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为什么改革产生了人民群众缺乏获得感的问题?
在《如何理解周其仁重回高层视野》(价值目录2024-05-27 21:03四川)一文中谈到:“5月23日,‘消失’许久的周其仁参加了一场规格极高的座谈会。”“按照行文顺序,周其仁的意见建议集中在‘增强人民群众改革获得感’。”文章介绍“在站长看来,其实要理解周其仁,关键是一个词:‘产权’。先不说周老师对制度经济学大师科斯的推崇,光看他出的书就会明白。这些书其实翻来覆去,就是在讲产权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强调产权,能不能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
在中国,所谓的人民群众是指的什么呢?
中国有14亿人口,其中有8、9亿的劳动者(包括智力劳动者在内)。如果这8、9亿劳动者的利益要求能够获得了体现,那么,体现劳动者利益要求的制度,就能使我国14亿人口几乎所有人都能受益。8、9亿劳动者加上他们的父母子女,差不多是我国的全部人口。
要使人民群众受益,必须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前提:第一是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必须大力发展能够体现劳动者利益要求的生产力。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有丰富的物资资料,因而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无须多说。
但是,对于必须大力发展能够体现劳动者利益要求的生产力,这是需要大家重视并认真的探讨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成就是有目共睹,但为什么广大人民群众却没有获得感呢?
根本原因就是我们认识到并注重了发展生产力,而没有认为到、没有注重发展能够体现人民群众利益要求的生产力一一体现劳动所有权的生产力!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获得感缺乏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中国GDP增长了,而老百姓挣的钱越来越少。对于“为什么中国GDP不断增长,而老百姓挣的钱越来越少?”的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分析给出的原因是:“根本问题是我们的增长模式有问题。从投入方面看,资本的比重越来越高,劳动的比重越来越低。结果在分配上,资本的收入就越来越高,而劳动的收入越来越低”(《吴敬琏:为什么中国GDP不断增长,而老百姓挣的钱越来越少?》(中企思智库))。
为什么“从投入方面看,资本的比重越来越高,劳动的比重越来越低。结果在分配上,资本的收入就越来越高,而劳动的收入越来越低”呢?因为我国进行的是产权改革,建立的是产权制度。所谓产权,就是资产所有者的权利。我国在经过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就已经消灭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唯一生产主体,就是劳动阶级,就是劳动所有者。所谓的全国人民,其主体就是劳动所有者。因此,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出发,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目标出发,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我们应该进行的是体现劳动者利益要求的改革,进行的应该让劳动者当家作主、按劳分配的改革,应该是建立全面体现劳动所有者权利要求的制度的改革一一即劳权思路的改革。但是,我国的改革却走上产权思路的改革,走上了强化和推广产权制度的改革的道路。
产权改革的结果,一方面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增长采用了追求资产增殖的方式,这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高投资低消费的格局;另一方面,产权改革除了大力发展私营经济之外,还把乡镇企业、大集体企业和中小型国有企业都私有化了,而私有化的结果就是两极分化,让少数人发财,多数人走向贫困。据统计,到2005年,民营经济(私营经营占我国GDP的比重达到了65%,超过了公有制经济,经过20多年的改革,使我国经济实现了公有制为主体到私有制为主体的转变,而从1983年到2005年,我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例为由56.5%下降到36.7%,连续22年下降。这些统计数据清楚地告诉我们,正是所谓的产权改革导致我们劳动者收入随经济总量增长不断下降的趋势。我国有十三亿多人口,劳动者的比例达到了70%左右,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不断下降,也就意味着我国90%以上的人口的消费水平是不断下降的。这正是我国长期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发展只能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根源所在。
从国有企业到私营企业,从集体企业到私营企业,原本在公企的职工实现了身份转换,从名义上的主人转变为雇佣劳动者,其待遇也必然降低了;私营企业是以老板的盈利的最大化为目的的,职工的工资待遇能低自然是尽量低,劳动者的收入自然不可能象公有制企业那样,随着企业的发展有所增长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劳动者的报酬水平不是向上走,而是向下行(或者是绝对减少,或者是相对减少)。不仅如此,还有房改医改教改,又使劳动者有限的劳动收入被二次掠夺,使得老百姓的消费水平进一步降低。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却出现了生产过剩的危机,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我国的改革陷入了一个重大误区,这就是产权改革的误区。
产权改革,使我国形成了以私营经济为主体的经济格局,而私有化必然会造成两极分化,使穷人更穷,富人更富;这也必然会引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这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特别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几百年来的历史发展所告诉我们的常识。既然我国进行了如此规模的私有化改革,那出现“GDP不断增长,而老百姓挣的钱越来越少”又有什么奇怪呢?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而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之后,我国却出现了产能过剩、经济下行的局面,这说明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掉入了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的陷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谁都知道,社会主义要让劳动者当家作主,要实现按劳分配。因此,按照最基本的常识,我们要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应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建立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一一即劳权制度;但在实践中为什么反而进行了消灭公有制,否定劳动者当家作主和按劳分配的产权改革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我国只有市场经济改革的专家和指导,而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专家与指导!
【文/钟建民,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专栏作者。原载个人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