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忠武:中西文明的典范之争
矛盾是普遍的规律,无所不在。当今世界,矛盾重重,中西文明的矛盾,也不例外。概而言之,中西文明的矛盾,虽然错综复杂,但最终可以化约为典范paradigm的矛盾,既有矛盾,就有可能发生冲突。但在核子时代,不可能发生热战,只能是互动竞争。所以中西文明的矛盾,最终可以化约为软实力的典范之争。
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的两极,姑以两者所遵循的软实力的典范为例,来考察当今人类文明的典范之争。
什么是典范(规范)?就是主导人们言行思想的价值和准则;具体而言,即是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视听言动的一套终极典范。
有个人的典范、社会典范、国家民族的典范、文明的典范。这里只谈文明的典范。那么中国文明的典范是什么?
概而言之,在政治文化领域,中国文明的终极典范,可以化约为一个公字。孙中山曰,天下为公。舜禅让于禹,然而禹建立夏朝后,却传位于自己的子孙,从此开启了中国四千年来基于私的典范的家天下。
但中国人四千年来忘记公的典范,对公天下的追求,从未终缀,君不见《礼记·礼运大同篇》开篇即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就是最有力的例证。即至近现代,孙中山毕生追求公天下,惜壮志未酬,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立国精神,即是奉行公的典范,可以谓之“古代典范之复兴”。
而西方文明,则是遵循私的典范,自古希腊罗马(希罗文明)起直到今天,四字当头,一以贯之。在私的典范下,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不是全民的民主自由人权只是统治阶级既得利益的护身符。所以,西方文明至今尚有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也就不足为怪。
例如,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其境内的印第安人、黑人、妇女,至今仍然被视为二等公民,宪法上虽然揭橥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高尚誓言,但在私的典范的强烈光焰下,亦流于一纸空文。
然而,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是人民的中国,天下为公,中国属于全体人民,为全民所共有,不属于任何一个阶级。
抑有进者,公字导源于中国文化思想的终极典范,仁。仁字是三个人的缩写,象征集体主义的众人,不是西方个人主义的个人。于此可见,中国社会主义奉行的终极典范,源远流长,古今一脉相承。于此也可见,奉行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在中国根本没有适存的土壤。
现在常爱谈现代化,而中国的现代化,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遵循源于仁字的人本主义的典范,与西方导源于物本主义的典范,截然不同。 物本主义的经济,只是带来短暂的、表面的繁荣;更常见的是,通货膨胀,间歇的经济危机。而奉行人本主义典范的经济的新中国,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两倍欧洲的人口,三倍美国的人口)的超级大国,却欣欣向荣,国泰民安,一枝独秀!
在国际上,中国奉行共存共荣共赢,互利互惠的典范。所以,推行“一带一路”的倡议,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最庞大、最广泛、最包容的平台。更值得称道的是,新中国自立国以来,中国从来没有搞过扩张主义和资源掠夺;即使多次对外用兵,也是出于自卫,不得已而为之。中国从不将自己的典范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而是先做好自己的事,做出表率,让人心悦诚服,从而引发共鸣,景从仿效。
本此精神,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并誓言,中国将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反对美国搞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向世界信誓旦旦地表示,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还将在这一过程中,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于此可见,中国提出的现代化道路,为人类提供了一条有异于西方的、可供效仿的另一套典范,为世界贡献了宝贵的中国视角、中国建议和中国力量。这些倡议,在全世界引发强烈共鸣,特别是在第三世界。
事实证明,在中西文明典范之争这方面,西方的典范,即使在西方自以为傲的经济领域,显然是失败的,而且时间是站在奉行人本主义典范的中国这边。
迄今为止,中西文明的典范之争,优劣成败,如上所述,已昭然可见。中国典范的优势,将与日俱增。是否如此,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龚忠武,历史学家,本文为作者向188金宝搏体育官网原创投稿。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修订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