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济越发展,劳动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就越少

2022-03-21
作者:叶风尘 来源: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题目结论,不是今天就有的,马克思在200年多前就指出了这个问题。马克思认为资本家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式,主要不是榨取劳动人民的绝对剩余价值,而是更多的要榨取劳动人民的相对剩余价值,也就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这个必要劳动时间,就是为自己工作的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就是为资本家工作的劳动时间。由于资本家越来越多的榨取劳动人民的相对剩余价值,所以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越来越高,也就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社会财富,会有越来越高的部分,被资产阶级占有。

  马克思真是个有着卓越预见能力的思想家,他的很多远见卓识都凝聚在他的巨著“资本论”中。200多年后,法国有一位经济学家,写出了一本书“21世纪的资本论”,考据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10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数据,发现无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是高抑或是低,资本利润率几乎是不变的,并且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资本的收益率要大于实体经济的增长率。实体经济增长率低,老百姓的实际收入的增长率自然也低,但是这个一点也不耽误资本家的挣钱的速度。换句话说,因为你挣钱的速度比不上资本家的挣钱速度,所以你的财富占社会总财富的比重是越来越低的。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马克思的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多么富有远见性。

  马克思的相对价值理论是一种预见和洞察,皮耶罗的贡献则是对这种预见和洞察的验证和肯定,但是相对剩余价值的成因复杂,为什么资本收入会高于劳动收入,始终没有明确的结论。西方理论界,大体有两种意见:一个是认为技术进步,让更多的机器或者软件,取代了人力。看似有道理,但是解释很牵强,凭什么工作效率越来越高,劳动收入比重就一定越来越少呢?还有一个是认为超额利润是有准入门槛的,需要较高的资本投入,大意就是说,资本的高度集中,会带来超额利润,而这个超额利润是属于资本家的。这个就更牵强了。首先呢,企业的垄断程度不一定是越来越高的;其次,和第一种解释类似,就算垄断真的可以提高效率,凭什么效率越来越高、劳动收入的比重就要越来越少呢?

  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这个社会并不会因为资本家想让这个世界向什么方向发展就向什么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并不会因为资本家追求利润,这个社会的财富分配就一定要向资本家倾斜。它的背后一定是某种社会进化的机制在起作用。这个机制,其实就是经济发展背后的财富积累的机制。资本家作为一个剥削阶级,不事劳动,之所以能够坦然存在,只是因为私有制社会,资本家的存在是积累的必由之路。资本就是积累的结果,而剩余价值就是积累的来源。

  正常情况下,社会的积累程度和国民总收入是成正比的。假设有100个工人,创造了100万元的产值,工人消费80万元,给企业留下20万元。我们用20万元去招收新工人,可以招收到20人,总人数就是120人,可以创造出120万元的产值。也就是说,这个20万元,作为剩余价值,将完全的转化成新的国民收入。我们只要知道初始的国民总收入,再加上历年的剩余价值,就等于我们今天的国民生产总值。因为初始的国民生产总值很小,所以我们今天的国民生产总值就是历年剩余价值之和。理论上,从剩余价值到生产能力,要有一个转化周期。这个周期越短,经济增长就越快,我们今天的国民总收入就越高。那么这个周期是多少呢?

  由于新招收的20名工人,赤手空拳,并没有相对应的资本,所以他们需要首先把自己的生产工具生产出来。在现实中,生产工具的生产是由另外的社会分工体系承担的,生产出来的工具成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属于投资,一般来说,建设项目从做设计、打地基、建厂房、进设备、搞调试、试生产,每一步都要花钱。一套流程下来,大约是两年。因为投资是陆续投入的,所以每一笔的投资,平均需要一年的等待时间,才能形成实际的生产能力。相当于这个20名新招收的工人,每人都要花一年的时间,把自己需要使用的生产工具预先生产出来,所以这个剩余价值,从投入到生产能力的转化周期是一年。以此推理,社会总积累(总资本)等于我们一年期的国民总收入。

  总资本等于国民总收入,说明资本利润率和经济增长率是同步的。我们只要专心做积累,国民总收入就会一天一天的增加。然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资本主义制度也好,还是市场经济体制也好,它们都属于自发形成的,有自己的一套自然进化机制。这个进化机制,不一定符合我们的理想和要求。除了剥削现象之外,资本主义制度还有一个先天缺陷,是它的自身永远也无法解决的,这就是利润的局限性。

  利润是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但是这个目标是微观经济的目标,不是宏观经济的目标。宏观经济追求的目标,应该是国民总收入,而不是利润。即使企业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并且把它的利润全部都转化成了资本,也不代表企业可以帮助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在这一点上,我们国家也走过弯路,大批国有企业改制,推行减员增效,导致大量国有企业员工下岗。为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国资委会考核国有企业的两个经济指标:一个是利润,一个是资产的保值增值。然而这些指标都是企业的效益,不是社会的效益。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都是舍本逐末的行为。

  言归正传,我们现在回答,为什么资本收益率要小于经济增长率。这个是因为资本收益率,只是代表企业所具备的资本扩张的能力,而单纯的资本扩张,并不能代表企业进行了扩大再生产,所以国民总收入不一定增加。笔者认为,资本的积累有两种渠道:一是来源于剩余价值,二是来源于降低成本。

  剩余价值,或者说利润,它可以转化成资本公积金,进入企业的投资项目,最终成为企业的资本。此时,就是我们前面说的,社会总资本等于国民总收入。

  降低成本,也可以采用企业中固定资产的快速折旧的方式,它实际上也是在不断的增加企业的资本。由于这种资本属于折旧性质,所以它并不在企业的资本项目中,而是在企业的成本项目中。比如说,某车间采用先进的机械手,取代过去的手工操作。该设备走的是折旧费用,发生的费用进入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表面上看,快速折旧会提高设备折旧率,提高生产的直接成本,但是由于减少了人工成本,总成本可能维持不变,在经济上是完全可行的。

  快速折旧这个东西,虽然要进入成本,但是它和真正的人工成本就不是一回事。这种折旧,形成的是资本,所以它一定会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单位产品的利润。转年,国资委搞审计,一查利润增加了,还增加了许多新设备,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绩效完成的很好,皆大欢喜!殊不知这样的保值增值,对国家而言,可能一点好处都没有,因为社会的真实财富并不会因此增加,反倒是把员工打发回家后,增加了国家的负担。

  我们这么说,不是说技术进步不重要的,设备效率不重要的,而是要告诉大家,市场经济体制是有重大缺陷的,资本收益率这个东西,对于宏观经济而言,是靠不住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利润率都不低,但是经济增长率都不高。说到底,就是片面的被这个资本收益率所左右。本来可以利用这个资本的积累,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结果这个积累的成果被资本家用于提升自己的企业效率了!如果资本不能用来提高国民收入或者劳动收入,就算它的收益率再高又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呢?

【文/叶风尘,本文为作者投稿188金宝搏体育官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