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东方长剑的毛泽东

2021-12-27
作者:老兵义雄 来源: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打造东方长剑的毛泽东》故事梗概

  以《火箭军创世纪》电视剧文稿纪念毛泽东诞辰128周年

  老兵义雄

  第 1 集

  毛泽东”我们也要搞原子弹”的决心是怎样形成的?

  1953年1月1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讨论发展我国原子事业的会议上说:”抗美援朝我想了三天,搞原子弹我想了三年”.毛泽东的这一表白是破解毛泽东定下搞核武器决心的钥匙。从表白可以推知,毛泽东要搞原子弹的念头是在1952年初产生的。

  1952年初是抗美援朝的重要时刻,经过四次战役中美军队对峙在三八线,美国人已认识到"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准备举行停战谈判。但在停战谈判时,美国人为了”体面地结束朝鲜战争”,向中朝军队提出了极不合理的条件,如让中朝军队让出三八线以北战略防御要地给美国,在俘虏交换上刁难中国(要把多余美国的俘虏送往台湾)。并且扬言,如果不接受美国的条件,就用原子弹解决问题。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把原子弹存在冲绳基地,麦克阿瑟曾计划用30-50枚小型原子弹投放中朝边境,造成百里沾染带,切断中国后勤补给线。杜鲁门当着记者也公开扬言不惜使用原子弹找回体面。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也把原子弹作为谈判的砝码。毛泽东从朝鲜战争中体味道:武器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原子弹你说了不算。

  1953年彭德怀在归国的途中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朝鲜战争虽然胜利了,但我们吃了大亏,吃亏的原因是因为武器装备不如人家。我们的胜利是用志愿军的尸体埋出来的。彭德怀回国后,在向政治局汇报朝鲜战争时给政治局领导放映了在朝鲜战场上的纪录片,在片中,志愿军因为没有制控权,美军的飞机从海上陆地起飞,紧贴地面以排山倒海之势把一枚枚炸弹泄向志愿军的阵地,阵地变成一片片火海,志愿军战士在烈火中挣扎着死去。毛泽东看了泪流满面,放映结束了他静静地坐在那里。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就是这样牺牲的,纪录片在毛泽东情感的海洋里激起了万顷波涛.。

  不日,总参搞了一个抗美援朝武器展览,其中有从美军那里缴获的火炮。毛泽东得知后在一天晚上来到展厅,他驻足大炮前,对陪同参观的周恩来说:过去我说枪杆子里出政权,现在看来,光有枪杆子还不行,还得有炮杆子,要有强大的海军空军,没有,我们用枪杆子打下来的政权就不稳 ,中国人就还要受帝国主义的欺负。彭老总说得对,抗美援朝的胜利是用血肉堆起来的。为巩固我们的政权,必须把国防工业建立起来,尽快改变武器落后的状况!”

  周恩来说:是呀,我们必须发展自己的国防工业。不然就会像软骨动物,只能在地上爬行。过了一会,毛泽东又问周恩来:“搞原子弹需要哪些条件?我们能搞吗?”

  周恩来好像早有准备,答到:研制原子弹需要四个基本条件:首先是经济条件,费用要有保证。二是人才,要有人能够挑担。三是技术和研制设备。四是要有核材料。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勒紧裤腰带,大不了再过几年苦日子,这一关难不倒我们。在人才方面我们并不差,核物理专家我们有钱三强,在火箭技术方面我们有屠守锷,还有即将从美国归来的钱学森。技术和设备问题很关键,我们较差。最后一关是,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可以开采的铀矿,材料没来路。

  毛泽东接到: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是一个问题,都是人才问题,只要有人装备和技术问题总能解决,没有发现铀矿才是关键,没有它就等于零。要尽快找到铀矿,不能一马挡道,万马难行。

  周恩来点点头,答了一个“是”。

  1954年9月29日,赫鲁晓夫率庞大代表团参加中国五周年庆典。毛泽东摸透了赫鲁晓夫访华的真实目的:他在苏联党内受到孤立,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支持。毛泽东把赫鲁晓夫的访问看作是求得帮助的极好时机,作了周密的安排。10月1日,赫鲁晓夫随毛泽东一起登上天安门,同中国领导人一起检阅了部队和群众。中国人民对苏联代表团表达了真诚的热烈欢迎之情,这使苏联代表团十分高兴。随后,毛泽东又安排赫鲁晓夫赴南方参观,赫所到之处都受到高规格的盛情招待。

  10月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国宴盛情招待赫鲁晓夫,宴后举行了会谈。中方参加会谈的有周恩来,彭德怀,李富春等,苏联参加会谈的除了赫鲁晓夫还有国防部长布尔加宁,米高扬等。赫鲁晓夫很高兴,说:“我们都看到了,你们很快就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苏联人民十分钦佩。我们应当互相支持,互相团结,不知道你们对我们还有什么要求?”

  毛泽东答道:“中国现在的国防还很落后,我们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今天想同你商量,希望你们在这个方面对我们有一点帮助,使我们有所建树。”

  赫鲁晓夫没想到毛泽东会提出这个问题,一时愣住了。

  过了一阵,赫鲁晓夫才说:“搞原子武器,以中国现在的条件恐怕很困难……”

  毛泽东点点头,不说话。

  赫鲁晓夫继续道:“那个东西太费钱了,社会主义是个大家庭,有一把核保护伞就行了,不需要大家都来搞。”

  毛泽东经过翻译笑着道:“大家一把伞,当然省事,但是顾头不顾屁股,终究还是要被打湿的。”

  赫鲁晓夫笑了。他指了指米高扬和布尔加宁,道:“他们知道,搞原子弹需要很多科学家,很多钢铁,很多电,如果中国现在搞核武器,就是把全中国的电力都集中起来也保证不了。你们应该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多炼钢,多造拖拉机,先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

  毛泽东委婉地应道:“我们是要发展经济,不然人民没有饭吃;但我们也要发展武器,手里没有武器,中国人民还要挨打,比起挨饿,挨打的滋味更不好受。所以,我们宁可暂时日子过得苦一点,吃饱半个肚子,也要发展武器。你说的困难是事实,所以才需要你们的帮助。有你们的帮助,我们发展的就快一些,要完全由我们自己搞,会慢一些。”

  赫鲁晓夫走后,周恩来和彭德怀又来到毛泽东的住处。

  周恩来说:“赫鲁晓夫讲的很清楚,一把核保护伞就够了,中国没有必要搞,明摆着是不希望我们有。”

  彭德怀说:“中国人的脑袋干嘛伸到别人的伞下呢?中国这么大,好几亿颗脑袋呢,他那把伞罩得住吗?”

  毛泽东说:“不是罩得住罩不住的问题,而是一旦站在这把伞下面,长期依赖中国的命运就把握在别人手里了,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中国搞原子弹不能指望别人,还得靠自己。”

  1954年李四光发现铀矿,毛泽东关心的“无米下炊”问题解决了。

  1955年1月15日。中央书记扩大会议在毛泽东的住处丰泽园菊香书屋召开,专门研究我国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问题。中央参加的会议人员有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陈云、彭德怀、彭真、李富春、薄一波等。 按照周恩来的安排,会上,李四光和刘杰演示了用仪器鉴别铀矿石的表演。由钱三强讲解什么是原子、原子能、原子弹与核氢弹的关系。他们的演示和讲解使中央领导人大开眼界。在钱三强讲解时,毛泽东多次插话提问题。 毛泽东提示其他中央领导也提问题。

  彭德怀说:“主席,我看我们也别问什么问题了,给三强同志省点力气,我就想知道,估计也是在座的人最想问的,我们的科学家能不能把原子弹造出来,要多久?”

  钱三强没有直接回答彭德怀的提问,而是看着毛泽东,问道:“主席,回答彭德怀老总之前,我先问个问题好吗?

  毛泽东点点头。

  钱三强问道:“我们国家是不是下决心要搞原子弹?”

  毛泽东微笑着:“我一个人说了不算啊!老彭,你的意见呢?”

  彭德怀答道:“当然要搞了!”

  毛泽东点点头,望着刘少奇。

  刘少奇说:“我赞成搞,我的意见还是尽量争取苏联的帮助,有人帮就能快一点,不帮我们就自己搞。”

  朱德一拍桌子:“要搞!过去我们打仗有蒋介石给我们当运输大队长,以后没有这样便宜的事了,必须自己动手。”

  周恩来:“综合我国目前的情况,集中力量,突破原子弹,带动整个原子能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好办法,我建议中央对搞原子弹定下决心。”

  邓小平说:“从我国面临的现实威胁和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我的意见原子弹必须搞!”

  陈云:“我投赞成票。”

  彭真、薄一波、李富春也都举了手。

  最后,毛泽东说:“出兵朝鲜我想了三天,要不要搞原子弹我想了三年,结论是两句话:一,原子弹一定要搞;二,既然要搞,那就早搞。”

  那天会议开到七点多,毛泽东留大家吃晚饭,本来不喝酒的毛泽东端起一杯葡萄酒,站起来,大声说:“为中国的原子能事业,干杯!”

  第 2 集

  钱学森归来大长毛泽东的决心

  1955年秋天,香港

  标着“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在香港的码头缓缓靠岸,在码头上,周恩来接轮的客人和记者们把码头围得水泄不通。从邮轮上走出一个额头宽大的人,他环视眼前,举起右手向迎接他的人们致意。

  一位英国记者认出他就是今天的新闻人物钱学森,迎上前问到:“钱先生,您是一名有成就的科学家。美国比中国富裕千百倍,比中国更有利于你的事业,你为什么要离开富裕的美国,而要回到贫穷的中国?”

  钱学森:“科学不分国界,但人不能没有祖国。我是中国人,我要用科学改变我们的国家,这是我们的责任。”

  一位香港记者用英语发问:“钱先生,有消息说,一位美国将军说您的军事价值能顶上五个军,他说宁可把你枪毙也不能让你离开美国,是这样吗?你为什么坚持要回中国?”

  钱学森答:“因为我是中国人。”

  第二天,钱学森归国成为香港、北京、上海、美国、英国各大报纸的头条消息。《大公报》评论道:钱学森回国是中国人的胜利,美国人的失败,它意味着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将拥有自己的导弹。

  10月28日,钱学森到了北京。第二天一早,钱学森偕夫人及孩子们来到天安门广场。面对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钱学森感叹道:“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当天下午,周恩来邀请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来到中南海。周恩来大踏步走出来迎接客人,一见面就紧紧握住了钱学森的手,充满激情地说:“学森同志,欢迎你归来,我们的国家太需要你了!”

  随后,周恩来介绍到:“为了建设强大的国防,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国务院正在制定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这个规划把建立我国的原子工业和原子武器的研制作为重点目标。你回来的正是时候。你是火箭技术的奠基人,我们准备把发展我国航天事业的重任压在你的肩上。你知道,我国工业落后,搞核武器需要创造许多条件,我们在这方面肯定很不够。希望你对我国的工业状况做些考察,然后提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的建议和意见。”总理最后说“我们国家还很穷,生活待遇肯定不如美国,你要准备过穷日子!”

  钱学森表示:“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信赖,我回来不是为了享受,我是为了报效祖国!”

  不久,钱学森乘火车赴东北三省考察。

  钱学森出发前,周恩来给东三省领导和哈尔滨工业大学院长陈赓打电话,指示他们:钱学森同志到东北考察,目的是弄清我国重工业的现状,讨论今后我国航天事业怎样发展的问题,希望你们安排好,组织好。

  陈赓大将当时正参加辽东湾军事大演习。陈赓一听钱先生光临,立即下令启动专机,飞回哈尔滨,亲自陪同钱先生参观哈军工,观看我国专家任新民等是如何解剖苏联提供的教练导弹。观看途中,钱先生的眼睛一直看着苏联的弹头,而陈赓的眼睛却始终盯着钱先生的额头。陈赓早就听说,钱先生的额头又宽又大,又光又亮,既有广度,还有深度,每一道皱纹里都长满了天才的花朵与智慧。现在亲眼见了,虽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玄乎,但他的脑袋确实与众不同。

  当晚,陈赓宴请钱学森。

  钱学森介绍说:“来前总理指示我,要尽快弄清我国工业的现状,就我国航天工业怎么发展提出意见。导弹核武器是现代国防支柱,航天工业的核心问题是导弹火箭技术,为了建设强大的国防,将来我们对导弹火箭技术一定要大力发展!”

  陈赓听了直奔主题:“钱先生,请您告诉我,我们中国到底能不能搞导弹?”

  钱学森当即回答说:“中国是火箭技术的故乡,外国人能搞,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只要国家下决心,我们很快就能搞出导弹!我参观了任新民的固体火箭,从这里我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希望!”

  陈赓高兴得手舞足蹈,连声说道:“好好好,我们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陈赓当时是国防部副部长兼哈尔滨工业大学院长,他是一个导弹迷,最后提议道:“国防部长彭德怀、叶帅、聂帅都是导弹迷,我建议你回京后先见他们,你一定会得到他们的支持!”陈赓还表示,为便于钱工作,愿陪他一同回京。

  钱学森回京后,陈赓立即邀请他一道首先去医院看望病中的彭德怀。

  陈赓给彭德怀问安后讲了第二个来意。

  彭德怀马上躺从病床上坐起来,握住钱学森的直问到:“钱先生,请您实话告诉我,中国能不能马上着手搞导弹?”

  钱学森答道:“当然可以。”

  彭德怀又问:“那你说我们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到底够不够呢?”

  钱学森答道:“我认为没问题。”钱学森接着分析了我国高航天工业的条件。他说:我们已经建立了很好的工业基础,我们有可以信赖的专家队伍,我国目前虽然很穷,但我们有好的社会制度,可以把有限的人力物力组织起来。

  彭德怀听完钱学森的分析,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冲着护士就嚷:“我要出院!我要出院!”

  一周后,叶剑英元帅宴请钱学森夫妇,除了陈赓,叶帅还邀请几位元帅、将军、科学家作陪。

  席间,他们相见恨晚。酒过三巡,叶剑英谈起中国的国防,谈起中国的导弹,话语中有几分焦急,也有几分无奈。

  钱学森说:“导弹技术是卫星发展的基础,一旦发展起来后,将来既可用于空间探索,也可用于军事打击。美国已经在发展原子弹和导弹结合的技术了,这种发射核弹头的导弹一旦发射出去,轻而易举便可摧毁一座城市。我们确实应该抓紧干起来!”

  叶剑英说:“这件事我看应该尽快报告总理为好。”

  陈赓说:“今晚是周末,总理在参加一个舞会,干脆,我们现在就去找总理汇报如何?”

  叶剑英放下酒杯,说:“我看可以。走,现在就走!”

  三人以步当车,很快到了三座门。

  此时舞会刚刚进入高潮。叶剑英告诉秘书有要事报告总理。

  秘书来到周恩来身边,耳语了几句,周恩来当即快速步出舞厅。

  周恩来一见是钱学森, 满脸笑容地和钱学森握手:“钱先生,你这一回来呀,我们的导弹就有希望了!听说美国海军部次长金布尔说你值5个师,我看不止,至少值5个军!”说罢,开怀大笑。

  随后,钱学森谈了有关研制导弹的初步设想。

  周恩来最后表态到:“导弹这东西我们迟早是要搞的,当然越快越好,但也得由中央讨论决定。我看这样吧,你最好写个书面的东西,我先向主席汇报一下,然后再研究怎么起步的问题。”

  1月14日全国知识分子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

  周恩来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我国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提出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鲜明指出:“科学是关系到我们的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有决定性的因素。”在科学技术的巨大和迅速进步面前,我们已经落后,“我们必须急起直追”,“我们必须赶上这个世界先进科学水平”。1月20日,毛泽东出席了闭幕大会并作重要讲话,称赞“这个会议开得好”,指出,中国应该有大批知识分子。全党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迅速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水平而奋斗。

  1956年2月1日,钱学森应邀参加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讨论会上,钱学森结合自己在美国的留学经历,分析了我国培养科学研究人员的优势和劣势,他指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知识分子会很快变成积极的科学技术劳动者,聪明才智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只要我们能把科学研究的最好工具――辩证唯物论运用到业务上去,我们的科学技术队伍必然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大军,十五年赶上世界科学技术是一定可以做到的。

  晚上,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宴请参加会议的全体委员。钱学森被安排在第37桌,毛泽东在审看宴会名单时,亲笔把钱学森从第37桌勾到第一桌。毛泽东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走到第一桌,热情地招呼钱学森:“学森同志,请坐这里。”钱学森坐在毛泽东身边,感到无上的荣兴。毛泽东对钱学森说:“听说美国人把你当成五个师呢!我看呀,对我们来说,你比五个师的力量大多啦!我正在研究你的《工程控制论》,用来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 毛泽东在给钱学森祝酒时告诫他,新中国的建设事业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你一定下功夫多多培养年轻科技人员。

  1956年2月8日。

  钱学森撰写的《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摆上周恩来的办公桌。同时收到的还有任新民等人起草的《关于开展火箭武器和火箭技术研制工作的建议》,周恩来看后当即作了批示,请中央军委讨论后拿出落实方案。2月22日,周总理将《意见书》送达毛主席,并致函说明:“这是我要钱学森写的意见。”毛泽东看了《意见书》,听了汇报,掐灭手中的烟头,语气坚定地说:“搞!”

  3月14日,周总理召开军委扩大议,专题讨论国防航空工业决怎么发展的问题。

  彭德怀和陈赓都是从朝鲜战场上走过来的,他们吃过没有制空权的苦头,主张忧先搞飞机,而钱学森主张把两者的顺序颠倒过来,优先发展导弹。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导弹?

  钱学森指出:搞作战飞机在发达国家研制周期需要10年,到列装部队需15年。我国目前工业落后,战斗机的研制周期肯定会更长。此外,飞机的研制必须依靠先进的材料工业,我国当前还无法达到应有的生产能力。而导弹火箭对原材料的要求不是那么苛刻。目前我们能生产的一般材料按照系统工程的原理和优选法技术,即使一般材料也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从战备要求看,导弹的研制周期短,就我国目前的水平7到8年可以搞出来,导弹的研制周期是飞机的一半时间,可以较快为战备提供需要的武器。

  通过论证,军委接受了钱学森的意见,把导弹的研制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1956年4月25日。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他在讲话中指出:“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我们不晓得造飞机,造汽车,现在能造了。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我们是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我们现在比过去强,以后还会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吹响了向尖端武器进军的号角。

  第 3 集

  在经济落后的情况下毛泽东怎样把核武器的研制一步步引上轨道

  毛泽东明白,在当时经济落后的情况下,仅靠自己的力量在短时间内是造不出原子弹的。1950年毛泽东访问苏联,斯大林为了显示苏联的伟大,放原子弹爆炸的纪录片给毛主席看。毛主席看后对斯大林说:这次访苏大开了眼界。原子弹看来可以吓倒不少人。为了加强我们的国防,我们也可以搞一点嘛!毛泽东这么讲是想试探斯大林。斯大林认为中国目前首先应把工业搞上去。虽然没有答应搞原子弹,但同我国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条约,签署了帮助我们发展工业的许多项目,到1955年钱学森回国,在苏联人民的帮助下已初步建立起良好的工业基础。

  1954年9月,苏联进行核爆炸演习,邀请中国的彭德怀、刘伯承等前往参观。当周恩来听到这个报告后,深感苏联的邀请耐人寻味。周恩来找到毛泽东,谈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周恩来认为,苏联邀请我们参观核爆炸是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目前靠我们自己的经济、技术力量,发展原子工业困难很多,我们现在提出来请苏联帮助,有可能得到苏联的支持,我们求助的机会来了。因而,周恩来提议,这次去苏联其它问题一个不谈,只谈核问题。毛泽东听了周恩来的分析,说:这是内行话,实在话。核武器我们一下子还搞不起。我赞成你的意见,彭德怀他们这次去不要谈别的,只谈核,只摸底,就看愿不愿意帮,摸个态度就行。”

  周恩来问毛泽东:“主席,你判断苏联会是什么态度?”

  毛泽东若有所思,答道:美国英国苏联谁也不希望我们拥有原子弹,苏联的态度可能是既不拒绝也不答应。后来的发展证明这些的估计是准确的。彭德怀、刘伯承参观苏联核爆炸后,向苏联国防部长进言:我们也想搞原子弹,不知苏联是否支持?苏联国防部长没有明确的态度,只表示,一定把中国同志的想法报告苏联领导人。

  1956年事情发生转机。

  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在社会主义阵营引起轩然大波,随之推起反苏浪潮。赫鲁晓夫意识到他的地位岌岌可危,如果不能团结中国,苏联老大哥的指挥棒就不灵了。赫鲁晓夫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向中国共产党递上了橄榄枝,通过国防部向中国透露,愿意帮助中国发展尖端武器。周恩来敏锐地意识到,争取外援的机会到了。

  为把这事办得稳妥,周恩来授意聂荣臻,首先找到苏联驻中国经济技术总顾问阿尔西波夫,向他提出了中国希望苏联在原子工业、原子弹研制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对中国给以援助。阿尔西波夫对中国很友好的,他很快向苏联政府反映了中国的需求。几天后,阿尔西波夫找到聂荣臻,说:苏联政府授权他向中国传达,同意就国防新技术援助问题派一个代表团赴莫斯科谈判。

  毛泽东和周恩来认为机会真的到了。立即决定派出由宋任穷、聂荣臻、钱三强为领导的代表团赴苏联谈判。毛周对中国代表团要求很高,有谁去,找谁谈,谈什么,都研究的非常周到具体。如聂荣臻准备让钱学森赴苏谈判,作为这次谈判的总顾问。苏联人谈判非常讲究对等,钱学森的谈判对手是一位中将,而当时钱学森没有军衔,怎么办?为了满足谈判的要求,聂荣臻亲自找到军委主席毛泽东,毛泽东当即批准钱学森定中将军衔。

  中国谈判代表团乘机抵达莫斯科时,苏联出动高官前往机场迎接。苏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对聂荣臻表示:中国必须掌握原子武器和导弹武器,否则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大国,苏联将尽量给予中国帮助。通过对口谈判,中国提出一个技术覆盖面很大的一个清单。我们提出的项目许多是苏联的核心技术,如导弹原子弹的样品和配套资料。苏联答应了中国提出的工业援建项目,在导弹技术方面答应提供P2导弹样品和相关的技术资料;在原子弹方面只给资料,不给样品。聂荣臻和苏联国防部长谈了多次,经请示高层也答应了我们的要求。赫鲁晓夫答应为我们提供核心技术是一种政治姿态,他的目的是想取得中国在政治上给以更大的支持。当时,赫鲁晓夫在党内十分孤立,苏联政治局投票7名常委要求赫鲁晓夫下台。为推动这次谈判成果的落实,赫鲁晓夫通过中国驻苏大使刘晓让宋任穷给毛主席带话,希望毛泽东亲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纪念活动和世界共产党大会。

  邓小平周恩来分析了赫鲁晓夫邀请毛主席的用意,认为应当答应赫鲁晓夫的要求,建议毛泽东参加十月革命纪念节活动。毛泽东欣然同意。

  半月后,毛泽东率团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和12个社会主义国家一起签署了《莫斯科宣言》。在12国会议上,毛泽东成了耀眼的人物,毛泽东重申了拥护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地位,愿意团结在苏联的旗帜下,为壮大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

  毛泽东的举动给赫鲁晓夫增了光,他欣然批准签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

  根据这个协定,中国同苏联签署了上百个援建项目的合同,苏联为中国培训300名专业人才,为我们提供2枚拱仿制的导弹和原子弹模型,帮助我们勘建试验基地,先后派出1600多名专家执行援建项目,使中国国防工业和原子弹的研制很快步入轨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使我国尽快掌握导弹发射技能,中国1958年在长辛店成立导弹教导大队,由苏联出教官搞了两期集训,为我国培训了一千多名技术人员。这 一千多名技术人员后来有的分配到炮兵,成为我国火箭军发展的摇篮。一部分分到导弹研究院,这些人在钱学森的领导下,挑起了国防科研的重担。

  在钱学森的指导下,主人公黄国路和任新民解剖了苏联提供的P2导弹,从中学习导弹设计,在此基础上很快仿制出一枚导弹。这枚导弹试验时虽然失败了,但为以后走自己的设计之路打下基础。

  1958年,苏联派出以盖杜柯夫为首的专家组,在中方炮兵司令员陈锡联、实验基地司令员兼工兵团代司令员孙继光、拟定试验基地副司令员姜学鹏(后任火箭军副司令员)参与下,为选择导弹试验基地,乘飞机对华北、东北、西北地区进行考察。在甘肃考察时他们骑着骆驼在沙漠中艰难行进,苏联专家和中国军人一样,不怕苦不怕累,谱写了中苏友好的赞歌。

  我们应当感谢苏联对我们的帮助。但好景不长。

  1958年4月,赫鲁晓夫为了能控制中国,提出了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要求,这涉及国家主权问题,遭到毛泽东的抵制。赫鲁晓夫十分不满,这给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的执行投下了阴影。

  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同美国总统举行戴维营会谈,提出"三和一少"的外交路线,美化帝国主义。赫鲁晓夫向毛泽东通报戴维营精神,遭到毛泽东的痛斥, 以后中苏在意识形态的分歧越来越严重,已经无法维持下去了。

  1959年,我们自己生产的发动机准备试车。但没有试车设备,苏联也不给发动机试车的技术资料。任新民三番五次找苏联专家马蒙诺夫,马总是找各种借口拖着不办。最后马说:“中国的工厂无法生产出合格的试车台,最好的办法是生产出来后,运到苏联进行试车,然后返回来使用。”还有一种关键的使力元件,在合同中是有的,但实际上没给。任新民找到到钱学森说:关键器件、试车台这些卡脖子的东西都要自己搞,不然就要受制于人。钱学森和聂荣臻接受了任新民的建议,用不长时间解决了卡脖子的问题。

  很快,中国研制出第一枚仿制弹,和苏联专家商量,准备进行发射试验。苏方却称:中国这发弹的指挥权是苏联国防部长,要发射需要请示马利诺夫斯基。为此,聂荣臻给苏国防部长写信,苏国防部长同意了。但提出有一个附加条件:发射所用的液氧必须从苏联进口。中方和苏方签订了液氧合同,但苏方又迟迟不向中国提供。原因是什么呢?真正的原因是中苏关系到了决裂的边缘。

  6月,中国收到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协议的正式通知。

  第4集

  苏联撤走专家并没有挡住中国进军国防尖端的步伐。

  聂荣臻在周总理的关注下,调整了部署,重申了我国独立自主的科研路线,提出要如期实现12年科技规划确定的目标。毛泽东说:我们要感谢赫鲁晓夫。如果靠苏联搞出原子弹,这个情我们是还不起的。我们要靠自己的力量把尖端武器搞起来。

  1960年,毛泽东在上海参观工业展览,他在一枚不显眼的探空导弹前停下,仔细观看,向工作人员了解这枚导弹的性能。当听了介绍,很高兴,但当了解到目前只能打七八公里时,毛泽东又露出失望的表情,问能否打得更远些。设计人员告诉他,后续型号会翻番提高,毛泽东又兴奋起来,鼓励他们要继续努力,一定从几公里搞到几百公里,从几百公里搞到上千公里,“要搞它个天翻地覆”。毛泽东的希望极大地鼓舞了航天人。

  在钱学森的领导下,中国科技人员很快研制出自己设计的导弹,大家还把这枚导弹以596(即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日)为代号,称作“争气弹”。“争气弹”发射虽然失败了,但在钱学森的组织下,很快找到了原因.不久研制出新型号的导弹,被定为东风1号,经多发试验均获得成功。

  为了迎接中国导弹部队的诞生,经党中央批准,又不失时机地成立了导弹学院和5个导弹营.至此,导弹部队应运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导弹学院成立时,周总理十分关注院长的人选,他让叶帅从年轻的将军里推荐几位让他挑选。经叶帅推荐,最后选定15军军长向华。当时15军属武汉军区辖管,军区司令员陈丕显知道后劝说向华,军区准备调他到大区当参谋长,不要到师级单位的学院当“教书先生的祖师爷”。但向华看到了当院长的重大意义,毅然决定不就高职当院长。

  1961年是中国三年困难时期最严重的一年。因为天灾人祸,中国饥浮遍野,从中央到地方,人们都在饿肚子。在这严重的经济形势下,国防工业怎样发展在上层形成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当年负责经济工作的同志认为,导弹原子弹研制费用太大,已严重地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他们主张导弹原子弹的研制应当停下来;而聂荣臻陈毅为代表的国防派都认为,美苏勾结,企图搞垮我们,他们敢于如此欺负我们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核武器,因此他们主张只能上,不能下,用陈毅的话;就是當了裤子也得干。这就是史说的“上马”与“下马”之争。

  同年8月,中央在北戴河召开国防工业会议,毛泽东的本意是想通过这次会议统一全党在国防工业上的认识。会上,聂荣臻、刘杰对核武器的研制情况向中央作了汇报,汇报的结论是,如果组织得力再用三五年的时间可以研制出来。国防派当然主张应按照我国科学技术十二年发展规划坚定不移地搞下去。但“下马派”不同意这种意见,他们提出三大理由要求原子弹下马:

  一、导弹原子弹研制费用太高,尖端武器的研制已经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现在必须调整这种矛盾,不然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二、在今后的三五年如果有战争爆发,核武器还不能转化为战斗力,还得靠使用常规武器和敌人作战。既是这样,就应当把核武器的研制停下来,集中财力人力,发展作战飞机等常规武器。

  三、目前因有连续的自然灾害和苏联逼迫还贷,中国国库空虚,全国人都在饿肚子,国民经济已无法承受尖端武器的开支。当前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怎样渡过饥荒,为了减轻国家的经济压力,原子弹的研制应当暂时停下来。

  而“上马派”并不这么认识,他们也提出三条理由坚持导弹原子弹的研制绝不能下马:

  一、国民经济出现目前严重的局面,并不是因为发展尖端武器而是天灾人祸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我们应当看到,中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从1956年付诸实施,很快振兴了中国的国防工业,国防工业的发展又拉动了全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二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在不到七八年的时间里我们已经建立了可靠的工业基础,国防现代化有重大进展,国防现代化反过来又带动了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因此,把国防现代化同国民经济发展对立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是违背事实的。

  二、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美帝国主义把中国视为洪水猛兽,时刻都想着摧毁我们的红色政权。50年代的朝鲜战争,60年代的越南战争,不承认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制造两个中国,这些都是美国敌视中国的产物。现在又添了个苏联,他们 不允许中国强大,时时刻刻都想搞垮我们。

  霸权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欺负我们?

  用张爱萍的话,就是因为我们手中缺少原子弹这根打狗棍。

  陈毅说:“没有原子弹就挺不起腰杆,当了裤子也要搞!”

  三、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的国防科技队伍已经形成,正是要出成果的时候,如果在这个时候停下来,已经形成的科技队伍就会垮掉。现在停下来,想再恢复起来那不知要延长多少年,十二年科学技术规划就会中途流产。

  北戴河的这场争论,毛泽东并没有急着作结论,到庐山政治局会议上才明确表态度。毛泽东说:尖端武器的研制不是上马下马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快的问题。

  毛泽东为什么能作出出人意料的决定?

  在这个决定的背后有三个报告对毛泽东决策起了重大作用:第一个是原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刘杰的《关于独立自主建设原子工业的报告》,第二个是当时主持国防科技工作的聂荣臻的他对今后国防工业发展意见的报告,第三个是张爱萍对我国原子弹研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的调查报告。

  刘杰在他的报告中指出:“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条件正在逐步具备,再经过1963年的努力,条件将更加确切可靠,因此,争取在1964年最迟在1965年实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是可能的。”

  聂帅在他的报告中写到:“不管是尖端武器还是常规武器都不能退,都不能下马,要继续积极的搞下去。中国在三五年或更长时间突破尖端科技是有条件的,是有把握的。科技人员裁减也不要一刀切,千万不能伤筋动骨,伤了元气。”聂荣臻的报告是在北戴河会议之前送达毛泽东的。他还特别指出:这是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的事。

  张爱萍的报告用大量的篇幅报告了原子弹研制的进展情况,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原子弹的研制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尽管还有不少难关,但如果组织得力,有望在1964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比毛泽东当年预言的时间提前两年。张爱萍是说;讨饭还得有根打狗棍,我们偌大一个国家必须尽快拿下核武器。

  这三个报告坚定了毛泽东的信念,使他为这场争论划上一个句号。

  第5集

  美国的捣乱破坏阻挡不了中国的步伐

  1961年,美国从卫星照片上发现兰州鈾制造车间,判断中国很快要进行原子弹试验。

  美国总统约翰逊说:中国拥有原子弹将打乱世界政治秩序,这是西方世界所不能容许的。约翰逊马上派特使来到莫斯科,向赫鲁晓夫通报了他们获得的情报,希望苏联配合美国,摧毁中国的核设施,把中国的核试验消灭在试验阶段。而赫鲁晓夫却嘲笑美国人,说:“没有苏联的帮助,中国再过二十年也搞不出原子弹”。

  约翰逊对赫鲁晓夫的狂傲无知十分失望。但美国没有放松对中国核试验的关注,派出侦察机对中国腹地频繁侦察。还把台湾的将经国叫到美国,研究如何阻止中国拥有核武器的办法。蒋经国出招,由台湾派几百人的别动队到大陆,可以炸毁中国的核设施。

  到1962年,原子弹的研究突破了关键技术。二机部长刘杰根据原子弹研制进展情况向党中央写报告提出,争取在1964年最迟1965年上半年,爆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因为原子弹试验涉及许多部门,需要进行许多基础建设,不是核工业部一家就能完成的。针对这一情况,时任国防工办主任的罗瑞卿总参谋长,向党中央毛主席写了一个报告,建议成立一个跨部委的专门机构,领导国家尖端武器的研制工作,并建议最好请周总理出任专委会主任。这个报告送达毛主席,毛主席批示:“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按照毛主席的批示,同年11月7日由国家主席刘少奇宣布中央专门委员会成立,周恩来任主任。接着,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中委专委第一次会议,对第一次核试验作了部署。

  为了阻止中国拥有核武器,1963年美英苏三国在莫斯科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的条约。签订后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英国代表毫不隐瞒地宣布:签订这个条约有现实意义,目的在于要阻止中国进行核试验,拥有核武器。

  从1962年至1965年美将派出大批特务收集中国核试验材料,派侦察机对我国腹地和试验区频繁侦查, 5架侦察机被我地空导弹部队击落。毛泽东接见击落美无人侦察机人员,极大的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这一特大喜讯震惊全世界。

  第6集

  第一个导弹作战基地在蘑菇云下诞生

  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 第一个导弹作战基地的创业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向白山黑水的大坳山进发。我国第一个导弹作战基地早在1964年初就提到周总理的工作日程。

  一九六四年二月。

  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召见杨成武、张爱萍、吴克华、陈士榘。

  周总理招呼他们落座后,开场就说“今天把诸位将军召来,要议一件大事!”总理的语气坚定而严肃:“关于我国导弹作战基地的建设问题。”

  四位将军脸上浮起兴奋的表情。

  总理接着说:“我们的北方‘盟友’背信弃义,不仅撤走专家撕毁合同,还在中苏边界屯兵百万,意图很明显,企图政治、经济和军事三管齐下,逼我们就范;越南战争也有升级的趋势,战火可能要烧到我们的南大门,形势很严峻啊!”

  四位将军对总理的判断交口称赞。

  周总理讲到这里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以坚决的口气道:“过去,超级大国总是拿核大棒威胁我们,现在不行了!运载工具我们早就有了,核弹头已在掌握之中,给导弹安家解决藏走打的问题已经是弓上箭引而待发了。为稳妥地推进我导弹基地的建设,中央军委确定,计划用两年时间,先建1个导弹团的阵地,待取得经验再全面铺开。张爱萍、吴国华同志为此跑遍江南塞北,最终建议把把第一个导弹基地建在北方的莽林之中。军委向党中央呈报了这个报告,毛主席已圈阅批准。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就是第一个导弹作战阵地怎样建设的问题。”

  四位将军听得很入神,脸上泛起兴奋与自豪的神情。

  接着,周总理和四位将军讨论了第一个导弹作战阵地建设问题,最后作了一系列指示。总的要求是:“这是第一炮,一定要打响!”对陈士榘杨成武说: “第一个导弹作战阵地要用最好的工兵部队,在70年前准备好,有事好用上。”

  为保证争取时间,雪山基地于当年10月在大坳山组建。当时,基地一无装备二无营房,是从白手起家开始的。为了先解决栖身的问题,雪山基地党委从司令员政委做起,全体参加建营大会战。他们发扬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当年废弃的钢厂上建成了一排排的营房,建成雪山基地工程建设的指挥部。紧接着,他们按照上级的安排,冒着风雪严寒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阵地工程的定点勘察。1965年3月,张爱萍率专家对雪山基地的定点方案逐一进行审查。经审查修改,把阵地不是方案定了下来。

  张爱萍率专家乘专列来到山城,审核雪山基地关于阵地的定点方案,对雪山阵地建设作出部署。

  为了使部署合理,张爱萍有时乘坐牛爬犁进山考察,对每个阵地都仔细过问,直到心中有数。在核心工程考察过后,张爱萍又率领大家登上兴隆山,在爬山过程中高声朗诵毛泽东的十六字令鼓舞大家:

  山,万马加鞭莫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考察定点之后,张爱萍又接见营以上干部,发表了“为建设毛泽东式的导弹基地而努力”的讲话。使雪山基地的建设者受到极大的鼓舞。

  按照军委的部署,张爱萍刚刚离开山城,工程兵就开了进来,大坳山传出隆隆的炮声。

  第7集

  雪山基地坚持双边方针建设基地

  为保证阵地工程建设和部队发展训练同步,基地把领导分成两股人马,以司令员丛荣之和副司令员贺子章、云中山为核心,主抓阵地工程建设,以政委龚振华,副司令员张云涛、技术部长苏茂生抓部队训练和组建部队。

  担负103#工程的是工程兵某部三营,营长叫雷光电。这是一支英雄的连队。在抗美援朝期间,他们是上甘岭阵地的构筑者,为最终战败美国侵略者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58年工兵三营从朝鲜归国,直接开进大漠,担负导弹试验基地的工程建设,在困难时期,他们忍着饥饿,战天斗地,有十多名战士在施工中倒下,为国防建设献出了生命。

  如今他们又转战雪山基地,这个连队发扬了光荣传统,又在大坳山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故事。当时虽然已经到了晚春,而地处大坳山深处的103#工地仍被冰雪覆盖着。因地处寒区,根本没有新鲜蔬菜,生活十分艰苦。即使在这样困苦的情况下工兵三营在雷光电的带领下“打洞时一身汗,回到住处一身冰”.为争取时间,他们克服许多困难,使施工顺利展开。

  按照分工,基地司令员丛荣之带上工程师雷宇声到工兵三营蹲点,他目睹到不少战士和衣戴着皮帽睡觉,吃的仍然是海带拌黄豆和咸菜。丛荣之到营后和战士一样住帐篷,吃一样的饭,和战士谈心拉家常,想尽办法调整工休矛盾,帮连队改善生活条件。战士见丛荣之如此关心战士疾苦,赞誉丛荣之“老红军是我们的贴心人”。丛荣之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行动,变成了战士战天斗地的力量。

  为使部队建设和阵地建设同步发展。丛荣之在进驻工兵部队的同时,委派副司令员张云涛和和技术部长苏茂生前往东山导弹团蹲点,研究和部署今后导弹团如何训练和尽早掌握手中武器。苏茂生是我团第一个导弹营的大队长,号称“东风第一技”。张云涛是69年全军大练兵的优秀组织者,曾受到过毛泽东的接见。东山导弹团是60年组建的五个导弹营的老三,这个团的冯文博也是“683”(第一期共683人接受集训)成员,他俩到了东山团,讲明了来意,经过充分发动群众,不仅提出了导弹团三年建设规划,还帮助固定下一个解决“缺装少弹”矛盾的方案,由冯文博领导,把教学的模样弹改成可供操作的训练弹。这是一项非常复杂技术问题的专业骨干。

  1965年是雪山基地起步的第一年,也是颇有收获的一年。

  第8集

  周恩来看望导弹发射,沙场点兵铸军魂

  为使雪山基地早日掌握手中武器,在阵地建成时形成实战能力,军委决定基地组建后的第二年,由东山导弹团执行风二导弹定型发射任务。

  为迎接这一任务,第二年春节刚过,张云涛就到东山导弹团蹲点,从各方面入手加强发射准备。

  为提高部队专业理论水平,和七机部联系,派出几十人的骨干进工厂跟工人师傅学习操作和排除故障。

  为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组建了基地集训队,命令冯文博任副大队长,主持专业集训。

  为解决“缺装少弹”的矛盾,使部队进场前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张云涛协助冯文博把模样弹改装成成训练弹,然后组织野营,通过这个渠道锻炼出一批能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骨干。

  但此时,突出政治的大讨论对军事训练造成很大的冲击。张云涛坐阵抓训练,政治部主任杨秀雄却在东山团搞“突出政治”集训班试点。这个集训班不仅政治干部参加,营连的军事干部也得参加,使军事训练处于无力领导状态。张云涛找到东山团团长政委,狠狠地批评了他们,要求军事首长必须到场组织训练。张云涛和杨秀雄在怎样抓团队建设上发生尖锐的矛盾。最后虽然按张云涛的主张做了,但这给以后基地的路线之争埋下了过节。

  5月。东山团执行发射任务的两营在张云涛率领下来到沙洲试验基地。这时,沙洲基地的司令员是姜学鹏。他是当年第一期导弹集训队“683”名学员中唯一的将官,经我国初期导弹试验发射的锻炼,现在已经成为能独立指挥导弹发射的行家里手。张云涛到后首先拜会姜学鹏,虚心向试验基地学习,张云涛很快进入角色。

  这次试验打二备三。东山导弹团发射第一发时,因仪表出现故障在飞行60秒时爆炸,当时部队压力很大。

  为使部队放下包袱,姜学鹏陪同黄国路来到东山团,讲明失败的原因,是仪表的故障,与部队操作无关,希望部队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把后续任务完成好。

  当时,周恩来出访四国,他时刻惦记着“两弹结合”的武器准备和发射部队的训练,在归国时转机沙洲基地,亲自观看部队发射,然后还看望了部队,对在场的向华司令员作了一系列指示,他要求作战部队把发射作为一个大课堂,一家发射,多方受益,在试验阶段就要学会操作,掌握武器。周总理的行动被传为佳话,极大地鼓舞了发射部队,为以后导弹部队的发展注入了代代相传的精神力量。

  第9集

  在本土用导弹打原子弹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1965年末,周总理向毛泽东汇报下步核武器试验计划,毛泽东听后说:只搞空投还不够,导弹胳膊长,要进行用导弹打原子弹的试验。

  总理说用导弹打原子弹美国苏联都没有搞过。在本土用导弹打原子弹政治风险很大。

  毛泽东说:有风险也要搞。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用导弹打原子弹行不行只有通过试验才知道。毛泽东迫切原子弹武器化。

  1965年12月,周恩来在中央专委会议提出:1966年是导弹年,要解决“两弹结合”的问题,使原子弹尽快武器化,转化为实际的威慑力。总理在会上说:“我国的一颗原子弹爆炸后,西方媒体嘲笑我们,说我们“有弹无枪”,无非是说我们没有运载工具。好吧,我们就用导弹把原子弹打出去,用事实回击他们的挑衅。”

  用原子弹把导弹打出去,美国和苏联进行过类似试验,但他们都是打到海上荒无人烟的荒岛上去,谁也不敢在自己的国土上进行。因此,当时不少同志觉得风险太大,提醒总理注意。

  周恩来说:在自己的国土上进行用导弹打原子弹确实风险很大,但由于美苏想摧毁我们的核试验,必须保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实现原子弹武器化,我们必须搞。他问张爱萍,我们导弹的成功率多高?张爱萍答:“百分之九十”。周总理说“两弹结合的成功率90%不行,必须100%,要绝对安全。”周恩来还想到,万一不成,怎么能使弹头不爆?

  为确保两弹结合万无一失,根据总理的指示,七机部二机部钱学森、刘杰在张爱萍组织下,围绕万无一失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随之而来的文化革命的影响,开展结合研究的带头人,不少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或以“里通外国”的罪名被剥夺工作权,有的被送进牛棚,有的靠边站.就连担负发射任务的沙洲基地也出现了“造反派”,他们要闹革命,批判司令员,围攻政委。再到后来,连副总参谋长张爱萍也被中央文革剥夺了领导权。两弹结合面临流产的危险。

  中央专委主任周恩来忧心忡忡。他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不得不抽出时间做“造反派”的工作。周恩来根据聂荣臻的建议,向七机部和二机部派出工作队(后转为军管会)提出一个300人的保护名单,要保证这些人的工作,保护他们的安全。周恩来明确规定,’造反派’如果冲击被保护的科技人员,不听劝告,可以用强制措施处理。

  为保证两弹结合的巨大推动力,这次试验周恩来要的总指挥还是第一次核爆总指挥张爱萍,因林彪诬蔑张爱萍包庇彭德怀和罗瑞卿已经靠边站,周恩来有点忧心。聂荣臻看透了总理的心思,为使总理放心,他自告奋勇到第一线坐阵指挥。聂荣臻带病来到靶场,对试验作了精心安排。在进行头体试接时,为避免意外,钱学森和基地司令员姜学鹏不让聂帅呆在现场。聂帅很不高兴,拉把椅子坐下,“你们怎么就能呆在这里?什么时候对接完毕我什么时候离开!”聂帅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周总理“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指示,在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的情况下,保证了两弹结合的圆满完成。

  用导弹发射核弹,发射分队需要在近弹100M的地下室完成测试发射,如果发射不成,发控人员将遭灭顶之灾。中国的导弹健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报着“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和勇气,出色地完成了发射,他们被评为两弹结合的“勇士”,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两弹结合成功后,我国向对外公布了这次试验向世界表明,中国的核导弹已经具备了实战能力,震慑了美苏,震慑了世界,尤其对苏联“鹰”派给以极大的打击。

  第10集

  氢弹空投试验走在法国前头影响了世界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毛泽东在听取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时指示:“原子弹要有,氢弹要快。不管它什么国,什么弹,都要超过。”

  根据毛泽东意图,周恩来决定1967年爆炸氢弹。当时除美苏英拥有氢弹,法国也在研制,我们比法国起步晚,但周恩来的主意是,氢弹爆炸一定要走在法国的前头。

  1967年氢弹试验如期进行。

  但实弹空投时进展并不顺利。

  担负空投任务的飞行员是某空军团长杨永祥。

  在第一次投弹时,锁紧机构不能正常工作,飞机在靶标上空几次试投都未能成功。燃料消耗已接近极限,再不返航就会发生危险。但带着氢弹着陆,又面临不可预见的风险。在这严重的关头,张爱萍指示:空军机场进行紧急疏散,然后接通杨永祥的电话,地面已经做好各种准备。我们盼着你平安归来。杨永祥回应“明白请首长放心,我一定静心操作,一定把氢弹安全送回地面。”杨永祥沉着冷静,把飞机安全降落机场,机场沸腾了。

  经过进一步准备,改进了锁紧机构,第二次进行空投,获得成功。中国将氢弹爆炸试验是消息公布世界,在世界引起极大的反响。戴高乐召见他们的航天部长,拍着桌子问:“法国的氢弹比中国搞的早,怎么让中国走到了我们的前头?”部长无一可对,自己宣布辞职。

  1969年1月,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

  尼克松能赢得大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打中国牌。选前,他宣布,他如果当选,要结束越南战争,和中国改善关系。选后,尼克松在入主白宫前首先对和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的法国访问。他问戴高乐:十年以后中国要成为一个核大国,我们怎么办?

  戴高乐答:中国要成为核大国谁也无法阻挡。如果你要有所作为, 现在就应当承认它(中国),现在承认比等到中国强大了再承认它要好。

  戴高乐接着指出:在当今世界,一切重大的国际问题没有中国参加将无法得到妥善的解决。今天的世界由三大矛盾影响世界格局的走向,中苏矛盾,美苏矛盾,中美矛盾。在这三对矛盾中美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中国的强大在目前对西方有利。

  尼克松完全同意戴高乐的看法,随向戴高乐发出邀请,希望法国能承担搭建立中美关系的桥梁。戴高乐乐于接受,很快把美国的意向传递给中国。

  不久,美国国家安全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做准备。

  中国在核武器方面的成就不仅影响了美国,也影响了世界各国。阿尔巴尼亚等10国联名提案,要求联合国恢复中国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同中国发表三个联合公报,中美正式建交,打开了中美对话的大门。

  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发言,博得经久不息的掌声,在很短的时间内,有将近一百个国家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取得了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成了有影响的国家。

  第11集

  加快风雷三号导弹低温试验

  1967年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为应对可能发生的中苏战争,毛泽东提出要尽快搞出能打四五千公里的导弹,以增强对苏修的威慑力。

  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意图,要求加快风雷三号导弹的试验步伐。风三导弹属中程导弹,装备部队会对苏联产生巨大的威慑作用。根据总理的要求,军委决定立即组建风三导弹部队,部队组建后立即介入风三的例行试验,然后在近靠苏联的寒区进行弹头为“12”状态(除不带热核材料,其它均为实战状态)的实弹发射。

  然而,由于受文革“一月风暴”的影响,以总设计师黄国路为首的项目负责人,被以副总设计师马文革为代表的“造反派”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是里通外国的特务,把他投进牛棚,夺了他的科研权。类似黄国路的情况在七机部和二机部何止一人?“造反派”还时时发生武斗,闹停工停产,严重地威胁着“八年四弹”计划的进程。科委主任聂荣臻为此忧心忡忡,周恩来为此忧心忡忡。

  怎么办?

  周恩来接受聂荣臻的建议,经毛泽东批准,决定对国防工业实现军事管制。军管会是工厂的生产管理指挥机构,其职责是保证国家下达的科研计划的完成。为理顺关系,保持正常的科研生产秩序。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亲自接见七机部和二机部的领导以及各“造反派”的头头,当着他们的面宣布军管会的职能,要求保护知识分子,保护专业研究骨干。周恩来把一个300人的科研人员的名单交给军管会政委,并告诉他:七机部政治上你领导,业务上是钱学森领导.你要保护钱学森,保护好这些专业人才,如果不能保证他们正常工作,我拿你是问。还明确,如果谁妨碍他们的工作,先做工作,如果不听,允许采取强制手段保护他们。

  周总理问起风三总设计师黄国路的情况。

  钱学森答:“造反派”说黄国路有海外关系,里通外国,被关进牛棚。

  周总理:胡闹!有海外关系就里通外国?我的海外关系最多,美国的赫尔利马歇尔都是我的朋友。周总理指示军管会,两弹结合和风三导弹定型都等着他,要他们马上放入!

  钱学森向“造反派”传达总理指示,马文革依仗“四人帮”顶着不放。说黄国路里通外国。

  钱学森讲述了黄国路的人生经历,以铁的事实斥责“造反派”。

  黄国路早年留学美国,留学期间结识了美籍华裔女子艾丽莎,并建立了恋爱关系;艾丽莎的父亲很赏识黄国路,准备把他的公司待黄毕业后交给他。黄国路答应艾丽莎等他毕业后留美国发展。但当他看到新中国成立,国家向海外学子发出归国的召唤后,毅然决定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同华罗庚等学子同船回到祖国。黄归国后受到周总理的热情接待,随后被分配到工业研究所,参与了我国第一个12年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

  1955年钱学森回国,黄国路被分配到导弹研究所,负责导弹总体设计。他认真贯彻我国“三结合”的科研路线,从部队需要出发完成多个型号导弹的总体设计,受到火箭兵的敬仰,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文革”中黄国路被投入牛棚,他虽然身处逆境,但他不忘祖国的重托,在牛棚里完成了风三导弹设计参数的推导计算。当E国获得黄国路被打倒的情报后,准备用重金收买他,E国大使给黄国路写信,答应他如果移居国外,让他就任科学院主席,享受副总理待遇。黄国路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把信交给了钱学森,钱学森又把信交给周总理。周总理看后十分激动和愤怒,立即打电话给航天部军管会,恢复他的工作.黄国路胸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历史责任感,完成了多种型号导弹火箭的研制,为我国尖端武器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知识分子赤子报国的典范。

  通过这段记述,讴歌了海归知识分子报效祖国的赤子之情。

  第12集

  雪山基地为落实总理“要在70年前准备好”组织工程大会战

  雪山基地一期工程按照军委的要求,应在1969年终前建设好,交付部队使用。但是由于林彪批判罗瑞卿单纯军事观点,以突出政治为名,使政治教育与施工争时间;再加上施工过程遇到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一期工程时间过了三分之二,工程进度完成不足60%。丛荣之、龚振华是向上级立过军令状的,保证一期过程在70年前建设好。如今现实是,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按时竣工有落空的危险。为了保证按时交出阵地,雪山基地党委决定发动为期百天的大会战。为保证时间落实,其中政治教育要少占点时间,最多不能超过40天。

  而在讨论这个决定时,基地副政委陆仲琦和政治部主任杨秀雄坚决反对。他们的理由是:林彪副主席刚刚对二炮作过批示:“二炮基础弱,更要突出政治”。关于军事和政治教育的时间也做了调整,原来是6:4,现在要把这个比例关系倒过来。这样,全年政治教育就不能少于80天,这是军委的规定,我们怎么能随便减少政治教育时间?丛荣之和龚振华非常为难,但他们想到工程交付时间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因而决定仍按老章程办,对军委的军政比例调整决定暂不执行,这就为以后雪山基地的路线之争埋下了火种。

  为加强对大会战领导,基地把大会战的总指挥交给善于打硬仗的张云涛。张云涛本来是管军训的,但他从大局出发,毅然挑起了大会战的担子。103#工程是重点工程,但由于流沙塌方,该工程进度缓慢,张云涛就把他的指挥部建在103#工程的山坡上,树上“会战百日,拿下工程”的标语。103#工程在张云涛的指导下,全营官兵发扬了连续作战的作风,很快实现了全洞贯通,但就在贯通的时侯发生塌方,营长雷光电为救雷宇声壮烈牺牲。

  根据雷光电的表现,基地决定追认烈士,并上报雷光电的事迹。但陆仲琦和杨秀雄反对。他们认为大会战方向是错误的,冲击了全军进行的路线教育,雷光电是为错误路线牺牲的,不值得宣扬。

  为推翻党委的定性,杨秀雄还做雷宇声的工作,让他证明雷光电是因组织不力、指挥失当造成的。雷宇声十分气愤,他绝不为个人得失玷污英雄的英名。他在报告时历数了雷光电进场以来的工作表现和取得的成绩,细说了事故发生时的情景,证明雷光电如果不是为了救他,只要用1秒的时间完全可以逃生,但他没有这样做,他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雷光电的爱人梁玉洁,她接来婆婆,要政委龚振华还雷光电一个公道。

  梁玉洁是基地“五朵金花”中的老大姐。她的第一个恋人叫佟岩,他们一起来到雪山基地,佟岩因受不了山沟的艰苦转到北京,梁玉洁发现他们志不同,道不合,最后果断分手。梁玉洁回顾了和她雷光电的结合和他婚后的表现,坚信雷光电爱国防、爱战士、爱家庭、爱同志,是一个一心为公的好军人……

  65年4月,工程兵开着施工装备,浩浩荡荡进入大坳山。

  基地司令员指示卫生队要组成一个卫生保障组配合工兵进场,随时准备执行卫勤保障任务,防疫的重点是冻伤摔伤和流行感冒。一天,基地值班来了的话:命令卫生队赴103#工地随行救护任务。病情是砸伤,人已昏迷。梁玉洁受领任务后紧急准备,马上出动。尽管她一再吩咐司机注意安全,但在通过一个村庄时,还是装上拉柴的老牛车。车主人拉着不放,最后好说歹说,车把式才答应事后处理。这样一折腾就耽误了救治时间。当梁玉洁赶到103#工地时,伤者已危在旦夕,站在伤者旁边的是个大个军人,看上去30多岁,他就是这个工兵营的营长雷光电。

  雷光电看看表,距事发已有3个小时,他不问青红皂白大发雷霆:“你们是干什么吃的?3个小时了如果发生不测,我给你没完!”

  梁玉洁哭笑不得,要解释。雷光电说:“我不听你解释,你救不了我的兵,我给你算总账!”

  梁玉洁立即对受伤的排长进行抢救,然后送往当地驻军医院,经救治,这位很快恢复了健康。但雷光电还是在司令员面前告了梁玉洁的状。梁玉洁知道后,对雷光电“怀恨在心”。

  不久,又一次险事发生在雷光电的身上。

  一天雷光电和文书上山埋标石,文书遭到黑瞎子的袭击。狗熊把文书压在身下,不停的蹂躏雷光电发现后,挥动板斧向黑瞎子扑去,第一斧下去,狗熊放下文书,和雷光电拼搏。雷光电头脑清醒,他始终站在狗熊的上方,找准机会就是一斧。雷光电和狗熊战了多少回合,他记不得,他穿的棉袄被汗水湿透了。狗熊在雷光电最后一斧倒下了,雷光电也倒下了。

  基地卫生队接到救护命令,又是梁玉洁赶到了103#工地。她要救治的是她的“仇人”。梁玉洁把雷光电送到医院。因伤势严重,需要做大手术。大手术需要家人签字,此时雷光电还是光棍汉,哪有亲人签字。因时间急迫,梁玉洁来不及向基地请示,救在家属一栏签了字。术后,雷光电恢复了健康。医院告诉雷光电:“不要感谢我们,应感谢你的爱人,是她给你输了血,一天24小时护理”。雷光电弄清了原委,找到雷宇声,说“我向梁玉洁请罪”雷宇声说,上次你就冤枉了人家,是该好好检讨了”。后来雷光电买了一些姑娘爱吃的东西,登门向梁玉洁谢罪。梁玉洁见此人功过分明,对雷光电的仇恨一下子解除了,很快成了好朋友,梁玉洁拿他和分手的男友佟岩相比,相信雷光电是真正的男子汉。半年后他们终于结成伴侣。

  如今雷光电为救战友牺牲了生命她感到雷光电更加伟大。杨秀雄把雪山基地发生的事情报告二炮副政委叶兆林。叶兆林也指责雪山基地大会战是方向路线错误。要求雪山基地刹车。但丛荣之和龚振华不接受这一指责,仍然为雷光电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号召工兵部队发扬雷光电精神,把大会战进行到底。

  追悼会之后,雪山基地要求常委都深入工地。龚振华用长征故事激励官兵,极大地提高了施工进度。保证了一期工程按时完工。

  龚振华、张云涛、苏茂生在这场会战中发扬了战斗堡垒的作用,是有功的。但在林彪“突出政治”的年代,大会战却被扣上方向错误,龚振华、张云涛、苏茂生也扣上犯了路线错误的“三家村”,却受到不应有的处分。

  第13集

  进行近似实战的低温发射

  风三导弹经过高温淋雨等一系列试验都顺利过关,仅剩低温严寒发射一关了。为加快对苏战备,军委决定把低温试验发射定在紧靠苏联的寒区,如果试验成功,风三导弹即可作为主战武器的投入战备。因这次试验意义重大,七机部由钱学森、二机部由副部长李觉组成庞大的试验队再次开往紧靠苏联的寒区。

  担任这次试验的部队是北方导弹团。雪山基地为搞好这次试验,派出最大的保障阵容。云中山对寒区的特点,从舍宿、交通、防冻伤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给七机部和二机部多吃高热食品,张云涛采取用细粮换狗的办法给试验人员增加热量,孟管理员为完成任务,在暴风雪中牺牲了生命。

  试验进入关键阶段,省厅送来了重要的敌情通报,这次特别重大的试验被美国和苏联发现了。苏联军界认为中国的这次试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阻止中国拥有风三导弹尽快装备部队,苏联指示他们的特务组织,策划了一个“斩首”和“屠龙”连环计划,企图通过这两项行动迟滞中国风三导弹定型的步伐。“斩首”行动的目标是刺杀钱学森和总体设计师黄国路,“屠龙”即炸毁试验中的导弹。目前这个计划正在实施中,要求试验部队要同安全局一起,做好防范准备,挫败敌人的企图。

  随之,在安全局的领导下,同敌特展开了一场扣人心弦的破坏和反破坏的斗争。最后,挫败了敌特的连环破坏,擒获了国民党当年潜伏大坳山的特务组织”老人班”。

  苏联监测到这次发射,令他们非常吃惊,打击了苏联的”鹰”派,对后来阻止勃列日涅夫按下核按钮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担任发射的排长欧阳平是黄国路未上门的女婿。发射成功后,雪山基地为欧阳平和黄国路女儿黄盈盈举行了婚礼,黄国路双喜临门,春风得意。

  第14集

  毛泽东以高超的斗争策略挫败苏联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企图

  1969年3月,中苏间发生珍宝鸟战争。苏联在这场战争中丢了坦克,丢了面子。

  苏以格列奇柯为代表的鹰派为报一箭之仇,力谏苏共高层,要用武力遏制中国的崛起。

  勃列日涅夫支持格列奇科的主张,召开政治会议讨论格烈奇柯的计划。

  在会上,格列奇科的建议遭到以柯西金为代表鸽派的强烈反对,柯西金指出:中国有八亿人口,幅员辽阔,中国有几百万经过战争考验的军队,苏联未必能胜。

  格列奇柯又提出:为了减少我们的损失,就用百万吨级的原子弹袭击中国。

  鸽派指出:中国人的手中也有核按钮,苏联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除中国的核武装”。弄不好就会引发世界大战,到那时,苏联将蒙受巨大的灾难。

  勃列日涅夫不听“鸽”派的反对,在内部未获通过的情况下,他让火箭军把35枚导弹对准中国,然后把目光转向美国,让苏驻美大使和美国高层沟通,苏联准备用原子弹袭击中国,希望得到美国的支持。

  此时美国是尼克松任总统,他的对外政策已经发生 了重大转变。

  尼克松接到勃列日涅夫传递的请告,改变了以往历届政府反华的立场,对苏联用原子弹袭击中国坚决反对。并警告,如果苏联用原子弹袭击中国,美国不会坐视不理。为把苏联的动向通告中国,尼克松通过西方媒体把苏联准备用原子弹袭击中国的情报捅了出来。

  周总理接到总参送来的情报:据《简氏新闻》披露,苏联准备用35枚原子弹摧毁中国包括沈阳鞍山在内的军事设施和战略目标。周恩来感到.情况非常严重,立即向毛泽东作了汇报。说这一情报绝不是空穴来风,需要认真对待,请主席指示。

  毛泽东听了汇报,评论说”苏修亡我之心不死”.但怎么应对苏联毛泽东没有直接回答,却向周恩来讲起了谋士劝说朱元璋"缓称王"的故事。

  元末,朱元璋打下徽州,对元朝取得决定性胜利,但还有许多反元武装分布各地,为了争取更多武装的支持,谋士高升向朱元璋献策,提出9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高升的建议,最终取得义军的多方支持,为大明朝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毛泽东说,我们把朱升的韬略改一下 ,也是9个字:“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周恩来明白了主席的意图, 这是对付苏联的战略和策略,连连点头,表示要好好研究。

  接着,周总理谈起国庆的事。总理说: 国庆快到了,鉴于国际形势紧张, 为防止意外,国庆盛大庆祝活动是否就不搞了。

  毛泽东说:有人怕核战争,鄙人不怕。国庆庆祝活动照样搞,我要登天安门,不然他们会以为我们怕了。还指示,让陈毅等人研究中苏大战能不能打起来?我们多年没有研究战略问题了。苏联人民和我们是友好的,我不相信他们敢用原子弹袭击我们。但要做最坏的打算,我们不是也有原子弹吗?放两颗给他们看看!

  根据毛泽东的意图,周恩来作了一系列应对苏联的部署。

  ---命令”三北”部队迅速进入一级战备—

  ---在大中城市抓紧人防工事建设---

  ---加快国防工业的战略疏散和三线建设步伐---

  ---命令已领到装备的导弹部队进行核反击作战准备---

  9月11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吊唁越南胡志明后转机北京,在首都机场同周恩来就缓和两国关系举行会谈。林彪认为这是苏联释放的烟幕弹,他判断在国庆节苏联将对中国发动突然袭击。

  毛泽东做出决定:除周恩来留京主持日常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包括军队高级将领在9月20日前撤出北京,进入战时指挥位置。毛泽东离开北京时,单独召见叶剑英,就说了三句话:“我去湖北,你去湖南,有事好联系”(这是毛泽东给之后庐山会议解决林彪问题设下的伏笔)。

  按照毛泽东的意图,9月28,29日,中国在西部地区用风二和风三发射两颗冷爆原子弹.美国立即公布了这一信息,指出是给人看的。

  白宫立即评论:中国进行的两次核试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技术目的,是有意做给别人看的!这实际是对苏联的警告。

  1969年毛泽东亲自确定国庆口号: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特别要反对以原子弹为武器的侵略战争!从现在起就要有所准备!这是向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发出的警示与号召,也是对霸权主义最严厉的警告。

  雪山基地的风二导弹装上了核弹头,立在伪装网下,等待命令。

  风雷三号导弹也领取了核弹头,进行执行作战任务的准备。

  周恩来关于第一个导弹作战阵地”要在70年前准备好,有事好用上”的指示得到应验和得到落实。

  10月1日,毛泽东陪同国际友人斯诺登上天安门,挥动大手向受阅群众致意

  广场上欢声雷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

  克里姆林宫,柯西金告诉勃列日涅夫: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要准备打仗”的标语遍布中国大地.中国做好了进行大规模战争的充分准备。中国的导弹部队也做好了充分准备,还发射了核弹,据说相当精确.

  勃列日涅夫高叫:“美国人出卖了我们!”

  随命令格列奇科撤销用原子弹袭击中国的计划.。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