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八路军抗日先从山西搞起?
为什么八路军抗日先从山西搞起?
1937年8月25日,毛主席、朱德、周恩来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和副主席的名义发布一项重要命令。
宣布将红军前敌总指挥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后又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任弼时为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为副主任,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
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
第115师,林彪任师长,聂荣臻任副师长,周昆任参谋长,罗荣桓任政训处主任,萧华任政训处副主任。
第120师,贺龙任师长,萧克任副师长,周士第任参谋长,关向应任政训处主任,甘泗淇任政训处副主任。
第129师,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倪志亮任参谋长,张浩任政训处主任,宋任穷任政训处副主任。
改编后,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奔赴抗日前线作战,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八路军首先开入山西,暂时不进入河北、山东境内。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八路军抗战先从山西搞起?
为什么抗战初期毛主席要让八路军集中在山西境内作战?
根据史料记载,这是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的军事战略安排,具有多方面的考量。
且听寒牛出栏分析之。
第一,地理位置上有优势。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孙子兵法•地形》认为,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论述了地形地貌对战争的影响,强调在战争中利用地形的重要性。
毛主席作为杰出的军事家、不世出的游击战大师,深谙地形之于军事的重要性,并善于利用地形作战取胜。
从地理角度观察,山西与陕北比邻相依,是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最便捷的地方,没有理由不从山西借道抗日。
另外,中国地形总体是西高东低,山西可以居高临下俯瞰河北平原,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
为此,八路军在山西驻军布防,更有利于阻止日军西进。
山西的地形与山脉
第二,政治矛盾错综复杂。
军事是政治的另一种延续。
日军大举进犯山西,侵害了阎锡山的切身利益。
无论是为了民族大义,还是为了个人利益,老阎都得同日本鬼子拼命。
从某种程度上讲,阎锡山同日军的矛盾,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
抗战初期,老阎虽然丢失了大片领土,但是枪杆子还在手里。
蒋介石仍要倚重阎锡山,任命老阎为第二战区总司令,负责山西和察哈尔两省军务,但又想尽办法掣肘老阎。
阎锡山是个老狐狸。
他当然明白日军的野心,也知道老蒋的小心思,凭他的晋绥军是挡不住日军铁蹄,现阶段只能依靠中央军支援。
但是,每次想到贵州的王家烈,东北的张学良,老阎就辗转难眠了。
就在阎锡山很纠结时,毛主席就派人找到老阎。
向其分析了战争形势及山西时局,剖析了日军、晋绥军、八路军和中央军的情况,阐明其中的政治利害关系。
老阎是个聪明人。
他看清了当前形势,迫切需要一个同盟者,想通过拉拢八路军,来分担日军的军事压力,对冲老蒋的势力渗透,保住自己的军事实力。
毛主席是卓越的军事家,敏锐地洞察到老阎的政治矛盾,看透了老阎的内心诉求。
所以提前派彭雪枫等人去联络接触,打通八路军和晋绥军的沟通障碍。
在八路军开赴山西前夕。
毛主席派周恩来、彭德怀等人,前往山西同阎锡山商谈,落实八路军进驻山西的具体细节问题。
毛主席是矛盾哲学大师。
他擅长分析矛盾,善于分解矛盾,利用阎锡山与蒋介石、日本鬼子之间的错综复杂矛盾,为八路军进驻山西打下政治基础。
第三,老蒋企图分割八路军。
老蒋满肚子的权谋诡计。
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形成之后,老蒋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并把红军纳入国军抗战体系,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
这是明的一面,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是老蒋做给大家看的,形势所迫。
从内心来讲,老蒋是不情愿的,老惦记着“攘外必先安内”。
还有暗的一面,沉在水底的东西。那就是,老蒋想利用战争去拆分红军,最大消耗中共的军事力量。
基于这种生意人的算计,老蒋曾以抗日大局的名义,下令让八路军三个师,奔赴山西、河北等地驻防,抵抗日军的攻势。
毛主席接到电报后,看了一眼,就知道老蒋在玩套路,这是想趁机搞死八路军,达到孤立、分化、消灭八路军的政治目的。
毛主席不想让八路军去当炮灰。
他有句军事箴言,只有很好地保存自己,才能更好地消灭敌人,简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在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方针下,要求把三个师都放在山西,彼此可以相互支援,达到更好的抗战效果。
孤军深入敌后方,很有可能全军覆没,自古都是军事大忌。
在毛主席的授意下。
八路军总部电令,第115师进驻晋东北地区活动,第120师向晋西北方向挺进,第129师准备开赴晋东南地区。
当八路军各部,分别进驻山西指定区域之后。
毛主席还多次致电提醒前线的指挥人员,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只能在侧翼掩护和帮助友军,自己的拿手好戏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己优势。
毛主席,把游击战上升到战略高度,认为独立自主的游击战才是正确的军事方针,大规模的运动战和阵地战,暂时不适合敌后抗战的八路军。
当然,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毛主席及时优化完善了军事战略。
允许八路军各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灵活开展运动战。
毛主席强调,独立自主作战,建立稳固根据地,充分发动群众,紧密依靠群众,才能取得最后的抗战胜利。
第四,八路军要稳扎稳打。
红军改编之前,缺乏对日作战经验。
红军改编之后,深入敌后同强悍日军作战,能不能打胜仗?
如何才能在敌后方站稳脚跟?
如何在战争中不断壮大自己?
这些都是八路军开赴战场前,毛主席内心最为关切的几个重大问题。
基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军事理念,毛主席对八路军开赴前线抗日,做了大量的战略布局安排。
这是抗战初期,八路军三大主力,全部集中在山西作战的根本原因。
为了稳扎稳打,毛主席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先后在晋东北、晋东南、晋西南、晋西北四处布局做眼,要求八路军按区域开展全面抗日工作。
在毛主席军事战略指导下。
八路军在山西境内,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15师)、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20师)、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29师)和晋西南抗日根据地(115师)。
太原沦陷之后,山西战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毛主席认为,山西乃至整个华北战区,正规战争阶段基本结束,游击战争阶段正式开始。
致电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并告八路军各师主要负责人:
“八路军将成为全山西游击战争之主体。应该在统一战线之原则下,放手发动群众,扩大自己,征集给养,收编散兵,应照每师扩大三个团之方针,不靠国民党发饷,而自己筹集供给之。”
同时,要未雨绸缪,要加强建设根据地,提前做好迎接日军围剿根据地的各项准备。
日军占领太原没多久,就开始大举进攻八路军根据地。
在毛主席运筹帷幄之下,各根据地的八路军均成功打破日军的围剿。
不仅在山西站稳脚跟,还把战争的触角伸向华北、华东、华中等战区,积累了丰富的敌后抗战经验,解放了大块沦陷的国土。
赞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毛主席做到了。
毛主席在山西的战略布局,成为中共华丽转身的重要节点,也是苍龙升空的历史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