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农民革命模式的探索

2021-11-30
作者:阚乃虎 吕计跃 李永山 来源:晶牛毛泽东思想网

摘要:毛泽东对农民革命模式的探索,促成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确立。毛泽东围绕农民革命问题、基于“农村中心”“农民主体”的革命方向,逐步构建了农民革命模式。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革命模式,有效地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毛泽东探索农民革命模式的成功经验,对新时代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启示价值。

关键词:毛泽东;农民革命模式;构建策略;启示

  毛泽东是党内较早的农民革命模式的探索者和坚定的执行者。通过农民革命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毛泽东成功找到了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正确方法,促成了中国革命道路的确立。这个农民革命模式就是:坚持以工人阶级政党为领导、以农村为革命重心、以农民为革命主力军,在政治上通过农村苏维埃政权或直接的农会组织让农民拥有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在经济上通过土地革命让农民获得土地等主要物质利益,在军事上通过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农民的各种利益成果,在思想上主要通过控诉封建政权、军阀统治的黑暗和地主恶霸的盘剥让农民接受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特别是对那些踊跃加入红军队伍的农民战士。农民革命模式的形成,是毛泽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毛泽东探索农民革命模式的成功经验,对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一、毛泽东关于农民革命模式的认识路径

  毛泽东农民革命模式的产生有赖于“农民是革命主力军”认识,也正是基于这个认识构成了毛泽东农民革命模式的逻辑起点。毛泽东农民革命模式形成的思想渊源,主要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实践到理论,由模式模仿到模式创新的复杂过程。

  少年时期农家生活和农村经历使毛泽东对农民产生了朴素的情感。在家庭生活中,毛泽东同情弱者的精神秉赋主要受善良和信佛的母亲的影响,母亲怜惜穷人的情怀培育了毛泽东的正义感。他多次和母亲一道接济贫苦农民,甚至把父亲让他去接收的一笔猪钱散给了路遇的一群衣衫褴褛的饥民。(阚乃虎.论毛泽东农民革命思想的形成过程[J].毛泽东思想论坛,1997(4):89.)乡间农民的悲惨境遇也深深地触动了少年毛泽东。毛泽东对农民的抗争充满了同情之心。毛泽东自幼喜欢阅读古代农民战争故事,《水浒传》《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这些书对毛泽东认识农民阶级是有影响的,他从中感受到历代农民起义对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力量。学生时代的乡村游历经历,加深了毛泽东对旧时代乡村社会和农民生存状况的了解。

  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以前,毛泽东希望用改良的方法解决中国问题和农民问题。随着1920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农民革命观点使毛泽东在革命理论层面上深化了理性认识。关于农民革命思想前期深受李大钊和澎湃两人的影响。党的革命斗争实践使毛泽东逐步坚定农民革命重要性的认识。在革命实践中的调查研究最终使毛泽东完成农民革命模式的认识路径。

  1920年,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和马克思主义的书。他说,其中“有三本书①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2]p131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使他认识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的思想,这是毛泽东精神世界的农民情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次发生关联,但此刻他还没有形成深刻的理性认识,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农民作为一个阶级的伟大的革命的一面。但他人生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他最终确立农民革命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1918至1920年间,毛泽东与陈独秀、李大钊这两位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巨人的晤谈②开启了他的革命的觉悟人生。毛泽东后来回忆说:“陈独秀谈他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2]p133“他对我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引注)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2]p130而李大钊对青年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影响也很大。他不仅引导毛泽东阅读了许多中文的共产主义书籍,使他“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而且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探索,特别是有关农民问题的卓越见解更是深深地影响着毛泽东。李大钊1919年在《青年与农村》中提出的“农国”国情和“解放农民”[3]p146的思想,1925年在《土地与农民》中提出的“组织农民”进行阶级斗争的思想,都与毛泽东的认识高度一致,并极大地启发、深化和坚定了他的农民革命信念。

  建党以后国共合作之前,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全党上下和指导中国革命的共产国际对革命方向和方式的认识是一致的,就是以工人阶级为革命主力军,在城市组织工人运动,对农民阶级缺乏足够关注。当然,这是由当时党确定的革命任务决定的。北洋军阀政权的高压促使国共两党合作,希望合力推翻军阀专制完成民主革命的共同目标。国民革命期间,由于国民党掌控军队,共产党事实上从合作伊始就失去了主导权。合作过程中,国民党屡造事端。身为“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常委”的毛泽东开始有意识地思考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农民革命问题。1925年2月,回家养病的毛泽东通过广泛的交谈调查感受到了农民的苦难和强烈的革命愿望。在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毛泽东如鱼得水,把当地的农民运动搞得风生水起。他开办农民夜校传授革命道理,培养农民革命积极分子,组织农会开展抗租斗争,秘密发展农民党员,还秘密成立了党组织“韶山支部”,使“湖南农民变得非常富有战斗性”。[2]p135“养病”期间在家乡开展的农民运动,使毛泽东增强了农民革命问题的感性认识。

  随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确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毛泽东对农民的认识和理解又深入了一步,开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1925年底到1927年初的一年多时间里,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三篇文章,初步形成了有关农民革命问题的理论。1927秋收起义失败的现实,使他义无反顾地走向井冈山,开始了他的农民革命模式的实践意义上的艰难探索。引兵井冈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方向。而此时无论是苏联还是我党中央委员会高层,仍然认为农民仅是革命的次要力量,中国革命的中心在城市。根据地在不被看好和最初的艰难中毛泽东却看到了希望。随着红军影响的扩大,毛泽东的感受、经验已经促使他对农民、农村根据地的认识上升到信念的层面,在这个问题上变得无比自信和坚定,再也没有动摇过“革命的重心在农村、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的观点。为消除各种错误认识,在1928—1930年间,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一组文章,阐述他业已成熟的以农村为重心的根据地思想和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这是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实践的总结,它让很多受“立三路线”的影响者站到了毛泽东的一边。到1931年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毛泽东从事实上改变了共产国际和中央委员会的一些错误认识,农民革命模式被事实上的接受了。遗憾的是毛泽东本人并没有被中央和共产国际接受和欣赏,这种状况实际上一直持续到遵义会议召开。当然,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的农民主力军的革命思想再也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农村包围城市的主张基本成了党和军队的一致共识。

  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调查研究和善于总结是毛泽东最终找到农民革命模式的基本方法。这个方法贯穿于毛泽东农民革命模式认识的全过程。他的卓越的调查分析能力,使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的正确结合,从而使中国革命迈向了正确的方向。形势的发展变化和适时的农村社会调查使毛泽东更加坚定了农民革命主力军的信念和农村革命重心的方向。

  二、毛泽东农民革命模式的构建策略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思想来源,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是世界无产阶级政党进行革命活动的基本要求。[](石仲泉.我观毛泽东[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1P33)马克思指出:“一个不了解社会现状的人,更不会了解力求推翻这个社会的运动和这个革命运动在文献上的表现。”[](马克思. 致巴·瓦·安年柯夫,1846,12,28.《马克思致巴·瓦·安年柯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0页)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这个革命思想时说,“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0页)毛泽东正是通过其擅长的农村调查研究,了解了这些“条件”,找到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农民革命“策略”。毛泽东有关农民革命策略的思想,比较集中地完成于其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如《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都是调查研究的科学结晶。

  (一)聚焦农民党员问题调查研究,强调无产阶级思想的领导,确保党的健康发展。

  据统计,“1928年党的六大召开时,党员成份工人占10.9%,农民占76.6%。六大以后,工人党员比例1929年为7%,1930年7月仅为5.5%,同年9月更下降为1.6%。”(宋镜明. 关于毛泽东建党思想形成的标志问题[J].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3.)党的成员构成不是以工人阶级为主体,而是以农民阶级为绝对主体。对此,毛泽东聚焦农民党员问题,调查发现:“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1993.12 P78)得出“党内种种不正确思想的来源,自然是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3.12 :78.)结论。据此,毛泽东提出了关于农民党建的基本策略。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认为,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面对党政军中党员成分的矛盾,毛泽东既坚持“工人阶级领导地位”的党建原则,又结合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的事实,提出“保证无产阶级思想的领导”,使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党员无产阶级化。即:用无产阶级思想去改造和克服党内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思想,以此建设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

  其次,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制度。面对红军中农民是主力、党内农民党员是主体的农村革命中心的环境,客观上“形成了党的组织基础主要在农村的事实。”(郑德荣. “四个统一”:毛泽东党建理论的突出特点[J]. 党的文献,2011(1).38)这就决定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毛泽东解决农民党建问题的基本策略。在秋收起义失败移兵井冈的途中,面对组织涣散的工农武装,毛泽东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加强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首提班排设党小组,连设支部,保证了党对工农红军的绝对领导。井冈山时期,“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毛选P65-66)在“四军”党组织存在“松懈问题”、“党内存在非组织思想”的问题时,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重申了“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3.12 :88.)的基层思想,认为“这是军队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3.12 :88.)

  再次,加强无产阶级思想教育。毛泽东指出:“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 (第1 卷) ,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 77 页)这就告诉我们,众多农民革命分子入党,必然要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过度依赖、组织意识薄弱和宗法家族意识等非无产阶级思想观念带入党内。解决的策略就是农民革命分子的入党,不仅是组织上的入党,更重要的是思想上入党,培养农民党员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使他们具有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郑德荣. “四个统一”:毛泽东党建理论的突出特点[J]. 党的文献,2011(1).38)实现策略就是对农民“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 (第1 卷) ,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85页)即加强对党员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思想路线教育,并具体提出10种教育内容,18种教育方法。(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3.12 :94-95.)这些策略的实施,确保了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二)紧扣农民土地问题调查研究,解决好农民的核心利益,打牢了革命的群众基础。

  农民革命要赢得农民拥护,必须要解决土地问题。毛泽东曾对斯诺说过:“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了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 [美]洛易斯·惠勒·斯诺:《斯诺眼中的中国》,中国学术出版社1982版,第47页。)1927年4月19日,毛泽东在国民党土地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上强调:“要增加生力军保护革命 ,非解决土地问题不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3.12 :43.)1927年“八七会议”以后,毛泽东受命组织秋收暴动。期间,在长沙县清泰乡调查农民土地问题时,提出“没收一切土地,归之公有”(陶永祥编著.毛泽东与调查研究[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09 :2.)的土地纲领。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为了制定符合革命需要的土地政策,先后进行了永新调查、宁冈调查、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一系列土地问题调查,于1931年形成了一条基本上适合当时情况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土地政策虽有变化,但主体上没有偏离这条基本的路线。(石仲泉.我观毛泽东[M].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01:44.)1947年,毛泽东总结革命经验时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2页。)

  毛泽东在不断调查研究基础上确立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虽然符合农民革命实际,但是要实现政策落地,还需实施两大策略:一是通过“打土豪”,实现农民的政治利益。早在大革命末期,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后指出,参加“农会组织”的农民,“第一个行动,便是从政治上把地主阶级特别是土豪劣绅的威风打下去,即是从农村的社会地位上把地主权力打下去,把农民权力长上来。”(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页。)他坚信:“农民打土豪劣绅这件事是革命行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2页。)井冈山斗争时期,尽管“土地革命还没有深入”(选集第1卷,59),但是“打倒土豪、发动群众”(选集第1卷,58)的“成绩都还好”。(选集第1卷,59)“在红色区域,豪绅阶级和中间阶级,同被打击。”(《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页。)中央苏区及其以后的革命岁月里,这种斗争策略,始终是打击封建地主阶级反动权势、壮大农民政治势力的最有效方法。二是通过“分田地”,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最核心的利益。“只有在我们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对农民的生产加以提倡奖励以后,农民群众的热情才能爆发了起来。”(《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页。)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得了地的农民,自然以极大的“热情”拥戴党和红军。这为党的革命事业打下了牢固的群众基础。

  (三)围绕农民武装调查研究,发展壮大红军力量,保障了革命的军事来源。

  农民的土地问题与军事问题是内在关联的。列宁指出:“要使农民成为一支拥护民主革命的力量,就必须以土地问题作为整个农村战略的一个切入点。这是因为:当农民获得土地之后,他们为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必然会勇敢作战直至革命胜利。”(列宁:《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个策略》(1905年6~ 7月),《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589页。)毛泽东深得列宁这个思想的精髓。党领导的农民武装,是伴随土地革命时期开始的。但毛泽东调查研究农民武装,从大革命后期搞农运时就开始了。大革命后期从事农民运动获得的武装思想启示:(毛选p28)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中国革命的形势只是这样:不是帝国主义、军阀的基础———土豪劣绅、贪官污吏镇压住农民,便是革命势力的基础———农民起来镇压住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中国的革命只有一种形式,没有第二种形式。”(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农民问题丛刊〉序》(1926年9月1日),《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页。)

  “要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农村中心实际,提出农民武装思想.为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广大农民纷纷组织起来并建立自己的武装,即农会的梭镖队。“单湘乡一县有十万枝。”(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页。)梭镖队,它不仅是维护革命秩序的地方武装力量,而且是正规部队的主要来源。

  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民武装斗争实践:在扩大红军方面,根据中央1928年5月的“红军须有广大之工农分子参加,先选拔赤卫队中勇敢分子,尤其是同志加入红军,工人赤卫队分子尤须有多数加入” 33的指示,井冈山根据地在土地分配之后即大量地吸收工农群众进入红军。(杨会清.中国革命的农村战略与井冈山的斗争实践[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6:25.)把“以农民为主体的红军改造成为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战士”。

  农民是武装斗争最为主要的依靠力量,离开农民,武装斗争只是纸上谈兵。但武装斗争的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调查结果表明:使党领导的农民武装成为“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 86 页)必须采用如下策略。首先是以党支部建在连上、班、排建立党小组,展开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实施铁的军纪、军规,并以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予以教育引导。其次是配合连队士兵委员会实行军队内部的政治民主、军事民主、经济民主而达到官兵一致、团结一心。再次是实施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通过军民团结和军政团结而保持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文 斌,谭献民.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改造农民思想的历史特点[J]. 重庆社会科学,2017,6:11.)

  第一,提出了“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的科学论断,揭示了革命战争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毛泽东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出发,深刻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⑧

  (四)结合农民文化状况调查研究,加强对农民阶级的革命教育

  农民革命教育十分重要。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 由此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

  首先,根据地农民群众的文化知识教育。诉苦教育,阶级斗争教育,是一种情绪教育。其次,加强红军政治教育。(毛选P64)党内农民党员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教育。针对“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94.),192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强调:“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要算是教育问题。”“不提高党内政治水平,不肃清党内各种偏向,便决然不能健全并扩大红军,更不能负担重大的斗争任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94.)是一种革命信念教育。党内教育的10种材料,提出了党内教育的18种方法。第三,红军中农民军人的组织纪律教育。“党的纪律之一是少数服从多数。”是一种规范教育。

  三、毛泽东农民革命模式成功的几点启示

  1.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特别重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作用

  党的领导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上,从理论上阐明了党对军队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并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确立了一套实现党对军队领导的措施。强调“党对于军事工作要有积极的注意和讨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战争年代,党指挥枪,决定了革命的成功。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要发挥党的基层组织作用。

  反腐败要坚决彻底。毛泽东对李自成的研究,不仅停留在对其战争思想层面的研究,还将视野深入到腐败这个更深的层面。1938年毛泽东在保卫工作会议上谈到农民起义时候说:“我们历来的造反领袖,后来都腐化了,做了皇帝都不好了,但李自成是好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因为他代表农民利益向地主阶级造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毛泽东对其他领导人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当即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程世刚.毛泽东与两部关于李自成小说的不解情缘《湘潭》)

  2.坚持人民中心思想,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民族振兴

  毛泽东多次说过:没有农民参与革命,中国革命要想成功是不可能的。毛泽东提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毛泽东具有深厚的人民情结和农民情怀,始终坚持革命是为了人民,革命要依靠人民。农民受压迫最深,数量最大,分布最广,必须坚持农民革命主体思想,才能抓住革命的关键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乡村振兴战略,从不同层面对推动这一重要战略的落实提出具体要求。习近平在青年时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农村生活奋斗了7年,农民情怀很深。乡村振兴就是坚持人民中心思想的最好体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三农”工作,更加重视乡村。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注释:

  ①三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

  ②1918年,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是为了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的事,认识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开始具体地了解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1919年12月,毛泽东第二次赴京是为了向北洋政府请愿,要求撤惩湖南军阀张敬尧,改造湖南社会。在北京、上海半年多的时间里,毛泽东与陈独秀、李大钊多次晤谈,对他影响很大。但直到1920年冬,他才彻底放弃社会改良思想,才真正坚定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开始把中国的希望寄托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的俄国十月革命的榜样上。

参考文献:

  [1] [美]本杰明·I·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M].陈玮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 董乐山译.上海:三联书店,1979年版.

  [3]李大钊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146.

  作者:阚乃虎 吕计跃 李永山 安徽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安徽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