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6个军共18个师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前线,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
对于出兵朝鲜,中国早有明言,美国侵入朝鲜,危及到中国的安全,美国妄图控制朝鲜,并扩大战争的行为,必将导致严重后果,中国人民不会袖手旁观的。中国还明确划了红线,韩军过(三八)线我们不管,美军过线我们要管。
然而,中国的警告被美国当成了耳旁风。麦克阿瑟嘲笑中国的武器装备比朝鲜的人民军还差,声明不过是虚张声势,甚至放言,如果中国军队渡江入朝,将切断中国军队的后勤保障,让中国军队吃雪。麦克阿瑟还拍着胸口向杜鲁门保证:第一,中国人不会参战;第二,中国按现在的军力即使参战了,我也能打赢。
客观的说,麦克阿瑟对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的评估大体上是正确的,与美军相比,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确实差太多了,更没有多少飞机、大炮、巨舰和坦克。但中国人有比这些更重要的,那就是骨气!
骨气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骨气却是万万不能的。别的不说,就连苏联基本都是能不招惹美国就尽量不去招惹的,否则就不可能临时变卦暂缓提供原先承诺的空中掩护了。说白了,还不就是怕了美国。
苏联关键时候掉链子,那就自己上。当然,有骨气不代表头铁,打美国自然不会像后来打印度大手一挥“扫了它”那样潇洒。战争,向来都是国之大事,事关生死存亡,可不是开玩笑的,更不要说跟美国打了。
胡乔木曾说,“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20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毛主席很难下决心。一件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一件就是1946年我们准备同国民党彻底决裂”。教员内心的纠结和煎熬可想而知。
最终,教员还是下定了出兵朝鲜的决心并说服了其他同志,因为这一仗实在是非打不可,就像他对斯大林说的那样,“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彭德怀元帅同样说过,如果美军摆在鸭绿江边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换言之,如果不想在朝鲜硬怼美国,就要做好在本土和美国交手的准备。既然早晚要打,那晚打还不如早打,至少能打美军个出其不意,措手不及。
战争是充满偶然的,不过,自称“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教员既然决定出兵朝鲜,说明他至少有了八九成以上的把握。据李银桥回忆,为考虑出兵不出兵,毛主席曾连续几天不能入睡,吃安眠药也睡不着,屋子里整天烟雾缭绕。
这就是毛主席,“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是他的名言,打是肯定要打的,但怎么打、什么时间打,这些,他不能不反复推敲。
两年多后,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说“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美国人承认,“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之中,美国及其盟国再清楚不过看出,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可怕的对手。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结局,教员早就预料到了。
朝鲜战争让中国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如果说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沉沦的开始的话,那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就是现代中国崛起的开端。整整110年,近两个甲子的轮回,在战争中倒下的中国人通过战争重新站了起来。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就是新中国打出去的第一个拳头,这一拳打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打出了新中国的和平环境,打得美国晕头转向,打得四方宵小心惊胆裂,让世界知道了组织起来的中国人“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对于抗美援朝的胜利,教员是这么评价的:“抗美援朝这一仗,我们不仅打出了军威,也打出了国威。通过这一场战争,我们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大地提高了,那些过去眯着眼睛看我们的一些人,也不能不正视我们的国力军威了。战争结果的影响,不仅是国际的,也是国内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地鼓舞了我国人民,人民群众的那种建设国家的热情,空前地激发出来了。由此看来,这场战争,还是打的值得的。”
除了精神面貌的改变,还有更“实惠”的。抗美援朝以及后来的中苏“蜜月”期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彭德怀元帅就曾说,打了一场抗美援朝战争,解放军整体换了一次装备。此外,苏联的援助还极大地加速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客观的说,没有苏联的援助,不说不可能吧,至少中国是很难快速实现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
这两年,中国抗疫表现一枝独秀,我们应该明白,这是离不开当年打下的工业基础的,该不会有人会天真的以为日产数亿口罩的产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换句话说,那场战争的福利我们已经吃了70年了,而且注定还会继续吃下去。
主观为自己(保家卫国),客观为他人。苏联自然不是“活雷锋”,大规模援助是因为中国出兵朝鲜客观上帮助了苏联,这个账苏联得认,这个情苏联要还。
抗美援朝结束后,彭德怀在审阅军队内部文稿文件时,只要看到类似对苏联“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友谊的无私援助表示衷心感谢”这样的文字时,彭德怀总是把“无私”二字划掉。没有人比这位共和国元帅更清楚,苏联海量援助的每一个卢布都是志愿军用血、用命换来的。
致敬最可爱的人!!!
回过头看,抗美援朝赢了自然好处多多,可万一败了呢?“未虑胜先虑败,未虑得先虑失”是常识,戎马半生的教员自然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败了肯定要有人背锅,可这么大的锅除了教员谁背得起呢?
所以,如果纯粹从个人角度去考虑问题,教员断没必要选择出兵朝鲜,他都已经是伟大领袖了,别说无可撼动,连怀疑的人都没有一个,赢了难道还能比伟大更伟大?而一旦输了,新中国的处境如何暂且不说,至少他个人的威望会受到极大冲击。
就在这种情况下,教员不仅决定出兵朝鲜,还毅然将毛岸英送到了朝鲜战场,只能说明他早已抛开了个人得失。对于派毛岸英去朝鲜战场,教员是这么说的,“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怜子之心都是一样。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上战场,光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
最终,中国赢得了战争,赢得了苏联的倾力援助,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而教员,还是原来那个伟大领袖,只是失去了唯一健康的儿子,自此只能一个人默默收藏岸英的遗物,而这一藏就藏了27年。直到1990年,工作人员整理老人遗物时才发现,老人竟然瞒着所有人,一直默默地珍藏着毛岸英的遗物——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唉,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此生煎熬难与外人吐啊!
对于毛岸英的牺牲,教员是这么说的,“岸英是我的好儿子,他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了。当我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时,我的内心是很痛苦的。我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子丢了,一个儿子废了,就这个儿子,我一直很喜欢他,可是,他……”
这两年大多时间花在了打公知上,很少写这样的文章了。说实在的,不是不想写,而是不敢写,因为每次写完心情都要压抑好多天。说不出来为什么,一想到主席和岸英,我就是难过…
今天是岸英同志百年诞辰,我很想念他,也很想念他伟大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