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长征:1935年4月
1935年4月,春寒料峭,山风依旧凛冽。此时,长征已走过了半年多的时光,红军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从中央苏区的战略转移,到湘江战役的惨烈厮杀,再到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每一步都浸透着鲜血与汗水。而在这关键的4月,长征的局势又迎来了新的变化。
2日,红军渡过乌江后,以一部兵力攻息烽,主力部队前锋逼近贵阳。5日,又以一部兵力东渡清水江,在江上架设浮桥,作出主力即将东渡姿态。毛泽东此举是为了将滇军调出云南,以便红军乘虚进入云南。
毛泽东如此一将,蒋介石慌了手脚,他以为中央红军欲东进湖南二、红六军团会合,急调滇军孙渡部驰援贵州,又令薛岳和湘军东至余庆等地布防,而他自己一面下令守城部队死守机场,一面准备好了轿子、马匹和向导,随时准备逃跑。
毛泽东则命令中央红军主力以日行六十公里的速度向敌兵力空虚的云南急进,使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黔东的计划又一次落空。
毛主席及军委纵队前梯队,在一军团护卫下,从龙里出发,经过惠水、长顺,4月13日进入紫云县境,沿着邓华先遣团开辟的路线,急行军在紫云通往北盘江的崇山峻岭中。4月13日,毛泽东及中革军委以《万万火急电令》对抢渡北盘江进行了周密部署。
4月18日,中央红军主力南渡北盘江。随后,相继占领云南省的贞丰、安龙、兴仁、兴义等县城。24日,红军进入富源县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从海丹铁索桥走过,海丹铁索桥因此被誉为富源的“红桥”。
27日,中央红军前锋通近昆明。28日晚,毛泽东和朱德、周恩来等在寻甸县鲁口哨一带宿营,并召开会议,研究北渡金沙江的行动部署。毛泽东最后发言说:遵义会议后,我军大胆穿插,机动作战,把蒋介石的尾追部队甩在侧后,取得了北渡金沙江的有利时机。云南境内的地形条件不像湖南、贵州有良好的山区可以利用,我军不宜在昆明东北平川地带同敌人进行大的战斗。我军应趁沿江敌军空虚,尾追敌人距我尚有三四天的行程,迅速抢渡金沙江,以争取先机。在寻找渡江地点的过程中,红军还收获了一个意外之喜。4月27日凌晨,军委侦察队在曲靖城西公路上俘获了一辆龙云给薛岳运送物资补给的汽车。车上不仅有云南白药、宣威火腿等特产,还有20余份云南军用地图。这些地图在当时可是军方绝密,对于初入云南、地形陌生的红军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毛泽东禁不住感叹道:“真是解了燃眉之急!”有了这些地图,红军能够更加准确地选定渡江地点、明确行军路线,为渡江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月29日,中革军委发出《关于野战军速渡金沙江转入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明确指出:“我野战军应利用目前有利时机,争取迅速渡过金沙江,转入川西,消灭敌人,建立起苏区根据地。”同时,为继续迷惑敌人,军委命令红一军团二师六团进至嵩明县杨林,威逼昆明,阻击敌人,争取时间,让主力部队顺利渡过金沙江。
【文/李豫,作者原创投稿,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