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黄了!演唱会“强实名制”,开了个好头
半月谈评论员 丁静
近日,“周杰伦演唱会前黄牛集体退票”的话题冲上热搜。有媒体报道,由于这场演唱会主办方比较“刚”,没有像往常一样,在最后时间修改票务规则允许“转赠”,而是坚持实名制规则不变,大量“黄牛”不得不在开唱前“割肉”离场。一时间,“‘黄牛’黄了”“给主办方点赞”“支持演唱会强实名制”等评论在网络刷屏。主办方宁愿自己受损失也要跟黄牛“刚”到底的做法,是一次很好的守法示范,为打击倒票“黄牛”树立了好样板。
近几个月来,线下演出市场迅速回暖,各地演唱会、话剧、球赛等活动精彩纷呈。然而,一些地方却出现了演出市场越火爆,“黄牛”越猖獗的非正常现象。“代抢票”“送客入场”“后台改信息”等五花八门的“门道”,动辄将门票炒至五位数,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更扰乱市场秩序,影响演出市场在促消费、稳增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黄牛”常有,严打的口号也总喊,为何过去多年难以刹住倒票歪风?究其原因,是治理措施落地中出现“中梗阻”,有些人执行政策时打折扣,“放了水”。如果真正公开售票,落实“实名制购票入场”“票务电子化”“不许转赠转售”等规则,“黄牛”的操作空间将被大大压缩,这次演唱会就是个很好的例证。
打击“黄牛”,需要更加公开透明的票务市场。官方售票“秒没”,“黄牛”票源却十分充足,势必会动摇消费者信心。票务平台要把门票流通置于“阳光”之下,严格落实“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的要求;整合复杂且分散的销售渠道,制定有效措施防止二次、三次加价销售;借助技术手段,形成精准识别、智能对抗、实时拦截的网络平台治理体系,甄别“黄牛”刷机请求,让“黄牛”无缝可钻、无利可牟。同时,各方需采取更加平实的营销策略,向观众传递真实信息,避免“饥饿营销”,营造“一票难求”的市场氛围。相关部门则要开展常态化监管,只有对正常票务渠道严格把关,才能实现文化产品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平衡。
整治“黄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联动,强化根源治理,但这种“刚”到底的硬气也必不可少。希望更多人与“主办方”站在一起,对倒票“黄牛”“刚”到底,促使文化演出市场形成良性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