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失业率 15.3%
很久不聊青年失业率这个事了。
但这个数据出来后,还是想跟大家聊聊。
因为这个失业率,和以往还不太一样。
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话,2023年4月青年失业率为20.4%,后续数据直接就不披露了。
现在又发出来了,好些了。
然后大家带着20%+的数字再看现在的失业率,数据好了不少。
但这个统计标准,被美化了。
1月时国家统计局整了个新统计口径,青年失业率后加了不含在校生。
啥意思呢?
之前大四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学生,算失业。
现在大四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学生,因为你还在学校,已经不算失业了。
懂得都懂吧。
1
这个统计口径肯定不合理。
因为没这个道理。
在咱这,应届生找工作都是提前算好的。
差不多进入大四,毕业生的工作就该落实下来了。
春招秋招走下来,你有工作,就是有,没有工作,大概率就很难找到了。
这是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作为工作的供给方,你得等需求方把需求释放出来才能有这个机会。
但这个数据,现在不作数了。
只要你在学校,不管你找没找到工作,就不算失业。
等于是直接忽略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了。
把数据,再美化了一遍。
效果不能说不好。
去年4月份,青年失业率,冲破20%大关,统计口径一改,青年失业率,刚破15%。
统计口径一改,数据刷的一下就变好了。
才怪。
15.3%的青年失业率,只是对比20%多的失业率要好看不少。
但对应着城镇调查失业率5.3%来看的话,好不上太多。
甚至这个数值,还没有回到19年前的水平。
用直接点的话讲,现在的青年就业情况,要比之前差的太多了。
数据和社会直观感受是挂钩的。
之前大学生毕业,没找到工作,不是个正常的事。
现在大学生毕业,能找到个好工作,是个不太正常的事。
2
青年就业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我们先不说这么多青年在社会闲散着不干活带来的维稳压力,就单说这些青年的未来发展,就是一个很大的差距。
钱跟钱是不一样的。
上点阅历的朋友都清楚一个事。
你二十岁赚到的五万块和你三十岁赚到的五万块,看上去一样,但实际大为不同。
你二十岁有五万块,算是走到了同龄人的前列,有这个钱,你就有无限的可能,你可以买个电脑搞剪辑,你可以弄个摄影机去拍摄,你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但你三十岁有五万块,泯然众人,这个钱不少,但他已经不足以支撑你未来梦想了,你这个钱需要攒下来,应付可能的结婚、家庭、育子需要,你已经被固定死了。
你不理解,那你再去看好了。
二十岁的副科级领导,和三十岁的副科级领导,是一个概念嘛?
你要知道,东亚这边,是怪物圈,内卷的烈度和激烈程度是突破天际的,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是所有阶层所有行当都面临的问题。
小米SU7放到2021年,那就是四个二带了双王的必胜牌。
但放到2024年,那就是两个二配一圈散牌,能不能赢,要看别人脸色。
年轻人的生活更是如此。
早进入社会一步,就多点经验,就多些资本的原始积累,就能早点入行,就能早点开启自己的人生,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你慢一步,那就全慢了。
有些东西是能赶上的,但有些东西错过了就错过了。
你说你发家致富,是那一两年的事,急一点,能跑一点。
但是孩子的年龄,是要一年一年涨上去的,急是没有用的。
日本泡沫时期的教训就很明显。
那些一毕业就能找到工作的孩子,和那些毕了业找不到工作的孩子,十年后的发展是天差地别的。
说白了,越早拥有资本原始积累的能力,你就越早拥有滚雪球的能力。
3
而且这个青年失业率还不能反应真实的就业情况。
考研和考公,是不计算在青年就业率统计范畴内的。
因为没有就业意愿。
但这两项,真心就是把问题拖到以后,是一种极其低效的掩盖矛盾手法。
因为成功率太低,而失败率太高。
单纯的报录比并不能反应真实的竞争情况。
大家现在去看看就好了,这两年有多少二战上岸而不可得的人,继而三战也上不去的,有多少闷着头在家考公,从20岁考到30岁的呢?
考公考编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能成功的,是极少数。
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未必能成功。
第一年他不够努力,第二年他不够聪明,第三年他不够幸运,公考用时间证明了他一无是处。
这批年轻人,没有退路。
考上了,就有正常的生活。
考不上,那就万事休矣,要不继续考,要不接受自己的失败。
如果在35岁大限前还考不出来,那就什么也没有了。
没有经验,没有技能,还怎么进入社会?
4
就业情况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指标。
要知道一个事,美联储作为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操盘者,它根本就不看其它指标,它只看两个指标。
一个是通胀,另一个是就业。
调整货币政策的时候,会看前者,但即使通胀再高,也不会很敏感。
但如果后者指标有了大动向,那么美联储甚至会开始亲自下场,进行救市,因为所有经济体都明白,就业才是最关键的指标。
美国曾经有一段时间,经济停滞,各种黑帮横行,治安拉跨到了顶点。
最后使得治安好起来的,并不是政治强人的上台或者美国版的扫黑除恶。
而是经济发展社会出现了大量就业岗位容纳了这些闲散人员。
口径可以调账,数据可以骗人。
但生活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