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传承:这个“95后”女孩,不容易、不简单!
【王倩近照】
在五月,在鲜花盛开的日子,我们迎来了“五四”青年节。
青春,回荡着激昂的旋律,洋溢着奋斗的激情。“95后”青年王倩,面对生活磨难,始终怀着“不抛弃、不放弃”精神,努力进取。在她故事的背后,也蕴含着生生不息的红色力量!
出生在大山深处的一名“90后”青年——王倩,用柔弱的身躯,担起照料家庭中3名病残人的重担;为迎请亲人、老一辈革命者的骨灰回故里,她竭尽所能寻找线索;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她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关爱他人、点亮生活。
孝女勇挑重担
1996年,王倩出生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一个山村。她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弟弟出生时,被诊断为先天性脑瘫,病发时身体抽搐,并伴有时而自残。
父亲靠卖毛竹养家糊口。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倩越来越懂事。看到父亲拖着佝偻的身躯,赶回家洗衣、做饭,再一勺一勺地给母亲和弟弟喂饭时,她总被父亲不离不弃的坚守所打动。她经常趁着弟弟熟睡时,和父亲一起上山砍柴、扛毛竹。
“我已数不清父亲在这泥洼的山路上跌倒过多少次,常常是几十公斤重的毛竹砸在身上……我多少次想过放弃学业,在家多做些事。但是,父亲坚决不同意,他觉得我是这个残缺家庭的唯一希望。”
2012年,王倩考上了安徽职业技术学校。2015年,王倩的父亲由于长期劳累病倒在床。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他准备放弃治疗,可王倩坚决不同意:“就算借遍所有亲友,我也一定要送你去治病。”
在社会爱心人士和媒体的帮助下,王倩父亲进行了手术,但已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2017年7月,王倩大专毕业后在六安一家公司任职运营助理,后升为运营主管。为了方便照顾家人,她先是租房子把家人都接到市里,2019年1月申请到了公租房。
不幸接踵而至。2017年12月初,王倩的弟弟病重,昏迷不醒。王倩带着他,一天之内从六安到合肥,连续辗转五六家医院。转院途中,正值下班高峰期,市区打不到车,她只能背着弟弟步行一个多小时,前往安徽省立医院。诊断之后,医生劝她放弃对弟弟的治疗,可她依然坚持。最终,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弟弟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但也只能靠药物缓解病症。
2019年2月,王倩的父亲被确诊为肾病综合征,必须住院治疗。那段时间里,王倩每天奔波在医院和家之间,既要照顾住院的父亲,又要照看家中的母亲和弟弟。她说:“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好家人。他们离不开我的照顾,我更离不开他们的陪伴。这是我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2015年7月,王倩在家中厨房忙碌。摄影/卓旻】
誓做红色传人
王倩小的时候听父亲说过:她有个爷爷叫王业鸿,打仗很厉害……王倩十四五岁时,一次无意间打开了家里长时间上着锁的抽屉。里面有一封信,上面写着:“叔叔、婶子你们好!……我父亲于元月19日不幸与世长辞,享年72岁……”落款时间为:1992年1月26日。
这封来自黑龙江省林口县的信,是写给王倩爷爷王业丰的。写信人叫王荣军,信中提到的父亲是他的养父王业鸿。
王业鸿,安徽六安人,1921年出生。10岁时,在鄂豫皖苏区参加儿童团。12岁参加红军,13岁随红四方面军西征开辟川陕根据地,在此期间曾任红三十军政治部团委书记。三过草地、雪山。长征胜利会师会宁后,编入由李先念、程世才率领的红西路军左支队。在新疆时,曾给陈云、邓发等人当过警卫员,后被邓发选派到苏联学习。
1941年,王业鸿奉命回国时,在黑龙江被日本宪兵逮捕,在仙洞(林口县朱家镇)日本守备队关押7个多月。关押期间,遭受各种酷刑,坚贞不屈。后被黑龙江省林口县好心人付老太太保释。4个月后,前往哈尔滨接头地点等待,一年左右都没有人联络,与组织失去联系。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王业鸿才与组织接上关系。看过这封信后,王倩向父亲问起有关爷爷王业鸿的事。
1980年至1981年间,王业鸿曾两次从东北返回老家。第一次是看望同胞兄弟王业丰(王倩的爷爷)和家人,同时寻找当年一起参加红军的证明人。第二次回老家,一方面为证实自己的老红军身份,求助政府将他调回原籍;另一方面,将王倩的父亲王永海过继给他。临别前,王业鸿对王永海说,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将自己的档案调回老家。
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1980年10月,王业鸿写了自述《回顾人生历程》。黑龙江省林口县委组织部根据信中陈述,分别向有关领导发了信函。陈云、徐向前、陈锡联、黄火青、曾传六等领导或通过办公室、或本人给予复函。1983年,王业鸿恢复政治名誉并享受17级干部待遇。
收到王业鸿去世的那封信时,因家境困难,一时凑不起去黑龙江迎请骨灰的路费,全家人只能将悲伤埋在心底。说到这些,王永海的眼里噙满泪水,心有愧疚地对王倩说:“你爷爷的骨灰,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我和你大伯都想完成你爷爷回归故里的心愿。”
自此,王倩把迎请爷爷骨灰的事装在了心上,也被祖辈不怕牺牲、不怕委屈的精神深深感动。
信件上虽留着当年的地址,但王倩要照顾家庭,一直没机会前往黑龙江。这几年,王倩经常在“朋友圈”发布一些爷爷的资料。她希望有人指点,能通过什么渠道、哪些部门寻找。得知王倩的情况后,红军西路军研究工作委员会、湖北红军精神研究专业委员会及许多红军后代热心地帮她寻找线索。2020年2月,他们通过湖北“红研会”太阳寨研学基地平台等,几经周折,联系上黑龙江省林口县人武部政委李学伟,找到了常到该部开展红色教育宣传的80岁作家于春芳。
于春芳曾与王业鸿一同下放在林口县龙爪公社兴隆大队。他还写过一篇文章《雄鹰翱翔孤雁归——原红军西路军战士王业鸿的传奇人生》,被收录《东北抗日联军林口遗址与战事》一书附录中。于春芳说:“我和王老爷子下放在同一个村,很处得来,也为他的坎坷命运惋惜……他去世后骨灰埋在当地烈士陵园,欢迎他的后辈前来寻访……”
王倩的寻访,终于有了着落。她说:“爷爷多次流露出叶落归根的想法。我也知道,迎请骨灰的愿望可能有困难,但这是我想做和必须做的事情!”虽然因现实原因,这件事还无法提上日程,但做好自己身边的事,努力为社会贡献力量,是她缅怀先辈的方式。
【2020年1月,王倩(右)在防控疫情登记点为小区居民登记出入信息】
热心志愿服务
“还是要坚持不出门,千万别放松警惕!”
“麻烦您出示下出入证!”
……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因疫情歇工在家的王倩,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从大年初三开始,她就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挨家挨户走访、宣传、登记,投身在防疫抗疫一线。
王倩每天天不亮起床,为家人备好一天的饭菜、把父亲一天的药量配好,为母亲和弟弟穿好衣服、帮他们洗漱、给他们喂饭,再把他们夜里尿湿的衣裤洗干净、晾晒上……忙乎这一切,王倩已很娴熟。
疫情中,她也要保护好自己,匆匆吃上几口早餐,穿上志愿者统一服装、戴上口罩,一溜小跑上岗,也不知道这一天什么时候能回到家。
2月15日,一场大雪让整座城市气温骤降。雪停时已经夜幕降临,为了方便社区居民出行,王倩和社区工作者一起连夜清理积雪。
熟悉王倩的人都知道,她是“背负着3个病人做志愿”。在社区书记周丽眼里,“王倩的家庭十分困难,但她心里充满了正能量,是位很优秀的年轻人。”
2020年2月,王倩被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评为2019年第四季度“六安好人”,获“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奖”等荣誉;还被街道评为“优秀志愿者”。她时常在照顾好家人后,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做一名志愿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随着全国疫情逐渐向好,2月底,王倩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她说,只要社会需要,她时时准备做一名“抱薪者”,温暖他人,服务社会。2020年4月4日,王倩注册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早在16岁时,她就萌发了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能够把自己捐予有需要的人,既是生命的传递和延续,又能让需要的人重见生命的希望。何不为之呢?”王倩说。
时而,王倩会想起爷爷王业鸿写的自述《回顾人生历程》,爷爷的不屈骨气、血性胆气、献身勇气,是在王倩内心深处始终树立着的红色标杆。“我会把革命先辈的高风亮节融入学习、生活里,融入志愿服务社会的各项工作中。”
精神火炬
出生在大山深处的王倩,从老一辈革命者身上汲取“红色文化”的力量,赢得“六安好人奖”“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奖”等荣誉,“背负着3个病人做志愿”,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我们的先辈是光荣的红军!”
作为从鄂豫皖根据地走出的红西路军的后代,我常常被“红后”们的自豪话语和点滴行动感动得热泪盈眶。