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公有+劳营”
在公众号交流时,ZHTCI(06:23:07 福建)提出了理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公有+劳权+市场=共富+廉政+高效=和谐社会。
ZHTCI对种市场经济的具体解读是:
“社会基本形态是市场经济。绝大多数市场主体是公有(含集体)企业,仍有相当数量的外资企业和私人工商户。
公有企业实行劳权制度鞍钢宪法民主管理。管理者从市场中择优选任。公有企业在市场经济规则下竞争优胜劣汰。经营不好照样破产照样失业!
不同的是,公有企业在市场规则下竞争的后果,是把不合时宜的落后的,从整体规划中及时抽掉。淘汰下来的职工重新择业,淘汰下来的资源重新整合重新进入竞争序列不会产生浪费。不会恶性竞争不会唯利是图,坑蒙拐骗的反人类反社会行为会大幅减少,腐败会大幅减少!也不会有贫富两极分化!
公有企业废除工资制,职工平时记工分,年底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各种必要的扣除后,进行结算分红。职工收入和经营效益完全挂钩,真正落实按劳分配制度。同时按一个工分一票的规则表决重大事项,真正落实民主管理制度。
如此,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肯定胜过私有化的市场经济!”
这个市场经济模式,就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1,社会主义经济,所以称为社会主义经济,就因为它是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在这里,ZHTCI设想的市场经济,是公有制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因此,真正落实的公有制主体,确保了社会主义的第一主体要求。
2,社会主义经济所以是社会主义经济,除了是公有制之外,同时还必须是按劳分配的公有制经济。而ZHTCI提出的废除工资制,用工分制来作为劳动者的报酬形式,从而实现了由雇佣劳动转变为报酬劳动的转变,事实上也使生产方式由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到消费价值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
3,而如果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公有制企业,而且这些公有制企业的劳动者都可以凭借劳动投入参与企业生产成果分配。那么,劳动者的收入状态就会与整个社会经济状态的发展处于同步增长的状态。全国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收入都能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长,加上劳动者家庭的人口,那么,会使14亿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人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共同富裕也就会真正实现。
4,在实现按劳分配的条件下,公有制企业的员工的收入不仅会随着自己的劳动投入状态而不断变化,而且也会反映劳动集体(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而不断波动,会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不断波动。而这种收入波动,会促使每个企业员工不仅关注自己的劳动投入状态,而且会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状态和管理状态,甚至会关心与企业相关的市场变化状态,他们会督促管理者不断调整管理行为,满足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真正实行按劳分配的企业,会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强大动力,比私有制企业具有更好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5,在实现按劳分配条件下,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结果分配方式,就是“补偿消耗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都是自己的”。这一模式,其作为生产成果形式出现的、是满足企业全体员工消费需要的消费价值量。因此,这种生产方式就是消费价值生产方式。在采用消费价值方式的条件下,劳动者的收入与劳动者的劳动投入成正比,会形成“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互相促进、相互满足的劳动状态和分配状态。因此,真正的以按劳分配的劳权制度为基础的社会生产模式会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力。
6,另一方面,在实现按劳分配条件下,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结果分配方式,就是“补偿消耗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都是自己的”。在这种分配模式中,劳动者对生活消费的需要不仅通过消费价值量的分配进行满足,同时也会通过满足公共需要的项目扣除形成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途径进行满足。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模式?
那就是公有劳营工分制模式。
劳权经济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模式是“国有劳营”模式。计划经济模式中的“国营”模式不能体现劳动者的劳动管理权,因此应该改为“劳营”模式。在“劳营”模式下,社会主义企业作为劳动实体,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由劳动者自主经营,国家通过生产资料的按需分配和合理流动调节社会生产。商品生产由市场调节,生产资料按需分配,企业(由劳动者)自主经营,生活资料按劳分配,成本优先保证,职工多劳多得。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一“国有劳营工分制”的运行模式,既是宏观模式,又是微观模式。
“国有劳营工分制”模式的运行是这样的:生产资料由国家建立不同层次的国有或公有资产管理局负责管理,劳动者按照生产需要组成劳动集体,在优先保证生产资料价值补偿的基础上利用国有资产进行生产。国有资产管理包括保值管理、流动管理、增值管理和投资管理四个方面。所谓保值管理就是国资局根据市场情况确定企业国有资产的价值水平,并通过确定合理的成本水平和对企业分配过程的监督使国有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保值状态;流动管理是国资局使国有资产向经营良好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流动,使国有资产处于最佳利用状态,形成国有资产流动、增值、再流动、再增值的良性循环;投资管理是使国有资产的整体分布状态经常与社会需要相一致,使国有资产在总体上处于有效利用状态;国有资产的增值管理就是由国资局来管理通过公共需要项目扣除的、作为扩大再生产部分的价值量,并通过国有资产按需分配和合理流动,使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处于相互满足、互相促进的一致状态,使国有资产不断增值。工分制企业在职工大会和职工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在优先满足生产资料价值补偿的前提下利用国有资产自主经营,在分配上按照先补偿(生产资料消耗),后扣除(包括扩大再生产追加在内的各种公共需要项目),再进行个人消费品即劳动收入的分解。在这里,劳动收入是作为企业生产成果、以余额形式出现的,劳动收入的波动反映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市场变化,并可以有效地引起劳动者调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行为,而所谓的自负盈亏问题则由于按劳分配的实现自然消失(真正实现按劳分配的企业是不存在亏损问题的),企业经营状况表现为劳动收入的自然波动,劳动者作为生产主体承受企业生产经营的结果,并通过职工大会和职工管理委员会的管理体制调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市场特性表现。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是劳动者当家作主和按劳分配。因此,作为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主体不再是作为资本所有者的“经济人”,而是作为工本所有者的“劳动人”。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有制主体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上必然表现为“公有+劳营”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即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实体在劳动所有权的基础上运行和发展!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