来当长袖衣穿。这是毛岸英自己改造的“冬夏两用”衬衣,常年仅此一件。
【毛岸英的个人遗产只有这一个皮包和几件衣服。他牺牲后,毛泽东将他的遗物一直保存在自己的身边,直到去世。后由刘思齐将毛岸英的遗物送到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毛泽东平时对个人生活物品基本不上心,在毛岸英牺牲后,他却瞒着所有人,把毛岸英的这些衣物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身边,悄悄地珍藏了20多年,这期间他曾多次搬家,但身边的工作人员从来没有发现过这些衣物。一直到1990年,工作人员整理毛泽东遗物时才发现。
毛泽东将他的遗物一直保存在自己的身边,直到去世。后来由刘思齐将毛岸英的遗物送到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1990年10月25日,刘思齐(右一)、邵华(左一)与毛新宇祭扫烈士墓】
【2000年,刘思齐去朝鲜为毛岸英扫墓时与他的雕像合影】
【2006年5月,刘松林在毛岸英的牺牲地祭拜】
二十七、毛岸英的抚恤金
1990年10月22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在平壤接见了赴朝参战40周年纪念活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属代表团全体成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李钟煜代表金日成主席授予毛岸英烈士的遗孀刘松林和原50军副军长蔡正国烈士的遗孤蔡小东等朝鲜三级国旗勋章。
【金日成等朝鲜领导人向志愿军烈士陵园敬献花】
在离开朝鲜的前一天,蔡小东和刘松林一同去志愿军烈士陵园吊唁崇敬的毛岸英。在毛岸英墓前,刘松林对蔡晓东说:“岸英牺牲后,我没有见到过毛岸英的《革命烈士证明书》,主席没有提及此事,我也没有问及。”回国后,多方询问,毛岸英的部队和所在民政部门也专门抽人查证,证实当年确实漏发了毛岸英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和抚恤金。
当工作人员补发毛岸英的《革命烈士证明书》那天,刘松林尴尬万分,因为按毛岸英当年的职务,一并补发了320元抚恤金。回忆这段往事,刘松林的心情至今依然不能平静:“我很不好意思,真怕他们以为我是想要这笔抚恤金……”
毛岸英,是名副其实的国际主义战士。在苏联,他参加了卫国战争,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一名志愿兵,参加抗美援朝。
毛岸英的牺牲,使毛泽东悲痛不已,但他仍然全身心的投入党和国家的事业,让儿子在异国的土地永远地陪伴着那些为了“保家卫国”而牺牲的战士们,更没有为毛岸英邀功求赏、提出任何抚恤补偿要求,以至于他在世时都没有见到儿子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和抚恤金,儿子唯一的荣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今天看来,320块钱的抚恤金,似乎太菲薄了,然而,它却昭示了前辈的昨天:正是毛泽东主席在建国初期带领全国人民粗茶淡饭,节衣缩食的戮力同心,才奠定了今天共和国改革开放得以腾飞的经济基础,才建立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国防!
【2002年4月4日中国驻朝使馆外交官祭扫志愿军烈士陵园】
【2017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特使宋涛在朝鲜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的毛岸英烈士墓前默哀】
二十八、永远的怀念
毛岸英从参加志愿军到不幸牺牲,仅仅五十天的时间。正是这短短的五十天,奏响了他二十八年生命交响曲中永不消逝的最强音。
【2010年3月,年近八旬的刘思齐再一次来到朝鲜桧仓志愿军陵园,抚摸着毛岸英的雕像,泪如雨下……】
毛岸英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真正实现了人生价值的一生。他的生命是短暂的,又是光荣的;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作为“志愿军的第一人”,他用生命实践了自己捍卫祖国的理想。
【毛岸英同志之墓 烈士永垂不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财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等敬献花篮)】
如今,那场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在朝鲜桧昌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里矗立着一块三尺高的花岗岩石碑。郭沫若同志为墓碑题字。正面镌刻着“毛岸英同志之墓”几个大字。背面的碑文很简单:
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的长子,一九五〇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〇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敬立的毛岸英烈士墓碑。碑文: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的长子,一九五0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0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的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在朝鲜桧昌郡,毛岸英和他的战友们已经静静地躺了半个多世纪,伴随他们的是叮叮咚咚的山涧清泉和美丽如画的天边云霞。他们是一座象征友谊与和平的桥梁,架在鸭绿江上;他们是一座丰碑,永远立在朝鲜和中国人民的心中。
他们为保卫世界和平而英勇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们的精神,万古长存,永垂不朽!
【毛岸英学校创办于2003年9月,位于位于辽东边陲鸭绿江中下游的长甸镇河口村。2007年,毛岸英生前战友、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赵南起上将视察毛岸英学校,亲自为学校题写校名并为学校题词:学英雄精神,育英雄传人。毛岸英妻子刘思齐老人亲自为毛岸英业绩陈列馆题写馆名】
【毛岸英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