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应当怎样把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这个问题是由如下事实的思考引出的:
毛主席一辈人奋斗了几十年,牺牲了几百万人才打倒了私有制;而在毛主席之后的短短几年,几乎没有明显的“杀伐”,私有制就全面“回归”了!
显然,打倒私有制、维持公有制的难度远远大于“请回”私有制的难度!
为什么呢?!
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个马克思的重要论断。
如果当今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已经明显适合于公有制,不利于私有制,那么至少不会发生在几年内就可以让公有制企业大面积垮掉,私有制全面铺开的局面。
我又想起了当年高喊“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那些人,他们至少是犯了唯心论的错误!因为那时维持社会主义尚且不易,如何可能进入共产主义?!
从中共成立初期到如今,有多少次、多少人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
那么究竟该如何把握当今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制约关系呢?
如果拿回毛泽东时代的“大公无私”来构建生产关系,固然对提高全社会的思想觉悟有利;但也可能会降低少数天分出众的人们的探索、创新的积极性。最近一、二十年出现的新技术、新成就、新“经济模式”之中不乏“个人追求”产生的成果。这不能不说与“私有制”的吸引力有关。当然,私有制回归的同时,产生了更大面积的普通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劳动创造力大幅度的下降。
何以如此?
归根结底还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足以彻底消除人们的“私心”!无法支持全面的公有制!另一方面,从巴黎公社到新中国的成立,多少人为了消灭私有制献出了生命?!这又充分证明了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使得大多数人已经无法继续忍受私有制的无情剥削了!
“一刀切”地消灭私有制不可取,可不可以采取渐进模式的社会主义呢?
其实,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是一种“渐进模式的社会主义”。那时没收了官僚、买办资本,保留了民族资本和一些私有小生产。但是,随后逐步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十来年间就消灭了私有制经济。
现在看来,全面消灭私有制经济进行得太快了,最近一、二十年私有制经济在创新方面的成就(与如今的国企相比)应当有所启发。
说到底,还是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无法支持更高水平的“平等的生活水平”,也就无法消除人们的“私心”。毛泽东时代的工资制度中,高者一月四、五百元,低者一月二、三十元;纵有足以改变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贡献,也不过获得一张奖状和几百元奖励。大多数人的思想达不到钱学森那样的水平,没有足够的“利”不足以推动那些最大胆的探索与创新。最近一、二十年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说到这里,并不能说我支持当今的制度。暂且仅仅说一说经济制度。我认为凡是直接涉及大众利益,且变化不会太大的经济领域,都不允许搞私有制!比如建筑业,和几乎全部与能源有关的产业。倒是那些适合创新、需要探索的事业不妨放开允许私有经济去搞。
两个积极性比一个积极性好,这好像是毛主席说过的话。胡思乱想了一通,是否有道理,任由各位评说。唯愿各位同样站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立场上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