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共产党人本色的战将杨得志
杨得志戎马一生,参加过长征,组织“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率部血战平型关,参与指挥了平津战役和上甘岭战役等,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他功勋卓著,却严以律己、以身为范,始终保持初心本色,彰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品格风范。
不管任何人,我们都要求讲纪律
1941年7月1日,冀鲁豫、鲁西两区党委在山东省观城县红庙(今莘县大张家镇红庙村)合并为冀鲁豫区党委,杨得志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机关常驻观城县的红庙、焦村、耿王庄等村庄。由于日伪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实行“三光政策”,加之北方蝗、旱灾害频繁,物资极度匮乏,抗日根据地日益缩小,形势非常严峻。
当时,杨得志为作战方便,不干扰群众,临时住在了位于焦村附近的冀鲁豫行署粮站北面的一间屋子里。凌晨1点多的时候,粮站站长刘吉合检查仓库,发现仓库北面的屋子亮着灯。刘吉合心里一股子怒火,冲进屋里说:“这是咱们冀鲁豫军区的粮库,怎么能住人呢?万一出了事谁担这个责任?”杨得志一愣,表示歉意并保证马上搬走。刘吉合气仍未消,不客气地说:“真是无组织无纪律,把家安在粮仓里,不像话!”杨得志身边工作人员听不下去了,说:“这是咱们杨司令!”“杨司令?他是杨得志司令?”刘吉合不相信眼前的人是杨得志。“还有几个杨司令?”刘吉合一时有些尴尬,赶忙赔礼道歉。“哈哈!该赔礼的是我杨得志,你没有错。哦,你叫什么名字?”“报告杨司令,我叫刘吉合,这儿的粮站站长!”杨得志紧紧地握住刘吉合的手说:“你是一个很负责任的站长,我要向你提出表扬!不管任何人,我们都要求讲纪律!”
正因为杨得志严守纪律,秋毫无犯,不搞特殊化,赢得了冀鲁豫军民的广泛拥戴。在杨得志等人的领导下,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组织部队和群众大力开展生产自救,战胜天灾人祸,多次挫败和粉碎了日伪军频繁的“扫荡”和“蚕食”,巩固和扩大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要是搞特殊我就不来了
1958年9月,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上将,响应下连当兵的号召,脱下将军服,换上士兵装,身背绿背包,佩戴列兵衔,来到驻徐州市的某团六连当兵。当时跟他一起下去的,还有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李耀文少将、干部部部长陈美藻少将等9名干部。作为第一个下连队当兵的上将,杨得志为了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士兵,在下连前十几天就取消了午睡习惯,并使用了他参加红军前的名字——“杨绍起”。杨得志不搞特殊、不摆架子、不怕吃苦,坚持和士兵们一样,住在大宿舍,睡着木板床,背背包徒步训练,摸爬滚打,练射击、练投弹,下伙房帮厨,为战士缝衣服,洗床单等等,很快与战士们打成了一片。
在平整礼堂门前路面的劳动中,杨得志、李耀文、陈美藻和战士们一起挖土、拉车、抬土筐。杨得志虽然快50岁了,但每天早晨起床动作很快,集合哨一响就抢先站好了队,跟大家一样出早操、跑长跑,虽然气喘得很厉害,仍然坚持到底。一次集合,战士们都穿着衬衣准备集体活动,杨得志身上穿了一件单军衣,他一看大家都穿了白衬衣,便向班长报告回去换衣服。班长说:“你年纪大怕冷就不要脱了。”杨得志说:“大家都没穿,我不能特殊。”一天午饭时,杨得志发现他的饭桌上多了一盘辣椒炒肉丝,就找到司务长,耐心说明干部下连当兵不能搞特殊的道理,然后把菜倒回大菜盆里。为了照顾杨得志休息,排长安排夜间岗哨时常把他排在头班或末班,但杨得志坚持按顺序轮班,经常半夜起来站哨。
时间一长,有的战士对杨得志“老战士”的身份开始猜测起来,觉得他这样大年纪,参军又那么久,绝不是一个普通干部,一定是一位首长。报纸上虽然登过杨得志下连当兵的消息,可是都不知道他到了哪个连队。有的战士就跑到营俱乐部找济南军区党代表大会的合影照片查对,认为面孔很像,身材不像。他们觉得“杨绍起”的言谈话语、一举一动始终表现得像一个新兵,抢着扫地、擦玻璃、倒垃圾,又着实不像首长,所以这个疑问一直没有解开。李耀文每次见了都劝杨得志:“您不应该干这些活,让年轻人干就行了。”但杨得志说:“既然下来锻炼,就要和大家一样,要是搞特殊我就不来了。”
作出这点牺牲算得了什么
杨得志生活十分简朴,习惯吃粗茶淡饭,穿布衣旧衫,外出时轻车简从。不仅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子女也从不特殊对待。杨得志的女儿杨秋华说,最初自己当兵时,父亲杨得志从没有给予任何特殊照顾,反而将她分配到了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位于东营黄河入海口附近的一个军马场。百十里无人烟的荒滩,割草喂马,工作量很大,而且蚊虫叮咬得厉害,浑身都是包。杨秋华想让父亲为自己换个工作,没敢直接说,就向母亲写信时委婉表达了这个意思。后来母亲在回信中直言不讳地转达了父亲的意见:不同意,让她坚持,别人能吃的苦将军的女儿也能吃。
1985年中至1987年底,时任总参谋长的杨得志主持全军精简整编工作。杨秋华所在单位也被列入集体转业的范围。杨秋华听说裁军后就要授衔提高待遇,很多战友都在托关系求人,谁也不想被裁。
杨秋华先找了母亲,告诉她自己不想脱军装,哪怕将来不能授衔,改个文职也行,并说有领导愿意帮她。当晚母亲转达父亲杨得志的意见:有人愿意帮她是因为她父亲是解放军总参谋长,连自己女儿都走关系别人还怎么裁。也许是觉得这样做对女儿来说太不近人情,过了几天,杨得志将杨秋华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作为总长,不带这个头哪能行呢?见杨秋华不语,杨得志加重了语气:“想想战争年代,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我们现在作出这点牺牲算得了什么呢!”最后杨秋华还是脱下心爱的军装,转业到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