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领域反腐,要警惕某些怪论
医药领域反腐这风,刮得越来越紧了。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已有160多名各级医院院长、书记落马,在反腐风暴下,不少药商赞助的医学会议被取消。
不管哪个领域,腐败都是见不得光、必须铲除的毒瘤。岛叔发现,随着医药领域反腐走向深入,网上竟出现了某些怪论:有的说,要真彻查,大专家被抓了,让刚毕业的小年轻看病,患者放心吗?还有的说,这样搞下去,公立医院医生为自保都跑私立医院去了,以后还能指望在公立医院便宜看上病吗?
其实,这种论调似曾相识。十八大之后,中央掀起反腐风暴,当时就有怪腔怪调,称反腐反得太厉害了会影响经济,有人甚至说适度腐败是经济的“润滑剂”……这些谬论一度还有市场。
事实究竟如何呢?最近广东省纪委监委刊发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中山市坦洲人民医院原院长罗勇落马后,被查出收取设备代理商高额回扣,涉案金额近3000万元。砍掉回扣款和虚增的药物设备价格转嫁后,这家医院的人均就医成本下降了1400多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公开数据显示,该医院每年光心血管病人就要接诊2万多人,全部科室接诊的病人数恐怕得翻好几倍。一个病人省1400元,一年能给病人和医保省多少钱?这个数字可不小。
羊毛出在羊身上。为啥一个出厂价三五元的药三转五转,到了病人手里敢卖上百元?刨除合理利润,里头有太多人从各环节中“食利”——
药厂为了让自己的药有市场,送钱给医院,医院收了这家的药,就不让另一家的同类药进来。病人没有选择权,医生也被裹挟着开一些高回扣的药,最终是病人多花钱,医保多负担。这在一段时期里竟然成了业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往小了说,这种潜规则损害的是某家医院、某个地区的整体生态。比如云南普洱,那个一台设备可以吃1600万元回扣的院长落马后,当地开展了专项警示教育和整改,数百名医务人员主动退赃。
往大了说,这种靠送回扣打开市场的做法,不仅涉嫌行贿罪,也严重损害市场公平。本来俩药效果差不多,只是价格有区别,甲公司送礼塞钱在医院打开销路,乙公司吃了闭门羹。不送钱打不开市场,这不逼着守法企业踩踏法律道德红线吗?
这类肥了少数人、让多数人埋单的潜规则,迟早要废除。打个比方,某地盛行买官卖官,明码标价,价高者得,局中人觉得挺“公平”,但对踏实干活的人公平吗?这难道不该查处吗?无论是政治腐败、金融腐败、能源腐败还是医疗腐败,说到底都是腐败。医者治病救人,祛除的是身体的病灶,对社会来说,医疗腐败这个毒瘤同样要剜除。
短时间内抓一批腐败分子,的确会在局部造成“地震”,但要的就是这种震慑效果。潜规则的脓疮被挤破,肯定会疼,但不挤破脓疮,就长不出新的健康皮肤。发现问题还久拖不决、听之任之,才是真正的养痈为患。
对积弊已久的行业问题动刀,牵一发动全身,既需要找准方式方法、把握节奏,更要找准问题背后的因果链条,比如回扣问题是怎么产生的?是集中采购制度不完善还是医院管理制度有漏洞?仅仅是个别人的问题还是体制机制有痼疾?药价高到底是因为恶性竞争还是因为公立医院自负盈亏压力大?这些都需要调研分析,标本兼治。
反腐风暴是刮骨疗毒,但要让医药领域风清气正,后续的改革措施还得跟上,以彻底铲除腐败土壤、去腐生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