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恶性通胀条件下商品价格变化速率比较
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有闲置产能,就不会发生恶性通胀。
这是胡说八道。
每次发生恶性通胀的时期,都有大批人口失去工作,无所事事。
存在失业人口,就意味着社会存在潜在产能。失业人口越多,潜在产能约大。恶性通胀极端时期,失业人口最多,潜在产能最大。
苏联解体,卢布发行量暴涨,物价暴涨。此时,不是货架充盈,琳琅满目,而是货架空空如也,各种生活必需品,尤其是食品,极度匮乏。
农业大国俄罗斯没有闲置产能生产农产品吗?简直是笑话。
货币失去储值功能以后,失去了价值尺度、交易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功能,社会化大生产无法正常运转,有潜在产能也无法发挥出来,所以商品极度短缺了。
货币可以无限供给,产能不可能无限供给,无限增加货币,必然导致恶性通胀。此其一。
物价上涨,增加供给的前提,是生产、销售各个环节都是极度分散和高度竞争的,现实之中几乎没有这样的社会。此其二。
一些核心生产、销售环节,会利用廉价资金,大量囤积,减少供给,抬价出售。涨价幅度可能达到100%甚至1000%。此其三。
当商品销售出去以后,回款不足以完成下一次生产循环的时候,比如面包店卖出面包的货款不足以购入面粉、黄油、砂糖、煤炭、人工生产同等数量的面包的时候,物价进入加速螺旋。此其四。
物价一旦进入加速螺旋,只要出售就踏空,所有环节都会主动退出生产循环,控制手中现有的资源,以求自保。此其五。
于是,物价上涨越快,生产规模越小,生产规模越小,物价上涨越快的恶性循环。此其六。
本币会不断退出经济循环,被其他硬通货或商品取代。一手交黄金(小麦、酒、烟、银元……)一手交货,概不赊欠。此其七。
最终,生产循环会停留在极低的水平,本币作废。此其八。
进入恶性通胀以后,不同商品的价格涨幅是不同的。
以旧上海为例。
涨幅最快的是煤、米、药、新闻纸、火柴、香烟、照明煤油、肥皂、汽油、鸦片之类。
曾经有大药商囤积奎宁,把整箱的奎宁囤积起来,按片出售。
社会动乱,大家都渴望了解信息,看到希望,于是,印刷报纸所需新闻纸腾贵。
汽油是社会上层的必需品,没有汽油的车只能烧木柴,很快报废。
鸦片就不用说了。
这些商品,多数人既没有贮藏手段,也无法大规模进货,而且每天都要消耗,很容易成为围城中的面包。
涨幅其次的是美元、金条和银元。
这些商品充当货币,因为纸币贬值,大家需要交易和储值手段,所以也需要。
但是,相比生产不断萎缩条件下的生活必需品,涨幅还是远远不足。
围城之中,一个戒指换一个窝头,并不新鲜,只要手纸一样的法币,则是没人要的。
劳动力的涨幅远远低于硬通货。大量人口失业,实际工资只能不断下降。
房产的涨幅也会落后于硬通货,甚至落后于工资。
上海罗迦陵的子孙拥有大批房产,但是糊口困难。因为生活必需品飞涨,大批劳动力失业的情况下,生存成了首要需求,绝大多数人选择牺牲居住条件,维持生命存在。
古董、古玩、古书、股票之类,基本无人问津。
生产已经停滞,股票还有什么用?除了暴发户,谁还有心思收藏,古董、古玩、古书?
至于法币和金圆券,那就更没人要了。
公职人员的工资远远跟不上物价。
于是出现各种奇葩现象,腐败成风。
消防队拿不到钱不救火,任由火灾蔓延。警察倒卖煤球和大米。
有实权的大官僚当老虎,把囤积的收益转为美元、黄金或银元,转移美国,或者廉价收购古董、古玩、古书之类。
没有实权的老师和小公务员,糊口都难。
没人在乎债务,也不借债,有钱都去囤积生活日用品,其实也买不了多少,很快就会消耗掉。
总结一下,物价涨幅速率比较:生活必需品第一,硬通货第二,工资和房租第三,纸币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