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平邦:再见列宁!又见列宁!
6月20日,德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在盖尔森基兴市立起了一尊列宁的全身塑像,让人一下子联想到100多年前火红的十月革命和后来雄踞于亚欧大陆的苏联。市位于鲁尔区北部,是德国最大的采煤及炼焦业中心之一,更有意思的是,盖尔森基兴市其实当年属于联邦德国,即西德。在这座列宁像被立起来的时候,当地马列党的成员们集济一堂,挥着红旗,欢呼不断,这是在西德土地上第一次建立列宁像。德国马列党主席,加比·费希特纳说,鉴于欧美正沉浸在摆脱“黑暗过去”的运动中,此时正是竖起一座列宁像的合适时机,以纪念这位“对世界历史来说,有重要意义的、思想领先于时代的思想家,以及为自由民主而斗争的先烈”。
这个6月,甚至是这个2020年,对德国、欧洲和整个西方来说,太重要,太特殊了,德国作为欧盟的领头羊,新冠疫情刚刚熬过最艰难时刻,未来要何去何从?我们从这座塑像中还是能看出,有识之士已经在提前思考。
不过,这座列宁塑像让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一部电影,2004年由德国沃尔夫冈·贝克导演的《再见列宁》。
《再见列宁》在德国影史上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年这部电影风行之时,我正好是《电影世界》杂志的主编。虽然是一部德国电影,但它对中国观众影响也非常大,因为有了“列宁”这个要素的存在,它与中国观众有着非常多的共鸣。
《再见列宁》的剧情是这样的:在1980到1990年代的一个东德家庭里,统一社会党老党员克里斯蒂娜在丈夫逃往西德后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社会主义,并按照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抚养、教育一对儿女,儿子阿历克斯和女儿艾丽安,但很不幸,1989年秋天克里斯蒂娜突然心脏病发作,昏迷了,在她不省人事的8个月后,柏林墙倒塌了,西德统一了东德,民主德国解体,克里斯蒂娜苏醒后,医生叮嘱阿历克斯,不能让母亲受到任何的刺激,于是为了不让因东德的倒台而打击卧病的母亲,阿历克斯开始在那间小小公寓里,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尽力演出民主德国仍然繁荣昌盛的一个个闹剧。阿历克斯是大孝子,他伪造食品、伪造服饰,甚至伪造电视新闻,把病中的母亲蒙得团团转,甚至一度还以为不是西德统一了东德,而是东德统一了西德。
当然,现实毕竟是现实。大孝子阿历克斯百般心机也挡不住现实的残酷,妈妈克里斯蒂娜最后还是知道了柏林墙的倒掉和东德的垮台,最后,这位慈祥的母亲死在了最后的清醒时刻。
这部电影有一幕经典镜头,就是老党员克里斯蒂娜走在街头时,看到一架直升机正在拆卸一座列宁的塑像,列宁的手正痛苦地指着她。这个镜头据说是来自2003年美军占领伊拉克后,伊拉克人合力推倒了萨达姆的一座塑像的启示。
大家想想吧,就在1990年代到2000年代这十几年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意识形态在全世界攻城略地、战无不胜,解体了苏联,统一了东德,攻陷了伊拉克。可以说,电影《再见列宁》用一个温情的家庭故事,包装了西方意识形态在当时的那种狂喜、得意和不可一世。
因为新冠疫情大暴发和弗洛伊德事件,目前美国西雅图市还在进行着一项庞大工程,就是推倒市内所有有着种族主义倾向的名人雕像,但是当地民众发现,惟一剩下来的却是一座列宁雕像,没有被推倒,巍然屹立。与此同时,在当年属于西德的盖尔森基兴市,人们也正在为重新立起的一座列宁像而欢呼雀跃。
德国在当今的欧洲是龙头国家,德国经济是欧洲经济的柱石,但是完成统一30年之后,据最新的一份民调显示,在德国75%的人认为财产分配十分不公,而全德国最富有的10%的人口掌握着一半以上的财富,全德国最富有的45个家庭的财产,相当于中位数以下全部家庭财产的总和;德国人自己都认为,这种贫富悬殊已经到了令人无法接受的程度。
也就是说,《再见列宁》里,当年如克里斯蒂娜和阿历克斯这样的东德家庭,在统一30年之后,现在过的日子可能还不如统一之前了,当年阿历克斯这代人才20多岁,现在他们都已经接近老年了;细细算来,虽然在《再见列宁》里,他母亲所经历的东德生活看起来是荒诞和可笑的,但她的儿子这些年过的日子可能更荒诞、更可笑。
否则,怎么会在西德的城市里都开始立起列宁像了呢?
我们知道,现在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与普京一样,当年都是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默克尔少年时代成长于东德。其实,从她当政以来对德国的治理上,还是能看到这样的影子,尤其是现在德国对中东移民的接纳,以及对美帝霸权的矛盾,都有着这样的痕迹。
德国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瘟疫中算是欧洲国家中最有作为的,但这仍然挡不住现在的西方国家在疫情威逼之下生产萧条、经济萎顿,人民困苦,不安、思变,各种社会矛盾可能正在酝酿着总暴发。
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的开篇,有一句名言: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我看,现在可以改成: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和美洲游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