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房地产,司马南这就不对了
司马南“中国房市如果撑不住?”的专题一连做了六期。前四期“京城饭局大牛赵燕菁”、“08年金融海啸,房地产的秘密”、“谁为人民币提供强大的信用?”、“中国股市彻底熄火之后”。老徐已经写了一篇文章予以驳斥。
这四期主要讲了一个观点,房地产是不同于美国的中国独有的资本市场。房地产的资本市场创造了大量的人民币,提供了低息低利率的资本市场,顶住了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和2018年特朗普的贸易战。中美贸易战实质是资本战争,房地产是中国战胜美国资本战争的利器。
上面这段话大多似是而非,不能具体化,但有一条是具体的:就是低利息和低利率。张捷刚刚写文章说,联想从美国贷款利率为零,而在中国贷款利率是8%。有人说,中国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是15%,中小企业还贷不到,只能去贷高利贷。
司马南批联想金融P2P,讲到了断头贷、砍头息和暴力催收,这就是黑社会。
在做完赵燕菁的专题后,司马南又做了一期节目:“以女生裸体为抵押的校园贷害人倾家荡产的P2P根子在哪?”司马南说很多人联系他向他报料此类事情。
那么请问司马南先生,赵燕菁大牛人讲的低利息低利率的中国资本市场在哪里呢?怎么这么多人向司马南先生举报P2P、校园贷和套路贷,也就是高利贷?
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是什么造成了中国的高利贷?
就是房地产!
没有了低利息、低利率这一条,赵大牛人所说的战胜美国资本战争的中国优势的房地产资本市场在哪里呢?
赵大牛人的这套理论就没有实际,是他编造出来的空中楼阁。
那么赵大牛人为什么要编造这么一个理论体系,还请自媒体大牛司马南来吃饭,能让司马南一口气做上六期视频?(这顿饭可不便宜)。
司马南的第五、第六期视频讲出来了。这两期视频的题目是:“深圳、苏州行政升级的深层原因”和“国家信用为地方政府背书”。
司马南说:“对地方政府批评的舆论似乎永远占上风,放大地方政府的问题,似乎永远表现为一种舆论倾向”。但这是错的。赵大牛人说,“中国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对美国形成了威胁。中国地方政府发动的土地财政,颠覆了欧美主导多年的市场游戏规则。中国企业背后站着地方政府。美国企业推不动。美国要毁掉中国商业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什么?就是地方政府与企业间的资本的联系。只要中国房地产市场不倒,土地财政就会源源不断的给企业输血。美国就不可能以低利息的资本市场压倒中国企业。但是如果干翻了中国地方政府,资不抵债了,还钱举高利贷了,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联系被斩断了,国企被五花大绑地绑起来了。国有资产流失了”。
上面铺天盖地的大理论过后,司马南说:“资本价值源于什么啊?源于资产未来现金流的贴现。现金流是什么?资本市场的血液。资金流一断,许家印资金流一断,负债2万亿2个多亿都还不上了。给股票增信,首先就要增加企业自有现金流。美国就这么干的,给企业增信,中国要给谁增信?要给地方政府增信。必须千方百计地增加地方政府的现金流。第一必须止血。流血会休克的。第二造血。第三是输血。让地方政府活跃起来”。
这才说到要害处,要给地方政府钱,要给它增信。
司马南说,现在地方政府没有积极性,没有信心。过去为了GDP拼命了,现在高质量发展了,不干没事,干了可能有事。躺平了。一个两个没关系,如果官员都这样,地方政府的活力从哪里来?
如果地方政府想干,但现在地方政府没血,没钱。中央还逼着地方政府还债,还不了只能去借高利贷。
止血,马上停止不能带来现金流的新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越多,维持现金流的流失就越多。折旧、利息持续地给地方政府流血放血。哪个地方政府受得了这个。有些地方政府公务员工资和退休金发不出来。
借钱容易还钱难。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依赖的是我们的土地异乎寻常的高强度的隔资。你有土地,有土地财政的支持,有了高速增长的城市化,改变了面貌。城市化来自于土地财政。但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增速下来了,利息、运营,地方政府要不断地往里砸钱,就叫失血。
造血就是扩大扶持现金流收入。最重要的是企业收税。因此不能学习美国给企业减税。中国政府决不能放弃对产业的支持,在中国股票市场没有超过发达国家之前,中国企业绝对不可能有机会战胜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拥有最高信用的地方政府,只有设法把土地市场的信用传递给能带来现金流的本地的企业,政府和企业才能一块成长。
我们不能把美国资本市场的玩法拿到中国来。在资本无力进入的领域,国有资本必须带着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主体是土地,资本市场性质决定了城市政府的市场角色。中央政府给地方政府的决策,就不能采取一刀切。人口增长缓慢的城市,要迅速停止一切不带来现金流的政府的任何投资。尤其是政绩型投资。所有的扶贫,所有的对口支援,所有的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政策,都要把增加受益对象现金流作为衡量成败的唯一标准。人口增长强劲的长三角、珠三角,要放开所有的约束,放开所有的土地限制,放开人口限制。加大能够带来增量现金流的投入。有些明星城市,比如苏州和深圳还可以考虑扩大行政范围,提高行政级别,鼓励全速增长。
赵燕菁教授关于支持地方政府,绝不能斩断地方政府和企业联系,地方政府活跃的积极性和我们国企的活力一样,对中国资本市场非常重要。
输血,就是地方政府缺钱。要增加地方政府现金流分配中的比例。今天地方政府之所有出现财务危机钱紧,就是1994年的央地分税。财权比例和事权比例失调,严重脱节。经济在以固定投资为主体的高增长阶段,一块土地出去,地方政府就进一大块钱。现金流不足的问题掩盖了,现在增速上不去了,土地财政卖不出那么多了,地方政府就没钱了。没钱工资怎么办,社保怎么办?养老怎么办?在资本市场决战的时候,地方政府就是最需要现金流支持的层次,加强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甚至调整央地税收分税的比例。
中央政府要和地方政府共患难。不管地方政府犯了多少错误,过去中国经济动力大部分来自于地方政府。强税收不一定强中央,只有强信用才能强中央。如果把中国过去40年城市发展比作美国的独立战争,地方债务就像美国各州欠的债。现在战争结束了,谁应该是债务的主体?地方政府是背不动的。中国经济中央和地方政府、企业联合打造的结果,现在增长速度上不来了,分税问题就显现出来了。中央不背就无解了。背了之后,只能强化中央的权威,强化中央的信用。如此可行之策,何乐而不为。也不是无判别地支援所有的地方政府,只支援那些能创造最大现金流的政府,向房地产规模最大的城市倾斜。
输血不是目的,造血才是目的。地方政府接受救助的前提,就是尽快恢复资产负债表现金流收支平衡,最终维持房地产市场不出现系统系风险。核心思想就是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传达给地方政府。
所有的城市要把创造现金流而不是GDP增长作为核心的经济指标。输血不是问题,造血才是问题。现在地方政府不动产市场构筑了第一道防火墙,就应当迅速建立全覆盖的保障体系,全面接管资本市场,现在还在承担的住的职能。只有这样才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才能激活个人消费。才能控制家庭个人债务的增长。这一课不补上,内部压力就足以压垮房地产市场。第二道防火墙,大幅度减少商品住宅的供地。地方政府不能再卖地了。卖地要多同现金流挂钩,而不是追求一次高地价。
现在美国人资本市场的优势,跟我们是田忌赛马,这个时候我们的优势在哪里呢?我们的最大优势是作为资本市场一部分存在的美元和美元规律无法涉及到的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自己的优势找到了,房地产市场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找到了,地方政府现在的解除它的债务,用中央信用把它背起来,这个办法也找到了,现在这个最有利的市场,我们就要把核心阵地守住。地方政府就是这场战役的核心。中有地方政府轻装上阵,充满活力,我们才能和美国的对决当中,经济下行的压力才能改变,中国经济重新再现活力。用心地产市场刻时间,加紧改造我们的股票市场,获得与美国市场相匹敌的信用。国维持低息低利率的资本市场的存在,即使大量企业倒闭,明天也会有新企业诞生。地方政府就是中国经济的气候,这些相互竞争的城市,抚育了中国经济一片又一片森林。
现在中国经济进入“至暗时刻”,赵燕菁教授这些理论和建议,能不能被我们的政府所采纳,但我要向赵教授致敬。
最后一句话说出了赵大牛人找司马南做视频的目的,是说话给中央听,要影响中央决策。而司马南也表示赞成赵大牛人的这些理论,向他致敬。
看了以上内容,其实没有啥新鲜东西,换汤不换药,不过加了几个新名词装饰了一下。不如2018年年贸易战开始时,那个在外面还活跃到处演讲的房地产代言人说过的话。他公开演讲劝地方政府不要跟中央作对,先忍下来,等特朗普把中国的外贸出口打下来,中央就会回过头来房地产救经济。
现在的情况是,特朗贸易战失败了,不但没有把中国的出口打下来,2021年中国出口增长了22%,GDP增长8%,增长强劲。房地产不被用作刺激经济的手段。一些人急了,就以地方政府的死活来要挟中央。以前,他们是以企业的死活来威胁中央向美国妥协。
赵大牛人和司马南是一个舆论策划。
赵大牛人讲了这么多,都是没有依据的编造。是针对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和房地产去金融化来的。
前面讲过了,中国没有低息低利率的资本市场,导致金融风险,中央去杠杆,房地产去金融化,就是化解金融风险。
现在不得不问一句赵牛人,既然你把房地产说得那么伟大,怎么地方政府负债累累资不抵债,不但欠债还不上,工资发不出?
请问:地方政府卖地的钱去哪里了?为什么没有投到企业和产业上?为什么没有造血培育出税源?
地方政府卖了那么多地,收了那么多钱?怎么钱还不够花的,还欠了那么多债?给多少钱地方政府才够花?
这些是不是房地产和土地财政造成的?如果不是房地产和土地财政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显然,分税制不是根源。因为分税制的时候,地方财政是困难,但没有困难到现在这个程度。
经济GDP增长也不是原因。房地产拉动了GDP,但也确实给地方政府带来了现金流和土地财政,这些钱作为投资是应该奠定经济增长的基础。为什么现在却没有后劲,不搞房地产,经济就不增长,地方政府就没钱了。这是啥道理?
房地产是资本市场还是资本陷阱?
显然,赵大牛人并没有讲清这个问题。
实际上,现在地方政府的困难现状就是房地产和土地财政造成的。
因此,重新分税并不是解决地方政府的办法。中央给地方政府再多的钱也没用。因为给的钱绝没有土地财政多。唯一的办法是地方政府改革瘦身,减少行政支出。
改革开放前,一个县委大院200多人,一个公社10多个干部,工人也吃财政,但财政也投资企业,就既无内债也无外债。这不是美国的服务型政府,而是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赵大牛人说,美国害怕中国的地方政府,这个没看到过。美国害怕中国的国有企业,就有逼迫国企私有化改革的累累证据。
房地产不能强国。战争来了,能扛着房子打仗?
司马南一再吹捧大牛人是上海、厦门的城市规划专家,还是公务员,在一线做实际工作,讲的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实际问题实际策略,司马南就是佩服。
可老徐就说,这个大牛人上基本是杜撰的胡说八道,很不靠谱。大理论不说,苏州和深圳升级扩容就不对味儿。苏州相当于6个深圳的面积,还要扩容?深圳应该扩容,因为深圳只有一个县的面积,并且3分之2是山,没有多少土地可开发。深圳城区从山根到香港不过两条横马路,开车5分钟就到边界。最近山东平度市出名了,平度是山东的大县,平度的面积是深圳的一倍半,深圳扩容可降低房价。但深圳并不需要中央再给钱,深圳也不是靠房地产发展起来的,深圳土地财政只占10%左右,以前是8%。深圳的债务也很低,应该是15%。因此没有房地产,深圳没问题。深圳不需要中央给更多的钱和优惠政策,不需要中央输血。
房地产开发商是不看好深圳发展的。2000年,深圳开发中心区,第一个项目给了万科,可万科把土地退回了市政府。万科认为深圳不可能搞成一个中心区,而国内太多城市有太多好项目,因此不愿意在深圳开发。中心区也给了李嘉诚一块土地,李嘉诚把住房项目建成了,却把商业项目退回来。也是不看好深圳的中心区。
万科和李嘉诚不愿意开发的深圳中心区,没有一个国营大型开发商来拍土地开发项目,进展非常艰难。幸好潮汕等地的老板接手,把深圳中心区搞起来了。
这几年,外面的房地产不好赚钱了,万科也回到深圳抢地皮,抢前海,抢城中村改造,抢地铁开发。恒大也把总部迁到深圳,也来抢地皮。深圳的老板是有意见的。当年你们抛弃深圳,现在却回来抢资源。
深圳的发展告诉大家,中国要走高科技创新之路,发展制造业,华为和富士康是应对美国贸易战的主力,他们都不搞房地产。华为还不上市,偏偏就成了中国最成功的企业。
因此,司马南鼓吹的赵大牛人这套房地产理论是瞎扯淡,不过是维护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而已,祸国殃民。
司马南说起来振振有辞,但就颠三倒四、语无伦次。他自知理亏心虚。
【原题:鼓吹房地产,司马南这就不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