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是什么?(2)
四,当下毛泽东思想和列宁主义的定义区别在哪里?
我们现在来看第二层意思: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句话我们不讨论最后半句,因为党的领袖的思想当然是党的集体的结果。
我们先来看头一层意思“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这句话是有价值的话,有实际意义的话。我上面说了是既和马列主义表示了联系、继承的关系,又表示了二者的区别,即是在“中国的运用”和“中国的发展”。这里用于表示区别的是在国别上的区别,就是在“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的区别。
那么我们要问,马列主义在中国和在俄罗斯有区别吗?是不是将俄罗斯的马列主义直接搬到中国了呢?当今正式文件的描述性总结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里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三个革命任务,一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一个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任务、道路、革命成果三个角度和之前的列宁主义进行了区别了。那么三者的本质是什么呢?没有提到。这点倒是第二份历史决议说的清楚:“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就是旧中国的国情性质,任务,道路,革命成果三者都是从旧中国的国情的来的,是旧中国国情的三个方面的反映。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和第二份决议的精神是一样的。
简而言之,毛泽东思想对于马列主义的发展就是马列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的运用和发展的区别。因为这个国情确实是列宁时期的俄罗斯没有的。俄罗斯是一个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的封建势力相当大而且有大量、农民和农奴的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政权是独立的。不是殖民地性质的。
但是这种对比,实际上就是将列宁主义也定义为是马克思主义和俄罗斯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了,而不是上面提到的列宁主义的定义了。因为我们是用具体国情和列宁主义做了区别,也就是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新贡献,而新贡献,当然就是和列宁主义做了区别。
可是,联共(布)当时领导人特别提到这个角度不能定义列宁主义,他在《论列宁主义基础》中说:
有些人说,列宁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环境的特殊条件下的应用。这个定义含有一部分真理,可是它远没有概括全部真理。列宁确实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俄国实际情况中,而且应用得十分巧妙。但是,如果列宁主义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特殊环境中的应用,那么列宁主义就纯粹是一国的而且仅仅是一国的现象,纯粹是俄国的而且仅仅是俄国的现象了。可是我们知道,列宁主义是根源于整个国际发展过程的国际现象,而不仅仅是俄国的现象。正因为如此,我认为这个定义带有片面性。
另一些人说,列宁主义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因素的复活,而和四十年代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不同,据说四十年代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变成温和而不革命的了。如果撇开这种把马克思的学说分为革命部分和温和部分的愚蠢庸俗的见解不说,那就必须承认,即使这个完全不充分、完全不能令人满意的定义也含有一部分真理。这一部分真理就在于列宁确实复活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所埋没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内容。但这只是一部分真理。关于列宁主义的全部真理是,列宁主义不仅复活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更进一步,在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新条件下向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究竟是什么呢?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确切些说
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
此看法是第一,列宁主义是“根源于整个国际发展过程的国际现象,而不仅仅是俄国的现象。”第二,列宁主义的产生有新的条件。这个条件和马克思时代,第二国际时代不同。
而我们将毛泽东思想定义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运用和发展,就是将毛泽东思想定义为只是在中国才能适用的结论。而不具有国际影响力,不是国际现象。我们只是注意到了毛泽东思想条件产生的特殊性,而忽视了毛泽东思想条件产生的一般性。也就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条件,就国际形势来说也大为不同列宁时代了。
似乎,我们定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的成分,也只是因为在于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新条件,这个特殊条件。
这里的引言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该如何给毛泽东思想下定义,这里是根本的方法论。
那么列宁主义究竟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了什么呢?苏联共产党给列宁主义下的定义究竟新在什么地方呢?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确切些说,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策略,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处在革命(我们指的是无产阶级革命)以前的时期,那时还没有发达的帝国主义,是训练无产者去进行革命的时期,那时无产阶级革命还不是必不可免的直接实践问题。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生列宁却处在发达的帝国主义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开展起来的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已经在一个国家内获得了胜利、打破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开辟了无产阶级民主制纪元即苏维埃纪元的时期。正因为如此,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可见,苏共这里标志列宁主义新的发展的定语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是用时代来划分的。而这个时代有具有确实区别于马克思、恩格斯、第二国际时代的特征。
而我们是用国别来划分的,不是用时代来划分的。这就是最大区别。历史时代是动态的,是具有历史性的,而国别划分则是静态的,不具有历史性。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历史性,或者叫历史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对象是具有变化的特点的,不是静止不动的。当我们的基本思想内核不具有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特征历史性,那么怎么成呢?怎么能说我们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呢?马克思主义并不否定对静态的研究,但是它是第二位的,不是基本的,不是第一位的。我们作为基本指导思想的核心概念当然得符合第一位的动态观,历史感,而不是静态的特征呀!这,不是很明白的吗?
五,农民众多的国情和无产阶级专政谁更重要?
那么,将马克思主义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结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实际上就是和中国农民结合的问题。毛主席说过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农民革命。可以说,这也正是我们一般理论引以为傲的地方,似乎就是毛主席善于领导农民。而我们一般人也糊涂地认为毛主席领导的新民民主义革命是农民革命。
但是,对于这个看法,《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中给以非常好的反驳:
我们党内竟有人认为必须给列宁主义下一个与此稍稍不同的定义。例如季诺维也夫认为: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战争时代和在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里直接开始的世界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季诺维也夫所强调的几个字有什么意义呢?把俄国的落后性,把它的农民性放到列宁主义的定义中去,是什么意思呢?
这就是把列宁主义从国际无产阶级的学说变成俄国特殊情况的产物。
这就是为鲍威尔和考茨基效劳,因为鲍威尔和考茨基否认列宁主义能适用于其他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
不用说,农民问题对于俄国有极重要的意义,我们俄国是一个农民国家。但是这个事实对于确定列宁主义基础能有什么意义呢?难道列宁主义仅仅是根据俄国的条件专为俄国制定的,而不是根据帝国主义的条件为所有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吗?难道列宁的著作如《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国家与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等只是对于俄国有意义,而不是对于所有帝国主义国家都有意义的吗?难道列宁主义不是各国革命运动经验的概括吗?难道列宁主义的理论原理和策略原理不是对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都适用和必要的吗?列宁说“布尔什维主义是可供各国效法的策略模范”(见《列宁全集》俄文第3版第23卷第386页),难道不对吗?列宁说“苏维埃政权以及布尔什维主义的理论原理和策略原理具有国际的意义”(见《列宁全集》俄文第3版第25卷第171-172页),难道不对吗?又如下面一段列宁的话难道说得不对吗:
“由于俄国是极端落后的小资产阶级的国家,俄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必然有一些不同于先进国家的特点。但俄国的基本力量及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却是同任何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的,所以这些特点能涉及的只是非最主要的方面。”(见《列宁全集》俄文第3版第24卷第508页)
如果这一切都对,难道不应当由此得出结论说,季诺维也夫给列宁主义所下的定义不能认为是正确的吗?
这种带有民族局限性的列宁主义定义怎能和国际主义相容呢?
在季诺维也夫的定义中突出了俄国农民多的国情,而苏共的定义则突出了列宁的思想来自于当时国际的情况,列宁的思想绝不只是从俄国农民多这个特殊国情得出的。
如果按照季诺维也夫的观点,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就没有本质区别了。这该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
如果套用引文中列宁的话,我们就该说由于解放前的旧中国是极端落后的小资产阶级的国家,旧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必然有一些不同于先进国家的特点。但旧中国的基本力量及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却是同任何资本主义国家一样的,所以解放前我党领导的革命的策略以及革命自身的特点就能涉及的只是非最主要的方面。也就是说我们的小农众多的情况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专政,无产阶级的领导这样的基本情况来说,是处于,也只能是处于次要地位的。小农虽然多,但是不能做领导阶级,甚至是中国的资产阶级在旧中国都不能做领导阶级,只能是无产阶级做领导阶级。这点,是和列宁主义一致的,是共产党解放中国人民的主要因素。而我们定义不是根据次要因素,而是根据主要因素来定义的。因此,不能把小农众多这个旧中国的国情,也就是半封建,半殖民的国情作为定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依据。或者说,从小农众多这个国情中是不能定义毛泽东思想的,这只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次要情况,而主要情况则是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出现了最革命的最有生命力的最有领导力的无产阶级。这才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角度理解中国国情的主要方面,正确的方面,这也才是定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据。而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等同于小农众多的国情,这是片面的真理,而且是次要的真理。
更不要说毛主席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是依据辩证唯物论的,依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制定出的政策和策略。这都不是小农的,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
因此,我将毛泽东思想定义为基于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情,局限于中国的情况,就是片面真理了,就没有完全涵盖毛泽东思想的内容了。
六,毛泽东思想只是根据中国国情吗?
那么,毛泽东思想的产生难道不是依据农民多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来的吗?
不!
这是没有认真阅读毛主席著作的结果。
1我们如果只举出一个例子,就足以推翻毛主席的思想只是来源于旧中国农民多这个误解了。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说:
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最后胜利为什么是中国的呢?根据在什么地方呢?
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分别地说来,战争的双方有如下互相反对的许多特点。
可见,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是既基于日本的情况,也基于中国的情况。既基于帝国主义的国情,也基于旧中国的国情。持久战的观点是二者的综合的结果。而全部持久战中的战略战术,都是基于二者的情况的综合。
如果说毛泽东思想只是基于中国的国情,那么,《论持久战》就得被推翻了。事实上不仅结合了日本的国情,而且结合了当时世界的情况。毛主席特别强调抗日战争之所以能打赢,是因为这时候的战争乃是一场和世界紧密联系的战争,而不是孤立的战争。他在《论持久战》中说:
国际的条件,使得中国在战争中不是孤立的,这一点也是历史上空前的东西。历史上不论中国的战争也罢,印度的战争也罢,都是孤立的。惟独今天遇到世界上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空前广大和空前深刻的人民运动及其对于中国的援助。俄国一九一七年的革命也遇到世界的援助,俄国的工人和农民因此胜利了,但那个援助的规模还没有今天广大,性质也没有今天深刻。今天的世界的人民运动,正在以空前的大规模和空前的深刻性发展着。苏联的存在,更是今天国际政治上十分重要的因素,它必然以极大的热忱援助中国,这一现象,是二十年前完全没有的。所有这些,造成了和造成着为中国最后胜利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条件。
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毛主席虽然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重大命题,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但是之后就几乎不见他提“中国化”的概念了。革命逐渐展开的历史画卷让他看到中国革命要想胜利,就不能只看中国的国情,也必须从联系的角度看世界的情况,世界如何,是中国革命胜利与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条件。《论持久战》这里说的再清楚不过了。
我们那些研究毛主席思想的人几乎完全回避了毛主席对抗日战争是一场和世界紧密联系的战争的思想。这是不能不让人震惊的!自然就只能得出毛泽东思想来源于中国的实际,而和世界毫不相干的片面的看法来。
2此外,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在解放后,毛主席屡次对第三世界国家来取经的外国或者是共产党的领袖告诫说,中国的经验仅供参考,切勿照搬,中国的办法不一定对他们的国家也适用。这其实恰恰是在说明中国的革命经验对第三世界国家有参考意义。自然就是世界意义。毛主席的思想早就跳出中国的藩篱成为世界的思想财富,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人民反压迫的理论武器了。
比如,毛主席在1958年的《同黑非洲青年代表团的谈话》一文中说:
我的著作,中国的情况,仅仅只能作你们的参考,你们办事要按照你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3同时毛主席也有利用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指导第三世界国家的例子。(1)比如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和澳共总书记夏基谈话,1959年10月26日):第一,无产阶级愿意用和平手段取得政权;第二,假使资产阶级使用暴力,无产阶级被迫也得使用暴力。
这样的看法就绝不只是“中国化了”,而就是“世界化”。
4还有直接参与国际事务的例子:比如中苏论战,抗美援朝,抗美援越,对三个世界的划分,接见尼克松,以及一些对世界的新观点,如帝国主义是由真老虎变成纸老虎等等,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世界性了,而不是拘泥于我国国内的情况。站起来的强大中国怎么能置身于世界之外?岂非笑话?
5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基本没有变化。《毛泽东文集》中《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个别结论可以改变》指出:
马列主义至今未变。至于马克思、列宁关于个别问题的结论做得不合适,这种情况是可能的,因为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例如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西方几个国家同时取得胜利的结论。
这里的马列主义基本未变,当然也是指在各个国家的运用上面基本未变。所变化的只能是这些原理的表现形式。最有意思的是这位马特社长说:“西方国家和拉丁美洲国家问题的解决将要受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影响”毛主席并未否认他的看法。
6在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中提出的十多条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教训,都具有普遍性,至少对世界上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有指导意义。而用马列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世界则具有完全的普遍意义。这已经是完全不再局限于中国国内的情况了。
7毛主席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六部分“六、关于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共同性和特殊性”中谈革命中心的转移:
从过去的革命历史来看,革命的中心是由西方向东方转移。18世纪末革命中心在法国,当时法国成了世界政治生活的中心。19世纪中叶革命中心转到了德国,无产阶级走上了政治舞台,产生了马克思主义。20世纪初革命中心转到了俄国,产生了列宁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没有列宁主义就没有俄国革命的胜利;二十世纪中叶,世界革命的中心又转到了中国,当然以后革命的中心还会转移。
这个革命中心当然是世界的革命中心。既然是世界革命的中心,那么一举一动就具有世界意义,而不是单纯的中国意义。这是显而易见的。毛主席说革命中心转移,提到列宁早就提出“先进的亚洲,落后的欧洲”看到革命向亚洲转移的趋势。
斯大林也说:“中国将来是未来的世界革命中心,你们的毛泽东同志就是世界革命的领袖。”(转引自师哲回忆文章)
革命中心转移到中国这是当时国际共产运动的代表看法,权威看法,不是我们党自己自吹自擂。
只有看到中国是世界革命的中心,今天依然没有变,我们才能看清我们今天的地位,我们今天的任务,我们才该知道我们做什么准备,我们才会打赢未来的世界大决战!打赢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生死大决战!
新中国的建立,我们就进行了两次革命:取得政权的政治革命,解放后我们进行了社会革命,也就是生产力革命,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以至于上层建筑的全部革命。
前三十年我们是国际革命中心,后面呢?
改开后,我们依然进行了一次社会革命。虽然和前三十年不同,但是相反而相成,以与之前相反的方式继续对传统进行革命。这个时候我们知道了科技革命,但是总体还是追随。这个时代,我们国内的和平环境让大家陷入了我们没有革命的幻觉。其实我们改开四十年依然是在革命中。
这个追随的过程,如果严格来说,我倒是觉得在2020年结束了,很多人都认为这年可以看作是中国的人工智能元年。其实我们知道大约2000年,中国普通人开始普遍接入互联网,我们就进入了中国的科技革命的准备期。这个准备期是20年。当我们全力发展以人工智能为内容的科技革命的时候,我们就真正的进入了科技革命时代。这是百年来中国人最为梦想的革命之一。我们终于赶上了本次科技革命。
本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人工智能,就是无人化,这是对自有人类以来最大的生产方式最大的变革。即使当初资产阶级的工业革命,依然还需要人,而这次是完全不需要人,这是最大的,最突出的,最容易被大家感知到的特点。生产力的如此革命性变化,生产关系自然就会发生变化,不可能不发生变化。而生产关系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上层建筑就不可能不发生变化。变化,根本性的变化,就是革命。只不过,西方哲学用了一个人畜无害的概念:涌现。西方人是非常害怕革命的,他们连自然科学中的突变这个概念都不敢用了,只好发明一个新词“涌现”。
我们这次终于赶上的科技革命有两大特点:第一,全世界真正抓住且能发展的只有我国和美国,其他国家都被抛在后面了。这需要巨大的资金,独立的政治意志,以及长远的规划和稳定的政治环境。可见,欧洲,日本,俄罗斯,印度,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第二大特点是美国对我们的极力打压。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要发展科技,完成科技革命,就得同时进行政治革命:反对、打败美帝国主义。美帝国主义成为我们发展生产力的巨大政治障碍。总之,这次科技革命,让我们必须得同时完成打败美帝国主义的政治革命。这次革命是我们内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条件和外部美帝国主义的打压内外两个条件一起生成的。
科技革命带来政治革命,而且是国际政治革命,这样,革命的形势对于中国人来说就形成了。现在的问题是等待内外因素的量的发展达到临界点。
大家知道我们现实是避战的,在没有把握和不到关键时刻不会进行决战。其次,这次革命我们避无可避,以美国对我发动的自2018年以来的经济战,科技战,舆论战以来,我们完全无法避免了,目前只是热战还需要时日而已。我们所谓的避战,也仅仅是避免热战,而不是其他的战争形式,比如网络战。
因此,我们现在因为科技革命再次来到了对世界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革命的中心,我们面前不仅是有科学技术这个敌人,而且还有美帝国主义这个敌人。道理也就自然清楚了,我们既然处在了必须革命,必须斗争的形势中,我们中国人怎么能不继续革命呢?我们怎么能避开革命呢?我们要像鸵鸟一样把脑袋扎入沙子堆而避开革命吗?那些脑袋里满是水的学者们是从来不顾及到这些扎根于科技革命和经济矛盾的现实所形成的客观的革命形势的。这样轻浮的,错误的观点,确实该如蛛丝一样,被我们轻轻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