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宇: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2021-06-26
作者:江宇 来源:共和国经济史”微信公号

1.webp.jpg

  以应对“四月危机”为起点,经过几年探索,新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了:在所有制上,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而没有实行“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更没有实行私有制;在发展战略上,优先发展重工业,而没有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在经济体制上,实行以计划经济为主,而没有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在农村,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之后,又迅速进行了农业合作化,并没有像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那样维持土地个人所有制;在国际战略上,建国直至20世纪50年代末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而没有实施全面开放;在分配上,强调公共消费为主,基本生活资料采取配给制,而没有实行自由交易。当然,在具体的步骤和路径上,这些制度并不是同时确立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和当前一些流行的看法不同,我们认为这套战略的形成,既不是出于意识形态,也不是迷信苏联,也不是出于所谓“对公有制的迷信”,而是启动中国工业化的客观需要,有着自己内在的、科学的逻辑(见图1-1)。

2.png

优先发展重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新中国发展道路最直观的特征。如果仅仅从经济效率出发,按照“比较优势”,中国资本稀缺、劳动力充裕,应该优先发展轻工业。因此有观点认为,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一个错误的选择,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扭曲”。还有人认为这是迷信了斯大林关于“重工业优先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征”的论断。这些看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历史条件来看,确立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发展轻工业和改造传统农业的前提。无论算政治账还是经济账,都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

  从政治上,发展重工业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发展重工业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半年多,1950年6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就入侵朝鲜,并威胁中国安全,中国被迫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的立国之战,一仗打出几十年和平红利,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牺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没有基本的工业体系。战争让新中国迫切感受到重工业的必要性,无论是应对常规战争还是核威胁,都需要重工业基础。国防工业涉及大量尖端技术,不可能一步登天,只能在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基础上,日积月累、厚积薄发。陈云在《抗美援朝开始后财经工作的方针》提纲中明确地写道:“收支部署:战争第一,市场第二,其他第三。第一没有价钱还一一没有这个,可以没有一切[1]”。对新生的新中国,重工业就是这样一种地位,不是效率高低的问题,而是“没有这个就没有一切”,这个逻辑要超过用“比较优势”衡量经济效率的逻辑。

  退一步说,即使不考虑国防的需要,仅仅从经济逻辑来看,优先发展重工业也是必然的选择。这是因为,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并不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干、可以任意选择的。在选择发展战略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各种产业之间的技术关系。在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当中,重工业是基础,因为重工业为轻工业部门提供原料和设备,为农业提供化肥和机械设备。1949年,中国国民收入中,工业只占12.6%,重工业又只占工业的26.4%,而当时发达国家工业增加值占GDP一般在50%上下。中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而1950年美国的钢产量为8785万吨,前苏联为2733万吨。1952年人均发电量仅为12.6千瓦时,只有同期苏联的1/44,美国的1/234。这种工业基础,不可能为农业和轻工业提供机械、化肥等现代生产要素,也无力开展交通、水利、电力、能源等基础建设[2]。

  由于重工业基础薄弱,农业无法摆脱自然经济的瓶颈。建国初期,农业基本上还是依靠人力、畜力和使用农家肥,如果没有现代化的化肥、农药、良种和农业机械,农业产量就不可能突破土地和传统技术的约束,也就不可能摆脱“以粮为纲”,腾出土地来发展经济作物,也不可能把大量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实际上,是到了1970年中国已经形成相对独立的装备工业体系,装备自给率达到80%之后,农业机械化才开始加速普及,为最终解决吃饭问题创造了条件。

  同样,由于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本来就脆弱的轻工业,也不可能获得进一步发展。轻工业需要从农业和重工业部门获得原料,一五期间,由于化学工业基础薄弱,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50%左右。由于农产品产量有限,再加上土改之后粮食在农村分配更加公平,农民对粮食的需求增加,提供给轻工业的原料就更有限。从1950年起,轻工业多次出现开工不足,“四月危机”期间就出现过棉纱供不应求,棉纺织业部门争相囤积原料,甚至茶商、薄荷商也争相囤积棉纱。1952年经济恢复之后,轻工业产能仍然利用不足,棉纱、食用油、卷烟、糖的生产能力分别只能发挥78%、57%、21%和54%,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农业部门无法提供足够原料。

  这表明,在农、轻、重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给农业和轻工业更多的支持,才能给轻工业供给更多的原料。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结论,那就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理性的选择、必然的选择。

1.png

  上述道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当时已在各种场合作了阐述。1953年12月,毛泽东强调:

  “如果现在我们还不建立重工业,帝国主义是一定还要来欺侮我们的。……如果我们不建立重工业,我们现有的轻工业就会一天一天破旧,而得不到新的装备的补充和改造,要扩大轻工业和建立新的轻工业也会困难。因为没有重工业,过去在我国农业中就几乎完全不使用机器,也很少使用化学肥料;如果现在我们还不发展机器工业和化学工业,我国的农民就会长期得不到新式农具和农业机器,长期得不到更多更好的化学肥料,我国农业的合作化和农产量的增加就会遇到困难。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必须是发展重工业。[3]”

  陈云在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的题为《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也说道:

  没有重工业就不可能扩大轻工业,因而也就不可能有系统地改善人民生活。我们现在的情况是这样:一方面许多轻工业品不能满足人民需要;另一方面许多轻工业设备还有空闲,原定增加的纱锭还得减少,原因就是缺少原料。除缺少来自农产品的原料,比如棉、丝、毛、烟叶、甘蔗等等以外,还缺少来自重工业的原料,比如化学品、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等。因此,为了发展轻工业,为了有系统地改善人民生活,也必须发展重工业[4]。”

标注:

  [1] 陈云:抗美援朝开始后的财经工作方针[EB/OL]. http://cpc.people.com.cn/GB/64184/64186/66655/4492577.html

  [2]梅新育. 对建国初30年的重新估值[J]. 环球财经, 2009(10):54-58.

  [3]南开大学历史系党史组、马列主义教研室编:《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第四册,南开大学历史系党史组、马列主义教研室1974年版,第193-194页

  [4] 董志凯. 中国老一代革命家工业化战略研究[A]. .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14.

本文节选自《大国新路——中国道路的历史和未来》,江宇著,中信出版社2019年1月出版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