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教材之后,更要警惕误人子弟的云南省原教育厅长罗崇敏
刚刚结束的端午节,许多家庭因为团聚度过了一次美满的假期。今年比较凑巧的是,端午刚过完,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要开始了,先预祝各位考生拔得头筹,考出优异的成绩,考上心仪的大学。
教育,刚好是近期最热的话题,因为教育是国家之本,所谓百年树人。
如果说教材是承载文化和知识的载体,那么老师就是负责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群体,主管教育的干部引领着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
云南省教育厅原厅长罗崇敏,竟然在端午节这一天写了一首打油诗,公然侮辱屈原,认为屈原投江以死明志是胡编乱造,污蔑屈原投江以死明志是故意把死亡的阴霾笼罩在中华民族头上。
同时,发布这篇打油诗的公众号,所取的标题竟然是《端午,一个鼓励自杀的节日》。
我被吓到了!省教育厅厅长的认识竟然如此狭隘?
由于罗崇敏没有更多关于这首打油诗的解说,我们只能按照常识来分析罗崇敏的所作所为。
先说标题,建议取这个标题的作者自己切腹自杀,谢谢!
端午,无论是从天文历法、本草驱邪、龙舟竞渡、粽子祭祀,或者纪念屈原,没有一项跟“鼓励自杀”划等号。
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都不是自创的,而是根据天文而来。端午节,也是源于天文历法。农历五月,也就是午月,为十二地支的中点,是为正,即端正,所以叫端午。
艾草在这一天采集,因为阳气最旺,所以药性最强。这一天在门口插艾草菖蒲,因为这些香草具有除湿化浊祛毒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的环境,更有利于人居生活。
人们为什么要赛龙舟,而不是赛其他的什么舟?起源也是东方苍龙七宿,春天的时候苍龙七宿在东方,夏天在南方,秋天在西方,冬天在北方,赛龙舟的本质是苍龙七宿在天上银河的运行轨迹。
在午月,苍龙七宿刚好在南中天,恰好符合《易经》乾卦所描述的飞龙在天。有些人认为《易经》是本算命的书,其实这本书讲的也是天文历法的事情。
午月,正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我华夏民族也当奋发有为。赛龙舟刚好也能激发人们昂扬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一旦被激励,大家的干劲就更足了。
伴随着两岸群众的呐喊声,擂鼓声和运动员激情奋发的拼搏精神,这种激昂的士气影响着华夏民族每一个人,每一个华夏儿郎就会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建设国家的物质力量。
这就是赛龙舟的另一层含义。
我们在端午节这一天要包粽子,本质上也是祭祀活动。因为粮食丰收,就得祭祀天地祭祀祖宗。许多地方至今还保留着端午当天,要祭祀天地和祖宗的习俗,原因就是如此。
谷物乃天地所赐,天地影响着万事万物,所以粮食大丰收,最应该感谢的是天地,感谢天地一年以来风调雨顺。感谢祖宗是中国人的信仰,因为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祖先,中国人不忘本。祭祀祖宗最重要的仪式是,向祖宗汇报子孙们有没有把家族发扬光大,有没有儿孙满堂,有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有没有给祖宗长脸光耀门楣。
我们再来说说屈原,总是说他是爱国诗人,格局小了,也太小看屈原了。他是士大夫的楷模,是贤人君子的榜样,是法家经天纬地的缩影。
他的满腔抱负和经世济民之志,只是因为奸人所蒙蔽和楚王的糊涂得不到施展,眼见着国家日益衰落却无能为力,为了不与这个肮脏的世界同流合污,最终选择了回归天地的怀抱。
屈原的楚辞,只是把他的鸿鹄之志和冲天之志通过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已,诗歌对他而言,只是顺手的事。
屈原身上真正令人敬佩的是他高贵的精神,以及心系苍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这才是历朝历代纪念屈原的真正原因。
爱国和诗人,只不过是屈原身上相对不起眼的标签。现在反而成了我们纪念屈原最重要的标签,这是本末倒置。
我们要纪念屈原,应该看他的抱负和志向,看他忧国忧民和经天纬地的不世之才。由此可见,屈原之所以为后人所念,绝不仅仅是因为诗歌写得好或者是爱国。
由此可见,弄懂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就会被中国节日所迷住,因为内涵太强大了,仪式感太强了。
所以,端午节这一天,哪一项跟“鼓励自杀”扯上关系了!所以,取《端午,一个鼓励自杀的节日》的作者,是不是应该切腹谢罪?
这种作者如此歪曲端午这个节日,不懂也就算了,还乱带节奏,切腹谢罪也算是很体面了。你这种人,不是蠢就是坏,说重了就是历史虚无和文化虚无,与四个自信公然唱反调。
最后,我们再来说罗崇敏这首打油诗。
苍龙七宿悬中天,这句话没问题,苍龙七宿刚好运行到南天空,因为飞龙在天。
端午源自拜图腾,这句话得解释清楚。不仅是拜苍龙七宿的图腾,也是源自天文历法。天文历法是中华文明的一切源流,没有天文历法就没有中华文明的一切。
胡编乱造投江事,以死役生几千年,这句写的很恶毒。不仅贬低屈原投江以死明志的事,还抹黑中国人纪念屈原,导致屈原求死的阴魂笼罩在中华民族的头上。
遍种菖艾驱邪恶,这句话没问题,菖蒲和艾草具有驱邪化浊的功能,可以改善局部环境。
顺阳登高正心田,这句话也没问题,遵循自然规律,这也是中华文明的本质。
但是不能因为六句诗词有四句是对的,就认可这首打油诗,最要命的是那两句诗,才是带节奏的硬核所在。
这种三观不正的教育厅长领导我们的教育事业,这难道不是在误人子弟吗,必须引起我们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