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分歧会导致北约解体吗?
近期,欧洲国家与美国在乌克兰停战问题上产生明显分歧,有人认为这将会导致北约解体。我认为,目前阶段北约解体绝无可能,就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北约解体的可能性也比较小。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美国需要北约,不会让北约解体。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是欧洲和北美国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军事政治集团,成立于1949年4月4日。冷战期间,北约主要针对苏联和华约。冷战结束后,逐步调整转型。1999年,北约通过“新战略概念”,从区域性军事防务同盟转变为后冷战时期的全球性政治军事组织,总体战略原则从“集体防御”转变为“积极干预”。 “9·11事件”后,北约政治安全职能相对上升,致力于从集体安全组织向集军事、政治、安全职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组织转变。
当前,虽然欧洲国家与美国在乌克兰停战问题上产生了明显分歧,但美国是不会让北约解体的。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北约是美国对欧洲实施控制的工具
北约从一开始成立美国就是北约的主导。这一点,回顾北约成立的经过就清楚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西欧各国,尤其是传统帝国英国的实力与影响在“二战”后更是一落千丈。为了延缓衰落的进程,维护其大国地位和传统利益,英国丘吉尔政府提出了三环外交(英联邦、英美特殊关系、联合起来的欧洲,英国在这“三环”中充当核心和纽带)。与此同时,法国也在谋求恢复大国地位,1946年戴高乐下台后,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独立性受到进一步的削弱,法国的外交政策更加倾向于西方联盟。法国一直担心德国东山再起,主张严厉制裁德国,英国借机拉拢法国。1947年3月4日,英国与法国在敦刻尔克签署了《英法同盟互助条约》。英国的目的是以英法条约为核心,把西欧组织起来,法国则是为了制止德国的东山再起。战后欧洲联合由此迈出了第一步。
英法同盟互助条约签署前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国际事件,美国大肆渲染“苏联威胁论”,欧洲上空似乎战云密布。这种“不安全感”促使西欧国家更进一步联合起来。1947年12月15日,美、苏在伦敦外长会议上就德国统一问题公开破裂后,第二天,时任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向英国外交大臣表示,美国赞助“西欧某种形式的联合”。一心想当西欧盟主的英国感到建立西欧联盟的时刻已经到来,接着正式提出了成立西欧联盟的建议。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四国表示响应。美国打算,等英国把西欧联盟组织起来后,再把它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因此也表示支持。
1948年3月17日,英、法、荷、比、卢五国在布鲁塞尔签署了为期50年的《关于经济、社会、文化合作和集体正当自卫的条约》,又称《布鲁塞尔条约》。从《布鲁塞尔条约》序言的和有关条款看,五国签署《布鲁塞尔条约》的目的是防止和反对德国未来可能出现的军事威胁,但其真正目的是加强西欧的安全合作,对付苏联威胁。8月25日,条约生效,布鲁塞尔条约组织正式成立。
《布鲁塞尔条约》签订后,西欧和美国都认为公约存在着很大的局限。西欧五国对西欧的防务安全仍有疑虑,法国等国公开表示没有美国的合作,共同防御就难以奏效。五国一再要求美国给予军事援助,这为美国策划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欧防务组织提供了机遇。
1948年3月22日至4月1日,美国、英国、加拿大三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五角大楼文件》,提出扩大布鲁塞尔条约组织;另外缔结了北大西洋区域集体防务协定。7月6日,美国、加拿大和公约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了关于建立大西洋联盟的正式会谈。9月9日,美国、布鲁塞尔缔约国一致通过了被称为《华盛顿文件》备忘录。对将要建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范围、缔约国承担的义务及其与欧洲其他组织的关系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1949年1月14日,美国国务院发表了题为《我们建设和平:北大西洋区域的集体安全》的声明。3月18日,正式公布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条文。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北大西洋公约》的签字仪式。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每一缔约国“应单独并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该条款虽然指出遇到武装进攻时,缔约国的义务是单独或集体地采取行动,但行动方式则由每个成员国根据各自判断作出。通过这一规定,美国既达到了在军事上把西欧各国控制在一起的目的,又避免了自动卷入战争的危险。8月24日,该条约正式生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北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大西洋联盟的形成,也加深了美苏之间的对立,推动着冷战向纵深方向发展。
《北大西洋公约》签署后,北约的组织机构相继建立。由各成员国的外交、国防、财政部长组成的理事会作为北约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各成员国总参谋长组成的军事委员会为北约组织的最高军事机构。此外,北约组织还逐渐建立了统一的军事指挥系统,其中以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为最大的军事指挥机构,历任司令均由美国人担任,第一任司令是美国将军艾森豪威尔。美国还不断向欧洲增派军队,在西欧各国设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
北约的成立,实现了“马歇尔计划”实施后美国对欧洲的控制从经济领域向军事和政治领域的延伸,北约组织成了美国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工具。
冷战时期,美国在欧洲常年维持10万以上的军力,其中有9万多驻扎在英德意三国。目前,欧洲是美国海外部署最多军事基地和设施的地区,截至2025年2月,美国在欧洲的驻军总人数接近10万人,仅在德国就有174个军事基地,其他欧洲国家基本也都有美军基地。
二、北约为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提供了重要支撑
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不仅在于自身实力的增强,而且也得益于北约组织。冷战时期,北约有16个成员国,冷战结束后,北约经过多次东扩,目前共有32个成员国.
从军事上看,冷战时期北约各国总兵力约为620万,2024年北约的总兵力仍然超过350万人。其中美、英、法三国还是 “世界核俱乐部”的正式成员。
从政治上看,美、英、法三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在五常之中占了三席,对国际事务具有很大的发言权。
从经济上看,北约成员国大都是欧盟成员国,2023年欧盟GDP总额18.59万亿美元,加上美国的27.72万亿美元、英国的3.38万亿美元和加拿大的2.14万亿美元(以上均为美元现价),共计51.8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量(104.79万亿美元)的49%。
从科技上看,美、德、法等国都是科技大国,北约其他一些国家(如英国、瑞典、加拿大等)科技实力也很强,目前世界尖端科技大都掌握在北约国家手中,在科技发展中相互之间可以互通有无、支援协作。
由此可以看出吗,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北约成员国也有不小的功劳。北约为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美国遏制中俄维护其世界霸权离不开北约
北约是为了对付苏联和华约而成立的,苏联的解体北约功不可没。目前,北约不仅是遏制俄罗斯东山再起的重要政治军事组织,而且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等因素,北约也已开始向全球性政治军事同盟演变,成为遏制中国崛起和美国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北约成员国在打压中国的一些问题上采取一致行动,频频派军舰到中国沿海来“自由航行”等,就是明证。所以说,美国要遏制中俄维护其世界霸权是离不开北约的。
目前,美国与欧洲在乌克兰停战问题上的分歧,主要是美国希望快速结束冲突以减少资源投入,而欧洲国家则认为俄罗斯的胜利将破坏欧洲的安全秩序,需通过对乌克兰的长期军事支持和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来保持对俄压力。也就是说,是欧洲在乌克兰停战问题上的主张与特朗普政府的当前战略目标发生了冲突。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是不会轻易放弃尽快结束冲突以减少资源投入这一目标的,但也绝不会让北约解散,因为解散北约对于实现他“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理想不利的。
其次,欧洲国家也不希望北约解散。
从军事上看,俄罗斯目前的军事实力特别是核武器明显超过欧洲国家,如果没有北约组织和美国的军力,仅靠欧洲的力量很难与俄罗斯抗衡。
从经济上看,过去由于有北约组织存在和美国在欧洲的驻军,不仅保障了欧州的安全,还使欧州在冷战结束后纷纷裁军减少军费开支,从而保证了经济的不断发展。解散北约对于欧洲国家来说,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
从政治上来说,由于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欧洲国家要想在国际关系问题上达成自己的目标,离不开美国的支持。另外,保留北约组织,对于维护欧洲国家的团结特别是在政治军事上采取统一行动,也是有好处的。
冷战结束以后,欧洲国家为了加强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于1991年12月在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欧盟是一个政治和经济联盟,现有27个成员国。欧盟的成立促进了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它符合欧洲各国的利益,增强了欧洲的团结和和平。但在客观上也使欧洲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美国的控制,成为多极世界的一极。今年2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称,欧盟的成立就是为了“搞美国”,这也反映了美国高层对欧盟的一些真实看法。
但是欧盟在军事上、政治上对其成员国的约束力不如北约,有时各成员国很难在一些事关各自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因此,保留北约组织,对于欧洲国家在政治军事上采取统一行动以应对危机,是有好处的。
总之,由于美国需要北约,欧洲也离不开北约,不仅目前阶段北约解体绝无可能,就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北约解体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即使特朗普为了推行自己的政策,在近期采取某些不利于北约团结的举措,但4年过后新一届美国总统上台,还会再改回去。
【文/阿华,本文为作者投稿188金宝搏体育官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