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郑州教训,重要的是要形成减少瞒报的机制

2022-01-26
作者:孙立平 来源:孙立平社会观察

  日前,国务院调查组对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及造成重大伤亡和社会关注的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形成了40多页的调查报告。

  国务院调查组调查认定,郑州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区县(市)、部门和单位风险意识不强,对这场特大灾害认识准备不足、防范组织不力、应急处置不当,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特别是发生了地铁、隧道等本不应该发生的伤亡事件。

  调查报告指出:郑州市对因灾死亡失踪人数统计上报态度消极,不仅没有主动部署排查、要求及时上报,反而违规要求先核实人员身份等情况再上报,以多种借口阻碍信息报送工作。截至9月30日,郑州市因灾死亡失踪380人,其中在不同阶段瞒报139人。

  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上,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对河南省委原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由国家监委给予其政务降级处分。此外,河南省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规依纪依法对灾害中涉嫌违纪违法的89名公职人员进行严肃问责。

  调查报告及有关的处理决定公布后,网上的舆论有许多都是聚焦在实际的死亡人数及瞒报的问题上。因为根据零零星星的消息以及一些蛛丝马迹,当时就有不少人对当时公布的数字有所怀疑。这次终于给出了一个准确的说法,并对瞒报的官员进行了处理。从几天的舆情看,人们对这种实事求是的做法是表示赞赏。

  应当说,瞒报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也许有人认为,人死不能复活,瞒报是事后的事情,改变不了死人的事实,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吧。甚至有人会把将灾情的损失说得小一点,把死亡人数说得少一点,看做是可以有利于稳定群众情绪的正能量。其实,大谬不然。

  首先,没有实事求是的真实数字,就不能真正厘清责任。北野武说过这样一句话:灾难并不是死了两万人这样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在灾难中死亡的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都是死于具体的场合,有着具体的原因。其中,有的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则是可以避免的。这就涉及到责任的问题。

  可以避免死亡的死亡了,不该死的死了,就是人为的因素造成的,就是人为的责任。瞒报意味着对于责任的推卸,对于应该得到的处罚的逃脱。更重要的是,没有对于事实真相的呈现,就无法真正汲取教训,堵上那些应该堵上的漏洞。比如这次报告指出的地铁、隧道本不应该发生的死亡事件,比如造成5人死亡的登封市漫溢洪水涌入车间电解槽,与高温熔融铝液发生反应造成爆炸的次生事故问题。其中登封并没有如实上报事故的真正原因,这就为未来留下隐患。

  瞒报问题的危害及其严重性还不能仅仅从狭隘的功利性的角度来理解。在一个更宽泛的意义上,一个社会,只有在真实信息的基础上才能正常运行。只有信息是真实的,我们才能知道事情是怎样的,哪些地方是正常的,哪些地方是不正常有问题的,是需要解决的,需要改进的。但我们现在在一些地方形成的风气是,只能说好的,不能说坏的,不能说问题。如此掩耳盗铃,结果将会如何?

  因此,对一个社会来说,如何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是极为重要的。这次国务院调查组严谨深入的调查,以及对有关领导干部的追责,应当说是开了一个好头。追责起的主要是威慑的作用。但要真正减少乃至杜绝类似瞒报事件的发生,还需要形成制度化的机制,使瞒报在现实中难以发生,发生后也容易被揭露,被纠正。

  这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为民间质疑的声音留下空间。不能简单地将质疑与谣言混为一谈。质疑的声音不一定完全准确。对质疑声音中不准确的地方加以说明和澄清,是官宣和官媒的责任。在这次郑州水灾中,如果民间的质疑能够有效发挥作用,会有如此严重的瞒报事件发生吗?

要知道,质疑的声音消失了,瞒报就会大行其道。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