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房地产的少林寺,曾经还得交公粮
4月6日,千年古刹、禅宗祖庭少林寺进军房地产,豪掷4.52亿郑州买地。
出手如此阔绰,和人们印象中六根清净四大皆空靠化缘生存的佛门圣地有天壤之别。此消息一出,引来不少媒体围观和网友群嘲。
但这只是少林寺释永信商业版图的一部分。
释永信1965年生于皖北,1981年出家到少林寺,1987年接任少林寺管委会主任,1999年担任少林寺方丈。
在其带领下,少林寺开始不断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1998年,少林寺成立了实业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少林寺的业务横跨文化、餐饮、药品、服饰等多个领域,并且注册多个公司和商标。
天眼查信息显示,释永信目前对18家企业拥有实际控制权,如河南嵩顶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河南嵩山少林寺茶叶有限公司等。
其中,少林无形资管为少林寺的重要资产之一,也是少林寺商业化运作的重要平台,其股东为中国嵩山少林寺和两位自然人释永信、释永乾,持股比例分别为10%、80%、10%。
自2008年成立以来,少林无形资管先后投资了16家公司,最大单笔投资金额达1600万元,总额近8000万元,范围涵盖茶叶、文化、旅游等领域。
而本次在郑州拿地的河南铁嵩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有两大股东,其中的元瀚实业就是少林无形资管控股。
不得不说,释永信虽然是出家之人,但其商业头脑绝非一般生意人可比。
2002 年美国探索频道为释永信拍摄的电视记录片中,将“方丈”一词翻译为 CEO。
德国《南德意志报》在 2009 年 8 月12 日关于少林寺的报道中曾使用这样的标题:“中国佛教寺院:废墟上的经济帝国,少林寺不仅是功夫中心,也是中原的‘资本主义’。”
真可谓“不想赚钱当老板的方丈不是好和尚” 。
如今的少林寺,究竟有多少资产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其郑州拿地的行为来看,实力绝对不一般。有人对少林寺和释永信的“不务正业”发出质疑,佛门本是清净之地,但却搞得满是铜臭气息。
但经营“寺院经济”的少林寺祖上更加阔绰。
在封建社会,由于佛教教义劝人忍耐,追求来世的幸福,是封建政府对人民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对于统治者维持统治功不可没,常常得到皇家大量资助并被推崇为“国教”。少林寺的僧兵还曾帮助统治者镇压农民起义,更加受到青睐和赏赐。
封建社会建立在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经济基础之上,封建时代的少林寺就是一座大的地主庄园。传说“少林土地大无边,北过黄河南越山”,土地最多时,曾达八百余顷。这些土地除来自皇帝或地方政府赐予或施舍外,另外一个主要来源就是从贫苦农民手中掠夺或者雇人开垦荒地,和世俗官僚地主并无二致。佃户每年要将收成的一半上交寺院,还得为寺院服各种劳役。大量的僧兵也是为了保护寺产。这些和尚历来就是搞经济的高手啊,当年不输地主,现在不输资本家。
和尚们如此有钱,难免“饱暖思淫欲”。从晚清到民国时期,还有寺里的和尚因吸大烟和赌博等事情典当土地的故事。佛门也是个小社会,并不清净。
随着封建制度被推翻,以少林寺为代表的中国“寺院地主经济”受到空前打击,同时伴随着革命而传入中国的“民主”“科学”思想,也使得佛教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性大打折扣,少林寺的稳定经济来源开始逐步萎缩,曾经繁荣的寺院经济开始逐渐走向凋零。
新中国成立以后,少林寺已经是一片衰败,大多数和尚都还俗了。少林寺的地产被收归公有,在原来的基础上成立了少林大队,分为10个生产队、9个自然村,过去全都是寺里的佃户。
“那时候的少林寺已经奄奄一息,除了零星几个爱好者偶尔探访之外,少林寺和少林功夫几乎被人遗忘了,十几个和尚,9 个是老人,28 亩地。”
而且再也不是不劳而获靠佃户养活,和尚们自己养活自己,每年还向当地政府缴纳376公斤小麦的公粮。
这样奄奄一息的少林寺在释永信的带领下成功逆袭,成为最有钱的寺院之一,恢复了其往日的辉煌,只不过这次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禅商结合”。这究竟是僧人还是商人呢?“出家人”们,有必要拥有这么多财富吗?
劳动者们辛苦劳动,却依然在高昂的房价面前望而却步,而吃斋念佛的僧人们,竟然经营起了房地产。难道正常劳动还不如去当和尚?
佛曰“普渡众生”。
进入少林寺出家当和尚,然后发财致富,这难道就是佛祖给我们指出的一条明路吗?
【文/红色卫士,188金宝搏体育官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鹿林外史”公众号,授权188金宝搏体育官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