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三)一一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
伟大导师壮志酬,神釆奕奕立城楼。
高呼万岁春雷动,百万红兵热泪流。
上述描写“文革”时期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情景。话说1966年8月18日,这天毛主席身穿绿军装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在天安门城楼举行的大规模的“庆祝文化大革命大会” 。
毛主席意味深长地对青年学生们说:大会结束后,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检阅了首都上百万的以红卫兵为主的游行队伍。
北师大女附中一位学生将红卫兵袖章配戴在毛主席的臂上。他默认为红卫兵的总司令。接着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组织外地高等学校革命学生,中等学校革命学生代表和教职工代表来北京参观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通知》。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全国师生“大串联”,从8月18日到8月31日,9月15日,10月1日,10月18日,11月3日,11月10日,11月25日一26日止,毛主席先后八次接见全国各地来京的1000多万红卫兵及其群众。《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了毛主席》是当时最流行的歌曲之一。人们以看到了毛主席为莫大的幸福,终生引以自豪。
相关阅读
一一毛主席在湘乡东山求学
父让经商去县城,求知欲望再萌生。
凤凰展翅东山上,招进国才校长惊。
上述描写青年毛主席如愿以偿到东山学校就读的情形。话说1910年8月29日。这天毛主席正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就读。当初,毛主席报考东山高等小学堂时,在试题“言志”的作文中,抒发了自己求学救国的志愿,校长李元甫和监考教师们惊叹“我们学堂里取了个国才!”
本来在进东山高小之前,毛主席的父亲为了使儿子能够兴业传家。送他到族堂兄毛槐林在湘潭县城十八总开设的“宽裕粮行”当学徒。开始毛主席觉得当学徒也许有意思,就到县城粮行去学做生意。但是到了粮店整天站柜台跟钱粮打交道,招待客商枯燥无味,没多大作为。感到弃学经商前程暗淡。萌发再次求学的愿望,把自己的想法向槐林伯谈出。毛槐林表示支持。起初顺生公不同意,说家里负担不起。毛槐林说,“老弟,如你有困难,我一定分担。”他还与母亲一起请来舅舅,表兄及老师来相劝。人们都说,只有读书才能增长挣钱的本领。他的父亲也就改变了主意,同意毛主席去东山继续求学。在离家去湘乡东山学校求学之时,毛主席怀着对父亲感激的心情,写了一首“七绝”呈放在交给父亲的帐本中,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孩儿立志岀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2003年是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诞辰110周年,东山学校被批准晋升为湖南省重点中学。在省重点中学桂牌仪式上,毛主席的儿媳卲华将军带领儿子毛新宇参加庆典:
在庆典仪式上:毛新宇激动地说:“我爷爷经常对亲人们说,我不到东山学校读书,就走不出韶山冲。昔日爷爷以东山为荣,今天我们全家仍然以东山为荣!”爷爷留给我们的不仅是 “东山”这个名字,更多是他那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2025年8月18日万里云写于湖南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