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农业发展道路是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中国的未来,也是人类的未来
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分享《毛主席教我们当省委书记》的第二篇文章《调查研究中的言传身教》。
毛主席说,真理是貂蝉研究得来的。我们靠真理吃饭,不要靠官职吃饭。我们的经验历来如此,即当你为工作的开展最发愁的时候,只要下去调查研究,问题就解决了。
~调查研究产生《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
~「调查研究产生《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
~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962年,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毛主席说,要么搞社会主义大农业,要么搞资本主义大农业,搞单干的小农业是不可能的。少奇同志在会上也说,我们必须搞社会主义大农业才有出路,才能使农民免于贫困。大农业即集体农业,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出路。
1956年2月3日,中央提出《农业四十条》,是毛主席为推动全国农业发展经过反复调查研究而主持制定的。在这次调查研究中,毛主席更是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调查研究反复推敲,反复论证。1955年毛主席同省委书记们开会,以商量的口吻提出了农业发展15条。这是毛主席自己从北京出发,路经天津、济南到达杭州,一路上到各地进行的调查研究,开了很多会才形成的。他老人家对每个字每句话都和大家一起商量推敲,字斟句酌。后来,经过杭州会议,15条发展为17条。对17条,毛主席还是组织一线的干部再次研究,论证充分,又发展到22条,在22条的基础上,又组织一面调查,一面研究资料,一面讨论,一面修改、补充、完善,由22条发展成为40条。
调查研究的理论成果需要实际工作经验。毛主席说,写一个文件,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是写不出来的。《农业四十条》是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七议八议出来的,其中只有一条“除四害”是我的,其余都是别人的。后来毛主席听到有人反对把麻雀列为四害之一,就把消灭麻雀改为消灭臭虫。
毛主席搞调查研究就是这样言传身教、从善如流、为干部树立了调查研究的良好典范。
调查研究靠群众路线。调查研究绝不是填表造数字,走过场,更不是地动山摇地出巡,假装拉着群众的手,虚情假意地嘘寒问暖,就以为能获得真心话,获得真实数据和实际情况。这不但不是调查研究,反而是官僚形式般灾难性的,还不如坐在办公室里瞎琢磨写稿子得了,至少不劳民伤财,不直接丢共产党的脸。
《农业四十条》的实现靠的就是群众路线和调查研究。不单是调查研究搞出这个纲要毛主席言传身教,就是贯彻实施,连续好几年,每年不止一次,而且不止一次地深入到农村、田间,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向有经验的老农和科技人员请教,并且召开各种各样的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他老人家特别注意发现群众创造的粮食高产稳产的先进典型,因为实现粮食单位亩产量“四、五、八”的指标(即黄河以北亩产400斤,黄河以南、长江以北亩产500斤,长江以南亩产800斤)是《农业四十条》的核心。你看,毛主席做事始终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
就是这样的坚持调查研究和群众路线,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综合各地的增产经验和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农业“八字宪法”,即农作物增产技术的八个方面:水(利)、肥(料)、土(壤)、种(子)、密(合理密植)、保(植物保护)、管(田间管理)、工(工具)。这八个字也是和《农业发展四十条》一样,不是一下子,头脑发热提出来的,也是逐步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而且对每个字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毛主席运用辩证法多次作了阐释。
毛主席强调,经过调查研究,继续总结群众的耕作经验,并且要把现代科学技术和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结合起来,使农业八字宪法不断充实完善。
时至今日,农业八字宪法对农业发展还是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至少我的老家农民种地还是讲求着这八个方面,科学地运用这八个方面,但是对于实践中群众新产生的好的经验,有没有进行新的理论总结和发展,就不得而知了。
越读毛主席的书,就越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去干,有成有败,不能说明这件事不值得干。社会主义就是这样。哪怕全世界搞社会主义都失败,也不等于毛主席干不成。
社会主义尤其是毛主席实践的社会主义道路代表公平和正义,共同富裕,这是中国的未来,也是人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