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不上市”的老干妈,会接受深交所的橄榄枝吗?
就在大家感慨涪陵榨菜股价大涨的时候,另一“下饭神器”——老干妈的一则消息吸引了市场的目光。
据中国证监会网站8月6日消息,7月25日,深交所副总经理王红一行来黔,赴货车帮、老干妈、一树药业调研。王红表示,欢迎贵州企业去深交所上市、发债,深交所将一如既往,为贵州企业在发行上市、发行公司债和ABS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持。
这一消息让市场暗自揣摩:20多年来一直坚持“不贷款、不融资、不上市”的老干妈,会因此“忍不住诱惑”考虑上市吗?
网民曾把老干妈、娃哈哈、华为、顺丰四家坚持不上市的国内知名企业戏称为“不上市联盟”,甚至编了一段顺口溜——永不上市老四家,顺丰华为老干妈,还有一个娃哈哈。
不过,这一联盟已经开始瓦解。
“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也不会为了上市而上市。”2011年,顺丰董事长王卫在接受媒体采访,谈到顺丰为什么不上市问题时这样表示。
5年后的2016年,“三通一达”中的中通快递选择赴美IPO,圆通、申通、韵达纷纷借壳登陆A股。在此背景之下,顺丰也借壳鼎泰新材登陆A股。顺丰上市之后,王卫也坐上了民营快递首富的宝座。
一直声称“不差钱不上市”的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也开始松口了。今年3月24日,宗庆后表示,“娃哈哈集团现在不缺钱,我们现在也在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大幅投资高新产业的时候,也有可能会考虑上市”。
娃哈哈的压力主要来于自身。公开数据显示,自2013年营收达到782.8亿元的高峰后,娃哈哈开始连年滑坡,2014–2017年的营收分别为720亿元、494亿元、529亿元、456亿元,5年缩水超300亿元。
至于华为,3月19日招商证券在一份研报中判断,华为有意向参与本轮资本市场“新经济”战略。不过,华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从没听说过上市这回事,华为仍坚持此前不上市的想法。
业内人士指出,总体而言,上市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三方面的帮助:一是通过资本平台,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二是规范企业运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三是提升公司品牌价值,增加知名度。
从老干妈和华为的情况来看,两家公司很大程度上并非抵触上市。以上市融资为例,华泰证券指出:
老干妈采取“不欠账、不赊账”的现销模式,使得公司应收账款周转期为0天,现金流充裕。所以,在老干妈的三大坚持中,除了“不上市”,还有“不贷款”和“不融资”。
多说一句,在消费品行业,一些品牌力强的龙头公司通过应付账款的方式充分利用供应链资金是“行规”。华泰证券在2016年研究老干妈时发现,同行业几家龙头企业应付账款周转期均在30天以上,而应付账款为0的老干妈不得不说是一个“异类”。
华为近日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经营数据也显示,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257亿元,同比增长15%,营业利润率14%。而华为2017年的经营数据显示,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从2016年的492.18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963.36亿元,同样不差钱。
也有分析指出,很多公司一直以来坚持不上市也与公司的股权结构直接相关。比如华为目前总共有81144名员工持有公司股份,远远超过上市前持股不超过200人的规定。如果要上市,华为必定要清理庞大的员工持股,直接动摇华为的利益格局。
已流露出上市意愿的娃哈哈,从今年3月就开始清理员工持股。1987年创建时,娃哈哈就是一家国企,后经过改制、合资,娃哈哈成为一家全员持股的公司。这种股权结构在激励员工的同时,也对上市形成了制度性的障碍。
但老干妈股权结构非常简单,陶华碧为公司董事长,两个儿子李妙行和李贵山,分别持有公司51%和49%的股份,一个负责生产,一个负责市场。这也保证了陶华碧对于公司的控制和经营决策上的灵活。
同时,业内人士指出,是否选择上市,何时选择上市需要在结合公司自身情况的同时把握合适的时机。比如曾一直坚持不上市的顺丰和娃哈哈,都是在行业竞争和自身发展发生变化时松口。再比如备受关注的小米,也曾一度坚持不上市而最终上市。
2016年3月,雷军曾非常肯定地表示小米5年内不会上市,同年又在另一场合将这个时间延长至2025年。可2017年11月,雷军谈到上市的时候没有再强调期限,而是表示“会在业务比较舒服的时候IPO。”最终,小米在今年登陆港交所。
不上市并不代表没有市场关注,事实上资本市场一直惦记着它们。2015年到2016年,中金证券曾做个一个非上市公司研究的系列深度报告,其中就包括了娃哈哈和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