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穆臻:毛主席的“零敲牛皮糖”战术
一、“零敲牛皮糖战术”提出的背景
(1)朝鲜战场特殊的作战环境——地形狭长复杂,不便于大规模的深远机动的运动作战。
(2)特殊的敌人——美帝国主义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强大的海陆空力量,敌我差距悬殊,而我们的装备很多都是解放战争中缴获的装备和苏联提供的他们在二战时期淘汰的装备。即使我们集中优势数量的兵力大规模包围敌人,也难以大规模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在五次战役中表现的比较明显。
(3)特殊的自身后勤——我军所需的一切作战物资需要国内提供,我们的交通条件差,敌在空中威胁极大,我军历次战役中粮弹供应不够充分,难以进行大规模歼灭战。
(4)特殊的敌法——美军将领李奇微根据我军在后勤方面弱点,制定了“磁性战术”,我军难以像对付麦克阿瑟那样短期大规模袭击敌人。
(5)特殊的自己——我们的统帅毛主席善于根据敌情变化总结经验教训、坚持灵活性、保持主动性,灵活积极的调整战略战术;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将军跟随毛主席征战多年,很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而且对毛主席军事指挥能力信服,愿意接受毛主席的军事指示;我军各指战员作战多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应新的战争。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实事求是,在指导战争的过程中力求主观符合客观;坚持计划性、主动性、灵活性,都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毛主席的“零敲牛皮糖战术”相关论述
“手撒宽了包不拢,口张大了啃不烂,不仅无法歼灭敌人,而且有胶着的危险。”——毛泽东
“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1个师,甚至1个整团,都难以达到歼敌任务……为了打掉敌人的这种自信心以达最后大围歼的目的,但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1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1个整营,至多2个整营,也就够了。”——毛泽东
“现在我第一线有8个军,每个军歼敌1个整营,共有8个整营,这也就给敌以很大的打击了。假如每次每军能歼敌2个整营,共有16个整营,那对敌人打击就更大了。如果这样做办不到,则还是要求每次每军只歼敌1个整营为适宜。”——毛泽东
“,打美英军和打伪军不同,打伪军可以实行战略或战役 的大包围,打美英军则在几个月内还不要实行这种大包围,只实行战术的小包围,即每军每次只精心选择敌军1个营或略多一点为对象而 全部地包围歼灭之。这样,再打三四个战役,即每个美英师都再有三、四个整营被干净歼灭,则其士气非降不可,其信心非动摇不可,那时就可以作一次歼1个整师,或两三个整师的计划了。”——毛泽东
“过去我们打蒋介石的新一军、新六军、五军、十八军和桂系的第七军,就是经过这种小歼灭到大歼灭的过程的。我军入朝以来五次战役,已完成这种小歼灭战的一段路程,但是还不够,还需经过几次战役才能完成小歼灭战的阶段,进到大歼灭战的阶段。”——毛泽东
毛主席历来反对打盲目的、严重消耗实力又低效率、无有效战果的消耗战,无论是土城还是鲁班场,他一旦看到战局进入消耗阶段,立即撤离战斗,调整行军方向,才有了四渡赤水出奇兵。他还反对打无准备无把握的仗,力求战则必胜。
而且,毛主席仍然坚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坚持战略上的以少胜多、战役上的以多胜少。“零敲牛皮糖”战术的重要精神,就是集中尽可能绝对优势的兵力,逐渐的消灭极其小股的敌人。
毛主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敌我力量对比出发,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有什么敌人打什么仗,不打力量不足还硬着头皮上的仗。
三、斯大林的错误质疑和错误建议
他这样指责:
“还没有任何根据可以认为,英美军会像蒋介石那样愚蠢,使你们能够按照你们的选择每次歼灭敌1个整营地歼灭其军队。”
我们的老对手、老敌人蒋介石真的“愚蠢”吗?
他力压各路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龙云、西北三马……这些军阀都不是他的对手。
他手下能征善战的将领也不少,张灵甫、黄百韬、杜聿明、薛岳、陈明仁、孙立人……这些敌将在解放战争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和他们作战极其艰难。
他拥有当时数量上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常备军,而且有欧美帝国主义大规模的经济物资、军事装备、具体战术训练等等援助。
他阴险狡猾,还对斯大林插过刀,蒙骗了斯大林。1926年"三·二○"中山舰事件后,斯大林仅把对蒋介石的认识由"民族资产阶级左派"调整为"民族资产阶级中间派"。蒋介石已经铁了心当美帝国主义的傀儡了,斯大林还说: "目前我们需要右派,右派中有能干的人,他们领导军队反对帝国主义。蒋介石也许并不同情革命,但是他在领导着军队,他除了反帝而外,不可能有其他作为"。"四·一二"事变之前,斯大林还把一张有亲笔签名的相片寄给了蒋介石。斯大林也许忘记了,被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打败的、被他斯大林认为“愚蠢”的蒋介石,曾经成功蒙骗了他的双眼。
显然,被蒋介石成功欺骗过的斯大林严重低估了我们的敌人蒋介石,从而严重低估了我中国人民志愿军灵活机动的能力,也没有理解到毛主席军事思想的重要精髓之一——实事求是,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有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主席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指导我军调整各种战略战术,是深知坚持掌握主动权的。
斯大林还指责说:
“英美军向北推进时,将一道接一道地建立起新的防线, 从而使你们在一旦需要实施进攻时,难以不付出巨大损失就能突破英美军防线。”
“还应注意到,如果平壤再次落入敌人手里,这一方面会降低朝鲜人民和朝鲜军队的士气,另一方面将提高英美军队的士气。”
可见斯大林非常计较土地得失。
而毛主席强调“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而且,毛主席早就规定了底线——平壤至元山一线。只要没有进入这一线,就可以保障所谓的平壤安全问题。
斯大林这样讲,难道是没有看到毛主席在下面的这句话吗?
毛主席提到:
“至于打的地点,只要敌人肯进,越在北面一些越好,只要不超过平壤—元山线就行了。”
最后的建议,显露了斯大林建议的错误和他错误过于重视保卫土地、维护“阵营形象“的目的。
斯大林竟然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看来你们将要准备一次重大的战役,其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局部机动,而是为了给英美军以沉重打击。“
“重大战役“、”沉重打击“……
我军连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战役,而且和敌军武器装备差距极其悬殊,已经被敌人摸清了“礼拜攻势“、已经难以进行像打麦克阿瑟那样大规模的突袭战役了,我们和英美硬碰硬的打”重大战役“、搞”沉重打击“,这不是和博古、李德一样的搞”乞丐和龙王比宝“吗?!
我军面对如此困难的后勤、如此悬殊的敌我差距、如此需要休整恢复的实际情况,打得起“重大的战役”吗?!
这不是为了“阵营形象“、为了土地问题,把我军往死路上指引吗?!
他指责我们的“零敲牛皮糖”战术“冒险”之后,他提出个更冒险、真冒险的战术,这显然是斯大林脱离当时战场实际情况的表现。
我们没有采纳斯大林的错误建议,在毛主席的指导下,在彭德怀将军的指挥下,在全体我军指战员的浴血奋战中,毛主席的“零敲牛皮糖”战术构想得以有效贯彻。
四、“零敲牛皮糖”的辉煌战绩
1951年秋开始,志愿军集中兵力打小歼灭战,一丁点一丁点地“敲”敌人。美军的磁性战术终于开始失效。1952年9月18日至10月底,志愿军和人民军对敌60个目标进行了77次进攻。从1952年开始,志愿军立足于现有战线,对“联合国军”发起了一系列小规模、低强度的狙击与偷袭战斗,我们开展了“冷枪冷炮运动”,而不用斯大林那套所谓的“重大战役”对付敌人。
斯大林的电报对主席颐指气使,结果他自己提出个不符合实际的大战役的乞丐和龙王比宝的战术,不相信主席的符合实际情况的零敲牛皮糖战术,这和博古的错误何等的相似?还是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零敲牛皮糖战术指导中国人民志愿军把美帝国主义打的越不过三八线。
从斯大林的电报里真的看到了博古和李德的影子,都是乞丐和龙王比宝的倾向,都有污蔑毛主席经验主义的情形。可见,斯大林在军事方面的严重认知局限,和第五次反围剿时,博古、李德的严重错误认知密切联系。
到1953年,贯彻“零敲牛皮糖战术”的“冷枪冷炮运动”消灭了5.2万名“联合国军”,其战果和影响不亚于一场“重大战役”。从1951年7月至1952年10月,相较战争初期,每月减少人员损失三分之二以上(前八个月平均每月伤亡人数在25000人左右,而后十五个月中,平均每月伤亡人数降到8000人左右)。极大减少了我军的人员伤亡。
贯彻毛主席的“零敲牛皮糖”、“由小到大”思想,我军逐渐的组织战役性规模歼灭战。1953年5月至6月,我军5个兵团以东线为重点,分散歼敌20个连排支撑点,歼敌4100余人后,攻占敌团以下防御阵地51处,毙伤俘敌41000余人。
贯彻毛主席讲的“大小结合”原则,实施战略性规模歼灭战。在停战前夕,志愿军举行了金城战役,毙伤俘敌78000余人,实现了毛主席讲得“一次歼敌一个整师或两个三个整师的计划”,最终迫敌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