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抗疫有感:临阵换将,还是开门整风?


  “有些事情,不吐不快,不说不行。”

  01

  —

  武汉“封城”以来,我一直克制着批评湖北官场的冲动。

  原因无他,抗疫如作战,湖北,尤其是武汉,黄冈等地已进入战时状态,等同于前线。

  因此,

  第一,气可鼓,不可泄。这些地方的干部,无疑相当于前线的各级指挥员或参谋,责任重大,应该给他们一个在前线立功,证明自己的机会;

  第二,问责的问题,最好等到基本战胜疫情之后,并结合他们在抗疫斗争中的表现综合考虑。

  02

  —

  但有些事情,还真是不吐不快,不说不行。

  比如,黄冈市的卫健委主任唐志红,面对中央督导组的关于医院床位和接收病人数量的提问,居然一问三不知,事后接受记者采访,又一脸悻悻然。

  这就相当于指挥员既不知道己方兵力,也不掌握武器装备情况,这如何部署,如何打仗?

  抗疫重镇的卫健委主任相当于“前敌总指挥”的角色,如此颟顸昏聩,如不就地免职,不仅最起码的军心士气无法维持,也无法激励全国人民团结抗疫的信心。

  再比如,黄冈红安县16岁脑瘫患者鄢成,日前在父亲被隔离后死亡。

  该患儿所在镇党委书记汪宝权、镇长彭志鸿被免职。对已经不再担忧感染新冠病毒的鄢成来说,这些都毫无意义了。

  最新的消息是,黄冈市有337名党员干部受到处理,乌纱帽掉了一地。

  黄冈市长邱丽新表示,“非常内疚,非常自责”。

  姑且相信她说的是真心话吧。

  03

  —

  大疫当前,不得不临阵换将,大面积的干部受处分,说明什么呢?

  很简单,说明干部队伍存在严重问题,甚至是朽坏的。承平无事尚可维持门面,一遇到紧急情况就狼狈不堪,溃不成军。

  临阵换将,其实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不得不临阵换将的时候,往往已经造成了严重损失,甚至败相。

  对一场战争的胜利来说,“将”是重要因素,但绝非唯一因素。

  部队的整体素质、战斗意志、战术水平等是更重要的因素,只是这些无法在短期内改变罢了。

  04

  —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时代都很少出现“临阵换将”的事。

  当然,这绝不是说,当年的干部就可以舒舒服服地做官当老爷。

  干部打仗的时候比较痛快,不打仗,承平无事的日子反而比较“难受”。

  因为这时通常会有各种主题的、以党员干部为主要对象的“整风”,而且往往是动员群众充分参与的“开门整风”,公开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比如,在五十年代初的“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中,我军的一代名将秦基伟,就曾因为换了一个新脸盆而受到警卫员的当面批评。

  “整风”其实就是干部队伍调整竞技状态,是领导在群众面前的自证清白,是为了发现并尽可能地消除阴暗面,揭露习焉不察的官僚主义问题。

  因此,类似唐志红这样一问三不知,遇到质疑只会打电话问下属的糊涂官僚,不会等到抗疫最危急的时候才暴露,整风的时候她就很难过关。

  05

  —

  这就是干部管理的辩证法——平时能够通过整风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干部队伍朝气蓬勃,不脱离群众,战时就无须临阵换将!

「 支持红色网站!」

188金宝搏体育官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188金宝搏体育官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2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