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
“ 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把课间的欢声笑语还给学生。”
今天“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登上各平台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最近,山西一位老师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课间圈养”现象,引发众多家长共鸣。
山西一老师吐槽“课间圈养”:
7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
近日,山西晋中一名老师发布视频吐槽“课间圈养”现象愈发严重,7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但是学生表示也很无奈,“课间时间10分钟拖堂2分钟,提前上课2分钟,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
无独有偶,陈女士的儿 子就读于杭州市区的一所公办小学,“老师说了课间不能下楼,也不能跑跑跳跳,甚至还不能大声说话 ”。
陈女士表示“ 学校里还有老师会巡查,看谁下课了在走廊上奔跑,有一次儿子回来说,班里有同学被‘抓’了班级因此还被扣了分,班主任就批评了全班同学”。
教育部:
不得对学生课间的言行自由
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此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10分钟”现象普遍,且在小学中最为突出。、
许多学生家长在社交平台上指出,孩子在课间10分钟不能去操场,不能上下楼,不能出教室,甚至无法离开所在的过道。
实际上,教育部2021年5月通过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要求,“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但目前来看,“课间圈养”问题仍相当普遍”。
安全与快乐如何取舍?
老师:我们也很无奈
有老师表示,“哪怕是小学,学习压力也挺大的,课间10分钟如果遇到上一堂课的老师稍微拖堂几分钟,下一堂课又要求提前三分钟到教室静静心,真正能让孩子们走出教室玩耍的时间,可能只有五六分钟”。
而学校规定学生不准出教学楼,或者不准在教室走廊嬉戏打闹,更多是为了安全考虑。“凡是学生受点伤,有的家长就会找学校或者老师麻烦,之前就听说有学生磕掉牙,家长跟学校打官司的”,有老师坦言,学校主要精力在教书育人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为了安全选择‘一刀切’是比较稳妥保险的做法”。
吐槽还是理解?
网友观点不一
此事一出,立即引发网友热议,许多家长对此深有体会。
“早就想吐槽了”,有网友反映,“好几个班都有腰椎有问题的学生”。
还有网友回忆起了,当年的“课间10分钟”“课间老师都往外撵人”。
也有网友表示能理解,“老师和学校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请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
课间10分钟本是为了让学生活动身体、放松大脑上厕所、沟通而设置的,跑跑跳跳、说说笑笑本应是课间10分钟的“标配”,如果仅仅是为了避免磕碰,为了“不出事”“不惹麻烦”就将孩子“圈养”起来这样的教育才是真出了问题。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圈养”养不出身心健康的孩子,让孩子去跑、去跳,即便会有磕磕碰碰对孩子而言都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经历,真正对学生的关爱,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应该是放开手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把课间的欢声笑语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