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教育

2021-08-11
作者:laodong 来源: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教育从国家层面叫教育,从个人层面叫学习。在我们中国,教育是每个人都必须参与的事情。在新中国,每个人都是从学校门走出来的。学生的学习时间大约是10年到15年,占了人生很大一部分时间,而且是世界观形成时期,今后的人生路怎么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段时间。教育关乎到每一个人。

  在我们中国人人都能受教育是习以为常的事。但人人都能受教育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它只在新中国才能出现,新中国一开始就喊出“劳动人民知识化”的口号,并大张旗鼓又脚踏实地实践着。劳动人民受教育在中国旧社会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解放后才有成年劳动者的大规模扫盲和少年儿童百分之百的上学。

  解放初期成年劳动者的大规模扫盲就不说了,说一说少年儿童百分之百的上学。全国解放以来到现在几乎没有少年儿童不在学校受过教育的。少年儿童,青少年学生怎样在学校受教育?我们办教育是提高所有人的文化水平和科学水平,上文化课是必然的。从上文化课这一点来说凡是学校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教育,我们共产党领导的教育也是单纯地上文化课吗?

  解放初期又喊出一个口号“知识分子劳动化”,就是因为旧式知识分子脱离劳动,缺乏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知识分子劳动化”这一口号就是让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经过适当的劳动锻炼,深入劳动人民中间,增强劳动人民思想感情,更好地为劳动人民服务。我们自己培养的学生就不能单纯地上文化课,要在学文化课的同时加入劳动环节(体力劳动环节),加强劳动锻炼,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劳动的滋味只有受教育者本人经过劳动锻炼才能体验和感受,任何关于劳动的单纯的书本似的说教都不能取代。

  这样,教育就有两个任务,一是学文化,二是劳动锻炼。劳动锻炼是做人的根本,是每一个受教育者都不可缺少的。

  学文化在教育中是天经地义,但劳动锻炼放在教育中却引起不少非议。

  教育是我们国家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教育阶段结束,应当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受过教育以后有文化有本事有能力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教育的出口正是这样:少数人进入脑力劳动的岗位,多数人进入体力劳动的岗位。这就是现实,也可能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也是这种情况。只是那时人越来越成为一个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包括复杂的体力劳动),也能从事脑力劳动(包括高级的脑力劳动)的人。那时能从事同等级脑力劳动的人越来越多,可以轮流干,不干脑力劳动,可以干体力劳动;或者有很多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间或着干的岗位。那时艰苦的体力劳动会大幅减少。

  对在教育阶段要学习体力劳动的非议主要来自旧教育制度的影响。以往的教育是少数人的教育,不让多数做工者和务农者受教育,少数受教育的人根本不会做工人农民 ,公开喊出的口号是:学而优则仕。有了文化就不再当工人农民的想法牢牢地扎在一些人的脑袋里。

  在毛主席时代尽管有人对劳动教育有非议,但社会上劳动光荣,劳动人民光荣思想占了压倒的优势,工人农民受到切实的尊重以致推崇,所以在学校里,在小学,初中,高中都安排了一定量的劳动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学生欢迎劳动锻炼积极投入劳动锻炼也是有目共睹的现象,教师也是踊跃干好这件事的。同时也完成了文化课的学习。

  那时,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只有很少的人可以上大学,高中人数也不多。没有上大学的学生是多数,他们到了工厂,他们也认为是不错的选择;农村的学生多数回乡务了农;一部分人在毛主席 “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的号召下,在各地政府安排下,走了上山下乡道路。但是轻视(体力)劳动,看不起工农,把工农视为没文化,把上大学与工农对立起来的思想在一些老百姓和一些领导干部的脑海里还是顽固地存在。

  文革中毛主席发出教育要革命的号召,“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就是原则。

  遵照教育革命的原则总结一下,文革中主要出现三项措施。

  第一项是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也就是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的斗争。学文方面需要不少的改革,这里特别明确了要学生学工、学农、学军,把工农的实践劳动和文化课学习结合起来,加强了劳动教育。

  第二项是有巨大震撼作用的城镇老三届初高中毕业生千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老三届以后的中学毕业生继续上山下乡的,也有进工厂的。

  第三项是大学招生制度进行改革,遵照毛主席的指示,“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称为工农兵学员,实际上招的是表现好的下乡回乡知识青年、表现好的有文化的工人和解放军。

  这些是教育革命的大事件,大措施,它们都是奔着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劳动者去的。这是毛主席在教育上的伟大战略部署,也是人类开天辟地的大事。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就要做到既有文化又会劳动。劳动当然包括体力劳动。而且劳动不是被迫的,而是自觉地劳动。要全世界的人都热爱劳动,要使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这件事要实现,那是了不起的大事情。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也有能力走好这件事情的头一步,那就是在学生中要进行并搞好劳动教育,要在教育的各个环节把劳动的重要性体现进去,把工农劳动人民的地位体现进去。应试教育搞了多少年从没有把培养劳动者考虑进去,解放后,虽然中小学加入了劳动锻炼的环节,但没有清晰地说明教育的出口是劳动者。文革中关于教育的几条措施正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毛主席指示,大学招生“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正是清楚地告诉我们,单纯书本知识的应试是不行的,应当把生产实践放在始终。“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工人农民和大学生联系在一起,这个意义是非凡的,高等教育不是脱离工农大众的事,而是工农大众自己的事。有些人总把大学生和工农看做两回事,做大学生不做工农,这就错了。我们要有工农的觉悟和体魄也要有大学生的文化。这正是我们要成为的社会主义新人。这样的人是存在着的,知青是这样的人,还有工厂农村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青年人。这里毛主席还指出科技人员成长的道路,就是从生产实践中来→大学提高→到生产实践中去。社会主义条件下大学生招生来源是优秀工农,还是续维持旧的应试教育下的高考考试方法,其意义是绝对不一样的,虽然两个方案的招入学生可能大多数是重叠的。培养工农兵学员方案的意义就在于宣告我们培养的是(体力)劳动者,宣告我们的大学生是从工农中选拔出来的。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就是当年的青年学生毕业分配当农民(农工)。当年的青年学生在学校已经接受过劳动教育,有过劳动锻炼,为什么还要去劳动?因为他们大多数人没有想到将来做工农,他们的劳动还不够,他们心里缺乏劳动者对劳动的切身体会,缺乏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青年学生只有把自己放到劳动者一样的处境和地位,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真谛。劳动有艰苦的一面也有甜蜜的一面。享受劳动成果是人人都想往的,是甜蜜的。劳动的过程是艰苦的。劳动的艰苦在人身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是能够习惯成自然的。劳动的艰苦在人身不可承受时,如果这劳动是国家和集体的急需,人们会把这劳动挺起来挺过去。面对艰苦劳动是上还是躲,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选择。工人贫下中农他们每天都要和艰苦地体力劳动打交道,无论怎样艰苦都要努力干下去,这是生活的需要也是劳动习惯使然。而青年学生由于劳动锻炼不到位,惧怕劳动,一般强度的劳动都惧怕,更惧怕艰苦的劳动,往往在劳动,特别在艰苦地体力劳动面前打退堂鼓。所以必须把青年学生放到工农体力劳动者一样的处境和地位,才能使青年学生真正认识和体验劳动的意义。我们大家都应当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和壮大的根基是劳动、是体力劳动、是在体力劳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脑力劳动、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有机结合。我们青年学生应当而且必须亲身体验劳动的意义,使自己能融入这个劳动的社会。

  劳动是必须的,劳动成果是喜人的,很多人完全认识到这一点,却认为或私底下认为劳动应当让别人干,劳动成果我来享受。这是人类社会的祸害,几千年来人类社会的你挣我斗都是围绕这一点展开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要打破这一点。如果你们劳动,我不用劳动而在吃住行等一切方面比你们更好,我怎么想?我能,我高贵,我沾沾自喜,我骄横跋扈…。如果反过来,我劳动,你不劳动,你的一切都比我好,我怎么想?我不会想我比你差是应该的合理的,我顺从;而会想这不公平,以后我会有什么举动,要看发展了。有人劳动甚至加班加点地艰苦劳动,有人不劳动,会使劳动者感到劳动是痛苦的,被迫的,会想着怎么摆脱劳动,使“劳动”这个神圣字眼蒙上一层灰尘,甚至很厚的灰尘。所以共同劳动,共同富裕,变被动劳动为自觉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是我们必须做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就是告诉我们,不但是说教告诉而且是身心体会的告诉,劳动重要,而且对每一个人都重要。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是官后代,还是什么后代,都必须投身到劳动的大熔炉中去,教育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劳动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一九六八年以来千万青年学生轰轰烈烈地上山下乡运动就是以做农民的实践,以农业生产劳动的艰苦实践,以贫下中农在艰苦的农业生产劳动中养成劳动习惯的实践告诉我们劳动是什么,这是学习劳动的过程,这是成为劳动者的过程。

  教育的目的是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学生要学习书本知识,所有人都认为是应该的,都在努力做。学生要学习劳动,这是社会主义社会才有的事,以前没有,有些人在努力实践,很多人没有想明白,在抵触。学习劳动,根本目的是做一个劳动者。大学好像与普通劳动者不搭边,也就是大学与工人农民不搭边,但是毛主席关于 “大学还是要办的”的指示把大学与工人农民建立起联系。毛主席说“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也就是说高中毕业生要参加劳动,要做工人农民,他们有了实践经验,部分人可以选拔到大学学习,学习后又回到工农中去,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就把大学与生产实践的关系,大学与工农的关系,大学与劳动的关系说清楚了。青年学生到农村工厂去,大学从工人农民中招,这就把大学生与工人农民的关系讲透了。当年工农兵大学生中有不少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典型,也出了招生走后门的问题。走后门问题,当时中央就下了文件在努力纠正。张铁生问题本来是考生由于工作不能复习而造成考试成绩不准的问题;这是新招生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向领导反映,研究怎样解决;张铁生在考试时反映了这个问题,他做的是对的。但是为了否定这套招生制度的改革,把张铁生说成“白卷先生”,大肆进行冷嘲热讽就不对了。

  但是对于教育要革命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学招生制度的改革;在校学生在以学习文化为主的情况下学工学农学军的措施,在毛主席逝世后或很快或逐渐地取消了。

  在毛主席逝世以后,迫不及待地,以老百姓名义,停止了招收工农兵学员,恢复高考。恢复高考这件事,当年人们庆祝,今天人们仍在回顾和纪念,若说这件事不好,恐怕要受斥责再斥责。但理性的分析,恢复高考还是不妥。恢复高考恢复的是什么?恢复高考把“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给否了,使大学和工人农民脱了勾。他们认为高考制度改革是不要文化,把张铁生打成白卷先生,攻击招收工农兵学员的制度。借工农兵学员招收过程中存在走后门现象,借有些文化高的人员没有招收到工农兵学员中,彻底否定大学招生的这种改革。看到,他们的指责是不能成立的,当时根本就没有不要文化的现象,在任何人身上也不可能出现不要文化的企图。工农上大学是几千年来没有的,是离经叛道的,所以它一出现,就必须把它打下去。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不会这样干的。

  说四人帮反对学生以学习科学文化为主,鼓吹“宁要没有文化的劳动者” 胡说“知识越多越反动”,用剥削阶级最腐朽最反动的思想来毒害青少年。在批判四人帮的当时,学生下工厂下农村学工学农的活动就已取消。四十多年来中小学沿着高考指挥棒指挥的路走下来,文革前已有的学习体力劳动内容也逐渐地没有了,劳动教育没有了,(虽然疫情紧张的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出关于在学生中进行劳动教育的指示,但反响很不够。)进而正确的政治思想教育有了缺失,精致利己主义的说教却时常成为正常教育,教育回到过去的老一套。当时教育革命的诉求是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要学工学农学军;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这是破天荒的改革,我们应当是坚持这个改革方向,改正其中的不足,向前进。而不是把劳动从教育中拿出,把工农与教育隔离,这不是对教育革命的反动吗?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被停止了。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件事有两种不同意见。说不好的,说耽误了青年学文化,上大学,生活工作劳累,艰苦,等等。说好的,说防修反修,青年人受到思想、意志、体质上的磨练,等等。但是从知青典型地位的跌落和不少知青典型当时被抓就可以看出某些当权者态度。对于知青好的意义,网上谈了很多很多,我都同意,但是从培养和锻炼青年学生成为一个劳动者的角度来谈知青下乡的意义却没有,我认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必须发展下去的意义。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打破了学习文化的连续性,而影响了文化课的学习,这是可以并应当讨论的问题,但不是拒绝学习劳动的借口。

  我们再来讨论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首先第一点在我们国家是人人受教育,拿一届学生来说,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到十几年后都能成为有社会主义有文化的劳动者,在劳动者名义之下的一个从业者。当然,每个人的具体职业不同,但基本上能囊括社会上所有的职业。而且教育对每一个人是负责的。职业的选择是个人自愿的又要服从社会需要。每种职业的人数多少的分配要依据社会的需要。分配要符合人员分配的大格局。这个大格局就是多数人要成为职业体力劳动者,少数人成为职业脑力劳动者。而职业体力劳动者是有文化的体力劳动者,职业脑力劳动者是不嫌弃体力劳动,不嫌弃体力劳动者,有时间就参与体力劳动,热爱劳动的脑力劳动者。教育,或者说十几年的学习就必须为分配准备条件。这样说教育,可能境界低了点,应当说教育是为人的一生服务的,教育为人的一生打下基础,也可以说教育关系着我们的国家,关系着我们的事业。但是应当看到一生是从分配开始的。分配的大格局无论如何也是这样定的,教育必须为分配的大格局服务。教育必须使我们学文化,教育必须要我们懂劳动会劳动,在受教育期间要学劳动学体力劳动。我们的教育必须教我们的学生有文化会劳动,只会脑力劳动不会体力劳动不爱体力劳动,那不叫会劳动。文革前与文革中国家强调劳动教育,而且劳动教育对于任何人都是应该的,这对保证我们国家健康地前进,对培养共产主义新人是必须的,根本就没有到搞了劳动教育就损坏文化学习的程度,只不过劳动教育打破了旧的体系和观念,有些人为了维护自己心目中的旧教育的样子而进行的反扑。

  旧社会,多数人没文化,干体力劳动,受压榨受剥削;少数人有文化,进行脑力劳动或脑力活动,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剥削者压迫者或剥削者压迫者的帮凶。

  我们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消除了剥削和压迫,原则上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有文化,都要从小学文化,文化知识的学习当然是教育工作的中心,任何人都不会不学文化,但不是每个人学了文化都做职业脑力劳动者,而是大多数人都要做职业体力劳动者。当然职业脑力劳动者要有人来做而且必须有人来做,但他们是少数。职业体力劳动者是大多数,职业脑力劳动者是少数,现在应当是这种格局,而且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也是这种格局。

  很多人的心目中,是把学文化尤其是大学文化和做脑力劳动者画等号的,我上了大学,毕业了当然就是职业脑力劳动者,不然我上大学干什么?实际上每个人都既是体力劳动者又是脑力劳动者,而职业上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那是社会需要决定的,而且要符合多数少数原则。若你是职业体力劳动者,你除了文化技术知识能胜任本职工作(体力劳动)外,还要就有关的技术进步,社会活动等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形成个体能够且愿意就技术、经济、政治提出见解,而领导则鼓励和欢迎出现这些意见和建议的局面。职业脑力劳动者是经过选拔(包括分数)而成为职业脑力劳动者的。在做职业脑力工作者的本职工作同时,还应当对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表示尊重,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参与体力劳动。

  我们必须在大多数人做职业体力劳动者,少数人做职业脑力劳动者的格局下来审视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

  无论职业脑力劳动者还是职业体力劳动者都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只不过学习的深浅程度有区别,大家都要认识到这种区别是客观存在的。

  无论将来是职业脑力劳动者还是职业体力劳动者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都要学习劳动,在相应的劳动环境下或劳动条件下训练自己的劳动能力劳动技能和劳动态度。历史的经验证明,没有劳动训练是不可能会劳动爱劳动的,劳动的本事是不可能通过单纯地说教获得的。

  有社会主义觉悟当然是第一位的。但是劳动、体力劳动是社会主义觉悟的基础,或者是根本。鄙视体力劳动,鄙视劳动人民,那就谈不上有社会主义觉悟。当然社会主义觉悟的要求不只是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它要求的内容要大得多。热爱劳动是社会主义觉悟的必要条件。劳动教育就是正确的政治思想工作。

  现在我们的教育是什么样?

  学生的现状,据教育部2020年统计:

  2020年

  小学招生 1808.09万人 在校生 10725.35万人

  初中招生 1632.10万人 在校生 4914.09万人

  高中阶段招生 1504.00万人 在校生 4127.80万人

  其中

  普通高中 876.44万人 在校生 2494.45万人

  中等职业学校 627.56万人 在校生 1628.14万人

  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 967.45万人 在校生 3285.29万人

  没有查到2020年2019年的本专科分类数据,用2018年数据说明。

  2018年本专科招生761.49万人,其中

  本科410.75万人,专科350.74万人

  这里有几个问题。

  1.小学1808.09万人,初中1632.10,高中阶段1504.00,人数在缩小,但统计不是一届的,说明不了问题,不做分析。

  2.高中阶段分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人数大体相当,普通高中多一些。

  3.普通高中毕业生基本能进大学本专科。

  4.大学本科与专科基本各一半,本科多一些。

  先看中小学教育。

  我们看到,高中阶段把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普通高中学生,一部分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

  我们国家的教育应当基本有两条,一个是学文化,一个是学劳动。文化教育是应该的,文化教育是有成绩的。但是应当看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阶段都不会放弃文化教育的,问题是对谁进行文化教育,教育的深度。旧社会不让广大劳动人民学文化,劳动人民只能干体力劳动的活;学文化只在少数有钱有势的人中进行,他们学了文化就脱离体力劳动是理所当然的;读书无用论是不会从当权者的口中发出的。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全员学文化那是理所当然的,学了文化就脱离体力劳动就不理所当然了,为了养成体力劳动的习惯我们就必须在学习阶段学习劳动。学习劳动不是不要学文化,而是更好地学文化。文革前文革中正是这样做的。我们没有不要文化。但是以学文化为借口把学劳动从教育中拿出去就不应该了。拿出去学劳动这一条就不是无产阶级的教育。学习劳动,做一个劳动者是教育中的弱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要革命的措施正是要强化这一项,文革后若进行政策调整也应当是更好地强化这一项。可是,现在普通高中没了学习生产劳动这一项,初中、小学也没了这一项。中等职业学校的情况没有细致了解。

  这些年在中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是缺失的,普通高中更是这样,这是教育中的大问题。不进行劳动教育,只抓文化课的学习。只抓文化课学习也出了大问题,表面上看是学生的超超重的学习负担。书本学习第一,升学第一,分数第一,刷题是普遍现象,各科作业多得做不过来,尖子班各个学校都在办,有的是动态调整,学霸学渣的称谓不绝于耳,将学生分成不同等级,忽视体育课,忽视实验课,上补习班成为常态,没星期天成为常态,晚上11点,12点睡觉成为常态,假期上课补课成常态,教师课外有偿补课,有的教师课内学时不讲课待课外有偿补课再讲,校外教学机构各种补课扩张成为理所当然,补课费太高,学区房炒得热热闹闹,分分分、学学学超量地占据了学生的整个生存空间,甚至占据了家长的全部时间。由于校外校内或正当或隐蔽高额补课费,学区房等造成教育资源的不合理,也间接地隐形地造成教育不公平。文化课要学,而且必须要学的好,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过了,这是文化课学习上的超负担。这种超负担在普高存在,也在初中存在,也延伸到小学,小学又多了个买学区房。

  中等职业学校的立意是好的,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其定位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这是一个离劳动者最近的地方,做(体力)劳动者是好事,但是当前社会上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着十分巨大的偏见,很多家长并不支持学生到中等职业院校接受教育,进入中等职业院校很多学生也是迫不得已,因为他们成绩差,处于教育层次的底部,不能上高中,将来基本不能上大学,只能作为体力劳动者就业,破罐破摔的想法不由产生,所以不好好学习文化课也不好好学习技术,有研究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只有10%左右的学生认真上课,有一些人组织纪律也差。这和普通高中超负担地刻苦学习场面形成强烈的反差。按2020年招生数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与普通高中相比是3/4,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高中阶段把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将来读大学,一部分从事中等职业工作,没谈体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成为现在教育中的忌讳词,教育不可能通向体力劳动。

  这样安排合适吗?工人农民哪里出?工人农民不是应当出自我们一届一届的学生中吗?我们的教育中回避了工人农民。这是教育中的最大缺欠,也是目前教育中的一切乱象的根源。有人可能说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是当工人农民的。为什么不明说?我们应当大张旗鼓的讲明我们培养的90%以上的人是工人农民。

  现在的教育通过分数把人分层,有人推崇这种分层,固化这种分层,认为这种分层是应该的。分层是应该的吗?

  我们拿一届学生来说,小学共同入学,初中毕业分层,一层是普通高中,占一半多,将来升大学,再将来做技术干部、管理干部;一层是中等职业学校,占一半少,做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升人大学的再分为两层,一层是大学本科,一层是大学专科。分层依赖于什么?分数。初中升学考试,分数最低的去中职,分数中等的去一般高中,分数好的去重点高中。高考,分数好的上985大学,分数一般上一般大学本科,分数差的上大专或者高职。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原则上只能由大学本科以上出。人生就这样被分数安排着。

  50%不到的人做劳动者,应该是体力劳动者;50%以上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按一般人的想法上了大学就是脑力工作者,就跟体力劳动断了源,就不可能从事体力劳动,实际上这些年也不要求高学历者参加体力劳动锻炼了。这些年考公务员基本是本科以上,大专出身也是少数人照顾允许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的根本没份。

  家庭的财力一定程度上支持我能上哪一层,补习班靠的是财力,学区房靠的是财力,而这一切又成就了资本,又不单单是分数的作用了。

  报考公务员要求基本是本科以上就告诉我们从小时候分数开始的分层发展到几乎终身的公务员,分数是多么重要!

  本来做一个(体力)劳动者是光荣的,可是(体力)劳动者却要由分数最低者承担,是光荣还是不光荣?

  近几年一句话叫的很响,就是“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看起来是那么回事,但细敲起来不是那么回事。命运指大多数人的命运,或者受欺压或者做国家主人,用来表示解放前后的命运,那是对的。如果孤立地表示两个人的命运,一个人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一个人不学习什么也没考上,说“知识改变命运”也是可以的。但是针对一届又一届学生来说,考上大学是“知识改变命运”,考上本科是“知识改变命运”,考上211、985是“知识改变命运”,那没考上的学生又是什么命运?考上和没考上是“命运”的差别吗?学习成绩在大学录取分数线学生或根本就不可能报考大学的学生,他们是知识改变命运的荣光照耀不到的人,他们却是未来的(体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是知识改变命运的荣光照耀不到的地方,(体力)劳动者的命运就是没被知识改变的命运,这不尴尬吗?

  还有“学霸”“学渣”的称谓。考上北大清华的叫学霸,考上重点大学的叫学霸。考上次点大学、考上大专的叫学渣,没有上大学机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更得叫学渣。而且叫的正大光明、理直气壮,得到公众舆论的允许。这是比“知识改变命运”更甚的方式对分数低的同学的碾压。本来考试考的不好,又被他们叫学渣,这不是双重的羞辱吗?

  现实教育界的逻辑告诉我们,我们的工人农民只能出自于学渣之中,(体力)劳动者只能和学渣画等号。

  每年的高考都整得轰轰烈烈,为学子们金榜题名鸣锣开道,考的好的大肆宣扬,考的不好的悲悲切切,媒体把关注点都集中在尖子考生上,根本不理睬那些“差生”,那接近数量一半的没有机会参加高考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就更没有人关心了。因为那些人是“学渣”!?而他们将来确是社会的中坚。

  工人农民是社会的中坚,是社会的主人,这是确定无移的,可是他们却出自“学渣”,这不尴尬吗?尴尬来自于分数原则。以分数来区分学生对头吗?,而这区分基本就是一辈子的区分。有的人就是鄙视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认为分数低只能做(体力)劳动者,“学渣”做(体力)劳动者,那是应该的。有的人不是看不起劳动,不是看不起工人农民,可是却把分数低和工人农民连在一起,把现在(学渣)和(体力)劳动者连在一起,这不是明显的叫我们看不起工农吗?实际上,现实的教育界就是从小教育我们看不起体力劳动,看不起工人农民。这与社会主义背道而驰的做法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多人、很多同志却乐此不疲呢?

教育是不能用来把人从小进行分层的。从教育走出的人职业有五花八门,但他们都在一个层次上为国家做贡献,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

分数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但不能把分数原则进行到底。在选拔高端科学与技术人才时分数应当起主要作用,而且只能在此时起主要作用,在其他方面,作用次之。

  要看到文化课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是少数,多数学生是有欠缺的,这是由于本人智力问题或学习方法问题造成的,补课或有所改善,但像现在这样由补课机构,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大规模的补课,是无用的,是没有必要的。学习好的是少数,有不足的是多数,是学习的常态。不用大惊小怪,不用补课,在任课老师指导下有所进步也就可以了。

  要看到解放70多年了,现在的工人农民文化有了很大的提高,不能把他们和知识分子看做不搭界的两头,工人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知识分子,在科技上是职业科技人员的辅助者,成果的实现者,把他们排除公务员以外是太不应该,他们完全可以做一个更好的公务员。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既有文化科学知识又能劳动又会劳动的新人。

  教育就是把人类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快速地传递给后代。传递的东西有的是文字记录下来的;有的是一半用文字记录,一半不能用文字记录的东西;有的是不能用文字记录的东西。传递的东西有的很容易理解和复现,有的很难理解和复现,有的只有个别后代才能理解和复现。传递的东西有的需要很多人来传承,如衣食住行的产品及上升到国家利益的方方面面的产品;有的需要少数人来传承,如音乐家,美术家等。我们学校传递的东西是需要多数人传承的。我们学校是以语文数理化生为代表的课程往下传承的,大学高等数学,以高等数学为基础的课程也是多数人传承的,现代的数字化科学与信息化科学与技术也是需要多数人传承的。传授或学习的知识是否有个限度?专业知识是有限度又没限度,限度在各专业中。通用知识在时代范围内是有限度的。

  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学到最高限度?由于施教方也就是国家在物质上和师资上受条件的限制,不能都学到最高点;也由于学习者个人智力不足或努力不够,不能都学到最高点。我们国家长期受制于第一点,第二点的人数也无从考查。我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第一点开始能够打破,也就是我们国家的学生都可以学到最高点,都可以上大学。在所有人都努力向前学(都上大学)的问题上,我们大家都做促进派。我们已到时候了,可以做到都上大学。有了网络教学这一块,师资可以临时解决,进而完全解决。有了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这一块,若变成大学,学生起码是可以有地方待的,再逐渐改善校舍和教学设备,可以大有作为的。关于个人智力不足,国家应订好标准,在标准线以下的学生应妥善安置。关于个人努力不够,应加强教育,不改者按不劳动不得食的原则处理。

  我提出以下教育改革的想法。

  第一,学生都上大学。

  第二,学制:

  小学五年

  中学五年

  大学四年

  第三,在中小学阶段学生每学期安排至少半个月劳动。劳动强度要循序渐进。中学阶段应参加生产劳动。教育部门负责人员应调研确定学生应掌握的劳动本领。教育部门应下大力气组织人员深入调查研究学生怎样参加劳动和生产劳动,学生怎样获得相应的技能,怎样在技能技巧耐力等方面发展。这是很困难的,和坐在教室上文化课比要困难多少倍,但这又是必须要解决的。劳动教育这不是嘴说一说就能实现的,要把这样多的学生安排下去劳动,又要学生经过劳动锻炼有劳动的切实体会,又要学到劳动本事,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经过艰苦卓绝地努力才能达到的。当然,这也不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需要方方面面的协同。学生劳动,耽误正常生产,没有学生劳动,耽误学生的正常成长,如果学生都不愿意劳动,耽误的是国家。怎样取舍?教育工作者必须下大功夫。

  第四,语文学习原则上从小学开始到高中结束。语文学习对每一个学生都是重要的,都是必须的。语文教学应该是该死记硬背的就要死记硬背,该灵活运用的就要灵活运用。现在是灵活运用不足,学生脑筋被紧固,不按标准答案答不行,因为要考试升学。这种状况要改变,要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第五,数理化学习是现代教育的一个主线,是将来生活生产的基础。它应该学习的内容很多,又与学习时间不够有矛盾,我们不能采取一天内加大学习时间的做法,如每天都学到半夜,来解决,只能采取讲授内容少而精来解决。讲授和作业都要少而精,作业要有利于对知识的直接理解,少用那些与知识理解不相干的拐弯题。讲授内容少时间少,但不能不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怎样少而精就是教材和教师讲授的关键。每个学生要发一本该年级的全本知识,以利于学生的查询,以利于学习好的学生自学。

  第六,这样的学习任务,大多数学生都是可以胜任的,完全没有必要搞补习班上补习班,补习班没有存在的必要,应当撤销。对知识理解差一点的学生可以在任课教师的指点下得以提高。中学的知识本来不难,占据大量时间反复练习是对学生的时间浪费,生命浪费,是不值得的。复习要有,一遍两遍就行,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第七,高中升大学,大学应包括理工农(林)医(护),不包括文商财经金融。文商财经金融应当在大学毕业两年或更多时间后再报考。不妨把高中升大学的大学叫做大学甲,把大学后再升大学的大学叫做大学乙。大学甲毕业后多数人做职业体力劳动者,少数人做职业脑力劳动者。职业脑力劳动者在大学入学时由升学考试成绩已确认,毕业时再次确认。职业脑力劳动者是学习尖子,也是工作的尖子,他们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们以脑力工作为主,他们也要敬重体力劳动者。职业体力劳动者主要以现代化的设备和工具为依托进行工作,工作的辛苦是随时存在的。大学甲的入学和毕业是要求服从分配的。大学乙是少少数人,入学报名是自愿的,愿意从事相应的工作并毕业后能够胜任该工作,不能胜任者则辞退,回到报考前的工作。大学乙录取是有条件的,不仅是文化课考试分数。当然他们毕业后的职业是脑力劳动者。职业体力劳动者就是工人农民。

  第八,学生的学习时间必须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内,教育主管部门应有规定,这个规定应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这是为了解决学生的超重学习负担,也是为了解决有的学生根本不把学习当回事的问题。学生学习时间包括文化课,劳动锻炼,体育课,政治思想教育时间。要有一个学期要求,也要有一天的最多学习时间要求,也要有不得侵占或劳动,或体育课,或思想教育时间的要求。学习好的学生自学也不能突破规定的学习时间限制。学生以学习为主也要保证休息娱乐时间,休息娱乐是为学习服务的。休息娱乐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九,切实把学生学习劳动这一内容安置在教育中,再有中学生都上大学这一条,中学生文化课学习负担过重可以解决了;有些学生由于思想压力过重而放弃文化课学习的现象也大大减少;补课没有了,间接造成的教育不公平,也应不存在了。学校教育恢复常态,学习尖子(思维强者)能被选拔出来(这是少数人),大多数人安心投入生产劳动,做科技进步的助力者。现在存在着的,不少大学生由于中学高高强度的学习压力转化为大学厌学的现象也将大大减少。整个学习链条都是一派学生努力学习、正常学习的气象。

  第十,对于不能正常完成中学学业,上不了大学的学生,国家应有一个标准。这里,有智力不达标者,也有不努力学习者,应取得相应人的数据,采取相应的政策。

  第十一,学生以学习为主。其他的娱乐兴趣活动,可视为学生学习后的休息,是为学习服务的,不可沉溺在这些活动之中。不健康的活动,可能耽误太多时间的活动国家应出面制止。健康活动也不可花费太多时间,社会要监督,个人要自觉。引誘学生不好好学习的环境应该清理。针对青少年的影视、游戏、玩物不应过多、过滥,应与学生的休息时间相对应,国家应控制。

  第十二,公务员制度与教育是相关的。公务员录取应取消学历限制。公务员最根本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不能做一丝有碍人民利益的事。若查实公务员对人民不敬即清除公务员队伍。公务员采取轮换制,三年一轮换。为人民服务好的公务员可以延长轮换期。

  第十三,如清扫街道、庭院、小区,收集转运垃圾等一类每天必做的劳动,相对简单,相对辛苦,相对脏一些,也不能只是少数人干,要把这类劳动摊给更多的人来做,包括大学学历的人,例如每人轮流干半年。

  第十四,要牢记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我们必须照这个方针办。“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毛主席给我们指出的教育出口的最确切的表述,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劳动者是人的最本质特征,劳动教育不是教育中若干项中的某一项,而是教育中的本原。“劳动者”这个词看起来不如“接班人”和“建设者”那么革命,但“劳动者”明确无误地揭示了共产主义事业是劳动者的事业,是为了劳动者的事业,是使劳动成为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事业。当劳动成为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时候,那就是共产主义。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