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国无外交吗?非也!我们不妨从完璧归赵说起

2022-08-09
作者:佛兰次小区 来源: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国事活动。外交既是国家实力的展示,也是国家性格的展示,合二为一,相得益彰,让交往国全面了解自己,达到实现国家对外政策的目的。

  正因如此,外交也赋予了事在人为的广阔空间。强国虽然在外交上有实力优势,但也不一定就能稳操胜券;弱国虽然在外交上有实力上的弱势,但也能把外交做好。

  然而,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弱国无外交堂而皇之地跃上了台面,甚至成了主流。这一观点既不符合事实,也是极其有害的。特别是与不怀好意的强国进行外交的时候,不但会陷入被动,还会彻底“躺平”。而外交又是关乎国运的。成功的外交可以振奋国家,失败的外交则会萎靡国家,特别是弱国很容易因外交的失败而亡国。

  弱国也有外交,也能实现伟大的外交,阐明这个话题是有现实意义的。那好,就让我们从2300年前著名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外交事件说起——

  2300年前的中国有秦、齐、楚、赵、魏、韩、燕等七个国家争天下。秦国实力最强,且坚持“秦国第一”,把自己视为锤子,把其他六国视为钉子,想敲谁就敲谁,对六国无休止地切香肠,除赵国之外的其他五国大都屈于秦国的霸权,在秦国面前逆来顺受。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就发生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之下,并改写了秦国说了算的外交游戏规则,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当时,赵惠文王拥有超级国宝和氏璧。和氏璧不但本身价值连城,还有非凡的文化承载。

  《韩非子.和氏》记载:卞和在荆山砍柴时发现了和氏璧这宝贝,献给楚厉王,厉王让人鉴别,那知鉴宝人和楚厉王一样,都是不识宝物的混蛋,这个楚厉王还气得削去了卞和左膝膑骨。

  蒙受不白之冤的卞和没有失去对宝贝的信心,时至楚武王继位后,再次献宝。令人没想到的是,这次献宝又一次重复了上回的遭遇,卞和的右膝膑骨又被武王削掉了。

  卞和还是没有对自己宝物失去信心,等武王驾崩文王继位的时候,卞和又要去献宝,但这时的卞和不但双腿残废走不了路了,人也老了。卞和想到自己的宝贝将会被埋没的命运,不禁悲从中来,不可断绝,抱着自己的宝贝在荆山脚下放声大哭起来……三个日夜后,卞和的眼泪哭干了,眼睛里流出来的不再是泪水而是血水。

  此事被文王知道后,便派人去问卞和的缘由。卞和深情地望着自己的宝贝,对来使说:"我不是为自己所受的酷刑而悲伤,而是悲伤宝玉无人能识别"!于是,文王让人打开玉石,发现里边果然是块稀世宝玉,并取名“和氏璧”。

  你看,和氏璧承载的人文够悲催和引人入胜了吧?和氏璧身上的这些故事,赋予了和氏璧人格、识人、权力、荣誉等等众多象征,就算和氏璧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也是无价之宝了——更何况和氏璧本身就是无价之宝。

  和氏璧成了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示人。后来,楚、赵联姻,和氏璧由此而到了赵国。

  对于这样的宝贝,秦国当然不会放过。

  于是,秦昭王就派人给赵王送来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

  这是一幕古代版的“重庆谈判”。赵国君臣不傻,看得明白:如果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到欺骗;如果不给秦国,又恐怕秦国会以此为借口来攻打。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赵国迫切需要找到一个既能戳穿秦国阴谋,又不让赵国蒙受损失的使者。这个人一定要大智大勇才行。

  宦官令缪贤力荐自己的门下客蔺相如出使,并向赵王详细陈述了蔺相如的德能才智。

  心急如焚的赵王立即召见了蔺相如。于是便有了这番亘古烁今的对话——

  赵王:“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

  蔺相如:“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

  赵王:“得了我的宝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

  蔺相如:“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两者衡量,宁可答应它,使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

  赵王:“谁可以前往?”

  蔺相如:“大王如果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宝璧前往出使。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

  于是,识才的赵王立即派遣蔺相如带好和氏璧,西行入秦。

  那天,秦王一派以强凌弱的模样,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

  蔺相如按外交程序捧璧呈献给秦王。

  秦王非常高兴,把宝璧传着给妻妾和左右侍从看,左右都高呼万岁。

  高呼也就罢了,但你秦却不能不谈以城换璧之事吧?可秦王还就是不谈,把蔺相如凉在一边不管,根本就没有一点诚意。

  蔺相如当然看得出来,于是,急中生智,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小斑点,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正在忘乎所以之际,信以为真,便把璧交给蔺相如。

  接过宝璧后的蔺相如立即后退几步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地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说给我们城邑恐怕不可能。’商议的结果是不想把宝璧给秦国。但我王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互相不欺骗,更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就使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如今我来到贵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上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宝璧后,传给姬妾们观看,这样来戏弄我。我观察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取回宝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蔺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

  秦王猝不及防,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璧撞碎,那可不亚于要了他的命呢。

  没办法,秦王只好向蔺相如道歉,态度也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还召来有司查看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都给赵国。

  秦王的这些鬼把戏再也骗不了蔺相如了。

  蔺相如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

  秦王看到蔺相如的阵势不可能强力夺取宝璧,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好吃好住地供起来,生怕宝璧有什么三长两短的。

  蔺相如知道秦王在演戏。秦王虽然答应了斋戒,也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于是,蔺相如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把宝璧藏于怀中,从小路逃出,送回了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在殿堂上安排了仪式感十足的九宾大典礼,宴请蔺相如。这回,秦王满以为和氏璧肯定会到手了。一旦到手,你蔺相如就休想再碰到和氏璧了。

  令秦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蔺相如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来到之后,却对秦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余位君主,从没有一个是能切实遵守信约的。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从小路回到赵国了。况且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遣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即就会把璧送来。如今凭着秦国的强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国哪里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是应该被诛杀的,我愿意接受汤镬之刑,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从长计议此事!”

  秦国君臣闻之面面相觑,随后便有人吆喝着要拉蔺相如去受刑。

  秦王很生气,但秦王毕竟是秦王,转念一想:如今杀了蔺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

  最终秦王还是对蔺相如以礼相待,并放蔺相如回了国。

  蔺相如不辱使命,举国同钦。回国后,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

  吃一堑,长一智,此后秦国虽然还在打和钳氏璧的主意,但赵国始终要求秦国把城邑给赵国在先作为交换条件,以城易璧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秦国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自然心有不甘,秦王一直想在外交上扳回一局,思来想去,便设下了“渑池之会”这个局——

  局布置好后,秦王便派使者告诉赵王,邀请赵王去西河外的渑池进行一次友好会见。

  赵王害怕秦国,打算不去。

  廉颇(赵国三军总司令)、蔺相如经过商量,认为:“大王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小。”

  赵王觉得廉颇、蔺相言之有理,决定前去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率军护送到边境。

  分手时君臣根据此番会谈的时间合计:如果三十天还没回来,就立太子为王,断绝秦国要挟的妄想,同时廉颇率军勤王。

  渑池之会如期进行——

  秦王趁着酒兴对赵王说:“我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奏瑟一曲!”

  赵王只好鼓瑟……

  不料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鼓瑟。”

  这分明的刻意侮辱赵国君臣。是可忍,孰不可忍!

  蔺相如见之,随手拿起身边的一个瓦盆,迅速走到秦王跟前说:“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土乐,请让我给秦王捧上缻,来相互为乐。”

  秦王哪里受过这等侮辱,让我堂堂地强国领袖敲这么个瓦盆子!泰王两只眼珠子瞪得如牛皋一样大。

  蔺相如不管,用跪姿把瓦盆举到秦王面前说:“在这五步之内,如果我自杀,脖颈里的血可以溅在大王身上了!”

  秦王的侍从们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怒睁双眼大声斥骂他们,侍从们都吓得倒退。秦王见这架势,知道今天碰上了一个硬茬,这家伙说得出也做得出,今天要不击敲这个瓦盆,肯定会有血光之灾,没办法,也只好应付性地敲了一下。

  目的达到了,敲的姿势好不好看,声音响不响,亮不亮都不重要,要的就是你这一敲。

  蔺相如马上回头来招呼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秦国君臣又一次在外交上自取其辱,于是再次施展起了胡搅蛮缠的伎俩:“请你们用赵国的十五座城池向秦王献礼。”

  蔺相如针锋相对:“请你们用秦国的咸阳向赵王献礼。”

  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压倒赵王。加上廉颇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因而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以上就是发生在2300年前的历史上著名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外交事件。充分说明弱国不但有外交,而且还能把外交做好做实。蔺相如也因此而彪炳千古。并成就了“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之千古佳话,连同养育他的土地一道,引得后人和历史肃然起敬。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极大地振奋了赵国精神,使赵国朝野上下斗志昂扬,士气大增,激发了赵国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赵国也令诸侯各国刮目相看,国际形象一夜之间矗立如山。由此还有了后来的赵将赵奢在阏与城下大败秦军和廉颇的挥师东进,一路攻城掠地的辉煌战果。使秦国在很长时期里不敢轻举妄动,打赵国的坏主意。充分证明了外交与国运的正向关系。外交成功使国运昌盛,反之则使国运衰甚至国家亡。

  事实上,弱国不但有外交,而且能做成伟大的外交之案例古往今来比比皆是。

  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安陵国使者唐雎宁愿“流血五步,伏尸两人”,也不能让秦始皇以换地之名行夺地之实的阴谋得逞;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直到当今的朝鲜不屈服于美国霸权的壮举,都是弱国外交的成功范例。

  这些改写弱国国运的外交事件也深刻地启迪这个世界——

  一、国家外交服务于国家政治,是国家政治的对外延伸。赵国通过一代雄主赵武灵王的励精图治,胡服骑射,开疆扩土,国家政治到其子赵惠文时仍然是守土强国。当时,赵国的实力虽然不及秦国,但在赵惠文王的领导下,国家政治奋发图强,宁为鸡前,不为牛后。蔺相如的外交只是充分体现了赵国的国家政治罢了。

  赵惠文王虽然不如父亲赵武灵王雄才大略,但也是一代名主,主政赵国33年,从善如流、虚心纳谏、慧眼识人、知人善任。正因为这样,才会有蔺相如的脱颖而出,才会有廉颇、赵奢等国之栋梁的涌现。赵国的综合国力也与秦国不断缩小。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病逝之后,继位的孝成王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用人失察,罢免廉颇,错用赵括,导致长平之战赵军大败,40万赵军被秦将白起活埋,赵国从此一蹶不振。一代名相蔺相如也因此被活活气死。赵国也随国家政治的衰亡而亡于秦。

  二、文事与武备是相得益彰的。外交是国家的文事,决不是拼匹夫之勇,而是弘扬天道正义,更需要国家武备支撑。同时,成功的外交,既是对天道正义的弘扬,也给予国家武备以鼓舞。当年赵国如果没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这些外交上的巨大胜利,就不可能有赵国朝野的厉兵秣马,斗志昂扬;没有廉颇的重兵布防,赵国君臣要从渑池全身而退,也是不可能的。

  三、弱国外交不是乞求来的,而是争来的,且表现为斗争。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格尊严,无论在多强的对手面前,都是不可以妥协的。也只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才能做成弱国外交,赢得强者的尊重。如果在强权面前一味退让,那么,其结果只能是丧权辱国,直到国破家亡。宋代大文豪苏洵在《六国论》中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这是外交的历史铁律。1931年,老蒋面对日本人的入侵,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部队刀枪入库,舍身成仁,结果是震惊中外的9.18事件,整个东北瞬间丧失,中华民族差点亡国灭种。这一国耻,再次证明的外交的历史铁律。

  四、国家外交官必须是具有国家胸怀,能够体现国家意志的智勇双全的仁人志士。“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肝脑涂地,可以委屈求全。国家特别是弱国需要这样的外交官。

  在蔺相如手举宝璧斜视庭柱,大声呵斥秦王侍从,准备玉石俱焚的时候;在蔺相如逼迫秦王击缻,捍卫国家尊严的时候;在唐雎以布衣之怒怒怼秦始王的天子之怒的时候;在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时候……他们之所以在生死面前视死如归,是因为他们的心里装的是国家。正因为心里装的是国家,他们思考和处理问题,才会自觉从国家利益出发,对国家有利的,誓死捍卫,对国家没利的,坚决不做。而这,又正是外交官审时度势的智慧。

  外交官的胸怀,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胸怀。渑池之会凯旋回国后,蔺相如拜为赵国丞相,官至廉颇将军之上。面对不服的廉颇将军的百般挖苦和寻机羞辱,蔺相如丞相总是采用“躲”字诀,活像老鼠躲猫一般。弄得他的随从都看不下去了,要离开他这个“胆小如鼠”的主。逼得蔺相如丞相不得不向随从坦露自己的心迹。于是便有了这段永载史册的对话。

  蔺相如丞相:“大家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随从:“廉将军比不上秦王。”

  蔺相如丞相:“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如果我们俩相斗,就如同两猛虎争斗一般,势必不能同时生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

  当这段对话传到廉颇将军耳朵里的时候,很快便有了芳泽万世的“将相和”。

  ——廉颇将军闻言“融化了”,立即脱去上衣,裸着上身背着荆鞭,由人像牵牛一样牵到蔺相如丞相的家门前请罪:“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丞相的胸怀如此宽大啊!”

  将军与丞相的手握到了一起……中华千年文化多了一道洗礼灵魂的圣光——“刎颈之交”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到:外交并不是强国的专利,弱国同样有外交。因为,决定外交成败的取决于国家政治,国家外交思想、外交政策、方式方法以及国家由什么人来进行外交,而不是国强国弱。更何况,国强国弱是不仅相对的,彼此位置还是可以转变的呢。

  持弱国无外交的观点,从本质上讲是对强权的屈服。精神一旦跪倒,身子就无法挺直,也不可能有外交。就像不年的汪精卫,做了日本的大汉奸还自以为是。若不是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任由汪精卫之流的弱国无外交,中国只怕就就成了日本人的囊中之物了。

  当老祖宗外交思想穿过2300年的时光隧道照耀到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照射到新生的共和国的时候,才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发扬光大。

  中国共产党人从开始的有理有利有节的艰难外交争取生存发展空间到夺取全国胜利;从浴血奋战赶走侵略者推翻山座大山到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从炮击阻扰我全国解放的英国“紫英号”到炮击金门美蒋军舰;从中印自卫还击战胜利到珍宝岛保卫战的胜利;从推动区域团结合作到协和万邦;从五项基本原则和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到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我们建交的国家从最初的只有苏联一个国家到今天的174国家与我们建立外交关系……等等,新中国的外交做到了惊世骇俗的地步!

  今天,虽然我们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有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能力,在我们面对佩洛西与台独分子的勾连时候,在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担当的时候,在我们面临拓阔发展空间的时候,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老祖宗的外交风骨,继承和发扬我们积累的外交经验特别是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外交思想、外交精神及其方法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文/佛兰次小区,本文为作者投稿188金宝搏体育官网的原创稿件,首发“卫茂华”微信公众号】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7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