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论乡村振兴之产业振兴的“四性”原则 —— 关于“自主性”(一)
中国为什么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呢?主要原因之一,是要扩大内需和建立内循环,即让发展经济的目的重新回归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以巩固中国经济的自主性。
乡村振兴,最根本的是产业振兴。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实现扩大内需和建立内循环的目标 —— 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乡村振兴的产业振兴,必须坚持“四性”原则,即:自主性、在地性、综合性、人民性。
今天先说说产业振兴的自主性原则。振兴谁的产业?谁来振兴产业?这是乡村振兴之产业振兴要回答的首要问题。
我们以生猪产业为例:谁来振兴生猪产业?振兴谁的生猪产业?
曾经的生猪产业,每个乡镇都有配种站和防疫站、每个村都有养母猪的大户、每个村都有屠宰户、农户可以贩猪和卖猪肉……全产业链几乎都是农民及其集体经济组织参与或主导的,其全产业各个环节的收益主要是归农民分享的。不仅如此,曾经的生猪产业还是大生态循环农业的一个重要环节,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猪多。曾经的生猪产业,既增加农民收入,又节约农业成本,还改善生态环境和土地质量,广大的农民及市民都能吃到既便宜又放心的猪肉,国家财政也不需要补贴生猪产业,更不需要政府财政拿钱储备海量的猪肉对抗猪肉价格的暴涨暴跌。
现在的生猪产业,最关键的环节是扶持资本控制,如配种、屠宰等,逐渐形成了全产业链几乎与农民无关的局面与现状,其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收益几乎也与农民无了关。不仅如此,农民庄稼地里的副产品(如农作物秸秆等)不能转化为猪肉和肥料,而变成了垃圾,农民种地完全靠买商品肥,导致土壤污染和板结严重。此外,农民还得花钱买高价猪肉吃,财政每年还要花海量的钱进行补贴。
农村的生猪产业,对农民而言,就是最典型的在“产业现代化”及“乡村产业振兴”语境下失去了自主性的产业。如果我们的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产业振兴,都像生猪产业这个搞法,那么,乡村振兴的目标——扩大内需和建立内循环、发展经济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等,不仅统统都会落空,而且会南辕北辙!
所以乡村振兴的产业振兴,一定要坚持农民自主性原则。政策及财政资金的配置,要不断提高农民及其合作组织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而不是扶持强势市场主体去不断边缘化,将农民及合作经济组织排除在外。提高农民及合作经济组织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就是要把广大的农民重新组织起来、把分散的生产资料重新组织起来、把分散的生产生活需求组织起来,把分散的农产品供给组织起来,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把全产业链重新组织起来。让农民参与到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并分享其收益。
现在的实际情况,无论是牛羊产业、蛋奶产业、鸡鸭鹅产业、鱼产业、休闲康养产业,甚至粮棉油产业等等,都在朝着生猪产业化的路子狂奔中,不仅扶持国内资本主导农村各类产业的产业化,还在引入并扶持国外资本主导农村各类产业的产业化。
这样的乡村振兴之产业振兴,背离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并且有害无益,甚至是危险的。此时,温铁军先生提出中国经济“自主性”原则,对乡村振兴之产业振兴,很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