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老院士整不会了:这到底能防治,还是不能啊?
据“中国网直播”报道,“德高望重”的Z姓老院士在2022-2023知感冒防流感全民科普公益行启动会上提到,新.guan.肺.炎,属于呼吸系统的疾病,从防治观察来看,中医药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连花清瘟,他参与实验研究,对连花清瘟胶囊的抗炎作用印象很深刻。
嗯?!
又能防能治了?
记得前几天,老院士可不是这么说的啊。
8月20日的第十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第九届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上,老院士明确表示:“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药能够被证实对新冠肺炎有预防作用。”
可这一次,他又说“从防治观察来看”,“中医药起了很大的作用”,竟然提到了“防治”,那从字面意义上自然就是包含了“防”与“治”,能防且能治。
这才不到两周啊,一下没有预防药物,一下能防能治,还起了很大作用。
那这到底能,还是不能啊?
老先生是不是年纪大了,忘了自己都说过些什么了?
反正笔者着实是看不懂了。
相比之下,笔者还真挺喜欢曾光教授和“不规范写作”的网红医生的。
前者自己的观点或隐晦或明白,从头到尾都是连贯的、一致的,就没出现过自己前后相互否定的情况;后者,话术很圆滑,看他的文字就跟解谜似的,虽说这两年来他屡屡被现实给打脸(比如今年3月的魔都拐点论和美国高龄人口死亡不影响平均寿命论),然而,人家的观点这两年来也是连贯的,自己前后的话语也很少出现相互打脸的情形。
某位老人家,这方面的功夫,恐怕还得向年轻人多学习才行啊。
话说回来,中医药的防治作用,虽说达不到100%,但还真不能小觑。
最为典型的就是2020年武汉时期率先在武昌的试点。
当年,1月24日赶到武汉的仝小林院士经过对当地多个社区的实地考察,发现如果发热门诊控制不好,医院的病人就会源源不断,而发热门诊的病人主要来自社区,因此要关口前移,在社区阻断病势。
关口前移,对社区的发热患者、疑似病例、密接人群都应采取通用方大锅药漫灌的方式,这一举措,一举将该地的疑似确症率从1月28日的90%下降到了2月6日的30%,再到后来的3%。
武昌区副区长向悦接受采访时,坦言:“选择中医药,当初是无奈之举,但回头看来这是一项非常正确的选择。”
此外,张伯礼院士也曾表示:“我们在天津、上海、吉林等地都做了相关的实验,并有了相关的数据,密接者服用中药以后,阳性检出率要缩小30%-50%,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这里头,一定要因时因地进行辨证,而不是一个方子包打天下。今年以来,四川已经根据春、夏、秋不同的季节特点,结合不同株型病毒下人的主要症状,更新了三版中医药防控方案了。
另一个值得说道说道的点是老院士强调的所谓“抗炎”作用。
当然,这也是他一贯的观点,在8月20的会上,他就下了定论:
“中医的发展,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中医理论的创新;二是人用的经验;第三就是临床试验,用现代医学方法来证明中药有效。”
“我很希望,我们的研究单位有胆量、有勇气、有信心能够在西医里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对中药进行专门的试验,从而证实其是否有效和安全。”
说白了,中医究竟有没有效果,得用西医来进行检验和证明,这也是“抗炎”背后深层次的逻辑。
中医当然不是这么看问题的。
中医认为,这是典型的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因为,人生病,除了入侵的病毒,还有人的基础体质,还有周边环境,进而会在人体表现为一系列的症状集合。这个时候,要扶正也要驱邪。究竟是扶正还是驱邪为主,怎么扶怎么驱,得结合具体情况辨证论治,但无论如何,最终着眼点都是人整体的调整。只知道一味消炎抗病毒,甚至只知道一味地针对呼吸道,那一定会出问题。
中国中医药报就曾报道过,许多新.guan.肺.炎重症患者大便密结,中医认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腑气不通,肺气就不降,便秘问题解决了,患者咳喘就明显好转,血氧饱和度也就上去了。这正是刘清泉等中医专家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救治时的经验。它也恰恰是西医的短板。
照老院士的思路,新.guan.肺.炎一般都会有炎症,那么连花清瘟都可以给所有相关的病人用了,毕竟有抗炎效果。这也是他们推崇的三素一肽治疗思路的底层逻辑。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今天本号推送的第二篇文章,那是四川省中医药防控新.guan.的第十版方案,里头关于中成药的使用一节写的明明白白,连花清瘟的使用范围为:“适用于新.guan.肺.炎轻型辨证属湿热蕴肺证者”。
而这仅仅是中医对其辨证的诸多证型中的一种。
当然,中医并不排斥现代科技。
然而中医对现代科技的运用应该是在坚持中医独有的哲学观,并且在理法方药为一体的前提下,对技术和器物的运用,这也是张伯礼、黄璐琦、仝小林等在做的;而不是反过来,用技术和器物将中医割得支离破碎。
失去了自己独特的世界观、方法论,失去了理法方药为一体,那中医也就不是中医,没啥存在的必要了。
【文/重楼,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针砭药石”公众号,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