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团,铁道兵的前身,抗美援朝创建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2022-10-04
作者:朱晓明 来源:党史博采公众号

  “背上了行装扛起了枪,雄壮的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离别天山千里雪,但见东海万顷浪。才听塞外牛羊叫,又闻江南稻花香。同志们,迈开大步朝前走,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雄壮豪迈的《铁道兵之歌》

从东北护路军说起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是在解放战争末期由原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扩编而成,作为工程技术兵种部队,是唯一一个不按数列番号排列的兵团。它往前可追溯至东北护路军,往后则发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员额最多时达到43万人。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我军挺进东北,建立与扩大东北解放区,开始接收日伪铁路管理机构,并组织和发动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恢复与建立铁路系统的正常秩序。当时,东北地区的铁路经过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长达十几年的建设和经营,在全国最为发达,日军也利用这些铁路从富饶的东北攫取了大量资源。现在国共争夺大东北,我军又抢先一步,稠密的路网便利取代了传统的铁脚板和人力、畜力运输,让从关内来的八路军、新四军尝到了甜头。好东西不是要分享,而是要独占!为适应东北地区形势发展的需要,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支援前线作战和后方恢复生产,东北民主联军在加强铁路系统建设的同时,还先后在东满、西满、南满地区及中长等铁路线上组织了武装护路部队,执行保护铁路运输安全和协助接管铁路等任务。

  1946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铁道司令部(当年12月改称护路军司令部)正式成立,苏进为司令员,王光文、张鹤鸣为副司令员,总部设在由我军控制的北满大城市哈尔滨。为便于部队的统一组织指挥,护路军总部决定将何德全领导的东满护路大队、郭维城领导的西满护路保安队以及由彭敏、阎九祥、刘世忠在绥佳、绥滨、中长等铁路线上建立的铁路公安护路队,整编成7个步兵团和1个装甲大队。从此,东北地区护路部队由分散走向统一,担负着约5000公里铁路的护路任务。

◆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在抢修铁路。

  1947年初,由刘振寰领导的渤海和东北回民支队3个大队,由陈波、郭延林领导的南满护路大队以及由北满各铁路线上的工人自卫队、铁路纠察队合编组成的铁路工人大队,又先后编入了护路军。此时,护路军的总兵力发展到了8546人。这一年,东北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有利于我军的变化,除歼灭敌大量有生力量外,我军也先后收复了若干重要城镇,并且控制了不少铁路干线。

  1948年1月8日,毛泽东主席电示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与华北敌人愈打愈少,几个月后,形势将起变化,请考虑某些铁路不破坏或只做战术性破坏,而不彻底破坏,以利我军尔后使用。”3天后,东野回电中央军委,完全同意毛泽东主席的指示,除沈阳到锦州的铁路仍继续破坏外,其他铁路均不破坏,已破坏者,正在修复中。这时,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也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护路军,并将第6、7团和第4、5团分别合编为第1、2铁道团。

  两个铁道团在1948年2月编成后,即按照东野总部的作战意图,投入到紧张的铁路抢修中。铁道第1团与齐齐哈尔铁路管理局第1工程处一起,于1948年3月上旬从郑家屯向西抢修通辽至彰武间的铁路。这段线路破坏严重,还有很大一段是鼠疫区,不少老百姓致病死亡。为了尽快把火车开往前线,广大指战员不顾死亡的威胁,采取了简单的防疫措施后,即闯进疫区,奋力抢修,提前于5月1日完成了任务。接着又于7月投入到彰武至新立屯、新立屯至西阜新间的铁路抢修,至8月中旬恢复了郑家屯至西阜新间的铁路运输。

  铁道第2团从4月20日开始投入到吉长铁路的抢修,到8月18日,破坏严重的孤甸子至兴隆山段贯通,使吉长线可以从吉林一直延伸到长春市郊。与此同时,护路军总部还抽调步兵第1、2团部分兵力,组成2个临时抢修大队,参加哈长铁路双城至陶赖昭间的铁路抢修,4月16日开始施工,6月3日恢复通车。上述铁路的修复,不仅沟通了新老解放区的经济联系,促进了解放区的生产发展,更对此后东北决战时的围攻长春、沈阳和解放锦州的作战提供了重要的运输保障。著名电影《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役中,观众首先就看到了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等东野首长从双城乘火车快速赶到锦州前线,有效地实施了战役指挥,这背后正是护路军成功抢修铁路的历史贡献。

独一无二的铁道纵队

  1948年夏,东北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仗越打越大,对于铁路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为了不间断野战部队的军需供给,保证其最迅速的运动,7月5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组织铁道运输修复工程局,隶属于东北铁路总局。据此,中央军委东北分会决定以护路军为基础,吸收东北各铁路局的1200名铁道员工为技术骨干,并补入二线兵团8500人,组建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也称铁路修复工程局)。

  中共中央东北局任命黄逸峰为局长(亦即铁道纵队首长),苏进为第一副局长兼纵队参谋长(8月改为李寿轩)、何伟为第二副局长兼政治部主任,武可久为第三副局长兼纵队总工程师。纵队机关以原护路军机关为主,另从牡丹江军区领导机关抽调一部分干部合并组成,设司令部、政治部、工程部、供给部、材料部、厂务部、卫生部,下辖第1、2、3、4支队(师级)和1个汽车大队,共1.8万余人。每个支队下辖桥梁大队和线路大队各1个,当年底又增加1个线路大队。罗荣桓在7月中旬前来纵队视察,他鼓励大家:铁道纵队的组建,将为发展交通、支援战争,抢修铁路、保障军运,有力地推动东北战局的胜利发展,标志着我军正向现代化迈进。

◆铁道纵队参加辽沈战役,抢修东北铁路。

  相比大家都熟悉的步兵纵队来讲,这个铁道纵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其他解放区,别说铁道支队、团了,就是一般的铁道连、排都没有,东北解放区一出手就是纵队级别的铁道部队,还有那个更出名的炮兵纵队,可见林彪的魄力,打大仗就需要大部队、大眼光。

  但在铁道纵队成立之初,许多干部对铁道部队的性质任务认识不清,在艰苦繁重的抢修任务面前,不少人不懂技术,产生了畏难情绪,纷纷要求转到野战部队。为此,纵队于9月底在哈尔滨召开首次政治工作会议,何伟主任作了《关于铁道部队的性质和特点的报告》,指出:铁道部队是一个铁道技术兵种,不是一般的战斗部队,必须具有修复铁路的技术,懂得管理铁路的各种业务知识,才能担负起铁道部队的历史责任。铁道部队仍然是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是战斗队,不是“工人队”。它必须有严密的军事组织和优良的战斗作风,要不断地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保持与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他严肃批评了当时部队存在的不安心于铁道部队工作的思想,号召广大指战员要树立劳动光荣、劳动神圣的思想,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抢修能力。

  辽沈决战时,铁道纵队兵分4路,向锦州、长春、沈阳3个方向突击抢修战区被破坏铁路。1支队沿新(立屯)义(县)线向锦州方向抢修;2支队沿吉长线、3支队沿哈长线同时向长春方向抢修;4支队沿沈吉线抢修清原至抚顺间铁路。各支队日夜奋战,连续抢修,均完成负责线路之胜利通车。其中1支队一面奋勇抢修,一面协助组织运输,从9月12日到10月20日,38天内共集中车皮19561辆,组成631个军列,将集结在四平等地的近10万部队和58.68万吨作战物资,安全、迅速、隐蔽地运到了锦州前线,对保证义县、锦州的作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48年12月初,铁道纵队带第1、4支队入关参加平津战役,纵队机关移驻秦皇岛。在战役中,主要担负北戴河至后封台和后封台至滦县段的铁路抢修,即北宁铁路关内段。这两段铁路均于1949年1月下旬竣工。同月,中央军委电令铁道纵队4个支队全部集中关内。纵队领导黄逸峰、武可久赴西柏坡向周恩来副主席汇报工作,还在石家庄参加了中央军委铁道部成立大会和首次铁路修复工作会议。会议确定:长江以北铁路抢修,应以便于野战军南下作战和加强关内外物资运送为主导方针,在具体部署上,要集中兵力首先抢通长江以北的铁路干线。

  从1949年2月开始,铁道纵队机关移驻天津,不久又改称为第四野战军铁道纵队。各支队先后抢修了北宁线秦皇岛至北平间、津浦线北段陈官屯至沧县段(60公里)、德州至桑梓店段(99公里)、东光至安陵间(25公里)以及津浦线南段蚌埠至浦口段、平汉线南段郾城至驻马店间线路和长台关淮河大桥和信阳浉河大桥。一直到8月份,将长江以北的平汉、津浦两条铁路主干线打通,有效地保证了华北、华东、中南广大区域内铁路运输畅通。三野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陈毅对修复蚌埠淮河大桥的铁道纵队3支队领导讲:“你们提前架通了淮河桥,沟通了津浦线和沪宁线,我这个上海市长也好当了。”

组建铁道兵团

  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乘胜南下追歼逃敌,为适应全国胜利的形势,修复建设全国的铁路,中央军委于1949年5月16日发布命令,将第四野战军铁道纵队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受军委铁道部直接领导。兵团由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兼任司令员和政委,副部长吕正操兼任副司令员,李寿轩任参谋长,铁道部政治部主任王鹤峰兼任兵团政治部主任,武可久任工程部部长。兵团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工程部,仍下辖铁道纵队的4个铁道支队。6月,又将(北)平保(定)筑路工程处1160人改编为铁道兵团第1工程处,将华北军区特司所属之装甲列车总队调来改称铁道兵团铁甲总队。

◆“登高英雄”杨连第。

  铁道兵团的建立,标志着铁道部队的抢修任务,由一个战略区转向了全国范围。整编结束后,部队即投入到陇海路西段、粤汉、湘桂、平汉线北段、北同蒲等铁路干线的抢修。

  第1支队在抢修陇海路西段洛阳至交口区段8号桥时,涌现出一位名震天下的“登高英雄”杨连第。8号桥共8孔,长150米,高45米,是当时全国第一高桥。由于被撤退的国民党军破坏,只剩下5个古塔似的桥墩在山间矗立。由于地形限制,无法加修便桥,只能直接修复正桥。因计划修复正桥使用的钢梁与原用的钢梁规格不同,因而有的桥墩要加高,有的又要铲低,解决登上问题成了修复工程的关键。在工程技术人员提出的各种修建计划全部失败的时候,第一桥梁大队3连职工杨连第昼夜钻研思考,终于提出利用突出墩面的铁夹板搭单面脚手架的建议,并亲自带头登高冒险,机智勇敢地攀上45米高的桥墩。这一壮举大大鼓舞了部队完成任务的信心,架子工迅速用这种方法搭起了各桥墩的单面云梯,为登高作业提供了前提条件。在铲平墩面工程中,他又创造性地研究出墩面“小药量浅眼密爆法”,仅以一块吊板做掩体,昼夜间轮番爆破百余次,有效提高了凿除进度,使8号桥提前20天修复通车,有力地支援了我军解放大西北的胜利进军。杨连第荣立大功一次,并被誉为“登高英雄”,后光荣地出席了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主席向全军发出了1950年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铁道兵团的任务也逐渐由战时铁路抢修转入了战后铁路复旧。为了加强铁路复旧力量,铁道兵团进行扩编,1950年2月,增建第6支队。兵团总兵力达到3.81万人,机械、车辆也由组建之初的200多台,增至6000多台。

  铁道兵团在完成战时铁路抢修和战后铁路修复任务后,部队进行缩编。1950年8月,将原来的5个支队缩编为3个师和2个独立团,即第1、2、3师和直属桥梁团、汽车团。

  1950年9月,为进一步明确铁道兵团的建设方向和领导关系,毛泽东主席签发中央军委通令,确定铁道兵团归中央军委建制,除工程业务由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注:原军委铁道部)直接领导并负责军费外,其他工作与军委其他直属部队相同,建立领导关系。

抗美援朝抢修铁道

  1950年11月,为加强朝鲜战场铁路的抢修和维护,迅速改变后方运输的被动局面,中央军委命令铁道兵团部队立即入朝遂行铁路保障。1950年1月,铁道兵团划归志愿军序列,称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

  自1950年11月开始到1951年5月,铁道兵团的3个师和2个直属独立团约2万人,陆续从辑安、安东入朝,先后开展了前进抢修、分段保障和抗洪保桥,为改善前线作战部队的物资供应起了很大作用。1951年2月,铁道兵团从现有机构中抽出大部人员,组成志愿援朝铁路抢修指挥部。6月,该指挥部回国在沈阳与东北军区运输司令部及朝鲜政府抽调的干部组建为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负责领导计划与指挥朝鲜铁路运输和抢修工作。也就是说,铁道兵团的领导机构就是这个“联运司”。同时,为充实抢修力量,兵团以在朝的直属桥梁团为基础,组建起第4师。

◆图为入朝执行京义线铁路抢修任务的铁道兵团第2师不顾炸弹爆炸的危险,坚持抢修。

  1951年8月,美军飞机开始实施“绞杀战”,对铁路的轰炸破坏进一步加剧。为彻底粉碎敌人的“绞杀战”,切实保证铁路畅通,兵团广大指战员在长达9个月的时间里,进行了更加艰苦卓绝的斗争。首先打通了“三角地区”的封锁,该“三角地区”为京义线新安州至西浦、满浦线价川至西浦、价川至新安州区域,是朝鲜北部铁路运输线的咽喉地带,也是贯通东西南北铁路的枢纽。面对美机的狂轰滥炸,广大指战员不畏艰险,奋力抢修。炸了修,修了炸,许多次刚刚通车没一昼夜,又告中断,那就再修。参与抢修作业的1、2师毫不放松、气馁,抓紧维护,线路质量不断提高,行车速度由原来的每小时5公里提高到15公里。

  有一次,1师21线路团在抢修满浦线33公里桥钉最后一根钢轨时,发现钢轨型号不对,虽经多方努力,也未找到适用的螺栓连结,而此时满载军用物资的列车已经到了桥头,正待过桥。在这关键时刻,该团5连班长史阜民挺身而出,用活动螺丝扳手尖头插进钢轨和鱼尾板孔里拼力抵住,勉强将不同型号的钢轨连接了起来,他忍着剧烈的震动,冒着生命的危险,坚持了一个半小时,使18列军车得以安全通过。事后,他荣立一等功,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三角地区”的封锁被打破之后,敌机对铁路目标的轰炸,很快由原来的封锁重点地区改为集中轰炸两头,妄图切断我后方来路和前运去路。我铁道兵团随机应变,掌握主动,积极抢建迂回便线、便桥。“炸两头”不奏效,敌人又改为集中“炸一头”,倾全力轰炸封锁后方铁路通道,一些重要地段和桥梁更成了轰炸破坏的重点目标。满浦线上围绕着百岭川桥,敌我在1952年4月至6月展开了殊死较量,坚守该桥的1师第1桥梁团9连伤亡99人,仍不间断抢修,使这座咽喉地带的桥梁始终保持断续通车。

  在抢修、运输、防空各方面的密切配合下,敌人的“绞杀战”被彻底粉碎,基本保证了铁路的畅通,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在汉城记者招待会上承认:“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努力,企图切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人间的奇迹。”反“绞杀战”,铁道兵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仅1952年上半年就牺牲了干部战士730余人。其中就包括“登高英雄” 杨连第。1952年5月15日,1师第1桥梁团1连副连长杨连第在清川江大桥指挥连队架桥时,被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弹片击中头部牺牲,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一级英雄”,命名他生前所在连队为“杨连第连”。朝鲜方面亦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各1枚。

  1952年底,志愿军为反敌在侧后海岸登陆,铁道兵团受命紧急抢修抢建铁路,主要是保障朝鲜后方京义线铁路运输畅通。成立了新建铁路指挥局(局长郭维城),调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工程第5、6、7、9师和农业建设第3、5师依次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工程第5、6、7、9、10、11师,入朝执行抢建新线铁路任务。1953年7月,朝鲜停战后,铁道兵团还积极帮助朝鲜复旧和新建铁路,有的师、团直到1955年才回国。

  铁道兵团在近3年的抗美援朝抢修铁路中,共有1336人牺牲,2989人负伤,共抢修、抢建、复旧正桥2294座次,延长128.88公里;线路14691处次,延长1003公里等,创建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美国空军也不吝赞叹:“我们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坚决的建筑铁路的人”。

永远的铁道兵

  朝鲜战争停战后,为适应国内铁路新建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953年9月9日,中央军委、政务院决定,将在朝鲜的6个铁道工程师正式划归军委系统,与铁道兵团现有之4个师、1个独立团统一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以兵团机关为基础,扩编为铁道兵领导机关。整编事宜待部队回国后进行。

  1953年10月起,铁道兵团机关及下属各师陆续从朝鲜回国。11月5日,中央军委批复铁道兵团和志愿军司令部,同意铁道兵团第1、2、3、4师、铁道工程第5、6、7、9、10、11师依次改番号为铁道兵第1、2、3、4、5、6、7、9、10、11师。当时总实力有10万人。

  1954年2月,毛泽东主席签发命令,任命王震为铁道兵司令员(4月又兼任铁道兵政委)。3月5日,铁道兵发布司务字第106号命令,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领导机关,同时撤销铁道兵团番号。王震任司令员兼政委,李寿轩、郭维城任副司令员,崔田民任副政委,刘克任技术副司令员,龙桂林任后勤副司令员,徐斌任参谋长。从此,铁道兵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的一个兵种。

◆1976年8月,铁道兵司令员吴克华(前排左一)来到风火山试验场,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讨攻克高原冻土地带铁路施工难关。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自成立以来,继王震之后,先后又有李寿轩、张翼翔、刘贤权、吴克华、陈再道等人担任过司令员一职,崔田民、吕正操、刘贤权、宋维栻、旷伏兆等人担任过政委一职。在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先后担负和参加了黎湛、鹰厦、包兰、嫩林、贵昆、成昆、京原、襄渝、青藏、南疆等52项铁路工程和北京地下铁道的修建任务,还完成了一些公路、机场、洞库等国防建设工程以及包括引滦入津等任务在内的民用工程,在多次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森林灭火、清雪开道等紧急任务中冲在第一线。

  据统计,1974年底,铁道兵共辖3个指挥部,15个师,3个独立团,3所学校,1个科学技术研究所,1个农场,5个办事处,3所野战医院,9个仓库,15个工场。总定员41.6万人,实有兵力达43万人,这是铁道兵发展的鼎盛时期。

  1982年初,为适应国家和军队体制改革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撤销铁道兵建制,脱离军委,合并到国家铁道部。1983年2月1日,铁道兵党委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决定,成立了铁道兵指挥部和铁道兵善后工作领导小组,铁道兵党委及领导机关即停止工作。当年10月,铁道兵148260人全部并入铁道部建制。自1984年1月1日起,不再沿用原部队番号、代号,改称铁道部工程指挥部(后改称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所属第1至第5师依次改称铁道部第11至第15工程局,第11师改称第16工程局,第7至第10师依次改称第17至第20工程局。中国铁建继承和发扬铁道兵光荣传统,成为祖国铁道建设大动脉的雄师劲旅。京九铁路、南昆铁路、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国家重大铁路建筑工程,都深深刻印下了中国铁建的雄伟足迹。

◆为适应国家建设和国防现代化修建铁路网。

  从1948年组建铁道纵队到1983年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35年间,这支部队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战时实施铁路保障、平时参加国家铁路和国防工程建设,建立了丰功伟绩。解放战争中,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口,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陇东山谷,“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战争中,发扬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与兄弟部队一起共同创建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保持和发扬战争年代那种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传统作风,风餐露宿,沐雨栉风,志在四方,艰苦奋斗,为国家新建了一条又一条的钢铁大道,被誉为“祖国铁道建设的突击队”。

  35年来,铁道部队在战争条件下,共抢修铁路3600多公里,抢建铁路690多公里、战备公路430多公里;在和平建设中,共新建铁路干、支线12590多公里,约占全国同期新建铁路总数的1/3。在完成上述任务中,涌现出以“登高英雄” 杨连第、“硬骨头战士”张春玉(3师13团16连副班长)、“雷锋式的好干部”梁中孟(10师48团副团长)为代表的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和以“杨连第连”、“抗洪抢修模范连”(1师4团1连)、“唐山抗震救灾抢修突击连”(11师53团12连)、“唐山抗震救灾抢修先锋连”(14师68团7连)为代表的一批先进集体,有8000多干部、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铁道兵的功勋,祖国永远铭记!铁道兵的番号,军史永远镌刻!铁道兵的歌声,老兵永远唱响!铁道兵的精神,永放光芒!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